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都市言情>念念勿忘> 第24章

第24章

  “哥哥不在,我睡不着。”沈念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我想你,也想赵叔叔。”
  赵涟清沉默不语,只是将她抱紧了些。
  兄妹俩好好温存了会儿,小姑娘被抛弃的恐惧感才稍微缓和了点,爬到了他的腿上,像只小猫一样窝进了他怀里。赵涟清将她抱稳,两个人就这样挤在一张椅子上。
  这时,赵涟清似乎察觉到什么,抬头向门口望去。
  叶阿姨站在不远处,安静地看着两个人,不知看了多久。她冲他点点头,算打了个招呼。
  昨天晚上他匆忙把沈念送到了叶琦家,麻烦人家照顾了一晚上。赵涟清本想起身道谢,但女人却看出了他的意思,摇摇头:“你先好好休息,我去找老叶。”
  说罢,便转身离开了。
  这个时候,谁都无能为力。
  唯一能够拯救赵涟清的,只有沈念。唯一能够安抚沈念的,也只有赵涟清。
  这对没有血脉的兄妹,像是双生的并蒂莲,互相缠绕着、依存着,没有人舍得将他们分开。
  女人走出大厅后,又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那一大一小两个人儿挤在小小的椅子上,像是两堆苍白的雪,互相依偎,互相取暖。
  即使融化,也要融化成同一滩水。
  ……
  当天,沈念和赵涟清都没有再回家。他们作为赵刚的孩子,需要在大厅里守灵。赵涟清已经两夜未曾合眼,眼底冒着红血丝,却毫无困意,有条不紊地张罗着第二天一早悼念会的大小事宜。
  沈念一开始还有些难过,看着老赵的冰棺,眼泪掉了一次又一次。但是赵涟清那么忙,她不能再添麻烦,只能把眼泪都抹在袖子上。后面袖子都湿透了,被冷风一吹冰凉刺骨,她冷得浑身发抖,迷迷糊糊地蜷缩在椅子上,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再次醒来已经是凌晨,方才还人来人往的大厅已经冷清下来,冰棺旁的长明灯散发出来的暖黄色的光。
  那团光好温暖,与
  这个漆黑寒冷的冬夜格格不入,更像老赵带她回来的那个鸡蛋黄一样的夏天。可是那个夏天,应该再也回不去了。
  从此以后的每一个夏天,都不一样了。
  她再次领会到了生活的残酷之处,只是这次,她感到怅惘,像是遗憾像一枚纺锤旋转着,在她的心头钻了个洞出来。
  “饿不饿?”
  耳畔突然响起熟悉的声音,面前出现了一只热烘烘的糖包子。沈念抬起头,看到赵涟清的不知何时站在自己面前,身上挂着一些雪花,似乎刚从外面回来。
  自己好久没有吃东西了。小姑娘点点头,将白胖胖的糖包子接了过来。
  “哥哥你去哪儿了?”
  “去买晚饭,你尝一口,好吃吗?”
  刚才照相馆的老板连夜做好了遗像,给他开车送了过来。赵涟清本来想给钱,老板死活不收,一边抹着泪一边感慨着走了。于是少年便抱着遗像回到了殡仪馆,清瘦的身体走在雪地上,肩头上落满了雪花。
  值守的工作人员看不下去,跟他说附近有家24小时开的便利店,可以买到热乎宵夜。
  赵涟清摇摇头。
  “你不吃,那你妹妹呢?总归给她弄点吃的。”
  说到这里,少年这才应下来,将遗像放好后出去买了两只热包子,两杯热豆浆。滚烫的东西落在手里,他竟然有些难以承受,大抵是这两天接触了太多冷冰冰的东西,他都忘记温度到底是什么感觉了。
  看着沈念小口小口地咬着包子,赵涟清似乎终于回到踏实凄寒的现实。他也掏出了自己的那只,坐在沈念旁的椅子上,陪她一起吃。
  两个人就这样吃了这两天为数不多的一顿饭。他们看着躺在冰棺里安静的父亲,和外面苍茫的大雪,让滚烫的糖浆在舌尖蔓延。
  太甜了,包子太甜了,让他们无法忍受的甜,不合时宜的甜。
  甜得只吃一个就饱了。
  但是正在长身体的少年,怎么饭量这么小呢?他几乎像是将暄软的包子硬塞进砖墙缝里一样塞进自己的胃里,等这热乎的东西落进胃袋后,才有种活着的感觉。
  不是因为饥饿,而是想证明活着。
  活着,存在着,才能面对着失去父亲的现实,不用欺骗自己一切都是梦而已。
  生活总归要继续,他还有念念要照顾,他不能倒在这里。
  赵涟清温声道:“吃饱了吗?没吃饱的话,哥再去买点。”
  “饱了。”
  沈念吃完包子,喝了几口热豆浆,脸蛋又热乎起来。她握住赵涟清的手,掌心夹着上下搓了搓,让他冰凉的手稍微暖和了点。赵涟清道:“怎么了?哥哥不冷。”
  “可是已经冻伤了……”
  那只原本纤长白皙、骨节分明的手不知何时变得通红发肿,手背上面起了如同湿疹般红色的裂口。少年愣了愣,抬起另只手在灯光下看了看,也一样布满皴裂,陌生得像别人的手一样。
  沈念还在徒劳地给他捂着、暖着,昏黄的灯光下,她那带着心疼的目光柔软得像一碗糖稀,如此湿润而美好。赵涟清垂下头,嘴唇落在她的发顶,轻轻道:“没事的。”
  “哥哥,你痛不痛?”
