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他又跟宁安说:“好好学啊,你要是进步了,下次我回来还给你带好吃的。”
  宁安笑着点头,林母看着他一脸慈爱,这孩子越看越好,长得好看,有本事,没负担。她得好好观察观察。
  只有林父和林和平不明所以,觉得这孩子过于热心了点,连他们家宁安学习是不是进步都要管。
  下午,宁安去了趟大队部,跟林长民说了让林和平和林建军都去学开拖拉机的事,学这个是公社统一安排,得让大队开证明才行。
  林长民也觉得她这个主意不错,先把技术学到手再说。
  第二天,周一,林和平和林建军被送到公社去学开拖拉机,宁安按部就班的去上学。
  她还以为中午放学回家能帮忙做饭喂猪展现一下自己的实力呢,没想到她爹提前回来,把这些活全干了,她还是没能干上一点。
  “爹,明天让我试试呗。”
  林父笑道:“乖宝,你不会以为干这些活是多好玩的事吧?我跟你说,能不干就别干,一边玩会去,等你娘回来,就开饭。”
  “我想给你们帮帮忙嘛。”
  林父顿时乐开了花,“我闺女真体贴!真是个好孩子。不过,咱家就这么点活,哪用你帮忙啊。爹顺手就干了。”
  宁安:“……”
  林和平学车非常顺利,学习俞景明给的那些资料也比想象中要简单。他兴奋不已。要知道他以前可不爱看书了,但是现在,看着那些文字,他就觉得很亲切,一看就能记住。
  他心里琢磨着,可能是因为他长大了,而且他确实对机械感兴趣,不抵触,才让学习变得简单起来了。
  他妹不是说了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果然如此。
  另一边,俞景明到了县农机站,先找到了一位资历最深的老技术员,和他达成统一战线,共同说服站长培养技术人才,让他俩一人带一个学徒工。
  老技术员正愁儿子没法安排工作呢,俞景明的提议说到他心坎里去了。
  说服站长这事,俞景明亲自去干,老技术员只需要在必要的时候表个态,敲敲边鼓就行了。
  俞景明从国家政策说到社会实践,从四化建设说到农业机械化的未来,先展望宏伟蓝图,再说说农机站的发展,如何做出业绩,让农机站更上一层楼,如何在时代潮流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最后落脚在技术人才的缺失上。
  “农机站有责任有义务为全县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我们责无旁贷。”
  站长被他说的热血沸腾,一拍脑袋就同意了招收学徒工的事。
  小桔子感慨:“只要大饼画的好,没有事情干不了。但是他也没说错。农业机械化是方向,技术人才缺失也是事实。”
  林和平他们学开车就学了五天。上手很快,主要是练习,还要对拖拉机有一点了解。
  周六傍晚,俞景明回到林庄,把好消息带到了林家。
  林母热情的留他吃饭,俞景明顺水推舟,又跟林母卖了个惨,敲定了以后回村就在林家吃饭的事,并且立刻回自己家把口粮给搬来了。
  小桔子看的直捂脸。
  他可真是把“有志者事竟成”演绎到极致了,没有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而且非常擅长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以及把小机会变成大机会。
  周日下午,林和平就跟着他一起去了县城。
  俞景明在县城有房子,是个相当不错的小院。正房厢房厨房杂物间厕所洗澡间,全乎着呢。
  他是个有钱人,渣爹寄给爷奶的钱几乎都到了他手上,直到现在,还每个月给他寄20块呢。这是爷奶生病期间,他用爷爷的名义写信敲定的新数额,之前没有这么多。最早的时候每月只有10块钱。后来涨到15,现在又涨到二十。
  加上最开始的封口费,后来爷奶生病期间的治病钱和营养费,除掉这些年的花销,他也攒了3000多块。
  不过这个房子,他还是跟房主约定好了,分期付款,每个月付一点。一共五百多块钱,分三年付清。毕竟他是个为了给爷奶治病掏空了家底的小可怜人设。不可能一次掏出那么多钱来。
  他有正式工作,房主也不怕他跑了。痛快签了协议,把房子过户给了他。
  现在,林和平来了县城,就被他安排在西厢房里。前几天,他已经把基本生活用品都置办好了。
  “农机站有宿舍,但是条件不好,你还不如在我这儿住,正好跟我做个伴。”
