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好,我这就去叫他。”
林多福回房,不一会儿,孟鹤云身上背着书箱和林多福给他准备的一个大大的背篓,里头塞满了各种生活用品和吃食,左手挎着一个包裹,右手拎着一个简易小炉子,摇摇晃晃赶了出来。
武回春嫌弃地扯了扯嘴角,这是去读书还是去逃荒的,要把整个家当都带走么!就是行远路太少,没点经验!
“小微,去帮帮孟公子。”
“哎。”小微跳下马车,赶紧帮孟鹤云卸货,一样样或绑或装弄上马车。
孟石、刘氏还有孟二、孟三都出来相送,反而是林多福落在最后。孟鹤云与大家一一告别,最后跨上马车,撩开帘子的时候,他回望林多福。
晨曦微露,落在队伍最后面,林多福白皙的脸上,他突然有了告诉他爱她的冲动,想了想,暗暗伸出左手,挥别的动作间隙,悄悄对她比了个心。
林多福会意,开心地双眼弯成两轮月牙,举起双手,在头顶回了他一个大大的爱心。
两人的暗语,偷偷完成,无人知晓,但孟鹤云还是红了耳垂,撩帘入了马车。
小微架起马车,朝着县衙奔去,孟鹤云从马车窗户的缝隙中远远望着林多福越变越小,孟家村越变越小,心头微微酸涩。
不止是多多舍不得他,他也非常非常舍不得他的多多。
武回春看着这么多东西:“都是你夫人林娘子给你准备的。”
“正是。”孟鹤云笑得温柔。
武回春也听说了寺庙发生的事情,心里暗骂姜昆真是个愣头青,还说孟鹤云在寺庙偷野食,真不知该说他眼力好,还是差了,怨不得他三十好几,一大把年纪了,还没个枕边人。
两人聊着各种话题,眼看到了午时,武回春便叫小微停车。两人下车找了个树荫地,席地而坐,武回春拿出冷茶和冷馒头,想着孟鹤云家贫,正要给孟鹤云递馒头,却发现孟鹤云拎着小炉子下来,还背着背篓过来。
武回春惊呆了:“鹤云,你这是干什么?”
孟鹤云笑了笑:“我妻怕我路上吃不好,特意给我准备了一些简单的食物,大人,要来上一点吗?”
一听是林多福做的,武回春有了点兴趣,但是他还是矜持地摇摇头:“我吃馒头就好。”
孟鹤云没再劝,从竹篓里掏出一样又一样装备,然后生火,烧水,放入干面条,水开焖煮片刻,撩出两碗劲道白面,放入两个雪白瓷碗中,铺上一层厚厚的肉酱,烫上两株青菜,最后倒入少许汤水后,淋上一勺热油……呲!
香气被热油激发出来,武回春顿时觉得手里又冷又硬的馒头变得没滋没味起来。
“大人,我煮多了。”孟鹤云直接端了一碗搅拌好的肉酱面到武回春手里,“您还能再吃点吗?浪费了,实在可惜。”
“能吃,能吃。”武回春被香迷糊了,不带任何犹豫,接了过来,“可不能浪费,粮食来之不易啊!”
他说完,拿过孟鹤云递过来的筷子,夹起一筷子面条裹上满满的肉酱就往嘴巴里面塞……这也太好吃了!
面条劲道,没有半点软烂之感,并且每一根面条上都充分包裹了浓郁的酱汁,口感还非常丰富,有山菌的鲜香、毛笋的清甜、肉丁的浓香,各种味道在口里爆炸,让他一口接着一口,很快就消灭了这一碗肉酱面。
武回春吃得打了个饱嗝,咋吧下嘴巴,刚感觉得腻,一个竹筒就送到他面前。
“这是我自家做的笋干汤,解腻解乏,特别有效。”
武回春接过,喝了一口,鲜香清爽的汤水滋润了腻歪的肠胃,舒服啊!
“鹤云啊,你家伙食一直这么好吗?”武回春突然后悔了,早上林多福留他吃早食,他竟然嫌弃他们农家没好菜而拒绝了!
“自我妻入门之后,日日美食,尚未重样。”孟鹤云说起林多福,满脸发光,与有荣焉,甚至还从竹篓里掏出一包油炸鱼虾米,“大人,还吃得下吗?这也是我妻给我路上准备的零嘴。”
那得意的表情,武回春酸的牙疼,但手和嘴非常老实地拿来吃了。
酥香脆!
又是样没有吃过的美味!
他倒是眼馋起孟鹤云取之不竭的背篓来了,这里面到底还放了什么他没吃过的好吃的?!
武回春竟觉得自家高门大户处处精致的嫡女夫人,还不如孟鹤云农家媳妇来得贴心周到,
有见识有品位了,至少,这做饭的手艺就完全比不上!
