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亡骨医心> 第91章

第91章

  在住院期间,岳青罗一直照顾她,跟她讲了许多有关自己之前的事情。也是在她的帮助下,江云慢慢想起了很多事。
  “卫斯诚居然没猜错,真有那么狗血。”凌岓心想。
  “反正大多数都想起来了,现在对正常生活也没什么影响。缺失的那部分我估计不太重要,也无所谓什么时候能记起来。”江云不仅这么说,心里也的确这么想。
  “说的也是。不过,也不能说得太绝对,万一缺失的部分也有很重要的呢?”凌岓回答她。
  “不可能。”江云坚定自己的想法,“这么说吧,我这个失忆不是偶像剧女主那种忘干净了的长期失忆,医生都说了只是短暂的一段时间。我现在已经把从小到大的事情都想起来了,远到我第一次进年级前三是什么时候,近到撞我的司机穿了什么衣服我也记得。我说的缺失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细节,所以不重要。”
  “…那你的记忆比我还好,我没失忆过也想不起来成绩最好是在什么时候。”凌岓附和着。
  不知不觉间,金宁站已经到了,两人在出站口告了别,各自前往目的地。
  凌岓探望的人叫彭越,和他是一个连队一个班的战友。两人上下铺,在几年前的抗洪救灾、抢险救援中,还一起扛过麻袋救过人。前两年转业,彭越回家开起了古董店,主营玉石买卖,兼修古董鉴定和修复。
  古董店临河,刚好处在最繁华的地段,周围除了商场,还有许多街边小店供应各色吃食。正是中午吃饭的时间,写字楼里的白领、地铁施工路段的工人、专挑工作日旅游的游客,还有组团改善伙食的老年人纷纷涌进这条街,寻找既能填饱肚子,也能满足味蕾的饭店。
  彭越的店面紧挨着一家云南米线,量大管饱,好吃实惠。据说店主是个正儿八经的云南人,小锅米线、过桥米线、秘制酸汤米线,各种品类他都能做出最正宗的味道。除此以外,他还经常从家里带回来自制的菌子干、菌子酱。这足以让彭越定时定点在此扎根,风雨无阻来这家店吃饭。
  正巧赶上饭点,远远看见老战友,彭越想都不想就把来人拉近了米线店。
  “尝尝这家的小锅米线,简直是我的梦中情米线!”
  凌岓还没来得及叙旧,就已经被对方做主吃什么了。他了解战友的急性子,也就随他做主。
  彭越有个原则,天大的事也大不过吃饭,是以他吃饭的时候从不聊正事,只会偶尔听点八卦作为下饭小剧场。好久不见的战友过来,他连八卦都不想听,一门心思只顾推荐自己心里的白月光——小锅米线。
  小砂锅端上来,凌岓只看了一眼就理解彭越了——满满一碗肉沫,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老板舍得用料;一根根吸饱汤汁的米线盘在碗里,看起来爽口顺滑;用来点缀的绿菜花样也不少,绿油油的小油菜、鲜嫩的韭菜、青白相间的葱花,还有专门备注少放的香菜。碗面上还飘着几小段鲜红的小米椒,各种颜色一应俱全,光是看就足以叫人垂涎三尺。
  米线滑进肠胃,香气满溢唇齿;再配上一口微酸薄辣的热汤,说它够得上国宴的标准都不为过。一碗米线吃完,秋天的寒意也没有了,人心里也有了些热气。
  恰在此时,彭越接到了一个电话。
  电话那头是个年轻姑娘,是经人介绍专程来找彭越做玉器修复的客户。此时她就站在古玉斋门口,正对着门上的马蹄锁和留下的联系电话。
  “我没外出,我吃饭呢。”彭越咽下一口汤,随时不忘推荐这家米线店,“你吃饭了没?你要没吃饭你也来吃,刚好可以先介绍介绍情况。就在我那店旁边左转第二家,叫滇味道。”
  喝口汤的时间,打电话的人就找过来了。她要了一份小锅米线,然后在人群中精准地找到了彭越。
  “您好,请问是彭老板吗?”
  这个声音很熟悉,不久前刚刚听过——背对着收银台的凌岓一转头,是江云。
  “真巧,你也在这儿啊。”江云惊讶于刚分别没多久的两个人只在短短一会儿就又碰到了。
  “对,我也在。”凌岓一边拉开身旁的凳子,一边问,“你来金宁是为了找彭越?”
