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重回海岛悠然人生> 重回海岛悠然人生 第112节

重回海岛悠然人生 第112节

  有着辽阔大海的相隔,方为的重生带来的蝴蝶效应,似乎对小岛外面的世界暂时没有带来什么进程上的影响。
  方为看着电视机上播放着的开幕式画面,跟自己记忆里的一模一样。
  这会儿重新观看一遍,感觉还是蛮有意思的。
  作为一场盛大的庆典,各届奥运的开幕式都是精心的设计,这会正好是开场,120位骑手策马入场,组成马队进行着精彩的列队表演,最终排列交织成巨大的五环标志。
  最受关注的,便是点火仪式了,悉尼这届奥运还蛮特别的,采用的是水下传递火炬、水中点火。
  或许是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不太了解吧,看了这么多届奥运,方为印象最深的开幕式,还是08年的燕京奥运。
  至于再往后的那些,他实在不敢恭维了……
  ……
  “吃饭了——”
  随着厨房里田喜兰的一声喊,客厅里的父子俩也站起身来,端菜的端菜、盛饭的盛饭。
  平时吃饭的时候,电视都会关掉,而今晚则破例可以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咦?今晚不吃贻贝了?”
  方为拿起筷子,发现吃了整整半个月的贻贝,暂时从餐桌上消失了。
  “嗯,换换味儿。”
  方先锋扒了口饭,又道:“阿为,我昨晚跟你妈商量过了,趁着下个月刚好是贝苗下海的时候,我们打算以后就正式开始搞贻贝养殖了!”
  方为愣了愣,问道:“爸你想好了?”
  “想好了啊,这半个月天天往那边跑,我感觉该了解的也差不多了,再拖下去就得等明年四五月份了,不如现在就干。”
  “可以,很果断嘛!”
  老爸说出这个决定来的时候,方为还有些惊讶。
  贝苗下海一年有两季,要么是十月十一月,要么是四月五月。
  原本方为觉得,老爸能在明年四五月份决定好,就已经很迅速了,倒没想到在吃了半个月贻贝餐之后,他已经满脑子都是贻贝了。
  这种事当然是越快越好啊,毕竟贻贝的生长也需要近十一个月的周期,如果今年十月份能成功把贝苗下海的话,明年八九月份就能上市销售了!
  “那贝苗这块,你是打算自己育种,还是……”方为问道。
  “自己育种太难了,我在养殖办那边学了半个月,育苗室等硬件设备需要成本和时间搭建不说,关键是这技术也不是那么简单。”
  方先锋摇了摇头道:“所以还是直接跟养殖办那边购买贝苗吧,虽然贝苗也要很大一块成本,但至少时间上来得及,而且养殖办那边暂时给了采购贝苗很大的优惠,前期就先下海养着,等以后成熟起来了,再尝试一下自己育苗。”
  方为点了点头,这点上面,方先锋还是想得很周到的。
  毕竟做了这么多年生意,在成本和支出这块,他算得相当精细,倘若有自己育苗的条件和技术还好,一对亲贝就能产下上千万枚卵,可以节省大量的贝苗成本。
  可偏偏这会儿刚起步,不论是硬件设备上面的花费,还是技术上面的问题,都不支持他直接迈出这么一大步。
  直接采购贝苗,算是目前而言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了。
  “养殖证办下来了吗?”
  “正在办,估计过两天就能下来了。”
  “养殖海域考虑好在哪儿了吗?”
  “大概范围考虑好了,我拉着许教授去帮我看过的,水温、水质、风浪这些都很合适,改天还得请许教授吃个饭呢!”
  “那自然是要的。”
  “肯定啊,这段时间没少麻烦许教授。”
  “人家肯定都烦你了。”田喜兰笑道。
  “那我也没法儿啊,做生意不厚脸皮怎么做?”
  “爸,那你打算承包几亩?”方为问道。
  “我正头疼这个哩!”
  方先锋叹了口气,一边吃饭一边道:
  “我算过了,如果是十亩的话,至少需要十到十五行绳索连接,每一行绳索下又会挂有一百二十串苗绳,每根苗绳挂三四百个贝苗,算下来,平均一亩就得下差不多三吨贝苗……”
  “养成之后,一亩大概能有十吨收获,现在收购价大概三百五一吨,贝苗是一百八一吨,那么……”
  这题算起来不难,不算其他成本的话,一亩大概能收入三千元,算上其他成本(承包费、租船费、浮筏、吊绳、苗绳、人工等)的话,一亩的年净利润大概也就两千五差不多了。
  目前老爸在码头收鱼,一个月大概能有九百块钱的收入,一年也就是一万出头左右。
  也就是说,至少需要五亩的养殖规模,才能有做这件事的必要。
  五亩海域,听得还蛮多的,但事实上小得可怜,也只不过是养殖办的试验田大小而已。
  对于海产养殖来说,五亩只能算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养殖小户了,而养殖和生产这件事一样,规模越大,反而成本会越低,而且抗风险的能力越高,要想挣大钱,肯定是要往大规模去走的。
  加上初期的投入,成本会比算出来的还要高一些,就按照每亩七百块钱来算,五亩的投入也至少要三千五了。
  “十亩吧!”
