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知道了娘。”
  林庄是丘陵地形,道路起起伏伏,不太平整,宁安估摸着原主的情况,走了没一会就开始喊累,要求休息。
  林母赶紧放下随身携带的马扎,让她坐下。休息了一会儿,她又起来接着走。就这样走走停停,竟然围着村子转了一圈。
  路上遇见几个熟人,看见宁安都还挺稀奇的。
  林宁安一变天就生病,这是村里人都知道的事。
  看见她这会没事人一样在村里溜达,大家也为林母感到高兴。
  “孩子大了,身体就会越来越结实。以后啊,你和栋梁也就能轻松点了。”
  栋梁是林父的名字,说这话的是年纪稍微大点的长辈,称呼林父也是直呼其名。
  还有大婶跟宁安说:“你这孩子可没少让你爹娘操心,以后可要好好孝顺他们。”
  “我知道的,婶子,我一定好好孝顺爹娘。”
  宁安笑的眉眼弯弯,因为总是生病而苍白瘦弱的小脸显得格外乖巧,十分惹人怜爱,惹得大家纷纷夸赞,跟林母说:“孩子身体好了,你可算要熬出头喽。”
  林母听大家这么说,心里高兴的很。她的女儿要是能身体康健,折寿十年她也愿意的!
  一路上,宁安还看到了生产队的集体猪圈,盖的十分规整,猪圈的外墙上刷着养猪宣传口号,里面养了几十头猪,猪圈打扫的干干净净,但是,离得近了,还是能闻到腥臭的味道。
  宁安还远远的看见了大队的牛棚,盖的也挺好,比村里有些人家的房子还要好。
  俩人回到家的时候,林父正在门口张望,看见她俩回来,就迎了上来,接过了林母手里的马扎,问道:“怎么样?累不累?”
  宁安说道:“有一点,不太累。”
  林父笑道:“那就好。你自己估摸着情况,千万别累坏了。”
  “嗯嗯。知道了。我哥呢?”
  “给你抓鱼去了。”
  宁安:“……”
  晚上,她到底还是喝上了鱼汤。
  小桔子在汤里加了培元丹粉,给林家人改善身体。
  第二天,天气转晴,生产队照常上工,宁安去学校上课。
  林庄学校位于村庄的东北角,知青点就建在附近。
  上山下乡政策开始的时候,和兴县政府按人头给大队发了知青补助,每位知青补助200块,这两百块是用来给知青建房子、购置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农具、床、桌子之类)的,直接发给大队。
  林庄大队接到知青补助之后,就圈了一块地,专门修建了知青院。
  第一批知青来的时候,知青院还没建好,他们先分散到老乡家里住了一段时间,后来才搬了进来。
  宁安慢悠悠的走进教室,同学们看见她也很稀奇。通常她一病就是好几天,没好利索之前,是不会到学校来的。
  她的同桌杨文明,一个处在变声期的公鸭嗓少年,压低声音、夹着嗓子问她:“你今天怎么就来上学了?好了吗?”
  宁安觉得自己的耳朵老遭罪了。
  “好了。”
  声音有气无力,被杨文明的嗓音刺激到了。
  但是杨文明不这么想,他觉得宁安应该是还没好利索,便建议道:“你要是累了就趴着休息,回头我给你补课。”
  他同桌就跟泥捏的一样,脆弱的很,他每次跟她说话,连大气都不敢出。
  宁安趴在桌子上,说话瓮声瓮气:“谢谢。”
  她同桌是个大好人,常年夹着嗓子给原主补课,就跟哄孩子一样,也是不容易。老师大概也是看他脾气好、性格好,人也安静不闹腾,才安排他和原主做同桌的。
  宁安在学校乖乖当好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努力复习,大家出去实践的时候,老师就让她在教室里休息。
  说真的,宁安松了一口气。不然她也要在农学课的时候跟着老师去拔草施肥,就连数学课,都是出去丈量粪堆的大小。
  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属实过于紧密了。
  第84章
  70炮灰一家人(5)
  转眼几天过去。
  时间不长,但是发生了很多事。
  宁安的身体在渐渐好转,虽然看着还是一副病弱的样子,但是家里人能感觉到,她的气比之前足了。就连林父自己,都觉得之前胸闷气短的问题好了很多,身体在一天天的变好。
  夫妻俩都很高兴,晚上关起门来偷偷给列祖列宗和老天爷磕了好几个头。
  郑娇娇的肺部感染在公社卫生院治不了,第二天就转到了县医院,安远之也跟着去了,两个人在病床前互通心意,粉红气氛拉满。
