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这孩子都变泼妇了,完蛋!
……
青华寺位于河口镇里东面青华山上,此地三面环湖,湖对面就是坊市,可惜坊市不能直接过来,只有一条最西面的羊肠小道,可以绕道过来。
路上行了小半个时辰,到了青华寺山脚下,就见到有很多摊贩正在吆喝,几人都没有吃晚食,由林多福做主,选了一家馄饨店进食。
摊主是一对老年夫妻,但穿得干净,手脚麻利,脸上还一直带着笑容,洋溢着一股淡淡幸福的味道。馄饨分了两种样式,一种大馄饨,一种小馄饨,两种馄饨都有各种不同的口味。
陈道载、赵毅想也不想就,选了十二文一碗的超大份鲜肉大馄饨,孟鹤云点了八文钱小份的鲜肉大馄饨。
孟三看啥都想吃,他好不容易想选一个超大份的全家福馄饨,就被孟石恐怖的眼神制止,只得委委屈屈地闭了嘴。
孟石满意了,和店家要了两份免费的馄饨汤,自己面前端了一碗,又在孟三面前放了一碗:“诺,吃。”
赵二郎一想到之前孟三看他笑话,于是为了气他,对他吐吐舌头,故意点了一碗孟三没点到的超大份全家福。孟三哼了一声,转头眼不见为净,但看到自己面前清汤寡水的馄饨汤,又苦脸:“爹,馄饨汤怎么吃得饱?”
孟石神奇地从自己的背篓里,拿出一摞胡饼:“我带了胡饼,够咱们这么多人一起吃呢,要我说,就不该点馄饨,多浪费钱啊!”
林多福赶紧远离战场,免得受波及,她可不想吃那又干又硬还噎人的胡饼,赶紧给自己
和刘氏点了两份三鲜小馄饨。孟三看到林多福的举动,不满地嘀咕:“那大嫂咋可以吃馄饨?”
孟石给了他一个爆栗子:“你能和你大嫂比?你大嫂能写会算,还会生孩子,你会吗?”
好吧,这几个,他真的没一个会的。
徐道载看了这一对“亲密无间”的父子好几眼,心里还挺羡慕,他父亲就从来没有和他这样说过话,总冷淡问问他的课业后,就再没有其他话语了。
一群人在孟三的哭唧唧中,都落了座。等馄饨都上来了,孟鹤云拿了半张胡饼,分了一半馄饨给孟石,而完全无视孟三垂涎欲滴的眼神。
孟三沮丧,知道没了指望,只能无奈含泪吃胡饼。
赵二郎虽然好吃,长得有些胖,但胃口并不大,他吃了几个就饱了,看着孟三的可怜样子,再看还剩下大半的馄饨,挺同情他,于是大方地推给了孟三:“诺,你吃吧。”
“不可!”赵毅连忙阻止,声音大的一群人都看他,他尴尬地找补,“这吃剩下的,怎么好意思给别人吃。”
孟三却早就捧着碗,夹了一个到嘴里,含糊不清道:“赵大公子,我一点都不介意,呜,我最喜欢吃剩饭!真香!”
徐道载也奇怪地看了一眼赵毅的大惊小怪:“都是男人,同食一碗饭,有甚关系?”
有甚关系,这关系大了!
问题是眼前人,不是赵二郎赵坚,而是赵三娘赵茹啊!
可惜,在场的人都不知道哇,他无奈,只得警告地看了一眼赵茹,赵茹做了个鬼脸,还不忘大大咧咧地耸耸肩,引得赵毅眉头皱得更深。
赵二郎和赵三娘是一对双生子,两人不但长得一模一样,连性子也像,都非常顽皮不守规矩。三娘偶尔会借着二郎的身份跑出来玩儿,作为交换,三娘也会假扮成二郎的身份,偷偷代替二郎去学堂读书。
而这一切,在娘的保驾护航下,他亲爱的爹到现在都没有发现。哎,慈母多败儿,他娘可真是的,把好好的女孩子宠成个无法无天的性子,这野猴子一样的脾气,以后怎么说亲?!
赵毅独自生着闷气,林多福享受着难得的美食。
清汤瓷碗里的小馄饨,咸香的汤底冒着热气,皮薄如纱,一小搓搀着香菇萝卜的嫩红肉米,被包的严严实实。她缓缓吹开馄饨周围飘着的绿色葱花,舀起一个滑溜溜的馄饨,嚼了几下,就吞进肚中。
哇,鲜香美味,可太好吃了,她连吃了半大碗,才过了瘾,和孟鹤云一边慢慢吃着,一边聊天:“这么好的景点,却只有庙会的时候可以摆摊,可真是浪费,要我说,就该在山脚环湖建一排商铺,一半商铺卖断,一半商铺租赁,又能迅速回本,还能细水长流。”
徐道载就是墨香书斋的少东家,他对做买卖也很有兴趣,他端着馄饨,靠过来:“这儿除了庙会的时候人多,可没有多少人会来。商铺建在这儿怕是没人来吧。”
“人不多那就创造条件,让人变多。最不便的原因,就是交通,这条过来的的小路,在青华山背面,我们从坊市过来就要绕路,走上大约半个多时辰,但是若能在河口处造两座桥,就能连通河口坊市和青华寺,这样不过几步路,人们逛完了集市,顺路还能去寺庙走一走,还愁会没人?”
