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看到对面猛冲猛打,汉斯和弗朗茨不禁感到有些担心。毕竟联赛还有7场比赛呢,要是让主力球员在这受伤就不好了。
他们这个赛季的战术本来就偏保守,现在更是有了避战的心思。
最终两人一致决定停止进攻,尽量避免直接硬碰硬,争取通过传导消耗对方的体力。
这一战术安排大获成功,比赛常规时间的90分钟了,汉诺威球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体力到处跑动,却没能获得什么很好的机会。
沃尔夫斯堡本就领先,现在更是以逸待劳,完全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
可他们还是低估了对面球员的顽强。
在首发球员体力消耗殆尽后,对方教练又换上替补,继续猛烈地冲击着沃尔夫斯堡的后方线。
主场球迷更是被他们的拼搏精神所打动,爆发出了山呼海啸般的加油声。
在现场压迫感十足的氛围下,沃尔夫斯堡球员也忙中出错。
比赛最后的伤停补时里,一名中后卫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及时跟防在禁区里跑位的对方前锋,导致被对方补射破门。
终场前,对方扳平了比分,比赛被拖入加时赛。
现场球迷眼看绝处逢生,助威之势更盛,还有不少好事之人冲着教练席的汉斯砸起了空水瓶。
加时赛的三十分钟里,双方表现都乏善可陈。
汉诺威凭借地利之便多次杀入禁区,但临门一脚却屡屡失误。沃尔夫斯堡防守稳健,但进攻便秘至极。
最后还是汉诺威96率先打破僵局。
因为体力不支,防守球员跟防不及时,导致沃尔夫斯堡的禁区内有些空虚。
对方刚被换上的一名小将利用体能优势,过掉了一名防守球员,单刀面对门将把球打进。
此时比赛时间来到了119分钟。看到对面进球,弗朗茨的心已经死了——看来他们的德比对手今年真的要一黑到底了。
不过汉斯仍不服气,他似乎还是想在家乡球队面前证明自己。
伤停补时开始前,他换上了一名速度极快的边路小将,决定拼死一搏。
汉斯的换人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名小将上场后盘活了球队滞涩的进攻,多次形成了对球门的威胁。
补时的最后一分钟,也是这名富有冲劲的小将,通过体力和速度上的优势,接到了队友的直塞,在乱战中垫射破门得手。
加时赛结束时,比分定格在了2:2。
弗朗茨看到这记绝平,兴奋地从座位上跳了起来。
不得不说,这场比赛真的是刺激得过了头。
德比大战,绝平——绝杀——再到反绝平,这要放在欧冠上也绝对是“传世名篇”了。
进入点球大战后,反而没那么惊心动魄了。
汉诺威的这帮人不少都是新兵蛋子,在经验丰富的扑点高手卡斯特尔斯面前根本捞不到什么便宜。
有几球卡斯特尔斯甚至根本没做出反应,对方就直接射偏。
而沃尔夫斯堡这边的点球手可就稳健多了。多次冷静地将球打进。
最后,卡斯特尔斯以一个漂亮的侧扑将点球拒之门外,结束了这场没什么悬念的点球大战。
随着裁判吹响宣告比赛结束的哨声,沃尔夫斯堡队正式晋级德国足协杯决赛。
弗朗茨的心情更是好得不得了——不仅仅是因为球队晋级。
总监刚刚发来消息,青训部门的工作人员已经准备完毕,将在这周内展开试训,选拔新一批的青年队成员。
这就来到了弗朗茨的擅长的领域——他下定决心,这次一定要刮几张奖励丰厚的彩票出来。
第18章 初代双骄
人们习惯于把他们看做是命中注定的宿敌和不死不休的对手,殊不知,他们这辈子一共就交手了两次——但也有可能是无数次。
自打出道起,弗朗茨·贝肯鲍尔就常被媒体拿来和约翰·克鲁伊夫比较。
一个是气质沉稳内敛的德国“恺撒”,一个是相貌俊美、长发飘飘的荷兰郁金香王子。
事实却与他们的外观正好相反。
庄重威严的“恺撒”在17岁时就有了风流韵事,而风流倜傥的美男子却忠诚于自己的婚姻。
两人第一次交手是在1973年的欧冠比赛上。新崛起的拜仁慕尼黑挑战如日中天的阿贾克斯。
一年前的欧洲杯决赛上,德国人击败了他们的老对手俄国人夺得冠军,“恺撒”锋头正盛。
这一次拜仁和阿贾克斯之间的对决如同火星撞地球一般,吸引了整个欧洲的目光。
