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干完活,宁安要留下两个小战士吃饭,人家还不好意思,周永川用盆给他们装了十个宁安蒸的肉包子,俩人端着盆就跑了。边跑边喊:“团长,嫂子,一会再把盆给送回来。”
  宁安对这些单纯的小战士很有好感,年纪都不大,背井离乡来参军,在部队里也都省吃俭用,攒点钱就往家里寄,周永川跟她说过,有的小战士一管牙膏省着能用一年。
  都是可爱的人。
  而且,送回来的时候,他们会把盆洗的一干二净。
  宁安在院子里种了黄瓜、西红柿、辣椒、茄子、豆角和西葫芦,过几个月就能吃上了。现在,她吃的是从邻居家换来的菠菜。
  早春的高个子菠菜,非常鲜嫩,而且不值钱,五分钱换回来就够吃好几顿的。除了菠菜,这个时候还有几种时令野菜可以吃,婆婆丁、荠荠菜、曲麻菜、小叶芹等等,做好了也很好吃。
  宁安很低调,但周永川不是个低调的人,恨不得把宁安的优秀宣扬的全世界都知道,幸好他的朋友圈有限,而且都是经过他自己筛选过滤的,人品有保证,所以这种炫耀给宁安带来的主要是欣赏而不是嫉妒。
  大概他自己也清楚这一点,所以张扬的肆无忌惮。
  小桔子跟宁安告状:“他除了在自己交好的人面前炫耀,还在他的领导面前炫耀,不知道在憋什么坏主意呢。”
  宁安:“……等等看。”
  她不觉得周永川在憋什么坏主意,顶多是觉得她在图书馆待着屈才了,想让人知道她的才能不止如此。
  当然,副作用也是有的。
  入夏的时候,宁安被部队领导叫去谈话,希望她能加入后勤连队,帮忙发展副业。
  宁安:“……”
  她掐着周永川的胳膊瞪了他一眼,她说什么来着,她不想去养猪!
  周永川低头小声跟她说:“……不是去养猪。”
  领导看着这夫妻俩的小动作,笑道:“小江同志,后勤连队的副业很广泛的,不光是养猪种菜,还可以干很多别的事情的。”
  宁安:“比如呢?”
  领导:“这个就需要你来想办法了。”
  宁安:“……”
  所以说来说去,现有的工作还就是养猪种菜呗。
  “领导,我考虑考虑。我挺喜欢目前的工作的,没有换岗位的打算,但是,我也可以抽空多琢磨一下,看看咱们这儿可以因地制宜的发展哪些副业。”
  领导也懂得适可而止,毕竟宁安不是军人,只是军属,他也不好给人家下强制命令。
  “行,那你回去好好想想,咱们的副业要是能做起来,给你记一功。”
  至于怎么记功,那还得看宁安能做到什么程度,领导也不好开空头支票。
  第36章
  70被抛弃的原配(35)
  宁安思量再三,还是决定接下这个任务,主要是她自己也想做点什么。
  她没有换工作,还是以“顾问”的身份加入的。
  后勤连其实光是养猪种菜就挺忙了,宁安的副业生产也没有局限在连队里,她动员了一下丁嫂子,由她出面,说服了一些军嫂加入进来,共同发展规模化养殖业。
  养殖的种类扩大到了鸡、兔子、水貂、奶牛。
  种植的东西除了蔬菜,也增加了一些用作饲料的粮食作物。
  这些工作,都得到了部队的大力支持。就连住楼房的一些军嫂也加入了进来。这个时候,并不是所有的军嫂都有工作,有的就是在家里带孩子操持家务,一看其他人都干的热火朝天,自己也就闲不住了,主动找到丁嫂子和宁安,想要出一份力。
  战士们闲下来的时候也会过来帮忙。大家都干劲十足,为了满足养殖需求,荒地都开出来不少。
  宁安的角色,除了“技术顾问”,还增加了一个兽医。
  规模化养殖最怕疫病,宁安利用图书管理员的优势,搜罗了一些兽医药方面的书籍,自学成才以后又选了几个有潜力的战士和军嫂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了最基本的兽医知识,差不多的小问题都能解决。
  后来,这些基础产业衍生出了生产貂皮大衣、护肤品(貂油)、熟食(兔子和鸡)、奶粉奶酪的深加工企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宁安算是不负所托。
  她这一忙,就是近两年的时间。虽然很多事情不必亲力亲为,但是她是个“抓手”,是张罗事的“协调员”,琐事还是有不少。
  等她稍微闲下来的时候,已经到了1974年的春天。这个时候,规模化养殖已经初现成效,参与进来的军嫂们都能按月稳定的领工资了。
  宁安更不用说,光是在部队就领了双份工资。部队领导还把她做的事情写成报告向上汇报,给她评了个“全国劳动模范”。
