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汪翠兰眼馋的看着潜在客户,啧啧嘴,“青黛说,物以稀为贵,咱们要做高价,就不能大堆货。”
  于锦竖大拇指,“对!有道理!”
  同样被堵在办公室的还有许主任,此刻他是激动的团团转,“太快了,太快了,这才三点,四十万美元到手了!要是能持续七天,我都不敢想!”
  林青黛捂着空荡荡的五脏庙,“许主任,我们现在更想吃东西。”
  杨主任哈哈大笑,“早就准备好了,国营饭店定了包间,我们后门出去,今天大鱼大肉管饱,我请客!”
  许主任幽幽:“你有几个钱,我来!”
  杨主任虎着脸,“哼,今天这顿饭,必须我来!回去我找人报销!”
  许主任也笑了,没再争抢。
  纺织业的展会,能赚到的外汇都是蝇头小利,进出口部长基本不会参会,今年这次可就不一样了,即便部长亲自到场,怕是都控制不住激动之情!这顿饭,部长肯定非常愿意请客!
  杨主任忽然一拍腿,“哎妈呀,我忘记给江部长报喜了!”
  许主任哈哈大笑,“你这主任当到头了!”
  再说林青黛这边,吃过饭后,许主任聊到了正事。
  “你们的提议,我和几家纺织厂表达了,他们都同意你们的合作模式。”
  林青黛点头,“我猜也是,这件事大家共赢,我们这里一共十二种产品,其中有八种能发外包,也就是说,这八种产品可以不限量供应。”
  许主任更眼馋林青黛能卖30美元一套的衣服,林青黛直接泼了冷水,“这个产品我们没有藏私,产量已经是极限了,再说了,如果市场中有十万件,那它可不值30美元一套。”
  许主任只能遗憾点头。
  后面六天毫无悬念,林青黛都没怎么出场,汪翠兰带着员工,又签下了三百万美元的单子,成了这次展会当之无愧的销售额第一。
  如果按照销量,她们厂勉强挤进前三。
  林青黛这个闲人,带着曲灿四处乱逛,东西买了不少,为了给小姑娘增长见识,好吧,也是林青黛本人想见识一下,她听从了谢渐鸿的建议,将图书馆、博物馆跑了个遍,还跑航天研究院门口转了一圈。
  曲灿是个乖巧的小姑娘,很少提要求,在航天院门口的时候,她突然看着飞机模型走不动路了。暴富的林青黛完全没多想,直接大手一挥,买下了一百多块钱的飞机模型,想了想,好事成双,她又买了一个轮船模型。
  曲灿忙组织,“婶婶,我不要这个,太贵了。”
  林青黛振振有词,“我也喜欢,两个人分摊一下,一点都不贵。”
  曲灿咬了咬唇,下定决心,她以后一定赚好多好多钱,都孝敬给林青黛。
  很可惜,这个决定她下早了,日后她变成了一个超级无敌吞金兽,林青黛都险些养不起她,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忐忑而来,满载而归,展会结束后的第三天,成衣厂所有人坐
  上了回乡的火车。
  许主任事情多,早就回去了,此刻车厢里还是她们这些人。
  汪翠兰发表感言,“同志们,我觉得,有件事我们做的不好。”
  于锦忙问:“厂长,哪里有问题?你说,我们肯定改?”
  林青黛也做出洗耳恭听状。
  只听汪翠兰痛心疾首,“你们不觉得,军属院成衣厂这个名字,没有代表性,没有特色吗?”
  啊?众人一脸懵。
  于锦马上附和,“没错!我在宣传的时候,也觉得这个名字在外商面前,烫嘴!”
  国内一般厂子取名都属地化,很少有独辟蹊径的,但这名字,是真的没有特色,还冗长。
  汪翠兰:“我觉得,我们应该换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黛这个字我们用的就很好,现在很多采购商认黛不认厂啊!”
  于锦:“一个黛也不行,叫黛黛?不够响亮,叫青黛?组织那边不太好说,毕竟是国营厂,咱们还能叫啥黛啊?”
  林青黛表达意见,“我们也不一定非得叫黛,厂子的名字,不代表品牌的名字,我们现在有黛这个品牌,日后可能有兰,也可能有锦,肯定要百花齐放的,用黛字,局限了。”
  汪翠兰一听觉得有理,“没错,我们不能把自己堵死了,得想个新名字。”
  大家同时把目光放在了林青黛头上。
  林青黛有些目,“你们看我干啥,群策群力啊!”
