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英国人对阳光的喜爱真是深入骨髓,果不其然。
出乎意料的,这家店的咖啡很好喝,巴姆拉也做得不错。下次我要带阿哈尔来吃,他已经很久没有吃到巴姆拉。
9月25日晴
那家咖啡店被火箭炮袭击了,阿哈尔没能尝到,他很遗憾。
他问我自己是不是被巴姆拉下了诅咒,从此以后再也吃不到了?我说你别胡说,要么找一下菜谱学一学。他一脸认真地拒绝了,跟我说在拉赫维男人从来不下厨房,如果被人发现偷学菜谱,是一件很丢人的事。
10月3日阴云
报复,又是报复。
一个炸弹在校车必经之路爆炸,死了二十多个拉赫维孩子和两个苏尔坦士兵。
那枚炸弹之所以放置在那里,是因为苏尔坦人在每个跨区的路口都设置了岗哨,两个士兵将车子拦截,上车检查的时候,一个青年走到车头前,化为一团炽热的火焰。
那是迄今为止死亡最多的自曝袭击,也是至今为止我最无法忘怀的梦魇。我拍着拍着忍不住哭了出来,因为那些孩子都才上幼儿园,很多孩子被炸得只剩一半,小小的一半,像是被人撕成片的杏鲍菇。
舒凡问我还好吗?我点点头,将眼泪擦去,咬紧牙关用我的手机记录下一切。
我绝不能倒下,绝对不能。
这是真实的战争,真实的冲突,活生生的人被仇恨撕成碎片。人们聚在一起开会,就能换来和平吗?那群身着西装革履的人,聚在一起讨论由他人代写的议题材料,能带来和平吗?不能。
战争太残酷了,太残酷了,人命如草芥,活生生的人不过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没有亲眼目睹此等残酷场景的人,恐怕不会明白这种令人战栗的恐惧。
至少让我把正在发生的事情,把此地的真相告诉世界,告诉和他们一样的普通人。我们力量虽然渺小,但世界就是由千千万万的普通人组成的。
我要把真相告诉世界,这是我的职责所在。
……
10月13日,早上下了一场小雨,干燥的空气难得湿润起来。
沈念起床后,看了会儿外面的雨景,打开了日记本,打算把下雨这件事记录下来。
她已经很久没有做面膜了,一开始她没能适应这里干燥的气候,把囤了一年的面膜都用光了。现在物流进不来,她只能湿敷一些保湿水。
终于下雨了。
雨后的空气清新安宁,少了许多血腥味和火药的味道,她很喜欢,把公寓里的窗户都打开,好好地通了会儿风。
今天暂时没有什么事情,她找了处信号好的地方,给赵涟清拨了视频通话,那边秒接。
时隔大半个月未见的面容出现在镜头里,她满怀思念地伸出手,隔着屏幕轻轻抚摸着他的脸颊。
“哥哥好像瘦了。”
赵涟清刚要开口,便咳了几下。沈念连忙问:“你怎么了?”
过了几秒钟,他缓了缓呼吸,平静地冲小姑娘摇了摇头:“没事,最近申城降温,我可能有些着凉。”
她微微蹙眉,连忙看了眼电脑上的时间,脑海里飞速换算了一下,现在竟然是国内时间凌晨四点半!
他是没睡觉,还是已经醒了?
“你还在加班吗,为什么这个点还不去休息?”
赵涟清愣了愣,似乎也才注意到时间,神色略微局促。
“嗯,马上就去睡觉。只是突然有预感,今天或许能等到你的电话。”
他说罢,缓缓笑起来,也伸出手,碰了碰她的脸颊。沈念方才星星点点的气恼顿时消散,一股无奈弥漫心头。
“哥,照顾好自己,答应我。”她认真道:“如果你过得不好,我会比你更加心痛。”
赵涟清轻轻叹了口气,点点头。就在这时,房门突然被人敲响,舒凡的声音如骤雨般急切地响起了起来。
“沈念,你在家吗?苏尔坦方才突袭圣河南岸,我们五分钟后立刻出发!”
屏幕里的男人闻言,立刻将唇边的话咽了下去,轻声道:“你该走了。”
沈念直直地看着他:“哥,你方才是不是想说什么?”
赵涟清温柔地笑了笑,面色带着一丝病态的苍白。
“没什么,就是让你注意安全,你也不要让哥哥担心。”
第130章 沈念耳畔边,似乎有谁在喊自己的名字……
挂断视频电话后,沈念立刻穿好衣服,一把抓起提包,匆匆往外走去。
舒凡已经在楼下等着。他靠在一辆破烂的红色雪弗兰旁,冲她滴了滴喇叭。
沈念熟练地坐上副驾驶,系上安全带:“什么情况?突袭地点、时间和伤亡人数有了吗?”
