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有时候乐极生悲,嘴里含的糖掉出来,再哇哇哭两声。
  宁安坐好,拿起一根红薯干开始嚼。
  桂英婶子晒的红薯干甜度合适、硬度合适,特别适合用来打发时间。
  今天会播什么内容呢?
  徐会计磨磨唧唧的,试音就试半天,没完没了的“喂喂喂”。
  她准备工作都做完了,他还没开始。
  等她一根红薯干都快嚼完了,徐会计终于开始说正事了。
  “社员同志们注意了,知青同志们也注意了,今天播报一个好消息,平原日报发布了省知青办下发的文件,今后,在本省范围内,招工单位在招收知青的时候,不能再将已婚作为排除条件。已婚知青同样在招工范围之内。可以先将对象带回城,然后再慢慢解决对象的工作问题和孩子的上学问题。感兴趣的社员和知青同志可以到大队部来阅读文件原文。”
  “在这里我们要做一下自我表扬,因为我们徐家屯大队对江明华事件的处理方式,引起了省知青办对已婚知青及其配偶、子女的安置问题的关注,在各方面齐心协力的配合之下,才有了这样一个结果,我们徐家屯功不可没。”
  大喇叭里响起了徐会计本人经久不息的掌声。
  宁安跟小桔子说:“我怎么觉得他越来越戏精了?”
  小桔子说:“确实。不过当个戏精挺好玩的,他可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了。”
  宁安站起身,抓了一把红薯干,溜达着去了大队部,她要在徐会计当戏精的路上添砖加瓦。
  徐会计一看见她,就说道:“哟,你是来看文件的?”
  宁安点点头,“看报。奖励你。”
  “你奖励我什么呀?”
  “红薯干。一大把。”
  她伸出小手,递给徐会计两根红薯干。
  “这是一、大、把?”
  “嗯。”
  她抓在手里,正好一把。
  徐会计:“得,你手小,这确实是一大把。你心意还挺足的,按你这小手,你就算给我抓一根,那也算一把。”
  宁安把两根都给了他,自己又从兜里掏出一根开始吃。
  徐会计往嘴里塞了一根,边嚼边说:“还挺好吃,天下红薯干都一样,你这个跟我家晒的没区别。”
  “桂英婶给我的。”
  徐会计:“……那不就是我家的吗!”
  宁安笑嘻嘻:“看报。”
  “行行行,我给你念。”
  宁安伸出一根手指,一个字一个字的指,徐会计一个字一个字的念,念完了,徐会计说:“这跟蹦豆似的,念完了我都不知道自己念的是啥。一个字一个字的,根本连不成句子。你听明白了吗?”
  宁安摇头:“不明白。再念一遍。”
  徐会计:“……行吧。”
  宁安又伸出小手开始指。
  徐会计说:“你能别指了吗?你一指,不就跟刚才一样了吗?”
  “我快点。”
  “试试。”
  宁安快速划过去,徐会计一口气差点没上来。
  “停停停,太快了。”
  宁安看了他一眼,叹了口气:“慢也不行,快也不行,唉~”
  徐会计:“你别指就行,让我自己念。”
  “你指。”
  “干嘛一定要指呢?”
  “不指对不上!”
  徐会计恍然大悟:“哦~~你想让我教你识字!”
  “嗯。”
  “那你早说呀。”
  宁安:“广生叔,你教我认字。”
  “行。再给我一根红薯干。”
  宁安从兜里又掏出一根。
  “你这小兜还挺能装,让我看看,里面还有没有?”
  宁安双手捂着兜,眼神警惕,“有。我的。”
  “啧啧啧,我还能抢你一根红薯干不成。我这么大的人了!”
  “大人爱骗人。”
  徐广生:“……你被谁骗了?”
  “不告诉你。”
  “行吧。”
  徐广生决定给她的被骗经历添一把火,一边教她认字一边强调自己绝不会抢她的红薯干,一边眼神瞄她的兜打算伺机而动。
  但是没有得逞,从头到尾,宁安一只小手始终捂着口袋。
  徐广生:“……”
  啧,这小孩真难骗。
  宁安走的时候,又给了他一根红薯干,说道:“谢谢徐老师。”
  徐广生美滋滋,跟她说:“不客气,有空再来,徐老师还教你。”
  啧,这小孩还挺有礼貌,而且叫他徐老师哎!还有这红薯干,就相当于以前上私塾的学生给老师的束脩了。
  徐广生一高兴,又送她两根粉笔,“回家在墙上画着玩,用完了再来跟我要。”
  “谢谢徐老师,徐老师真好!”
