第68章
【缓称王,就是在力量还不够的时候不要称王,以免成为众矢之的——这个好像不能怪陈胜。】
【他是第一个造反的,称不称王都是众矢之的。】
【这倒是,他也不懂民生没有组织管理,就是缓称王也发展不起来。】
【项羽——算了,主打一个谁也不服,有称王的机会就把项梁立的楚怀王干掉,还封了一堆王出去。】
熊心感觉脖子一凉。
到底是谁在说项氏一族满门忠烈?
项羽这能信???
项梁心情无比复杂。
他之前得知项羽自立为王时已经叹完气了。
结果项羽居然还是先杀怀王再自立。
……项氏一族的名声算是彻底葬送了。
【刘邦属于被封的,存在感原本不高,但他不该率先出现在武关,封不封王都被秦二盯上了。】
【要不是张良看出武关诈降,沛县天团早就被秦二关门打狗。】
【也是张良最先发现秦二不像是上郡扶持的傀儡帝王,劝着刘邦和韩王离开中原。】
【可惜只有邦子哥听了,韩王成不听还被羽哥干掉了,一心相韩的小良子幻梦破碎,只得被迫相汉。】
【问题不大,他还得被迫相秦。】
【好笋。】
【——项羽杀韩王成是被燎原二营挑拨离间,这事张良到死都不知情。】
【秦二是真缺德啊!】
【有没有可能,这种事情真的无知是福呢?】
【哈哈哈哈哈哈哈好惨一谋圣。】
嬴云曼思考她干嘛要坑死韩王成这个她压根没听说过的人。
关键点显然在张良身上。
理论上她应该拆开刘邦和张良,这么做完全是反作用。
总不能是张良看破武关诈降,她恼羞成怒反手弄死张良最想效忠的韩王吧?
不可能。
她不是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人。
重点是不利己。
那就只能是拆项羽和张良了,或者说拆楚汉,免得他们结盟。
不过后来燎原军还得阻击刘邦,说明没拆成功。
不愧是谋圣,被项羽破了复韩梦,还能咬着牙援楚。
只是张良害她不能尽快处理沛县天团,导致刘邦逃进巴蜀耽误统一进程。
难怪一年只能休五天。
他应得的。
………
张良:“……”
他以为他已经足够了解秦二的缺德了。
结果还是远远不够吗?
若是“他”知道韩王成之死的真相,的确不可能再真心相秦。
即便因韩地百姓被迫为相,他也有病死这条绝路能走。
所以秦二必须瞒他。
张良微不可察地叹了口气。
………
“张良被秦二算计成这样?”
刘邦不由得对这个未曾谋面的“谋臣”心生怜悯。
他可没忘记张良一年病休五天,处理的事务比萧何多得多的后来。
曹参感叹:“谋圣或是不精于算心。”
能看出武关有诈、还能力劝刘邦离开中原,已足见张良的谋略。
可惜秦二技高一筹。
而被“挑拨离间”的项羽不断深呼吸。
秦二这个小人!!!
………
确认秦二将为圣皇,许多秦人都对她有着极高的崇敬。
甚至到了天幕夸她就认可,天幕指责就无视的地步。
看到张良的遭遇……
“这、这怎么能怪太子?难道张良不该效忠圣皇吗?”
“就是!分明是太子给了他机会!”
有部分秦人俨然到了可以颠倒黑白的地步。
万幸的是这部分不算特别多。
【真正做到缓称王的只有秦二,难怪只有她笑到最后。】
【确实,出上郡之前无人知她;她占据咸阳别人也只当她是无意东出函谷关的傀儡皇帝;张良发现有问题后将消息传出去都没人信。】
【因为还有星火部混淆视听啊。】
【张良说秦二有和始皇帝一样的野心,星火部就到处造谣张良因韩王的死被项羽气疯了。】
【没办法,舆论是秦二的绝对主场。】
【星火部的行商又多又忠诚。】
【当初秦二让星火部以李信的名义多行善,受过恩惠的人大都也愿意为星火办事。】
【战乱时期加入星火还能多一分保障,至少能让家人不挨饿。】
张良:“……”
眼不见为净。
张良闭上眼睛,数息后还是睁开眼。
终究还是得认命。
舆论?
