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徐会计:“……”
他回到大队部想了又想,之前政审合格让她过关了,现在可以说政审不合格建议取消录取,不管怎么样,可以试试。
这件事情,需要和大队长商量一下,所以,第二天早上,他也去了一趟工地,还在半路上遇见了正往工地走的徐佑军,捎了他一段路,顺便把这事也跟他说了说。
“你说这事是安安启发了你?”
“对啊,你那闺女拿着个萝卜盖章玩,我看她以后能当大官。”
“借你吉言了。”
“你的意思呢?”
“你就听我闺女的吧。”
“行。听你闺女的就是随便折腾。折腾好了,村里这几个知青以后都能老实点。”
徐佑军问:“别的知青也有事?”
徐会计叹气:“我听说,李家那个也不安分。我们这次拿出点手腕来,震慑一下他们。”
在工地当排长的大队长也已经知道了这件事,他头一天晚上被杨书记叫去闲聊说起来的。
对于徐会计这个想法,他琢磨了一下,点了点头。要是江明华这事发生在政审之前,佑军一家意见又很大,他肯定不给她盖合格章。
现在,就改改试试吧。
徐会计得了准信,就给湖东大学写信,承认徐家屯大队工作失误,没有很好的调查清楚江明华的真实面貌就给她盖了章。
后来,他们认清了江明华的真面目,经过大队部严肃讨论,一致认为,江明华此人,道德品质败坏,如果让她上了大学,会起到非常差的示范作用,因此,重新给出“政审不合格”的结论。
对于这次工作失误给湖东大学招生工作带来的麻烦,徐家屯全体社员深表歉意。
湖东大学招生办收到这样两份东西,也有点头大。
徐家屯这事做的,也不能说不合理。事情没发生之前,谁能知道她道德品质这么差啊?
而且,人家还有一条,写的很清楚,“江明华下乡期间以嫁人的方式逃避劳动,不符合招生条件。”
那还真是不符合。
1977年的招生条件是这样的:
1、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革命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
2、具有高中毕业或者相当于高中毕业的文化水平。
3、身体健康。
江明华,她不热爱劳动!
而且现在,她抛夫弃子忘恩负义的事情闹得这么大,还没入学呢,就造成了如此恶劣的社会影响,确实也可以放弃录取。
湖东大学招生办和校办开了个会,最后做出了“不予录取”的决定。反正人还没来呢,不麻烦。
他们给江明华写了封信,详细阐述了这件事情的经过,以及湖东大学招生办的想法,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同时宣布之前下发的录取通知书无效。
湖东大学也登了报:
【之前报纸上刊登的江明华同志,我校已对其做出了“不予录取”的决定。原因有二:一、政审不合格;二,社会影响恶劣。(附徐家屯大队政审不合格文件。)
高校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就目前来看,江明华同志的思想品德尚不过关。
我们也期待江明华同志可以改过自新,提高道德修养,以期再考。
同时,我们要求所有收到湖东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同学,认真审视自己是否犯了类似的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妥善处理好个人问题,为进入大学开启新生活做好准备!】
湖东大学的信和这份公开声明,给了江明华致命一击!
之前看到通讯员小赵发在平原日报上的文章,她虽然心慌、烦乱,但是还能挺住,人们会遗忘这件事,她还能有光明的未来。
可是现在,未来没有了。
她好不容易才摆脱了农村,好不容易和过去一刀两断,好不容易有了光明的未来,她好不容易得来的这一切,突然一下子,就全都没了。
她之前的得意、傲慢,统统成了笑话。
更惨的是,她现在是个“黑户”。
之前她的户口在徐家屯大队,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她可以凭借录取通知书迁户口,从徐家屯迁到学校去。
现在,徐家屯那边已经把她迁出来了,可是,她还没有到学校去落户,户口就在她的口袋里装着呢。
接下来,如果她想落户,就只剩两条路走,工作,或者嫁人。
以她现在这个名声,就算是花钱,恐怕都买不到工作。如果要嫁人,短时间内,又能有什么好人肯娶她?
没有正式户口,她以后想干什么都干不了!
