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见月> 见月 第45节

见月 第45节

  “陛下如何论起这档子事来了?”放好手炉,阿灿问道。
  “随便说说!”少女摇摇头,手抓在暖炉上,闭起了眼睛。
  这个世上,血亲未必及师友。
  但是师友的情分,多来也抵不过血亲。
  她很想要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血亲。
  *
  这日,她又睡了一觉,梦里都是师父。
  醒来时,师父已经在了。
  因为即将辰时。
  纵是没有早朝,也到了中央官署、各办公府衙上值的时辰。
  君上有疾,丞相代百官于上值时辰内,入宫请安问疾,是他职责所在。
  “陛下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您原也清楚自个身体的,若非专制的药酒和果酒,旁的酒水您都用不了!”苏彦这会见到人,一颗心才彻底放下来。但又总觉得一夜过去,人似是瘦了一圈,心中不免痛怒, “好好的,何故酒?”
  “好好的,就不能饮酒吗?”
  “好好的,师父还给朕送温酒器呢!”
  江见月病去养了精神,原本已经复了清醒。然见苏彦上来就训斥自己,哪怕他说的有理,她也气恼!
  如此不阴不阳地回他。
  话落,便喘着气。
  不知何时起,苏彦见不得她面容苍白,也受不住她气息不足。
  一下便软了声息,“臣并非斥责陛下,实乃龙体重要。”
  君君臣臣,江见月不想听,扭头哼了声。
  “陛下!”苏彦低眉寻她眸光,不得应声,环顾四下道,“皎皎。”
  “嗯。”少女声音微不可闻。
  但总算也闻见了。
  于是,苏彦便继续道,“皎皎,我们昨日好不容易才打了一场胜仗。从诸门手中聚起一笔银子丰盈国库。纵是高位如你我,这也是极其得罪人的事。若这个节骨眼上,我深夜入你寝宫,你被言官直谏,史官载册,我被御史台弹劾,可能之前的努力就付之东流了。退一步讲,即便不影响捐供一事,来日路也是徒增艰难。你只是微恙,有整个太医署,师父实在无需走这趟!”
  在节骨眼才不来。
  只是微恙方不来。
  少女乌黑的眼珠转过一圈,远山黛轻挑,从席案站起,居高临下看清贵温润的男人。
  他一贯身姿挺拔,即便哄她半弯着腰这会片刻间随她的起身也重新端正了姿仪。
  背如翠竹笔直,颈似白鹤秀颀,仰头间眉目如画,只眸光如水带着一点疑惑。
  疑惑她骤然地起身。
  疑惑她骤然地将他拥入怀抱。
  隔夜的药苦,少女的馨甜,在一瞬间铺天盖地而来,将他包裹。
  “皎皎知道师父不易,所以初时想要师父来,只是想抱一抱师父。”她还没有完全长开,站着抱跽坐的人,正好将他头颅护在胸膛稍低处,于是俯下一点身,寻了个更好的位置。
  他的面庞贴在她胸口,她的下颌抵在他鬓角。
  鱼水相拥,耳鬓厮磨。
  她感受着他面容肌肤的温度和些微的毛躁,迷途不知返。
  他听到她心脏的跳动和云团般温软的侵袭,只匆忙将她退开。
  “陛下,您大了,纵是慰臣辛苦,亦不可如此。”他在抬眸的瞬间理出得体的仪容和情绪,笑容都是尊长的慈和,臣子的谦逊。
  少年君主有一瞬愣神,看着空空如也的怀中,心中泛起丝丝失落,却又道不明是何滋味。
  只得挑了挑眉,“朕知道了。”
  “哪雪路难行,朕慰丞相辛苦,一会赐辇轿出宫,这总行了吧!”
  苏彦颔首,跪谢隆恩。
  这日原有极重要的事要办,便是根据昨日一下午诸门捐献的银子数量,安排接银路线。因为诸门百家,很多银钱都需从祖籍调送过来。如此一路安全事宜就有为重要。
  但苏彦还是没有即刻就走。
  他陪江见月用了顿早膳,见她食量不减反增,胃口不错,方安心去办公。
  然这日江见月午膳用得也比往常多些。
  因为剩了两碟早膳时苏彦从长安早市买来的核桃碎饼,胡麻锅贴。以前住在抱素楼时,他下朝回去也给她带过。后来她自己去买过一回,发现除非天黑就候着,否则无论何时去,至少得等大半时辰。
  *
  诸门捐供,统计十万斤金,五万斤银,二十万斤铜,是明光初年两倍的国库收入。历经七日,苏彦协助大司农将洛州、南阳、弘农、乐平、金城等个十三处运送过来的路线全部理顺,京畿处由苏家军和煌武军各出七千人,分组十三个护卫队,在楚王章继的带领下,于十二月廿秘密出发接运。
  而这日,苏彦入了宫中,向江见月告假。
  其胞姐苏恪因数月前同夫争吵,滞留杜陵邑未归。如今传来急讯,乃病笃,求他前往探视、或许还需托孤。
  苏氏嫡出一门,双亲皆已仙逝,长子亦殁,唯留姐弟二人。又是年关将至,苏彦自当前往。
  他入宫时,召集了太医署,给江见月把脉,然后将近两个月的按脉来回阅了个遍,最后召来阿灿和陆青,重头至尾交待了一番。
  太医署散后,江见月坐在席上烹茶,“师父,不若您将朕带走吧。如此您也安心些。”
  苏彦笑笑,“待臣长姐无恙,臣便回来了。您且一定答应臣,断不能如上次那般胡乱饮酒。”
  顿了顿又道,“方才陛下也听到了,臣特地让汤令官配合着太医署,给您配至些果酒,年后便可享用了。”
  少年女帝捧了盏茶送至青年丞相处,“风雪路难行,师父一路平安。”
  苏彦接过,饮下,跪安离去。
  却是去而又返,“答应师父,千万不要离宫。师父快去快回!”难得的,他不再谦卑称臣,只以师身告诫。
  *
  而朝上,因着苏彦的告假,朝中高门官员又陆陆续续开始告假起来,俨然昭示着他们效仿丞相之举,唯丞相是从。
  如今江见月也不恼,索性在腊月二十三小年的时候,便以雪大难行,体恤朝臣为由,提前封朱笔,开年假,以示皇恩浩荡。
  这日里散朝后,以大司农、太常,太仆为首的几位九卿皆聚在靖北侯府,言笑晏晏间皆道,“侯爷英明。”
  又道,“且看那女娃,没了苏相,索性连着朝会也不开了。到底是女子,能有多大能耐!”