  县武装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队民兵加强训练和巡逻,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做好保障工作。县武装部还派人下来指导。
  海市。
  接到热心群众举报的武装部某领导并没有轻举妄动,他找到了自己的上级,把私人仇怨放在一边,将这件事完全当成公事来处理。
  武装部又联系了公安局,在进行深入调查、锁定证据之后,把这件事捅到了海市“一打三反办公室”,这是一个由海市主要领导共同组成的领导小组,打击反革命分子,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
  小桔子适时贴出了大字报,揭露安父的违法犯罪行为。
  “一打三反办公室”就设在海市革委会下面,小桔子担心他们会徇私。
  事实上并没有。海市革委会主任是由海市市委书记兼任的,真正的海市一把手,该有的眼界、魄力和担当都是有的。
  他迅速部署下去,查明情况,不到十天,事情就尘埃落定。仅仅是贪污数额巨大这一项,就足够安父安母被判处死刑。更别提其中还涉及到冤假错案、栽赃陷害等问题。
  根据1950年颁布的《惩治贪污条例》:
  【侵吞、盗窃、骗取、套取国家财物,强索他人财物,收受贿赂以及其他假公济私违法取利之行为,均为贪污罪。】
  【个人贪污的数额,在人民币一亿元以上者,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其情节特别严重者判处死刑。】
  这里所说的“一亿元”,指的是1950年的一亿元,换算成后来发行的新币,也就是一万元。
  安父安母很快就被执行了死刑。
  在调查安父安母的同时,还揪出了几个冤假错案,数位下放人员提前平反回城。
  拔出萝卜带出泥,和安父有关的几个政府干部也该关的关,该撤的撤,海市领导层迎来了一个小小的震荡。
  安父安母的案子处理的很快,在安远之带着基本痊愈,依然显得弱柳扶风的郑娇娇从和兴县医院出院,回到林庄的时候,他的父母已经被枪决了,所有家产均被没收。因为事发突然,他们连封信都没来得及给儿子写。
  此时的安远之还不知道这些。他带着新鲜出炉的对象回村,整个人都显得意气风发。
  郑娇娇也是一脸娇羞,紧紧依偎在他身边。
  肢体动作胜过千言万语。
  知青点的众人纷纷说着恭喜。
  安远之是个天生坏种,他记恨老乡们对郑娇娇施救不力,记恨大队长林长民对他的威胁,一直都在伺机报复。
  他设想的报复方案是,在林庄的粮仓放一把火。
  为了实施这个方案,他需要提前踩点。怎么放火,放完火往哪儿跑,如何给自己制造不在场证明,这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和剧情里大家都想不到他身上不一样,这辈子,如果出了事,他就是重点怀疑对象。
  于是,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安远之带着郑娇娇出了门,打着约会的幌子在村里闲逛。逛着逛着,就逛到了大队仓库附近。
  小桔子想到宁安想要把他俩锁死,就给两人下了点助兴的小玩意。
  安远之和郑娇娇干柴烈火,无法忍耐。他们还有点理智,不想露天席地,于是,安远之撬开了大队仓库的门,带着郑娇娇在里面亲热起来。
  就在他们渐渐忘我的时候,巡逻民兵恰好路过,听见了仓库里传来的动静。一群人一边喊着抓贼,一边破门而入,按着安远之就开始打。
  疼痛让安远之很快清醒了过来。说到底,小桔子下的药不重,忍一忍就能过去了,这俩人没忍住,是他们根本就不想忍。
  郑娇娇想要顺水推舟绑定安远之。
  安远之顺水推舟的占便宜。
  被打醒了,两个人都开始喊,“别打了,不是贼,我们是知青。”
  打人的人却不肯停手,一边打一边说:“胡说八道,知青怎么会大晚上跑到仓库来,一定是你们想盗窃集体财产,还想逃脱制裁!”
  “我们真的是知青。”
  就在两方人马小学鸡式掰扯,一个说“我是知青”另一个说“你不是”的时候,“卡擦”一声,安远之的腿被打断了,就好像当时他和他的狐朋狗友打断了那位未婚夫的腿一样。
  这个时候,周围火把亮起,林长民和很多村民都赶了过来,仓库的事无小事,不管是粮食还是农具,都是大队非常重要的集体资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