一声凄厉的哭声从江明华的卧室传出来。
就连江家人听了,心里都毛毛的,之前对她的责怪都消散了很多。
#江明华事件#产生的影响非常大,整个国棉六厂的职工纷纷给自家还在乡下的孩子写信,让他们一定要注意个人问题,千万别作妖,不然就和江明华一个下场。
受到这件事的影响和启发,平原省其他高校也都在报纸上发了相应的声明,要求被录取学生做好个人思想品德建设,一旦被学校发现,绝不姑息。
平原日报要求各地通讯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汇总起来以后,给省委写了内参,提出应该关注知青回城时配偶和子女的安置问题,避免将成婚与否作为可否回城的条件,这是避免知青因为想回城而离婚的最有效的办法。
据小桔子观察,平原省有几百起考上大学抛妻弃子、抛夫弃子的事件因此而得到纠正。正在闹的立刻就和好了,准备闹的马上打消了这个念头,已经闹完了的都回去道歉认错复婚一条龙了。
后果太严重了,他们根本承担不起。
第208章
八零小炮灰艰苦奋斗(13)
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宁安这边也都知道了。
大队部有报纸,每次新闻一出来,留守的徐会计就通过队部的大喇叭大声朗读。
读完之后,还会发表一番感言,比如:“不光通过高考回城不应该抛弃对象和孩子,通过其他方式回城的,也不可以。如果我们一旦发现,谁有这种品行不端的现象,徐家屯大队是不会给盖章的。我就在这儿明确这么说了。”
徐家屯五个已婚知青:“……”
你直接点我们的名得了。
有一说一,这件事确实震撼到了他们。没想到,人都已经离开了,还是无法摆脱大队的影响,还能被大队拉下马。
他们确实得小心点。
两对知青夫妻相对还好点,他们心里本来就没什么想法。最受震撼的,是那个娶了村里姑娘李雪梅的男知青王志,这家伙是70年来的,72年娶了李雪梅,73年就生了个儿子,比徐宁安还大一岁,77年夏天,李雪梅又生了个女儿。
他原本心里就打算着,只要有机会回城,他肯定是要离婚回城的。
事实上,剧情里,他也确实这么做了。
78年4月,王志的家人联系他,给他提供了一个招工回城的机会,王志随即提出了离婚。李雪梅不同意,王志在家里闹绝食,李雪梅也不想看着人饿死,只好把他放走了,从此一去不复返。
李雪梅是外嫁女,她娘家给的帮扶有限,她又担心再嫁的话,两个孩子会受委屈,此后一直没嫁人,一个人艰难的拉扯两个孩子,非常不容易。
好在徐家屯大队做事还比较仁义,没有采纳很多村子不给外嫁女分地的做法,给李雪梅和两个孩子都分了地,让他们三个可以通过劳动吃饱饭。
这会听见广播,王志把心里的小九九往下压了压。不管怎样,他不能落得和江明华同样的下场。
万一到时候大队不放人,或者直接到招工单位去理论,他也不会有好下场。
没想到徐家屯大队竟然这么勇!江明华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大学生了,他们愣是通过这种方式把她拉了下来。
这天早上,徐家屯大队的大喇叭又开始响了。
宁安火速搬着自己的小板凳往大门口一坐,准备开始听广播。
这是小孩子的仪式感。
周秀云把大椅子搬了出来,放在她面前,充当桌子,上面还给她摆了一个本,一支铅笔,方便她装模作样的做会议记录,已经画了好几页圈圈了。
还给她放了一杯水,一个碗大的小竹筐,里面装着她的零食,方便她记累了吃点喝点。
她自己把仪式感拉到60,她奶直接给拉到100!
“小领导,还要别的吗?”
宁安摇摇头:“不要了,谢谢老同志。”
“不客气,那你忙吧。”
“好的。”
周秀云笑着回家继续干活。
这几天,大喇叭几乎天天响,先是小赵通讯员写的文章,然后是湖东大学的声明,再然后是其他高校的声明,后来平原省教育厅也发话了,她孙女每天在大门口听得咧着小嘴笑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