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夏太监摸着林如海塞过来的荷包厚度,不大的眼睛笑得几乎不见:“林大人客气,日后咱们在京中见面的机会多了,奴才先向您道一声贺。”
  “恕如海驽钝,还请公公解惑。”林如海见着夏太监有意亲近的样子,知道康熙召他进京并非坏事,他只是很疑惑,为何他的折子是请求辞官回乡,康熙却让他进京。
  “大人们想什么奴才又哪里知道呢,谈不上解惑,只不过有件大好事等着您呢。”夏太监笑眯眯地,却不给句准话。
  林如海了然,又从袖子里掏出一个鼻烟壶,轻声说道:“我听说京中近来流行鼻烟壶,我前些日子偶然得到了这个,可还能入你法眼。”
  夏太监见着这鼻烟壶雕工不俗,纹样精巧,不像此地之物,更像是从西洋传来,爱不释手地摩挲着:“若其他人,我也不敢说,但林大人您不同,您且听我说来。”
  于是夏太监将京中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悄声说了一遍,林如海直听得目瞪口呆,他久居江南,只隐约听闻宁国府有些不成样子,却没想到,会不成器成这样。
  皇子阿哥入住,多大的恩典,都能够搞砸了去,更是让皇家出手处置,实在是荒唐。
  不行,黛玉一定不能进贾家,即使她去的是荣国府而非宁国府,但一笔写不出两个贾子,他好好的女儿,可别被教坏了。好在,如今万岁爷召他入京,又将五阿哥送到林府,这意思已经很是明确,黛玉日后成为皇子妃一事八九不离十了,对于长辈教养之事,皇家都不计较了,谁还能说三道四。
  林如海须臾之间,便做了决定,随即和夏太监畅饮起来。
  次日,得知京中旨意的林之孝,知他再不能将林家姑娘带去贾府,便也不再扬州城中逗留,收拾妥当后便往京中而去,他还要将这番消息告知贾母。
  林之孝走了,林府的忙碌才刚开始。
  后院里,自从贾敏生病后便亲自侍奉汤药的黛玉,由于丧母之痛,同样的大病了一场,养了许多日子才养回来,却还是偶有咳嗽气短之意。
  “玉儿,我的玉儿,你母亲怎么就这么狠心。”林如海前些日子亦病得厉害,他唯恐将病气传给黛玉,有段时间没有见她,乍一见到犹带病容的女儿,望着黛玉苍白到透明的脸,心头一酸,泪从眼中掉下,流入胡须之中。
  “父亲。”黛玉撑起身子,熟练地从枕头旁拿起帕子,盖上自己的眼睛,遮挡住流下的泪水。
  父女俩人抱头痛哭,将心酸哭尽后,林如海才和黛玉说起了正事。
  “进京?”黛玉想起贾敏病中说过的话:“父亲,我舍不得你,我不要去京中外祖母家。”
  “不去,不去贾家。”林如海见黛玉再次抽噎起来,心疼地安慰:“我听着圣旨的意思,日后我也将在京中久居。我们林家在京中有自己的宅子,住亲戚家像什么话,只不过京中的林宅久未住人,需要修整一番,我已经派人提前去打扫了。”
  知道不用和林如海分开,黛玉对于要搬去哪个城市再无意见,却没想到,自那日之后,她再不得清闲。
  林如海想着黛玉日后要嫁入皇家,身为福晋必须擅长管家理事,纵然贾敏自知身子不好后,一股脑地教了黛玉许多,但那些终究还是不够。
  林如海在处理家中事物时,时时让黛玉跟着,言传身教着诸般事宜,让黛玉学着管家的关窍。
  先是将家中的东西全部打包封箱,需要用上的,全部写上签子,封入箱中,整齐地摞好,好在他们从姑苏搬来没多长时间,未置办下多大的家当,搬来扬州时也有过一次经历,不至于手忙脚乱。
  然后是家中大大小小的奴仆,林家祖宅在姑苏,这扬州的宅子不过是临时置办的,服侍的下人多为本地采买,林如海将他们都找来,问清了意向,不愿意上京、有亲戚可投靠之人,将身契发还;实在无依无靠,不愿意走的,便跟着他们进京。
  等到一切全部收拾妥当了,林如海想着贾敏在这宅子里去世,终究是个伤心之所,找了中人将这宅子卖了,林家宅子位置好,又才收拾齐整,再加上坊间隐隐传言,林如海卖宅子是要进京当官,不少人为了这彩头对着宅子颇为动心。
  没过多久,也不过是林如海江盐政上的事情暂时交付给副职后,他们在扬州的宅子,便卖了出去。
  一切都收拾妥当后,在暮春的晨曦里,运河里官船扬帆,逆着河水的流向,往北行去。
  黛玉坐在船中,望着水中粼粼闪烁的水波,想着她正与胤祺走过同一条路,忍不住铺开信纸,用上好的狼毫笔写下:“胤祺阿哥,见字如晤...”