  她爸给的半根粉笔早就被她嚯嚯完了。
  回家的路上,宁安拐弯去了一趟徐会计家,小手撑着口袋让桂英婶又给她装满了红薯干。
  闫桂英一看这个不记仇的小妮就高兴,她让人家哭了半夜,小孩不埋怨她,家里老人也不埋怨她,周大娘宽慰她,这孩子还跟她挺亲近。
  这一老一小,把她心里的内疚全赶跑了,让她感动得不行。
  宁安的小兜被她装的都快冒出来了。
  她还问:“够吗?不够我拿个小筐,再给你装点。”
  “够了,谢谢婶。”
  “哎哟,我们安安怎么那么乖啊,婶可稀罕你了,吃完了再来拿啊。”
  “哎!”
  回到家,周秀云问她:“去大队部了?”
  “嗯。跟广生叔学认字去了。”
  “想学认字啊?”
  “想。”
  “奶奶也能教你。”
  周秀云从自己陪嫁的掀盖式大木箱子里翻出了一本书,拿给宁安看。
  “这还是你爷爷活着的时候买的,那时候可不好买了,他托人从省城带回来的,《新华字典》,这上面什么字都有。”
  宁安一看,是1962年出版的第三版新华字典。
  这时候,新华字典的普及度并不怎么高,第三版稍微高一点,因为出现了平装本,而且除了在京城印刷外,还有很多城市开始租型印刷,这大概也是她爷爷能买到一本平装本第三版《新华字典》的原因。
  【图片】
  宁安小手拿着字典一页一页的翻,翻到自己认识的字就跟周秀云说一下,这都是她今天跟徐会计学到的。
  周秀云大喜过望。
  学了一上午就记住这么多,她孙女真的太聪明了!
  “好好好,以后奶奶每天教你认字,奶奶要是没空,再找别人教你。”
  “好。”
  “安安呐,你喜欢认字吗?”
  “喜欢。”
  “那这本字典就送给你了。你拿着它好好学习,以后你也考个大学,去城里当干部,坐办公室,每天喝茶看报,不用干活,不累人。”
  “嗯!”
  周秀云火速行动起来。
  她教宁安认字,采用的是她自己的方法,比如“墙”,她就在墙上写个“墙”字,在碗上贴个纸条,上面写个“碗”字,筷子笼上贴“筷子”,门上贴“门”……
  一时间,她家到处都是纸条,就好像到处都是补丁。
  第二天,太姥爷来看她们,一进门就膈应住了。
  “周秀云,你弄啥呢?”
  “我教宁安认字呢。爹,你看我这个办法怎么样?”
  “不怎么样!太难看了!快揭下来!”
  “干嘛呀?我这办法很有效,这些字安安全认识了。”
  “安安全认识,那是安安聪明,和你的办法关系不大,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快给我揭了。”
  “不要!”
  宁安仰着脸看着她太姥爷和她奶奶斗嘴,还挺好玩。
  她往后退了退,往嘴里塞了一颗糖。
  老爷子被他闺女的任性梗了一秒,然后说道:“……嘿!我还指挥不了你了?”
  “你这是不讲理,我好好的办法,你非得鸡蛋里挑骨头。”
  “啧啧!你不撕我撕。太难看了,你娘要是活着,看你把家弄成这样,非得拿柳条抽你!”
  周秀云:“……”
  她四下里看了看,不得不承认,她爹说的有道理,的确是不怎么好看。但这不是她的错,是纸不好看。
  要是她娘还活着,看到这个场面,嗯……她可能真得挨打!
  老爷子已经动手去撕了,她就不管了。
  第209章
  八零小炮灰艰苦奋斗(14)
  宁安吃着东西跟在老爷子身边,周秀云跟她说:“你坐小板凳上玩会,别跟着你太姥爷,在他脚边绊来绊去的,别让他再踩着你。”
  宁安:“……”
  她也没有那么小。
  老爷子气乐了:“你当我这俩眼睛是用来出气的吗?这么大的孩子我还能看不见?”
  他低头看了看宁安,弯腰把她抱了起来,一只手抱着她,一只手撕纸,撕之前先问她认不认识,宁安念一遍,他就给撕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