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别说她一个小姑娘不愿意,就是他们这些家里人口多的也不愿意啊,谁愿意和别人一起住?干点啥都不方便。也不知道那些人习惯好不好,万一是个手脚不干净的、人品不行的,住到一个院里,那不是擎等着出问题吗?
  再说了,这是人家自己家,愿不愿意租都是人家的事,人家不愿意租,就是不懂事了?
  什么人呐这是,真当自己当了居委会干部就能左右别人的人生了!
  宁安回到院里,继续靠在躺椅上看风景。
  她跟小桔子说:“这些机关和企业都挺逗的,其实外地来京的工人本来的预期里没有解决住房这一项,人家就想找个工作,混口饭吃。是这些机关和企业大包大揽,说要解决工人生活困难,展示自己的制度优势,结果自己又没本事解决,就转嫁困难,把一个机关、一个工厂的困难转嫁给社会,转嫁给其他老百姓,有一些寺庙都被各个单位征收去做职工宿舍了,现在无主空房不够了,就开始打老百姓的主意,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小桔子说:“空房还是有很多的,占房子这种事情现在才刚刚开始,六十年代更多。”
  宁安笑道:“这种事情,领导干部应该起带头作用嘛。皇城里空房间多得很,工人没地方住,就去那里住啊。机关和工厂就不能发挥一下实干精神,抢个工,帮工人兄弟们造一些房子出来吗?我觉得是可以的,只是他们不想,他们偷懒,他们没有真的把工人兄弟当成自己的革命兄弟。还有那些机关和工厂的领导们,怎么就不能把工人兄弟接到自己家去住呢?”
  “对!你说得对!都是他们的错!”
  “嘿嘿。”
  当天下午,宁安和小桔子赶了个工,把从上到下各级领导家里一共有几口人,住了几间房,有多少空房间,能容纳多少人,全都一一列了出来,包括居委会干部,也包括各个机关干部、工厂领导,不是要给工人兄弟腾地方吗?就请领导们先以身作则吧!盯着老百姓那几间屋算怎么回事?
  他们还简单的写了个大字报:
  领导干部爱人民!
  愿与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领导家里有房间,欢迎大家一起住!
  四海之内皆兄弟,大家千万别客气!
  放过鳏寡和孤独,他们活得不容易,惦记他们的房子要遭雷劈!
  这个顺口溜写完,宁安和小桔子试着唱了一遍,都笑的打滚。
  第324章
  五零不能生的女人(8)
  当天夜里,四九城到处都贴满了这个顺口溜和那份空房间列表。
  第二天早上,大家一出门,不需要走多远就能看到一份这玩意。大人随口一念,小朋友就开始到处传唱。
  有的人看的一头雾水,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已经被居委会找过的人就给大家介绍了一下背景情况。
  住房稍微宽裕点的人都松了一口气,既然领导有那么多空房间,就不用惦记他们这一点了吧?他们家虽然现在能挤出一两间来,但是家里总要添丁进口的,要是现在租出去,以后房子就不够住了呀!
  最紧张的是那些基层干部和机关、工厂的领导们。这些馊主意,都是他们想出来的。
  他们不就想给刚进城的工人们租个房子住吗,怎么还把领导家里有几间房都扯出来了,还有他们自己家,也在这个列表上,照这个意思,得让工人们住到自己家里去,那怎么能行?谁愿意和陌生人一起住?多不方便呀!
  高层领导自然也看到了这些东西,他们一开始不太清楚具体是怎么回事,就派人去查,很快就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
  居委会干部动员居民把自家房子往外租,都是捡软柿子捏,谁家里人口少、好说话、好欺负,就打谁的主意,这其中可能还涉及到“强租”的问题,别人不想出租,他们来回做工作,强迫人家把房子租出去,没想到引起了巨大的反弹。亦或者,是有人看不下去了,把这事揭露了出来。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点。那些被强迫着把房子租出去的人,应该没有这么大的能耐。
  说实话,高层领导们心里也清楚,虽然这些具体的馊主意不是他们想出来的,但是,如果没有这次轰动全城的事件,即便他们提前知道了,应该也不会反对。毕竟空房利用是目前解决住房短缺问题的有效手段。
  只是现在看来,这个手段推行不下去了。谁要是再打居民房子的主意,居民就要打领导房子的主意了。
  领导们肯定不愿意把自己家变成大杂院的。
  怎么办呢?
