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佟佳皇贵妃为自己的草木皆兵而失笑,换个想法再看向黛玉,皇贵妃只觉得黛玉简直是秉天地之造化而生之人,她连忙将手腕上的手镯褪下,笑着给黛玉戴到手上:“不愧是翰林家的小姐,这书香气满宫都难寻。”
手上突然多了一个绿汪汪的镯子,黛玉却并不见惊惶,好似亲自给她戴上镯子的人不是高高在上的皇贵妃,而是许久未见的长辈一般。
黛玉落落大方地向皇贵妃谢恩,这份镇定又让对方高看几分,这般的从容气度,非常人能及。
被皇贵妃打趣了一句,其他妃嫔却全然没有生气,她们也咂摸出了皇太后的用意,这姑娘并不是给康熙准备的人,陡然松了口气,裹了蜜般的好话,一句接一句地对着黛玉夸去。
这么多人里,唯有贾妃与众不同,这是她第一次亲眼见着黛玉,而非从祖母、母亲的描述中得知。到底是有着血脉相连,贾元春只觉着有份从骨子里冒出的亲切感,她在宫中寂寞了太久,瞧着是锦衣玉食,实际上一肚子委屈无人能说,乍见亲人,元春瞬间便湿了眼眶,她维持着端庄姿态,看向黛玉的视线却一眨不眨。
这份异常很快就被其他人得知:“贤德妃如此盯着林姑娘,可是有话要说?”
说出这话的,是最早服侍康熙的端嫔,她早已青春不在,失了恩宠。康熙后宫中的晋升最讲究资历,端嫔是康熙二年入宫的老人了,又在康熙十年诞下一女,资历、子女都不缺,她一直觉着再次大封后宫时,应当能再封给妃位,谁知道被突然冒出来的贾元春搅和了。
这贾元春原本只是一个女官,不知如何入了太皇太后的眼,横插一杠得了妃位,康熙对后宫嫔妃的份为本就吝啬,好容易在四妃之外又添了个妃位,占据这位置的却是个既无资历与功劳,又无康熙恩宠的女子,后宫中的嫔妃就没有对她服气的。
更重要的是,端嫔自知已经圣眷稀少,不趁着这两年康熙还对她有几分情分在时候谋个妃位,越往后越不可能。
在端嫔眼中,贾元春就是将她即将到手的妃位抢走的恶人。
如端嫔一般想法的人,并不少,这也是为何元春感觉宫中日子格外难熬的原因。
端嫔的话一出,屋子里的欢声笑语一顿,却没人给元春打圆场,甚至大部分人都带着恶意隐晦地打量着。
元春脸一白,嘴唇颤抖着,勉强笑道:“骤然见到林姑娘这样的妙人,不小心晃了下神。”
端嫔犹自不信,正要接着追问,宜妃却甩过一个冷眼:“我记着贾妃与玉儿有亲,今儿个却不是叙旧的场合,等日后玉儿入宫,我再派人将贾妃请过来。”
宜妃可与贾元春不同,有子有宠有份位,脾气还很是泼辣,后宫中谁也不愿意得罪了她去,端嫔被那凉丝丝的眼神扫过,直打了个哆嗦,鹌鹑一样地缩了回去。
其余妃嫔互相使着眼色,各有思量,无论宜妃维护黛玉是真心还是假意,面上的维护已经在了,能让皇太后与宜妃费这么大力气维护,想必这林家姑娘五福晋的位置已经稳了。
“吉时将至,请太后娘娘移驾。”佟佳皇贵妃眼见着太后隐约的怒色,想着这大日子万不能热得她生气,忙笑着打圆场。
皇太后皱着眉,想到胤祺,忍住了心头不快,搭着黛玉的手站了起来:“好孩子,别搭理他们那些笨嘴拙舌的,你陪着我去坤宁宫。”
黛玉好似害羞地低下头,只留下娴雅的侧脸。
坤宁宫中,公主福晋们早就按着指引坐下,僵坐在椅子上不知多久,终于听到小太监的通报,知晓皇太后将至。
满屋子的人立时站了起来,只见皇太后被后宫中的一众妃子簇拥而来,满是天家气象,富丽堂皇。
诸人连忙向皇太后与后妃们行礼,黛玉放慢步子,走到苏曼身前,侧过身子,避过大礼,这让皇太后与宜妃更是满意,是个懂礼的。
请安后,众人再次落座,黛玉如今且不是阿哥福晋,不过是翰林之女,按着身份,该是敬陪末座,奈何皇太后最是喜怒恣意,她指着身侧的的位置,吩咐宫女在此为黛玉设下席位。
福晋们早便瞧见了随在皇太后身旁的黛玉,只不过一时拿不准态度,见着皇太后的青眼,又见宫妃们并无不满,瞬间了然,等奉承皇太后时,时不时夸上黛玉几句,果然,皇太后心情更佳。