  林和平已经有点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的感觉了,他也没推辞,直接住了下来,想着等发了工资就开始交租金。
  第二天一早,俞景明带他去了农机站,几个技术员还对他进行了简单测试,才宣布他成为一名学徒工,弄得像模像样的。
  因为俞景明的大饼画的太好了,站长也很大方。学徒工也是正式工,就是先不定级,领的工资比较低而已。等到干满一年,再定级定岗,确定正式工资。
  周一早上敲定了工作,下午林和平就回村里来转户口和粮食关系了。
  林长民啧啧称奇:“你小子这是走了什么狗屎运?刚学完开拖拉机,正好就赶上农机站招工了!好好干!给咱林庄争光。”
  他也很高兴啊,林和平有了工作,拖拉机手这个位置就是他家建军的了。
  “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干。”
  林和平找到工作的事在林庄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平时批评他懒惰的声音都随之一变:
  “难怪这孩子干农活不行呢,合着人家注定是吃公家饭的,进城去当工人了。”
  他们恭喜林栋梁和关秀芳,同时也开始打听他们对林和平婚事的态度。以前林和平不正干,没人给他说亲,就他挣的那点工分,连自己都养不活,姑娘嫁给他就是受罪,他们不干那缺德事。
  现在他是个工人了,情况顿时就不一样了。
  面对大家的热心肠,林栋梁和关秀芳口径一致:“现在提倡自由恋爱,和平的婚事我们不管,让他自己决定。他才刚18,着啥急啊。”
  之前他们已经做好了两个孩子都不嫁娶的打算。虽然现在情况有变,和平当工人去了,宁安身体也好了,他们对于儿女婚姻的态度自然也发生了变化,但不变的是,他们不会催促,不会强迫,说到底这是孩子的人生,得让他们自己来决定。他们能做的,就是给点意见,把把关而已。
  第93章
  70炮灰一家人(14)
  林和平上班之后,一直跟着俞景明学习,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人家虽然年纪小,但是技术是真的好。
  就连那位老技术员的儿子,也抛弃了他爹,跑来跟俞景明学习。
  农机站的工作大概分为两部分:
  1农机站有自己的机器,每到农忙的时候,农机站自己的驾驶员就开着这些机器出门,去各个生产队帮忙干活。
  这个时候,已经实现了“一机多用”,“东方红”的前头安装上大铲,就是推土机,车尾安装上悬挂和犁子,就能耕地,安装上传动轮,就能带动脱谷机工作。
  甚至在干旱的时候,还能把发动机拆下来当抽水机使。
  机器不少,但是依然满足不了全县需求,很多生产队都得排着队等。
  2机器维修和保养,一方面是农机站自己的机器,另一方面是已经分配下去的属于各大队的机器,一旦出了问题,就需要农机站派技术员去维修。
  当然了,有的公社也已经建立了分站,但是分站技术员水平有限,修不好就得求到县里来。
  农机站自己的驾驶员有好几个就是中专毕业的,这让初中生林和平感到非常羞愧,他在和同事的对比中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性格变得沉稳踏实了不少,人也越发勤奋好学。
  俞景明很是欣慰。
  他跟林和平说:“哥,你现在这么努力,安安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的。”
  林和平:“……”
  沉默中带着点疑惑,这话是不是有哪儿不对劲?
  但是不等他细想,俞景明就开始跟他说别的,他的思路迅速就被带跑了。
  宁安跟小桔子说:“看来启智丹能提高智商,但是不能提升谋略。这玩意还是得靠他自己参悟。”
  小桔子深有同感。
  自从林和平上班,他和俞景明每个星期都回去一趟,俞景明就在他家待着帮宁安复习功课,只有在晚上才回自己家去休息。
  转眼,就到了73年6月,宁安初中毕业,考上了县里刚刚兴办的财政学校。他的同桌杨文明考上了县里的师专。
  在宁安笑着跟他说恭喜的时候,小伙子终于认识到了宁安的良苦用心,红着脸跟她说:“谢谢。”
  但是随后又加了一句:“你害我挨打这件事就扯平了。”
  宁安:“……”
  他们这届学生,就出了这么两个中专生,还有两个上了高中,其余的都辍学了。
  宁安考上中专,就和她哥找到工作一样令人震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