“你家小娘子,不考虑到县城开家吃食铺子吗?你若中了秀才,回头就要在县学学上一两年,方能再去郡城考举人了。”武回春想着,要是那小娘子能来县城,他就天天去她店里吃,他家里的伙食虽然精致,但只有其表,未有其味,可太不合他口味了。
“她自有打算。”孟鹤云收拾碗筷,“做也行,不做也行,我都支持。”
得,是个妻管严。
等孟鹤云收拾完,两人继续赶路;另一头,姜昆早早带着人和三大车建房材料,到了孟石家前。
“姜老哥来了。”
孟三眼睛亮,把姜昆请进了篱笆院。姜昆则叫工人们将材料放下,马上开工。院子在林多福的指挥下,乒乒乓乓响个不停。
第35章 共同富裕
热闹的场景又吸引了众多村人,大家都围在孟石家门口,看着稀罕。
七伯摇着蒲扇,笑眯眯地和孟石说话:“石头,你家这呀,算是起来了。”
孟石今天可扬眉吐气了,微弯的脊背都挺得老直:“七伯,也是我们铁子考完了童生开窍了,这不今个儿都到县学去读书去了。读书虽然钱花的多,但是等到出息了,也能赚钱回来。现在我看谁还说我家老大没出息?”
孟七伯点点头,笑着道:“读书人好啊,铁子是真出息。”
刘氏出来听到孟石夸老大,翻了个白眼,不愿意了,老大有什么好的,家能这么好,还不是儿媳妇福气好:“我们铁子能开窍,那也是因为我们家大儿媳妇,她那真真是个有福气的,一来我们家,铁子开窍了,读书长本事了,现在还带着我们都能造新房子了!”
孟七伯和其他人看着篱笆院子里,拿着一张图纸,指点工匠的林多福,那能会道,还识字的,一看就不是普通农妇,他笑呵呵地点头:“都有本事,都有福气。”
妇人们则围着刘氏叽里呱啦对林多福评头论足。
“一看那小脸圆圆的,就是个有福气的!”
“看拿着书呢,肯定识字的,厉害喽!”
“石头媳妇,我看呀,是你有福气。生的儿子各个都立住了,娶个儿媳妇又漂亮又孝顺,羡慕死我们了。”
“对啊对啊,看铁子媳妇是读过书吧,小脸儿白嫩得和剥了皮的鸡蛋一样滑嫩,这哪是我们家丫头能比的,就和千金小姐一样呢,也就你们铁子这样的读书人,才能娶上这样的娘子。”
村人也配合得道喜,把刘氏笑得合不拢嘴,还有一群小孩子们围着大家做游戏,上窜下跳,哪里有趣就往哪里钻。
一片奉承中,也有精明的阿婆提出怀疑:“石头媳妇,你们收那么多笋,那么多咸菜,是做什么买卖呀,你们该不会是卖笋发得大财吧?!”
刘氏早就得了林多福应对话术:“五婶娘,这笋能发什么财啊,满大山都有的东西,集市上能卖几个钱?还有那咸菜,那就更不值钱了。大家说说,我们家向大家收笋和咸菜的价格够实诚吧。”
这不光五婶娘点头,其他人也都点头,这石头家收的价格还比集市上卖价格还高一些呢,更别说还不费功夫。
“五婶娘,你知道我家穷,要供铁子读书不容易,俺儿媳就想着能赚一分钱就是一分,就拿了咸菜和笋去问了镇上的杂货店掌柜,他那是走五湖四海的生意的,门路广,对这笋和咸菜倒是能卖,不过要求量大,就我们自己山头的那点笋和咸菜根本就看不上。”
刘氏说话中气足,这话说的还挺有意思,大家听她停顿赶紧催她:“后来呢?婶子快说!”
“后来呀,还是俺儿媳妇说了,虽然我们家山头没多少笋,但是我们都是孟家村人,我们一起的山头就笋多了呀,一家的咸菜少,但是一个村子的咸菜就量大了啊,有钱就要大家一起赚,毕竟一笔写不出一个孟字,我们不仅是同村人、还是同族人,打断骨头还连着筋!”
大家被刘氏说的话,都心潮澎湃起来,对呀,我们可都是孟家人,有钱就要一起赚,可不兴眼红别人钱多这种事情。
“俺儿媳又说,自家人不可让自家人吃亏,这不就按照那掌柜开的价,低上一文一斤的价格向大家收咸菜和笋,我们赚个辛苦费,大家也能得点闲钱买肉吃,这样,俺媳妇说,叫共同、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
就是大家一起发财变富!
“好!好!铁子媳妇大善哉!”七伯激动地丢了拐杖,鼓起掌来,这才是读书明理最大的好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