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封靖明听他这么说,只好应道:“那就有劳顺妃娘娘给儿子挑两个品性好的。”
  这次大选,由顺妃主持。甄贵妃、贤妃、淑妃再怎么眼红在之当儿也不敢吭声,皇帝摆明了不想她们插手给自己的儿子拉拢势力,要给明郡王开路呢。
  庆d帝笑了笑,十分满意他没有趁此机会结纳朝臣之意,又道:“这次会给老十八指嫡妃,朕觉得林海的嫡长女不错。”
  吴家的女儿也不错,不过他答应过小儿子,他的王妃他做主。
  封靖明心中暗笑,这还是他一手促成的呢。应道:“林家乃姑苏世族,林大人祖上又是开国元勋,代代清贵博学诚德,林姑娘毓出名门,娴雅端丽,堪为端亲王嫡妃。”
  见封靖明并不在意,庆d帝心中暗自点头,决定到时候给老四和吴家一点补偿。
  “泰旭的嫡妃范氏病逝一年了,他的继妃我觉得孙仲英的嫡孙女和马定礼的嫡孙女都不错,你觉得哪个好些?”
  封泰旭是死去废太子的唯一儿子,王妃范氏本是顺郡王妃的嫡亲幼妹,在怀了六个月身孕时不慎落胎伤了身子,病了一年郁郁而终。
  范氏乃陕西州香书世族,祖上出过三任宰相、封过公爵,在庆阳一朝虽只是官宦之家,但在文人中有很高的声誉,比如范氏的父亲乃致仕内阁大学士范士芳,兄长范岳岐亦官至从三品太仆寺卿,满门清贵。这一次参选秀女里,范岳岐的嫡女范幽兰也是热点人物之一。
  封靖明提醒道:“孙仲英的嫡幼女是北静郡王妃,他的孙女若成为义忠郡王继妃,也可相互帮衬,只是半个月前孙家递过折子,说孙姑娘定过一门亲,只是男方在科考后一病去了,这命数……父皇是不是考虑考虑泰旭的心意?”
  “啊,确实忘了!” 想起确实有这么回事的庆d帝苦笑,年纪一大,记性越来越不好。“那就马家?”马定礼是内阁首辅,他的孙女也配得上。只是孙芯和马灵,他更喜欢孙芯的开朗豁达,马灵就显得小女儿性情。说着又叹了口气,“泰旭的命格等闲人也配不起。”
  “能够上选的家世容貌皆不俗,父皇到时多看看,挑个好的不就行了。”封靖明不愿在这事上插嘴。
  庆d帝觉得也是,自己只是看了资料,姿仪才情什么的还得大选看才行。
  眼看到了用晚膳的时间,封靖明厚着脸皮在西暖阁蹭了一餐,庆d帝很开心地享受儿子给自己布菜,也给他挟了几筷爱吃的菜,笑道:“还跟以前一样喜欢吃烧豆腐——”想起张后,神情怅然。
  封靖明自幼被张后抱到身边教养,吃食多受其影响,见庆d帝说起,又神情微黯,心知是想起母后,也不揭破,只笑道:“一个人的喜好哪是那么容易改的,不过长大了,学会了接受,又懂得了尝试,现在儿子看到葱蒜也能眉头不动地吃下去,因知它们对身体有好处。”
  “不弃旧好,亦不固步自封,正该如此。”
  ……
  回了府,封靖明跟王妃提了一下,“这次大选宫里会指新人下来,你先有个准备,大约年后一起纳进宫里。”
  姚氏顿了一下,“知道了。”丈夫登基,充裕后宫是早晚的事,她早有心理准备,只是这次可以选的话,她倒宁愿先将人迎进府里,压一压。
  封靖明又道:“十八弟的王妃没有意外的话确定是林大人的嫡长女,吴氏那边你可以提点一下,她是个聪明人,知道怎么做。”
  “是。”姚氏也一直关注着封靖晨的亲事,听说内定了林海的嫡长女真心舒了口气。林家与明郡王府的后宅有关系的唯有侍妾贾氏,而林家与贾氏的生母贾王氏却内里龃龉相恶,不用担心林家会成为贾氏的助力。封靖晨做为自己夫君最为信任的兄弟,又得了世袭的端亲王爵位,以后是要掌宗人令的,他的王妃亲近哪方势力至关重要——当然,保持中立便是对她有利,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她的儿子是嫡长子,只要不出错就永远占优势。
  两人又说了会儿话,封靖明去了书房,姚氏则独自一人静静地在屋里沏茶,在氤氲茶香中涤清心绪。
  翌日,周吴两位侧妃并王庶妃领着几位侍妾早早便到正院请安。姚王妃对她们向来宽和中透着疏淡,只要不犯规矩万事可商量,像昨日那样训斥她们是很少的。想到这里,众人不满又嘲讽的目光化为利剑在贾元春身上刺了一回又一回。
  元春螓首低垂,指甲深深扎进手心。明明不只她的母亲送礼,明明她们的娘家同样上府恭贺,可一有事,却都来踩她这位份低的,凭什么?!