  在如今这个时代,“全国劳动模范”的含金量非常高,宁安还去了一趟京城,受到了最高领导的接见。
  她在京城接受了多家报社的采访,带着大红花的照片上了报纸,宁安收到了样报,她自己还买了几份寄给爹妈瞧,她跟领导的合照也寄了回去。
  江学工和赵凤霞高兴得眼睛都红了,完全忘记了国人特有的矜持,身上揣着报纸和照片,走到哪儿就炫耀到哪儿。
  “看看我闺女,上报纸了。”
  “我家安安真上相,看着跟真人一样好看。”
  “还跟领导合影了呢。”
  他们还跑到县城照相馆,买了好几个相框,把报纸和照片都分别装了进去,挂在了一进堂屋的那面墙上,确保每一个进江家的人,第一眼看见的就是宁安和领导的合照。
  为此,赵凤霞都不再低调了,家里大门整天开着,欢迎大家来串门。反正她现在也不怕了,政府大力提倡农民养猪养鸡呢,她养的多是响应政府号召。她家安安因为养猪特别厉害,还被大领导表扬了。
  而且,她老亲家是安德市一把手,这件事他们虽然没有对外说,但是却给了她非常充足的底气,让她明白且坚信,她做的事情是没有问题的。
  二道沟大队也很有意思,专门办了一场宣讲会,大队长亲自朗读了报纸上的文章,还把赵凤霞请上台说说感想。
  大霞一句话就说到了点子上:“让孩子上学,好好读书,学的多了、见的多了,脑子就灵活了。”
  宁安跟小桔子说:“我妈觉悟好高。”
  小桔子赞同道:“确实难能可贵。”
  每一个父母,哪怕再怎么佛系,再怎么跟孩子说“父母不指望你有大出息,只要你平安健康就好”,本质上,内心里,他们依然期盼着,盼着孩子能够出人头地,盼着孩子能够光宗耀祖,让他们脸上有光,让他们能出门炫耀。
  你平安健康就好,你如果能平安健康的同时还能建功立业,那就更好。但如果平安健康和建功立业只能二选一,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选平安健康。
  宁安对这种父母心态十分了解而且理解,谁不盼着孩子能一代更比一代强呢?只要不是那种不顾孩子意愿拼命压榨孩子的情况,就还好。
  但是,理解归理解,宁安还是很庆幸自己此刻没在生产队待着,不然自己也要上台说两句,还要陪着老妈在村里逛,听着她吹嘘自己,多少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尴尬的。
  她回到部队之后,东北军区其他几个驻军、全国各地的部队后勤连都纷纷来取经。
  刚刚松弛下来的宁安一下子就忙到了夏季结束。
  周永川是既骄傲又后悔。妻子那么能干,他觉得特别骄傲,但是宁安太忙了,他们两口子相处的时间都变少了。
  但是,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他大概还是会去炫耀的。宁安的才能不应该被埋没。他能做的,就是在忙公务之余,所有的时间都用来陪伴宁安,带着自己的兵帮她一起搞副业生产。
  不光他如此,那些妻子加入了副业团队的军官们也是如此。军嫂们支持丈夫工作,做丈夫的,支持一下妻子创业也是应该!
  丁营长就格外积极!丁嫂子让他干啥就干啥,一秒犹豫都没有。而且,他私下里向周永川表达了对宁安的感激之情,并拜托他代为转达。
  谢什么呢?
  感谢宁安让丁嫂子变的积极上进了!
  用老丁的话说,他媳妇这人什么都好,性格好,也能干,不干涉他的事,对他全力支持,对他的战友也很好,但就一点,确实不大好,“不学习,不上进,还爱说脏话。随军那么久了,扫盲班她是一次也不去,数数都数不到100。”
  对于说脏话这点,宁安是深有体会的。她刚认识丁嫂子的时候,虽说挺喜欢丁嫂子爽朗的性格,但确实不怎么和她聊天,因为丁嫂子话说不了几句,五分钟之后就开始往下三路跑,宁安哪怕是已婚人士,也有点接受不能,未婚大姑娘们更是对她敬而远之。
  但是搞副业生产这事,宁安觉得丁嫂子很重要,硬着头皮把她发动起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宁安带着她不停的和领导打交道,丁嫂子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改变,说话注意分寸了,扫盲班也开始积极地去了,宁安觉得,丁嫂子在搞事业的过程中找到了进步的动力。所以她自己主动开始想要进步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