  “对。”江云点点头,“听说彭老板店里有一位老师傅,在玉器修复这一行很出名,所以特意过来请他帮忙。”
  米线店出餐很快,就这么几句话的时间,小锅米线就已经端上来了。彭越摸摸肚子,还是觉得没吃饱,于是又点了一份过桥米线。
  “真不巧,阚师傅这两天不在,他说是家里有点事,昨天刚刚请的假。”彭越摊摊手,表示遗憾。
  “不过你要是信得过我,可以先把情况说一说。如果不难的话,我也能修。”
  江云犹疑了一下,决定先说,再给实物。
  “是这样,我家里有一块祖传的玉玦。但不知道它是不是以前被摔过,缺了好几角,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
  “嘶,这可不好办了。”彭越一听,就知道这事有点棘手,“你要说磕了碰了我还能给你补好。再不然就是摔碎了,但碎片都还在,那也是可以修复的。可你这个是缺的多,还没有料子可以补,那就不好办了。”
  闻言,江云失望地叹了口气,手里挂着米线的筷子也放回了碗里。
  彭越最见不得浪费粮食,尤其还是他最爱的食物。看见姑娘兴致缺缺不吃饭,他赶紧继续说,“这样吧,一会儿吃完饭回店里,你先把东西给我看看再说。”
  江云一听,又高兴起来,连声道谢后,才尝出这家米线的美味。
  回到店里,彭越挂了一块“打烊中”的牌子,又把战友和顾客带进里面的房间,这才让江云把玉玦拿出来。
  这玉玦通体雪白,因为缺了四个角,所以描述不出具体的形状;它看起来光泽极好,一点杂色都没有,摸起来的手感更是细腻温润,一看就是好玉。
  凌岓看着这玉眼熟,却又不确定到底是不是自己曾经见过的那块。
  “东西是好东西,就算有残缺,挂出去也能卖个非常可观的价钱。”彭越把放大镜拿开,“但要说修补,那实在难。且不谈工费,能不能找到差不多的料子都是个问题…”
  门口的风铃响了,毛绒猴子叫出一声“欢迎光临”,走进来一个和江云差不多年纪的姑娘,中断了彭越继续往下说。
  “你怎么回来了?不是请了五天假吗?”彭越面露不解,但也没忘了给另外两人介绍,“这就是阚铭阚师傅,在玉器修复上很有一套。”
  阚铭冲两人点点头,然后又转过去对彭越说,“你有没有认识的人能帮忙找遗骨啊?”
  “找…找什么?”彭越瞪大眼睛,怀疑是自己听错了。
  “找遗骨!”阚铭重复,“家里老人唯一的愿望就是找到太爷爷的遗骨,然后好好办个下葬仪式让他落叶归根。我们这些做小辈的也不能拒绝啊!”
  “大妹子,你有没搞错?我又不是大罗神仙,人活着我还能帮你打听打听,人都没了,我上哪给你找遗骨去?”彭越头摇得像拨浪鼓。
  “我就想让你帮忙打听打听,我太爷爷是参加抗日的时候牺牲的。可那时候我奶奶年纪小,也不知道他牺牲的具体位置。”
  “那在哪场战役里牺牲的知道吗?”
  “不知道。”阚铭摇头。
  “那你总得告诉我点信息吧!抗战时期那么多大大小小的战役,我怎么知道你太爷爷是在哪个战场上牺牲的?”
  “嗯,你等我再问问。”彭越说的对,阚铭当即拿着电话出去了。
  江云在一旁听着,不知为什么,她总觉得找到遗骨不是件难事。
  第65章 篇五:沙场征人·熟悉感
  阚铭接完电话,在纸上刷刷写下几个字,郑重其事地拍在桌子上,对彭越说,“老板,拜托了!”
  “行。”彭越拿过纸条,答应得很爽快,“回来!帮我看看这块玉。我是觉得不好修复,你看呢?要是有办法,就趁早给人修好。”
  阚铭瞥了一眼玻璃台上的玉,一拍胸脯点点头,让老板放心。
  她笑眯眯地给两位禾城来的客人沏了壶茶,把玉拿到一个小房间里关上了门。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手套、口罩、镊子;显微镜、衬布、防护服…阚铭穿着打扮很利索,做事更是讲究专业高效。把与修复工作无关的人留在外面,一来避免他们着急,二来避免不懂行的人指指点点。工作时间,修复室闲人免进,就是老板也得在外等着。
  看这专业的架势,江云很放心,不无羡慕地说,“我以前看过一个纪录片,叫‘我在故宫修文物’,特别佩服里面那些做文物修复工作的人。他们不仅学历高,一般还有非常高的耐心和细心,属于那种在体力和脑力上都很优秀的人。”
  “活到老学到老。你要真感兴趣,也可以抽空试着入个门。”看眼前人满脸羡慕的样子,凌岓觉得甚是可爱,“或者我先试试,要是我这种笨人都能学到一点,那你肯定没问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