  方先锋吃饱了,放下了筷子,从烟盒里掏出一根红塔山出来,吧嗒吧嗒地抽起来。
  “不考虑把规模扩大点?”方为问。
  “你当你爸不想啊,你爸我是没有钱啊。”方先锋好气又好笑。
  十亩的养殖大小,也是他琢磨了好几个晚上才考虑出来的,一次性要投入近七千元,这差不多已经是掏空家底了!
  七千元真的很多了,这年头普遍的月收入也就五六百而已,根本也谈何不上一年能存多少钱,不知多少家庭还在为每年拿不出那几百块钱的学费而头疼哩。
  没有资本啊,第一桶金的积累,往往是最困难的。
  “十亩其实也可以了,小是小了点,但做起来的话,也比我收鱼翻了个倍了。”方先锋自言自语地说着。
  难免还是有些不甘心的,毕竟第一次有了想要做的事业,却受制于资本不够。
  “依我看,要不你就拉下脸,跟大哥或者志远他们开开口,借点过来,把规模做大点,现在刚起步,等大家都尝到甜头也入场的时候,哪里还有你的先机。”田喜兰小声说着。
  “哎呀,你个妇人家懂什么,我长到这个岁数,从没跟人开口借过钱,这种欠人情的事,你让我怎么开口?”
  方先锋皱眉道:“而且弄不弄得成都还不知道呢,要是搞砸了,你告诉我,这钱咋还?”
  田喜兰还想说什么,方先锋摆了摆手:“别说了,我自己再想想。”
  方为听着他俩的对话,也在思考。
  见气氛有些沉闷,方为笑了笑道:
  “爸,要不买张彩票试试?”
  “……别闹。”
  方先锋白了他一眼,不以为意,继续吧嗒吧嗒地抽烟,眼睛看着电视机开幕仪式的画面出神。
  “试试呗,反正横竖不差这两块钱,指不定中了呢。”
  方为笑道:“奥运不是开幕了吗,我不少同学的家长都在买体彩,中了欢喜,不中就当支持体育事业了。”
  “……”
  方先锋没说话,从兜里掏出两块钱拍在他面前。
  “去去去,你自己玩去,你要是能中大奖,我管你叫爹!”
  “……”
  第90章 还有让你觉得需要再来一遍的事吗
  今年才刚满十三岁,办不了银行卡、还没有身份证的年纪里,受制于小小的海岛、没有电脑、没有网络。
  这样的条件下,哪怕是方为,要想攒起来自己的第一桶金也太难太难了。
  好在有着先知先觉的优势,借由着这次投机的机会,属于家里的第一桶金,似乎也有了眉目。
  方为是相当支持老爸去搞贻贝养殖的,只要规模能快速滚起来,后续也能发展成相当大的产业,要是再把上下游都打通,也是一个千亿级别的大市场了。
  拿着老爸给的两块钱,方为笑了笑,揣进了兜里。
  明天再去体彩店看看吧。
  ……
  看完了开幕式。
  方为洗了个澡,回到房间里开始今晚的学习。
  没等同窗的青梅往房间里丢纸团,方为就很主动地先把小桌子搬到了窗台这边,打开灯在这里看书、写起作业来。
  抬头。
  对窗的房间昏昏暗暗的,徐采苓没在房间里。
  但不一会儿,她房间里的灯就亮了起来。
  少女刚洗完澡的模样,第一时间过来打开窗,正准备丢纸团呢,然后就看到了已经坐在窗台边上写作业的方为。
  “方为,你看开幕式了没!”
  “看啦。”
  “那个水中点火看起来好酷的样子!”
  “还行。”
  “你觉得今年咱们能拿几块金牌?”
  “起码二三十枚吧。”
  “这么多?!”
  “怎么,你觉得办不到吗?”
  “当然可以啦!”
  徐采苓刚看完开幕式,还有些意犹未尽的样子,如数家珍道:“像乒乓球、跳水、举重、体操,我觉得咱们都有可能拿不止一枚的金牌,今年的阵容好强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