  “不痛。”
  “骗人……”
  “哥哥不骗你。真的不痛,回去用药膏抹一抹,很快就好了。”
  “真的?”
  “嗯。”少年沙哑的声音带着几分安抚,似乎在回应她,也似乎在自言自语:“很快就会好起来。”
  ……
  天刚破晓,东方泛出一抹冰冷的鱼肚白。
  殡仪馆陆续便有车子到来,悼念仪式很快便开始了。
  小小的大厅里涌来了许多人,大家都穿着黑衣服,面容肃穆,依次上前与遗体告别。有派出所的同事、小区附近水果摊、照相馆和打印店的熟人,还有老赵生前出警帮助过的陌生人,那么多熟悉的、不熟悉的面孔尽量维持着冷静走上前来,却在看到冰棺里那张沉睡的面容后,按耐不住地红起了眼眶。
  他是个好人,为警二十多年,没有做过对不起这身警装的事。直到最后一刻,他也是用生命为职业生涯画上一个悲壮、慷慨的句点。
  这么一个好人离世,没有人会不感伤,没有人会不遗憾。
  可是人生哪能都圆满呢?如月圆月缺,如潮满潮落,终究是别离多啊。所以世人才渴求像金子一样珍贵的幸福,但是黄金易得,幸福又在何处呢?
  告别仪式完成后,叶阿姨搬来了一架电子琴,牵着沈念来到了琴前。老赵生前说想听沈念弹琴,可惜他没能听到,那就在最后一程,给他一个圆满吧。
  沈念问叶阿姨,要弹什么?叶阿姨说前些天他们不是学了《送别》吗?就弹那首好了。
  于是,略微生涩的音符在寂静的大厅中响了起来,连绵成一片哀伤的旋律。
  叶阿姨轻轻开口,唱道: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离别是什么呢?沈念心想,离别就是歌中的晚风拂柳,是天涯海角,是一壶浊酒,是再也不相见。妈妈,赵叔叔,他们和自己此生的缘分已尽,今生今世再也不相见了。
  那些日子,终究化为了一场虚影,永远存活在自己的记忆之中。从此以后,她只有哥哥了,只有赵涟清了。
  她不想再经历一场别离。
  她希望和赵涟清,永远都不要有别离。
  如果实在不行——如果实在不行的话,请让那场别离来得晚一些吧。
  ……
  悼念仪式结束后,回到家中已经是傍晚时分。
  下了两天两夜的雪终于停了下来,晚霞布满天空,瑰丽得像是回忆里的旧日。
  赵涟清牵着沈念回到家中,掏出钥匙,有些生疏地打开大门。
  “吱呀”一声,门打开了,屋内的一切映入眼帘。室内一片漆黑,所有的家具都安静地沉默着,充满审视的目光打量着久久未归的两个人。
  明明只离开了两三天,为何觉得这个家如此陌生呢?
  两个人进了屋,关上大门,打开了客厅的灯。头顶的白炽灯闪了闪,将熟悉的房间照亮。沙发、餐厅还是离开时的样子,丝毫未变,赵涟清走到厨房,看到了丢到一旁的锅盖,几道菜还安静地躺在蒸笼里,早就凉透了。
  “晚上吃什么?”他问沈念。
  “我想吃鸡蛋羹。”
  “好,你去沙发坐一会儿,哥哥去做。”
  小姑娘点点头,乖乖回到沙发上等候。赵涟清将冷掉的番茄炒蛋、糖醋排骨和烤鸭端起来,倒进了垃圾桶里,再拧开热水水龙头,就着洗洁精把几个盘子都洗干净。
  一切都收拾干净后,他转身打开冰箱,打算拿几只鸡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