  京城市委紧急开会研究,很快就拿出一个解决方案。
  首先,租房自由。想租就租,不想租就不租。
  第二,房租统一定价,根据地段、住房面积制定相应的房租标准。
  第三,未经房主同意,禁止对住房进行改造,禁止私搭乱建,毁坏原有建筑。
  第四,租房需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双方对具体事宜做好约定,合同需在房屋管理局做好备案。
  第五,尽快修建工人村,彻底解决工人的住房问题。
  在宁安和小桔子的大字报贴出来的第三天,政府的解决方案也贴了出来。虽然他们没有像宁安和小桔子那么财大气粗,一下子拿出那么多纸张来也不心疼,但是政府有自己的渠道:登报;广播;将文件下发到居委会、工厂、机关,由相关单位负责宣传。
  前几天来找宁安的大爷大妈又上门了,这回拿来了政府的红头文件。
  他们笑着跟宁安说:“小姑娘,这回你别担心了,你看,政府说了,租房自由,你不想租就不用租了。”
  宁安也笑:“那敢情好。原来领导也不想让别人住他们家呀,怪不得这文件下发的那么快呢,原来是针扎到自己身上了。”
  大爷大妈脸上的笑容顿时就消失了,转身就跑。
  这孩子脸太硬了,一点客套话都不会说。
  红头文件的内容宁安早就知道了,她通过小桔子的监控看到了政策出台的全过程。
  早这样不就好了吗,非得想着先占点老百姓的便宜。现在一切都是公家的,圈块地就能盖工厂,就能盖宿舍,人力成本超级低,也就是物资方面可能稍微紧张一点,但是那又怎么样呢,办法总比困难多,合理的基建是必须的呀!
  这辈子也不用出国打仗,直接省下60亿,同时还减少了30亿的外债,盖房子的钱肯定是有的!
  而且早在49年底,国家就下发了文件,“军队在和平时期,在不妨碍军事任务的条件下,应有计划地参加农业和工业的生产,帮助国家的建设工作”,接近三百万士兵不用去打仗了,就好好搞生产和建设嘛。
  而且,据宁安了解,在租金合理、条件合适的情况下,是有人愿意把自家房子租出去的。京城有一些人,世居于此,家里有几间多余的房子,又没人能挣钱,没有收入来源,是希望能靠租金来维持生活的。
  宁安跟小桔子说:“大领导竟然没来参观我的大字报!剧情里他可是亲自去看了第一份大字报的,对这种信息表现形式大加赞赏,后来才有了大字报的流行。”
  小桔子说:“可能是因为剧情里那份大字报是1957年才出现的,而且内容是质疑权威,质问学校的团代表是如何产生的,咱们这就是信息公示,还包括他家的信息呢。”
  宁安:“……”
  房子的问题解决之后,宁安的生活重新恢复了平静。
  5月26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一九五零年度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要求各大行政区“施行全部或局部高等学校联合或统一招生”,东北、华北、华东高等学校在本区范围内联合招生。考试科目包括国文、外国语(英语或俄语)、政治常识、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
  8月,宁安参加了高考,9月,她带上简单的行李,到京大报到。她选的是京大外语系。
  这时候,京大的主校园还在沙滩。宁安选这个学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地方离她家很近,方便她走读。
  报到当天,新生接待处有一位学长和一位学姐,帮新生做登记,介绍系里的基本情况,给他们发课表。这两位看着比她年纪还要小一点。
  学姐问她:“要带你实地看一看吗?”
  “不用麻烦了,谢谢。我自己去探索一下就好了。”
  “好。要是有什么不清楚的,就回到这儿来问我们。也可以去系办公室看一看,今天新生报到,很多老师都在,你要是去了,可以提前和他们聊聊,详细了解一下咱们系的情况。”
  “嗯。我知道了。”
  宁安告别了学姐,在校园里随便走了走,看了看,找到了以后要上课的地方,也找到了系办公室所在地,老师们都有自己的办公室,今天因为新生报到的缘故,有几位老师坐在了一间会议室里,里面已经有学生在和老师聊天。
  宁安没打算进去,转身离开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