黛玉镇定自若地坐在椅子上,受了这些夸奖,端庄大气的模样,让不少人由衷地在心里头赞了句林家好家教,但凡这姑娘家中有个姐姐妹妹的,也能聘回家去。
等到亲王福晋们与皇太后奉承完毕,便轮到了公主。
由大公主领头,率领着妹妹们给皇太后问安。
这大公主虽非康熙亲生,却是宫里头第一个养大的孩子,康熙对她有份偏爱,宫中人谁也不敢欺负了她去,至于皇太后,她没有亲生孩子,无论大公主是康熙的女儿还是常宁的女儿,对她而言,都是孙女。
皇太后养着这一排的孙女,心情更好,连忙令人给公主们送了赏赐。
大公主爽朗地笑着谢了恩,一直站在角落的女子走上前来,接过皇太后给大公主的赏赐,随即又垂眉敛目地站回角落。
看见那个女子的瞬间,黛玉一怔,又是一个熟人,只见眼前人脸若银盆,眼似水杏(1),这不是薛家宝钗又是谁。
是了,薛宝钗正是入选了大公主的女官,这等场合她必然在此。
宝钗抬头间,两人视线相碰,一触即离,宝钗明白,此时她与黛玉,已经不是坤宁宫中短短几步路的距离,但这是她的选择,唯有如此,才能在父亲早逝,兄弟混账,母亲软弱的的家中谋得一线生机。
黛玉亦在想着,之前薛家一家人从未将那花农一家看在眼中,此时宝钗心心念念的公主伴读,在皇家人眼中,又与那花农有何区别,这又是何等讽刺。
第90章 牵手
日上中天,已是到了开宴的时辰,宫女们鱼贯而入,小心地将一盘盘菜放在桌案之上,此时正是滴水成冰的正月里,菜从御膳房出来的这一路,饶是用食盒装着,也并未起到多大的保温作用,菜上浮起了白油,瞧着便油腻腻的。
当然,作为皇太后,她面前桌案上摆着的,自然不是那般东西,每道菜都特意用碳火烘着,绝不允许凉下来,沾着皇太后的光,摆在黛玉面前的盘子也保持着温热,只不过宫中大宴,御厨多是前一日便开始准备,等开宴前再放蒸屉上加热一遭,整个菜的口感都絮地厉害。
黛玉拿着银筷子,拣着清淡小菜吃了两口,其他的菜便失了胃口,她悄悄观察,只见其他的福晋们对着这浮满白油的菜,也伸不下筷子,夹着一口勉强能入口的菜,不断咀嚼着,唯恐被人指责不敬天家。
能在这宴席上有一席之地的,无一不是重臣家眷,如贾老夫人这般,不过一个国公妻子,在这都找不到一个座位,但也只能咬牙忍着,吃着这般东西,还得感恩戴德。
黛玉兴致寥寥地胡思乱想着,仔细想想,在皇家面前,她们又有什么区别,黛玉叹了口气,将这些堪称大逆不道的想法甩开,仍然规矩地端坐着。
木炭在炭盆里静静燃烧着,黑色的炭被烧得通红,最后转成银白,留下燃烧后的余烬,这宫中贵人众多,自不能让人冻着去,负责碳火的宫女时刻紧盯着,眼见着这盆即将燃尽时,悄无声息地换上新炭,确保室内一如既往暖和。
炭盆换了一个又一个,宫中繁琐地宴会走到了尾声,黛玉瞧见着下首的福晋们眼中都露出期盼的喜悦,更夸张的是如宜妃这般高位妃嫔,她们入宫多年,又身居高位,早已养成了八风不动的性子,但此时一个个的都心不在焉,眼神隔一会儿就往角落立着的自鸣钟看去。
皇太后不是个苛刻之人,她见众人已迫不及待,询问地看向苏曼,得到肯定的点头后,皇太后笑着说道:“今儿个上元佳节,你们家中亲人想必也想与你们一同过节,如今时辰已经不早,我也不多留,趁早回家还能赶上一番热闹。”
“你们也是,”皇太后又看向佟佳皇贵妃等人:“家中递了折子接你们省亲的,也趁早回去瞧瞧。”
省亲?是了,初二日黛玉去荣国府拜年的时候,确实提了省亲之事,老太太还让元春见见,不过听了她被皇太后召唤,才熄了这个打算,难怪今儿个席面上隐隐有些躁动。
黛玉也没想到,被荣国府当成头等大事的省亲,时间才那么短,此时日头已经偏西,从宫中往荣国府走,到地方也要天黑,元春在家又能待多长时间呢,更别提那些将园子修在郊外的人了。
胤祺好似说过,郭络罗家的园子就修在郊外,他们避暑的路上胤祺还指给她瞧过,黛玉轻轻吸口气,想宜妃望去,却只见她眸子中的神采飞扬。
黛玉却不知道,如宜妃这等得宠的嫔妃,早便求了康熙的同意,让她在家多住几日,与家人好生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