“恺撒”永远也忘不了他们第一次见面的那一天。身穿阿贾克斯红白色球衣的美男子向他走来,宛如传说中的神明。
荷兰人高傲地和他说:“我会打败你。”
“恺撒”和平常一样稳重,只是笑而不语。
第一次交手以荷兰人的全面胜利而告终。阿贾克斯以两回合5:2的比分将拜仁慕尼黑斩于马下,德国和拜仁的王朝因此晚了一年到来。
比赛结束后,失落的“恺撒”与荷兰人擦肩而过,无意间回眸,看到了荷兰人那绝世无双的侧颜。
第二次的交手更为人们所熟知。1974年世界杯决赛上,德国与荷兰分别派出了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首发阵容——就连门兴的传奇射手海因克斯也只能坐在替补席上。
比赛前,两队队长交换了旗帜,并互相握手致意。
一旁的照相机记录下了这经典的一刻——温文尔雅的“恺撒”面带微笑,双眼平视前方;俊美的荷兰人嚼着口香糖,下巴微微上扬,脸上带着一丝洒脱与轻佻。
开场仅仅一分钟,荷兰人就打出了他职业生涯最具代表性的一球,也向世人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全攻全守”。
他大胆地示意队友上前,压缩德国人的防线,并在接到回传后从中圈处带球,向前场推进。
荷兰人像优美的精灵王子一样闪转腾挪,绕过了日耳曼人筑起的铁血防线,一路长驱直入杀到禁区中,被预判失误的后卫放倒。
裁判毫不留情地吹响了哨声——点球。看台上观战的荷兰太太们已经激动地跳了起来。
队友内斯肯斯操刀主罚,稳稳命中,荷兰开场不久就1:0领先。
可顽强的德国人并未放弃。他们先是通过点球扳平了比分,又凭借“轰炸机”盖德·穆勒的进球反超。
比赛场上,两位对手不仅是球员,还是整个球队的大脑与指挥官。有那么一刻,两人相邻站在球场边,朝着各自的队友伸出右臂,指导他们进攻或是防守。
下半场比赛,沉稳的“恺撒”居中调度,反应灵敏的门将迈耶多次救险,德国人将2:1的比分保持到了比赛结束,并第一次捧起了大力神杯。
这可能是荷兰人此生中最落寞的时刻,他与代表足坛最高荣誉的世界杯失之交臂:这也是“恺撒”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他终于加冕为王,成为了德国足球历史上的第一人。
此后的球员生涯中,这一对绝代双骄再也没有正面对决过,但暗地里的较劲还在继续。
世界杯只是“恺撒”辉煌职业生涯的开端,接下来的三年里,他带领拜仁慕尼黑完成了欧冠三连的伟业,让自己走上了真正的顶峰。
随后他远赴重洋,来到纽约宇宙,和老贝利成为了队友。德国人和巴西人联手,在美职联所向披靡,他们的大名也为全世界所熟知。
成功对于“恺撒”来说似乎是件唾手可得的事情,职业生涯晚年,他在汉堡都能继续赢得冠军。
荷兰人也不甘示弱,他远赴巴塞罗那,把自己全攻全守的足球哲学带到了另一片土地,红蓝军团开始有了对抗马德里人的底气。
职业生涯的末期,他们还短暂地做过队友。黑白相片记录下了这一幕,两人勾肩搭背,就像是多年的老友。
两人的关系并没有外界想象中的那么差。每到冬天,荷兰人都会来德国滑雪,然后住在自己老对手的家里。
他总是慵懒地躺在客厅的沙发上,一边烤着火一边吞云吐雾。
叼着香烟的嘴上总是带有一抹洒脱的微笑:“那场比赛我并没有输给你,只不过我们没有盖德·穆勒。”
“恺撒”只是笑着摇摇头:“快要退役的两个老家伙,谈这些还有什么意思吗?”
双双退役后,各种争论也未停止。贝肯鲍尔和克鲁伊夫孰强孰弱,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有人说“恺撒”更厉害,因为他拿遍了所有的荣誉;有人说荷兰人更胜一筹,因为从金球奖上看,3大于2。
这对“绝代双骄”并没有正面回应过此事,而是在其他方面开辟了新的战场。他们接过教鞭,开始了另一段生涯。
荷兰人执教巴塞罗那,开启了加泰罗尼亚新的辉煌。他剪短了那一头美丽的长发,叼着香烟在场边运筹帷幄,把自己的毕生所学注入到了红蓝军团的血液中。
“恺撒”四处救火,却每到一个地方都能大获成功,无论是在慕尼黑、马赛还是国家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