  “就是!侯爷确实高,竟能这般调走苏相。”
  “桓夫人生病又岂是老夫所能控制的。”赵励品着茶水。
  “话说回来,夫人染病,吾等可要去探望探望!桓夫人当年在母家,可尤似茂陵长公主。向她请安,便算是给长公主请安!”一人道。
  “罢了吧,你我如今已都是魏臣!”赵励摆摆手,心中却是另一番考量,“吾等外男还是莫要扰去扰夫人,着内眷前往尽尽心意便罢。”
  渭河北岸的杜陵邑,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进出口的道路已经被雪封。苏彦遂传令李肃一干暗子营的人,每日带人扫雪清道,以备长姐病愈,他便可直接回皇城。
  今日已是腊月廿七,是他出宫的第七日。雪鹄往来传信的第一封,他便面明白了当日心头的忧虑。
  赵励的心思竟动到了他的身上,自他走后,朝臣陆续告假,此举不仅是拂君颜面,更是在挑拨他与女帝的君臣关系。
  第二封信件上言,女帝已经提前封朱笔,以作休憩。
  然这一刻苏彦却有些摸不清她的心思。他不知她是否是真的封笔休整,定心等他归去,还是被他们欺辱后又觉孤立无援闷着自己!
  一时间,他唯一所想,便是能早些回到她身边。看在眼下,护在身后。
  苏彦立在庭院长亭中,松开手放雪鹄飞去。
  “苏相,此处风口上,雪寒霜重,小心身子。”身后,一女子素衣淡面,却依旧难掩玉容风姿。
  来人正是桓越。
  她于苏彦半丈之地停下,示意随侍的婢女将衣衫捧上,守礼矜持。
  “长嫂刚醒,谴妾给您送件大氅。苏相可要去看看?”
  苏彦看着面前女郎,想起被灭门的宣平侯府,只淡淡一笑,接过大氅道,“有劳!”
  “苏彦于妾,便只有这两个字吗?”桓四姑娘立在原处,望着正要回厢房的人。
  他来了多日,这是头一回两人独处。
  “此处到底不比侯府。”苏彦转过身来,“即将除夕,四姑娘若想回府,本相可派人护送。”
  “多谢苏相好意!”片刻,桓越方才接过话来,“亭亭和长嫂尚在此间,妾恐会多留些时日。届时家兄会来接我们,就不劳苏相了。”
  苏彦颔首,未再多言,入厢房见过长姐。又仔细问过医官,遂知其已经好了大半,一颗心总也安定不少,亲自端药喂上。
  苏恪靠在榻上,素面净容,手中捻着一串佛珠,俨然一副清心寡欲的模样。似是当真看透红尘,要青衣古佛,了此一生。
  “不喝!”她推过去。
  苏彦拿下她手中佛珠,扔在一旁,“阿姊生病虚张声势哄我便罢了,这吃斋念佛、你去问问,长安城中哪个信你!”
  “苦口良药,快喝了。”苏彦持着木匙,将药吹凉。
  “你若真有心,当知晓,阿姊的良药不在此。”苏恪剜了他一眼,张口咽下汤药。
  “阿姊顾好自己便罢,若是实在要和离也成。回来家中总有你一席之地。”苏彦又舀了一勺,细细吹开。
  桓氏多来留不得了。
  若是趁此机会两厢了断,将胞姐择出来,也好。
  苏恪就着他的手,将药饮了大半碗,终是推在一旁,“少扯开话头,这厢论的是你的事。纵是我和离,你必得续上去的。”
  “我旁的理不清看不懂,但是世家联姻这厢,还是能明白的。”
  “阿姊——”苏恪是个骄纵有直率的性子,眼下桓氏的事又不明朗,苏彦总不好说太多,只摇首回绝。
  “那且不说桓氏,你都二十又六了,总要成婚生子,否则我以后怎么去同双亲交代?。苏恪拉上苏彦的手,“左右试一试。如此,阿姊百年后同阿翁阿母讲起此番宴会,父母便知我尽力了,断不会怪我。 ”
  苏彦原也知晓该成家立室,然也不知为何,眼下论起这事莫名抗拒,遂道,“阿姊无恙,我便回了。宴会如常行之,他们本就是来探望你的。”
  “你就不能让我欢愉一日!”苏恪面起两分薄怒道,“长姐如母,就当给双亲尽孝。再说了,阿越来此照顾我多日,素日亦常陪着我,你也该好好谢谢人家才是。明日宴,且给我敬一杯酒去。宴散,放你下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