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婚后,江明华不再下地,只在家里做做饭,洗洗衣服,徐佑军和他妈连喂猪喂鸡这种事都没让她干过。
周秀云觉得,人家城里来的姑娘,条件看着也挺好,为啥看上她儿子,不就是为了生活能轻松点吗?
既然如此,她至少得让人家活的比在知青点的时候轻松。不然,夫妻关系怕是长久不了。
俩人1972年结婚,1974年12月,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徐宁安。
1977年,高考恢复,江明华报名了,考上了大学,随即提出离婚。
在乡下嫁人是无奈之举,是权宜之计,这根本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只要一有机会,她就会紧紧抓住,逃离农村,回到城市。
她从来没想过带徐佑军和女儿一起回城,在她心里,她和徐佑军根本不是一路人。
当初在乡下结婚,她都没跟家里人说。
回到城里,她放下过往,认真学习,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政府机关工作,那一年,她已经30岁了。
很快,她就经人介绍,嫁给了一位年长她8岁,丧偶多年,带一个十四岁儿子的机关干部,她有文凭有学历,有美貌有身材,又知情识趣,很快就笼络住了丈夫的心,成了幸福的小娇妻,日子过得那叫一个逍遥自在。
就连看不惯她的继子,也被自己的亲爹死死压制着,对她构不成一点威胁。
虽然都是二婚,但是二婚丈夫和他早逝的原配没有任何感情,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搭伙过日子,遇见江明华,才真正动了心,老房子着火一发不可收拾。
江明华幸福了一辈子。
至于被她放弃的女儿徐宁安,在剧情里只有很少的笔墨,她就是无知群众对女主实施道德绑架的那个“道德”。
她性格拧巴,爱钻牛角尖,想不开,放不下,无法从过去走出来,对自己的母亲充满怨恨和不理解,是个阴暗扭曲的角色。
徐宁安不是个特别聪明的孩子,至少在学习方面没有表现出过人的天赋,她没考上中专,也没考上大学,普通高中毕业以后,托关系找路子在村里小学当了个代课老师。日子过得并不算好。
但即便如此,江明华多年以后联系她,想要补偿她,也被她骂了个狗血淋头。
读者们欣赏女主,他们觉得,女主摆脱了时代和社会套在女性身上的枷锁。
【凭什么母亲一定要为了孩子牺牲?】
【江明华想过好日子有什么错?她想离开农村有什么错?她跟徐佑军离婚有什么错?徐佑军本来就配不上她!难道非要她为了徐佑军搭上自己的一生才行吗?】
【江明华首先是她自己,她不需要为了任何人牺牲!】
【徐宁安为什么那么自私?她难道想让她妈妈一辈子困在农村她就高兴了吗?】
……
宁安这次的身份,就是这个“阴暗扭曲”的徐宁安。
原主确实想不通,江明华说她在乡下结婚是权宜之计,是为了活下去而不得已做出的妥协,但是,徐佑军不知道啊,他是想要和她过一辈子的。这不是骗婚是什么?
既然你迟早要走,而且不打算带走自己的孩子,你干嘛要生孩子呢?
摆脱枷锁不能以伤害别人为前提吧?别人活该成为你的踏脚石吗?
但是读者们不这样想,她们觉得,与其说这是某个女人的问题,不如说是社会层面的问题,社会现实就是:一个结了婚的女人,如果多年不生孩子,她就会面临很大的社会压力,不是她想生,是这个社会强迫她生!她是被逼无奈的!
这是【系统性不公】。
他们觉得,徐宁安与其怨恨自己的母亲,不如去和这个不公平的社会做斗争,她的母亲也只是社会不公的受害者。她和她父亲的悲剧,与其说是江明华造成的,不如说是时代导致的。她没有与社会和政策作斗争的勇气,却对自己的母亲恶语相向,这是欺软怕硬!