  待听到姚王妃漫不经心地说出这次大选皇上要给王爷指几个秀女等王爷登即帝位便充入后宫,她一下子就有些懵了。
  在宫中当任女官多年,她最是清楚宫中女人尔虞我诈的争斗,她们最大的凭借就是鲜妍的容貌、窈窕的身材,以及品级位份,最戒备的也是刚入宫的新人,她们美丽、娇俏、天真……新鲜又才艺双全,具备吸引男子的一切条件,很容易夺得帝宠诞育皇子,心机手段高明点的很快就能踩着许多老人上位。
  她最美的年华已经不在,又不得王爷信任,即便是靠着潜邸老人的情份也很难赢这些新人一筹。
  何况她有那么一个声名败坏的母亲……
  一时之间,愤怒、不甘和悲哀弥满了她的胸臆。
  姚王妃唇角微翘地打量着底下众人的神色,一开始她没将王夫人的蹦q放在眼里,明郡王府虽然不像其他几个王府行事高调,可门人幕僚还有投靠上来的官员却不少,奉承巴结做得比王夫人更出格的也有,有她带头,府里哪些人不安份,哪些人城府深,一见分明。正好让王爷看清这些女人还有她们背后娘家的嘴脸。
  她只是少算了王夫人在京城的影响力。
  多少年了,王夫人一直名列京城诰命夫人最不受欢迎人物榜榜首。什么谋害长嫂侄子、巅倒长幼尊卑意图夺爵、借管家之便侵占公中财产、放利子钱、包揽诉讼、害死已经出嫁的小姑子、刻薄庶子庶女……她的一切言行早被好事者掏了个干净,还添油加醋了不少,成了后宅教育子女妇德的反面典范。
  她一巴上明郡王府,人们立即发现,原来她有个女儿是明郡王的妾,还是甄贵妃所赐。以前宁荣两府可是支持九皇子这一派的,王夫人的哥哥王子腾听说也是九皇子的得力臂助呢,莫非这些都是惑人耳目,他们其实是站在明郡王这一边的?
  王夫人一得意,人们便开始了多方联想……
  而贾王薛三家不断给贾元春送东西,贾元春又以“不敢专用”为名不仅“孝敬”了她和封靖明不少上用的珍品,连周吴两个侧妃也送了不少。财物向来是收买人心的利器,她察觉不对时已经晚了,外头已经有了不好的流言。
  以前王氏给贾王两家抹了多少黑,为裕郡王一派带来多少坏影响,差一点就全搬到了明郡王府上。
  想到这些内宅之事可能让圣人不满,姚王妃心中暗凛,提醒自己千万别跟那些眼皮子浅的一般沉不住气,到了她这份上,一个疏忽就可能永不翻身。
  第58章 秀拔于林(一)
  抱琴跟着元春回了两人居住的小院,默默地用一直温着的热水给她沏了碗茶,又将点心端到她身边,希望她多少能用点,然后退了出来。
  外头几个婆子丫头见她们沉着脸回来,不敢吱声,待元春进屋又想着探听消息,哪知靠近屋外半天也没听到半个晌儿,正挑眉弄眼地,不防被出来的抱琴看了个正着,一时有些惊慌,推攘了几下,陪罪了几句,跑掉了。
  抱琴啐了一口,心下气愤,却也只能闷闷地守在门口。
  这些年因着太太做下的那些惹人诟病的事,她和姑娘在这明郡王府过得十分艰难,连那些王爷私纳的没有名份的侍妾通房都能当面刺上两句。姑娘虽是宫里头赐进来的,但王爷和王妃并不重视,荣国府不管不顾,太太只久久送点银钱进来,那些人并不忌惮,说穿了,姑娘的娘家并不能给四皇子丁点助力,反而让四皇子府失了颜面,还不如那些外头送进来的女人。
  好不容易,王爷被立为皇储了,贾家和太太也转过念儿知道支持姑娘了,却又行事不谨惹得外头风风雨雨地,在这紧要关头,怎么不让王爷王妃生气?本来想着手中有了钱,有了家里的支持,上下打点一番,将来好册封个高点的位份,这下全砸了!
  可姑娘再伤心再气愤又能如何,连摔个东西都不能,只有独坐屋里默默垂泪。这哪里还有昔日国公府嫡长姑娘的娇贵气儿?
  抱琴叹了口气。
  不说姑娘了,连她不也变了么?从宫里到郡王府,不久又要回到宫里……还会有更多的秀女嫔妃们加入这你争我夺的吃人游戏里,姑娘要怎么办?到时别说泯然于众了,说不定连保命都难。
  阳光洒照在身上,抱琴半点都不觉得暖和。
  ******
  庆阳王朝大选的步骤完全不同于正史上的清王朝,或许是因为没有了满汉的分别以及八旗的制度,秀女们参选所受的限制不大,挑选的方式也松泛,即在最后入宫阅选之前手持花帖参加几位亲王妃设下的花宴,好好表现一番就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