又是如今没有的词汇。
天幕已经解释了它的作用,那便是能够混淆视听。
商人,的确是搜集和传递消息的最佳人选。
当然也包括“造谣”。
………
市籍属于地位低下的另册。
大秦重农抑商,成为商人之后就和罪官罪吏、赘婿一样进入谪戍之列,随时都可能被征发到边疆服役。
商人的子与孙也都在谪戍之列。
养济院出身却选择主动登记市籍的成员,是自认能力不足以加入燎原,又想为公主效力。
何况有“得陇西侯怜悯”“养济院是秦卒最后的退路”双重保障,谪戍征发时并不会优先找他们。
他们也相信公主的承诺:她会处理市籍的弊端。
公主确实做到了,做得比他们想象中的更好。
他们原以为公主执掌大秦后,会抹除星火部成员的市籍。
结果竟是以“市籍归贱”的方式,让所有的商人“小学毕业就归入民籍”。
非养济院出身的成员,有的受过星火部的恩惠。
对于生计困难的他们,登记为市籍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们也相信星火部的承诺:市籍身份不会殃及子孙。
更多的原本就是商人,多是在结识星火部成员后,为子孙计加入星火。
这两部分是在看到天幕之后,才知道背后势力不是陇西侯而是帝九女,更想不到这是造反的买卖。
不过无论天幕是否出现,加入星火部都是他们不会后悔的选择。
【项羽本该是最先发现秦二有问题的,毕竟章邯跟燎原军打过交道,可惜他看不起手下败将,章邯劝他注意燎原军他也不听。】
【你还别说,最后还真不是燎原军打败的羽哥。】
【啊?阻击刘邦军不算战果的吗?】
【这你别管,你就说降秦前项羽见没见过燎原军吧!】
【行叭。】
章邯还给胡亥递过消息。
可惜嬴云曼能让李信以自己的名义劝降章邯,自然是笃定哪怕胡亥知道了也无能为力。
那时胡亥发动了所有兵力来增援章邯,就算他知道上郡要反,难道他还能不管反秦联军,先调动兵力去找上郡的麻烦吗?
至于项羽——
他不听章邯的劝说可太正常了。
都不用知道他别的事迹,光是著名的“鸿门宴”就足以推测出他的刚愎自用。
连先入关的刘邦他都觉得威胁不大,又怎么看得起一介女流?
………
挑拨离间是秦二做的。
但不听章邯的劝那可就是他自己的毛病,没法再怪罪她人。
所以项羽只能闷声擦枪。
以此躲避现实。
他就是看不起手下败将怎!么!了!
心里是这么吼的,视线是完全不敢看向族人和追随者的。
【造反的下一个知识点,就是民心。】
第46章
【陈胜近百万的大军追随他不是因为他有民心, 而是胡亥将民心祸害成负数之后,任何人率先起义都能有这个效果。】
【这也是民心的一种用法了,反向民心能加速对手的落败。】
【是的。】
【不过要论证民心的重要性, 最好的例子还得是秦二以攻心拿下巴蜀。】
【邦子哥在民心上的运营其实也还不错, 无奈对手是秦二。】
【这把高端局。】
天幕出现至今, 所有有志之士都切身感知到了民心的重要性。
现在嬴政还是那个暴君。
只不过嬴云曼被立为太子, 就有无数曾经怨恨秦朝的百姓开始自称秦人。
就连最恨暴秦的赵地百姓都在期待秦二的继任。
徭役和赋税分明没有丝毫改善, 偏偏所有黔首都不再满心绝望,甚至恰好相反,他们满怀希望。
再顽固的反秦人士也清楚,他这时候再去鼓动黔首反秦,后果恐怕是他被扭送报官。
黔首都渴望着天幕描绘的未来。
这就是属于秦二的民心。
………
民心输给秦二, 这可太正常了。
刘邦混不吝地戏谑好友:“萧何,这必然是你的过错啊!”
民心与民生相辅。
萧何无奈拱手作揖礼:“是我之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