“虽然你的提议很好,但造桥得下徭役令,目前造路、修整河道、做防洪工作已经每年要下3个月的徭役令了,再修桥,按照武县令仁善的作风不会答应的。”徐道载摇头,觉得林多福的提议不可行。
两人的讨论,吸引了刚刚下山,也来馄饨店吃晚食的武回春、姜昆等人。因着一群人刚下乡微服巡查回来,又在寺庙主了斋礼,祭礼结束后众人均沐浴焚香了一番,所以几人都穿着便服,并不引人瞩目。
第31章 巧遇县令
武回春听了林多福的话,心神全被她勾走,问道:“小娘子,可有什么独到见解?”
林多福和孟鹤云听到喊声,转过头来,和姜昆打了照面,两厢都惊喜发现,原来老熟人啊,还真是巧了。
“是孟老弟和小娘子!大人,这两位就是我和你提起的两位。”姜昆给武回春介绍。
大人?
林多福和孟鹤云对视一眼,心知肚明,这人大概率就是武县令了。孟三也是认识姜昆的,他非常有眼力见的让出来了位置,让武县令坐在了他的位置上,这样就正好能面对林多福和孟鹤云。
武回春的心思还在刚才那个问题上,坐下后迫不及待又问了一遍。
“大人,我觉得可以采用包干制。”
“包干制?”
林多福见大家都是一脸懵,于是又耐心解释:“所谓包干制,就是让商户来竞标施工权,竞标价最低的,衙门就可以选择他,并且可以按照竞标价包给商户做。”
武回春听明白了,这是要衙门拿出钱来让商户做工,徭役则是百姓免费劳作,甚至为了避免劳作,还要花钱抵徭,这不是衙门亏大了吗?
“衙门财政都有固定去处,并未有这笔预算,你说的包干制实施不了。”武回春看着林多福镇定的小脸,“你……还有其他想法?”
“这就是一笔经济学算法了。你造桥虽然花钱,但是造完之后,卖商铺、收商铺租赁的收入,却远远大于支出,既然利大于弊,那就是经济的,高效可行的。”林多福取出白纸,将笔递给孟鹤云。
“我夫君精通算学,让他给您算一算,您便可知其中的利润有多大了。”
林多福朝着孟鹤云信赖又鼓励地眨眨眼:孟教授,燃烧你的理工学霸小宇宙吧。
孟鹤云接了林多福递过来的纸笔,朝她轻轻微笑:这傻姑娘,为了给他表现的机会,真是费尽心机。
但,他绝不会让她白费这心机。
他拿起炭笔,从地形开始画起,一边画一边讲:“大人,请看这里的地形,我们用太阳光照测量法,从这一点到这一点,通过太阳直射角度、影长,可以测量出这条路线最短。再算造价,已知砖、沙、黏土……”
孟鹤云手速很快,一列列数字算于心,写于纸,武回春越听越入迷,时不时问上几句,两人已然沉溺载这一场演算中,外界一切,都屏蔽在外。
落日余晖缓缓暗淡,路边的灯笼一盏盏点亮,晕黄的灯光落在青石台阶上,蔓延到最顶上的庄严寺庙。
林多福遥遥望着,可惜这个寺庙只是一座一层平房,若是能造成尖塔,塔上染上黄漆,画上吉祥的佛纹,在一层层随风灯笼,飘扬灯光的渲染下,肯定会更美。
“姜昆,灯笼拿来。”武回春嫌弃太暗,催促姜昆拿灯笼来。
姜昆打了个大大的哈欠,拿着灯笼过来,他敢想也敢说:“大人,很晚了,您和孟老弟明日衙门再说吧,孟老弟和小娘子他们本要上山礼佛,现在这么晚了,不若再上山,和方丈要几个包厢,安顿好孟老弟一家,您们再秉烛夜聊,如何?”
武回春这才回神,借着灯光,看到他身旁,拘谨的人们,老的老,小的小,都疲惫虚弱地等待在一旁,还因为霸占着人家的桌子,影响到了老夫妻做生意。
“你怎么不早提醒我!”武回春直接一脚踢到姜昆小腿上,可惜被姜昆灵活躲过,“躲什么躲,皮糙肉厚,还能踢疼你吗?”
“大人,我哪里没有提醒您啊,那也得您听得见啊!”姜昆夸张地说,“您和我孟老弟像魔障了,听不见也看不见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