  汪翠兰:“群策群力这个词,认识你之后我才知道的。”
  于锦点头:“论吊书袋子,没人比你强。”
  曲灿童言童语,“曲灿也很好听,婶婶取的!”
  汪翠兰一拍大腿,“对啊,这个灿字意头就好,我是没听说,有谁叫灿的,以前我都不太会写。”
  被众人寄予厚望的林青黛沉思片刻,她想到了自己的古今奇遇,又想到这群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女性,点点滴滴汇聚在一起,她突然抬头,“我们叫新时代吧!”
  从古走向今的新时代,从家门走向社会的新时代,从小平房走向国际的新时代!
  “新时代好,就叫新时代!你们有没有意见?没有我回去就改名!”汪翠兰一锤定音。
  久盛不衰的新时代集团,就在哐当哐当的火车上,定下雏形。
  第111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林青黛等人回到了家,也没能就此休息,随之而来的会议一个接着一个。
  纺织办领导都是干实事的人,开完表彰大会,无缝衔接纺织业联合发展大会,林青黛推举汪翠兰上台演讲。
  汪翠兰并不含糊,她除了某些巧思不如林青黛外,其他方面,样样不差,想想也对,如果只有林青黛一个人才,成衣厂不可能有如今的发展。
  汪翠兰的分享很诚恳,“我知道在座的各位都想知道,我们厂为啥能高于市场价卖东西,为啥能卖这么多。说实话,这次展会,我们准备很久,每个环节我们都反复演算过,展会结束后,我们也进行了复盘,归根结底,我们能取得成绩有三点原因。一是我们做足的准备,预先调查了目标市场的需求,产品才能和对方口味。二是物以稀为贵,我们没盲目扩大产量,也没一位的追求大单,而是优中选优,保证产品绝对的品质。三是我们的广告手段,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合适的手段,能让事半功倍。”
  “多方叠加,加上我们独到的设计和万众一心的努力,才能赢得开门红,我们复盘过,觉得这样的成功容易复刻,但很难持续这次的一举成名,毕竟手段变成套路了,也就不稀奇了。但是,在此之前,我们本国的纺织产品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汪翠兰给的汇报可谓是掏心窝子了,许主任在台下不住的点头,悄声问林青黛:“你觉得我们还有哪些产品能挖掘?”
  林青黛挑眉,“许主任,羊毛不能可我一个人薅吧?”
  许主任拍出一纸调令,“林同志,纺织办正式邀请你加入我们,只要你签个字,以后你就是纺织办的一员了,咱们一家不说两家话。”
  思前想后,许主任觉得,林青黛这样的人才,放在一个小小的成衣厂实在屈才了,把她放在津市纺织办的领导班子中才算合适。
  说实话,面对这样的馅饼,林青黛非常动心,可惜,“许主任,真不是我不识好歹,你应该也了解我,不喜欢拘束,更不擅长和领导打交道,市纺织办很好,我喜欢,可我这个人吧,做事太无拘了,条条框框的,我实在遵守不来,你也不想我当了两天半的领导,然后你要去农场探望我吧?”
  被拒绝,在许主任的意料之中,甚至还生出了果然如此的感叹,他摇摇头,遗憾道:“我是真的想争取你。”
  林青黛手往台上一指,“我特喜欢在台下当观众,一点都不想上台被看着。”
  许主任:“你当时死活不当厂长,也是这个原因?”
  林青黛弯唇友善微笑,十分无辜。
  人要不来,许主任另辟蹊径,“既然你不想牵头,那就汪同志能者多劳吧,以后联合厂的办公地点就放在你们成衣厂了,如何?回头你让汪同志商量出一个合作方案,我和部委亲自给你们厂保驾护航,总之一句话,只要我和部委在这个位置一天,你们厂的人事任命就只能在我们手上一天!”
  这个承诺许主任已经很割地赔款了,相当给了新时代成衣厂一把尚方宝剑,神鬼无敌那种。
  林青黛不好继续拿乔,领导都这么真情实意了,她肯定也要掏心掏肺,至少不能太懒,“许主任,你放心,选品方面,我们已经准备大半年了,当然,这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现在刚刚开始走,肯定会走的慢些。我设想的事,把津市纺织业拧成一股绳,并且重视研发端口,我们现有的机械设备确实落后,这不是靠纯人力能拉回来的,新时代成衣厂的不可复制就在于此,要想真正走出去,我们的产品必然要有绝对优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