“突袭刚发生不到五分钟,目前了解的信息太少,至少有一所小学和一家医院遇袭。”舒凡启动车子,老旧的发动机发出一阵刺耳的吭哧声,几乎将他的声音淹没:“伤亡人数暂时不明。”
“医院?”沈念瞪圆了眼睛:“他们疯了,为什么要轰炸医院?”
舒凡浓眉紧蹙,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快:“问就是误袭,这种借口都用烂了。待会儿估计不会让我们拍摄。做好随机应变的准备。”
沈念心领神会地点点头。
他们虽然是记者,但战场上枪炮无眼,能保护他们的只有身上印着「press」的防弹衣和一顶防弹头盔。且很多违反国际人道主义公约的作战行动里,揭露真相的记者也会被灭口。
这次苏方轰炸了医院和小学,已经明显违反了人道主义条约,舒凡的担忧不无道理。
沈念的神情凝重起来,她突然侧过头道:“待会儿你尽量拍到医院和小学的镜头,如果他们阻拦你,你就佯装配合,我的手机会一直开着录像模式,可以帮你偷拍一点。”
这是个容易引火烧身的办法,舒凡的脸上写满了不赞同。
但却是一个双重保险,至少可以保证一个人能拍到医院和小学受袭的画面。苏军如此公然违反人道主义公约,他们的视频若是能公布出来,在国际舆论上必然会引起哗然,到时候拉苏的停战协议,说不定可以再次提上议程。
舒凡最终也没有拒绝,沉沉地点点头:“注意安全,及时撤退。”
“你也是。”
到了地方,两个人才发觉事态远比想象中更加严重。被轰炸后的现场惨烈无比,饶是舒凡这种见惯了战争场面的摄影记者,都感到毛骨悚然——整个医院和小学几乎已经夷为平地,四处都是白蒙蒙的灰尘和瓦砾倒塌激起来的烟雾,火箭炮残余的硝烟味争先恐后地涌入每个人的鼻腔,还有浓郁到令人作呕的血腥味。
血,到处都是血。
鲜血的颜色在满目破败中显得尤其刺目,从砖瓦的缝隙中流出来,从挂在树上的残肢上滴下来,从坐在大马路上捂着脑袋呆呆
傻傻的孩子手中溢出来。
幸存下来的人们似乎还没能从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回过神来。他们衣衫褴褛,身子蜷缩成一团,眼神空洞,茫然地望着眼前仿若地狱般的惨状。一个小孩子浑身是血,跌坐在地上,无助地放声大哭。他的后背,整张皮都被高温烤焦,裂开的缝隙中,隐隐可见血肉模糊的鲜肉。
舒凡深吸了一口气,低声咒骂了一句,立刻掏出摄像机开始录像。头顶湛蓝色的天幕上,苏尔坦的轰炸机还在盘旋飞行,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轰鸣声。
沈念走到镜头前,面色苍白,声音微微发颤。
“现在是10月13日,就在一个小时前,苏尔坦君方突然对圣河南岸居民区发起了军事袭击,此次袭击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我背后的一所小学和医院不幸遭到轰炸,目前已被夷为平地,伤亡数目尚不清楚。此次轰炸的目的还未明确。不过,据我方联络人提供的线索,不久之前两名苏尔坦哨兵被人肉炸弹轰炸身亡,此次袭击极有可能是苏尔坦方的打击报复……”
就在这时,不远处突然响起一阵密集的枪声,沈念猛地扭过头,循声望去。只见三个苏尔坦士兵,手持步枪,正将几个幸存的小学生逼到破损的墙根处,喝令他们抱着脑袋跪下。
沈念给舒凡递了个眼色,男人立刻将镜头对准了那三个准备开枪的士兵。其中一个士兵看到了他们,冲两个人举起枪口,厉声道:“喂!快放下,这里不允许拍摄!”
舒凡面不改色,稳当当地举着镜头,将那些孩子恐惧的眼神悉数拍了下来。那个士兵见状,立刻走了过来,冲他们大吼:“你们听不到我说话吗?不许拍摄!立刻给我滚开!”
沈念用波塔语道:“我们是华星社记者,有报道权利,这里也不是涉密地区,你无权要求我们终止拍摄。”
“管你是谁!”他抬起步枪,狠狠朝着舒凡的摄像机砸了过来。舒凡反应极快,身子一闪,躲开了他的袭击。士兵见状,怒吼道:“该死!再不给老子滚,我就杀了你们,不管你们是哪个国家的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