  第42章 惊喜
  黛玉的信件还在途中之时,胤祺便已经知道了黛玉入京的消息,同时知道的,还有他将搬出贾府,搬入林府的消息。
  “胤祺。”皇太后保养得宜的手摸上胤祺的头发:“是皇玛嬷不好,让你在那等地方住了许多天,放心,林大人品性纯良,林家人口又简单,绝不会有那等肮脏事情。”
  而宜妃,则更是直接,翊坤宫中,宜妃沉重地身躯靠着软枕上,连挪动都得好几个宫人扶着,却丝毫没有影响她的精神,她望着愈发俊秀的儿子,冷笑不已:“胤祺,你是我的儿子,谁也不能将你欺负了去,你出了宫,我看顾不到你,但你遇着事不用怕,你额娘在皇上面前还是说得上话的,遇见那等泼皮无赖,打死了算我的。”
  宜妃话语中是全然的溺爱,胤祺也知道,皇太后和宜妃如此放心不下,是由于他并未封爵,却出宫居住,有那等不长眼的,许会觉着他失了康熙的欢心,从而折辱于他。
  但,这又如何呢,胤祺冷笑着,他也不是爱吃亏的人,他素日里与人为善,不主动惹事,但不意味着他就是一个怕事的人,若真有人敢欺辱到他面前,那便走着瞧。
  但现在想这些,为时过早。
  胤祺眨眨眼,将眼中的冷意眨去,宜妃身怀六甲,并不是能动气的时候,他笑着将话题转开:“额娘,林大人京中的府邸年久失修,即使派了下人过来,但他们到底也久未居京中,行事多少不便。都说有事弟子服其劳,儿子想着带人去将林府收拾出来。”
  “你倒是有心了。”果然,宜妃的注意力被转开,现如今后宫中份位最高的是统摄六宫之事的佟佳贵妃,其次便是惠荣宜德四妃,宜妃在宫中也能说得上话,她略一思忖,抚掌笑语:“有了,内务府里新来了几个姑苏过来的人,我瞧着他们做的样式甚好,修缮屋子的手艺更是了得,你带着他们去林家,将屋子收拾出来。”
  “谢额娘。”胤祺得了宜妃的准话,立时便盘算着,要如何对林宅进行修整。
  “行了,行了,你心思都不在这儿了,赶紧走吧。”宜妃看似嫌弃,眼中却全是笑意。
  “额娘,儿子学学宅子如何整理,等日后开府,亲自为您建造一个院子。”胤祺嬉笑着和宜妃逗趣。
  “走吧走吧。”宜妃挥着牌子,赶着胤祺离开。
  “娘娘,五阿哥到底年岁小,这般差事便交给他吗?”伴着宜妃入宫的贴身宫女,紫苏,仗着和宜妃的情分,忧心地询问。
  “他才多大,能干成什么事。”没想到宜妃却比她更加诧异,宜妃的眼神遥遥望着胤祺远去的背影:“有个尊师重道的名声就好。”
  宜妃心中的盘算,胤祺全然不知,他兴冲冲地走到内务府,按着宜妃的吩咐,点名要了江西新来的那几个人。
  “给五阿哥请安。”骤然被拎到胤祺眼前的几人,不知何事入了主子的眼,自入京以来,从未见过身份如此高者,几人对视一眼,恭恭敬敬地行礼。
  胤祺逐一打量,只见那几人个子不高,长得也很是普通,唯一特殊的,大概是每个人都手掌宽大有力、手指细长灵活。
  “你们是一家人?”胤祺见着几个人明显相似的五官,问了一句。
  “回五阿哥,”郑大,也就是年岁最长之人略微向前一步,恭敬地回话:“我们几人都是同族兄弟,建房子是家传的手艺,靠着这手艺养家糊口,承蒙乡邻不弃,在十里八方的也有些了薄名,经县太爷举荐,入了内务府当差。”
  这却是正正好了,胤祺继续询问:“你们既然在是姑苏来的,并颇有名气,建个姑苏院子倒也不难吧?”
  “这正是我们擅长的!”郑大激动地都忘了眼前之人是皇家阿哥,拍着胸脯便应了。
  也不怪郑大失态,他们几人的手艺有口皆碑,谁不说他们出来的活儿干得好,那些达官贵人们也没少请他们去,谁承想到了内务府,人家以他们不知京中建筑风格为由,只让他们几人按他人的要求做些屋子样式,郑大心中早就憋了口气。
  “就你们了,跟我走吧。”胤祺满意地点头,内务府总管连忙应了,白眉赤眼地训了几句,让他们一切听胤祺吩咐,便让他们和胤祺离开。
  京中林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