还有读者拿出了“理中客”的态度,说江明华唯一错的,就是没有给徐宁安支付抚养费。离婚是很正常的事,孩子不管是归父亲还是归母亲,另一方只要按时支付抚养费、尽到抚养义务就行。
【这世上有那么多不爱孩子的父亲,也没人批判他们。母亲不爱孩子怎么就天理难容了?没人规定母亲一定要爱孩子,江明华不爱徐宁安怎么了?不爱又不犯法,她唯一错的就是没给抚养费。】
【那么多夫妻离异,人家的孩子也没有像徐宁安一样憎恨自己的母亲啊!江明华后来意识到自己的失职,想要补偿她,她什么态度?江明华当年也是迫不得已,又没有把她扔了,她跟着自己的父亲和奶奶,没有挨饿受冻,日子过得不算太好,但也没有太糟,她哪来那么大的戾气?那些被抛弃的小孩还去寻根呢,人家也没像她一样!】
第197章
八零小炮灰艰苦奋斗(2)
徐宁安在小说里的戏份连个女n号都算不上,却承担了读者的大部分批评和指责,直接把她骂觉醒了。
她是江明华不愿提起的人生污点,是她不能触碰的伤痛,也是她觉醒之路上的隐性绊脚石。
她许下的心愿是,过好自己的一生,再也不要把江明华放在心上,不要再为江明华掉一滴眼泪。如果可以,她想要比江明华过得更好!
昨天半夜,宁安过来的时候,原主刚哭完……
老太太拿着温热的湿毛巾过来,盖在了宁安的眼皮上,又在她后背垫了个枕头,拖着她起来靠坐在那儿,叮嘱道:“别睁眼,敷一会就好了。”
“那我不想坐着,我想躺着。”
“你刚才不是说饿了吗?躺着不能吃东西,容易呛着。”
宁安吸了吸鼻子,“鸡蛋糕?”
“嗯。昨天下午,你桂英婶子送过来的。”
老太太边说,边把鸡蛋糕掰下一小块,直接塞到她嘴里。
宁安似乎想起了什么,一边嚼着鸡蛋糕一边瘪嘴,说道:“桂英婶子说我妈妈走了,不回来了。”
老太太叹气,这咋又想起来了呢?
昨天说了那半天都白说了。
“嗯,走了,不回来了。”
紧接着,她使出转移话题大法:“安安呐,早饭想吃什么呀?”
“吃肉。”
“一会我去代销点看看,要是有新鲜的肉就买点。”
“爸爸呢?他也走了不回来了吗?”
老太太:“没有,你爸爸出去干活了,过两天就回来。”
“干什么活?”
“县里不是要弄什么高标准……园田化还是田园化样板田吗,你爸爸他们都去那儿干活了,听说县委书记都去指挥了。”
“哦,我还以为他也走了,不要我了呢。”
“瞎说,你和奶奶都在这儿,你爸能走哪儿去?他要是敢走,奶奶打断他的腿。”
“打断腿!”
“他没走。”
“哦。奶,渴了。”
“等着,奶奶给你倒水去。”
“糖水。”
“行行行,给你加一大勺白糖。你舅爷前两天刚给我送来的白糖,有半斤呢,够你吃一阵的。”
“奶,舅爷家里有罐头,他没给我吃。”
宁安大声告状。上回去舅爷家玩,原主看见橱柜里放着罐头,想吃,舅爷说要走亲戚,没给她开,只给她吃了饼干。原主当时就想回家告状来着,忘了。这会她又想起来了。
周秀云笑了一下,行了,孩子开始惦记吃了,开始告状了,这事就快要过去了。
“你舅爷跟我说了,等他走完亲戚,罐头转一圈回来,到时候喊你过去吃。”
她自己的弟弟她还是了解的,那是真的要留着走亲戚,不可能是刻意不给她吃。当时她去接孩子,她弟就跟她说了这事,怕小孩回去叭叭的说不清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我现在就想吃。”
“那等代销点开门,咱俩一起去买去。”
“好。”
老太太给她倒了一杯水,里面加了一点糖,用两个杯子来回倒腾,给水快速降温,等杯子拿着不烫手了,她就端到了宁安面前,拿勺子一口一口的喂给她喝。
“甜不甜?”
“甜。”
“眼睛好点了吗?”
“好一点了。”
“那我把毛巾拿下来,你试试能不能睁开。”
“好。”
周秀云把毛巾拿了下来,冷空气立刻就袭击了湿润的眼周皮肤。
“冷!脸要冻上了!”
周秀云看了看她,发现眼睛已经消了点肿,她笑道:“看起来好点了,你试试,能不能睁开了?”
宁安把眼睛睁开一条缝,欣喜的说道:“奶,我看见你了,我没瞎。”
周秀云笑眯眯的:“当然没瞎。我们安安的小眼睛明亮着呢。奶奶给你换个热毛巾,再敷一会。”
“好。”
周秀云拿着毛巾离开了片刻,去而复返,又给宁安把眼睛敷上了。她问道:“再睡会吧,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