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亡骨医心> 第125章

第125章

  “小冬生,来,到姐姐这里来。”
  “冬生,来,让娘看看你。”
  “老刘,咋也不给人烧点衣服呢?地底下太冷,睡不着啊!”
  “爹,我想你了爹!”
  ……
  他们越叫,刘冬生越是迈不开腿。这里太阴冷,除了一条桥和两条船,四处是河水;这里也太暗了,除了他,每个人身上都套着白色或黑色的衣服。以往的熟人脸色和纸一样白,他们不是要和他团聚,他们是要他的命吧!
  老刘想起家里热乎乎的馄饨,想起胖乎乎的外孙女,想起春天的花夏天的树,也想起窗外的阳光;他还没置办新家具,还没剪窗花,还没来得及给门前的橘子树浇水——他不想死,他还有很多事没做,他也不想在这种阴冷潮湿的地底下呆着,他要活着,他要活得久一点。
  再睁眼时,床边坐着的人是殷漠,那个救过他,说要让他长生的骨医。
  “醒了?感觉如何?”
  “我要…我要活着。”这是老刘睁眼后说的第一句话。
  “现在不谈知足了?”
  殷漠这话里有几分嘲讽,但老刘充耳不闻。地底下太冷了,他还没从那种寒冷中缓过神来,他要活着,活着才有盼头,太阳底下才是人该待的地方。
  “我要活着。”老刘突然开窍一般抬起头,“只要能让我活着,您让我做什么都行。”
  “我不要你做什么,等到你的孩子们寿终正寝以后,我只要你换个地方享福就行了。”
  “我的孩子们不能和我一起吗?”
  “我说了,你是天选者。只有你长生了,才有可能找到办法让逝去的人复活,让你关心的人长生。这只是短暂的分离,无需焦虑。”
  “那你说,什么地方?”
  “青海,布喀达坂峰。”
  “去那里干什么?”
  “什么都不用干。如果有人来送货,你只要打开你家的门,给他们做顿饭,让他们从你家后门走就行了。房子都安排好了,什么时候去,给我来封信。”
  老刘木讷地点点头,只要能活着,就什么都有机会。
  “这就是我和老郑看到的。”——
  这次没有失重感,洪钟稳稳落地后,看见几个同伴已经围成一圈在等他了。
  “你看见什么了?”洪钟刚喘了口气,卫斯诚就问。
  “嘛玩意儿?”
  “来之前,你在哪儿?看见什么了?”卫斯诚又解释,“何欢不知道下了什么阵法,把我们扔到不同的地方去了。刚刚我们几个聊了聊,大家看到的、经历的事情都不同,你也说说你的,说不定咱能解开这些谜团。”
  说书人了然,把关于刘冬生的故事悉数讲给了同伴听。
  洪钟目睹了刘冬生的前半生,老郑和之胖目睹了刘冬生的后半生,三个人经历的加起来,刚好捋清楚老刘和殷漠之间的关系。
  “姐,那你看到了什么?还有,老刘呢?他怎么现在都没来?”卫斯诚凑过来问。
  姜泠没回答,凌岓伸手递给他一张照片。大约是经过了太长时间,照片纸已经有些发脆了。
  几个人围成一圈,发现照片上的人竟然都与自己有点联系。
  “我爹妈怎么在这上面?还有介不是我师叔老马嘛!”洪钟指着最边上那个瘦削的男人,“还有他,站在老马旁边这个就是我师父。想当年我师父也是津门数一数二的说书人!”
  “这还是我妈呢。”卫斯诚不知该哭还是该笑,他看着照片上年轻的明樾,百感交集。
  一排合照的人里,有最早带老郑走上这行的老挑夫;也有之胖家几十年的老邻居;有卫斯诚和洪钟的亲人,有院长杨和安,也有姜泠一直在找的师父……他们看起来如此眼熟,却又如此陌生。
  “这算什么?”老郑心中憋着股无名邪火没处发,觉得窝囊至极,“他们早就认识?所以我们这几个人碰到一起也是注定好的?”
  “别激动,别激动嘛。”之胖拍拍老郑的肩膀,转而问姜、凌、卫三人,“你们倒是也说说你们看见啥了。还有这个照片,这是哪来的?”
  “我看到的你们也看到过。”卫斯诚诚实回答,“就是我妈和她那个跨时代老古人朋友沈青素,除了发现她俩关系不错,我妈以前挺内向以外,没发现别的。”
  老郑闻言,抽了抽嘴角,只觉卫斯诚这人太不靠谱。
  “我俩…我俩相当于去旅了个游。”凌岓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他和姜泠的经历既不有趣,也无波折,“或许也可以说,我们看到了一棵树的一生和沧海桑田世事变迁?”
  从阵中掉落以后,两人来到一片“世外桃源”。那里有绵延不绝的青山大川,有澄净明亮的江河洋流;各色各种的花一簇簇争奇斗艳,叫人真真实实见识到了什么叫“百花齐放”。
  两人试着四处探路,可发现这里除了漫无边际的自然风光以外,什么也没有。百无聊赖之下,只好对着一棵参天巨树发呆。
  “你看那树下面有花。”凌岓没话找话,也没指望同行之人回答什么。
  破天荒地,姜泠接上了话茬,“嗯,有点眼熟,就是不知道什么花。”
  “你这么一说…好像是昙花?”凌岓纳闷不已,“昙花一现,昙花不都晚上开吗?可能我认错了。”
  “没认错,就是昙花。”姜泠点点头,“阴障里的昙花不就是按照这个刻的嘛。”
  “有道理,但…认出来了也对咱俩的处境没啥帮助。”
  两人交谈之间,山上的树少了许多,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几个村落。
  村落里的人总来这里打水、捡柴,他们看不见姜、凌二人,只有这两位把他们当古代生活绘本看的份。
  一开始,村子里的人把这棵参天巨树当神,只敢小心翼翼地捡起它树下的枯枝当柴,还时不时参拜参拜。到后来,人们失去了对树的敬畏感,树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春天时,巨树抽了新芽,妇人们把能摘到的叶芽摘下来炒菜吃;夏天时,巨树枝繁叶茂,来往的人在树下乘凉,能享受片刻安逸;秋天树上结了果子,果子掉下来,成为不少人充饥的首选;冬天的枯枝落下,被人捡回家作为生活煮饭的燃料。于是树的四季,也是人的四季。
  战火四起,山秃了些,草也少了些。原本村落的废墟之上又有了新的村落,巨树仍屹立不倒,周而复始度过自己的四季,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在最后一场战役中,巨树轰然倒塌,扬起的尘土遮住了敌人的眼睛。村子里的人得以多一些时间逃跑。昙花悉数绽开,然后又全都枯萎。
  “您二位,去的是哪朝哪代?”卫斯诚听愣了,他不明白为什么两人去的地方如此诡谲。
  “不知道。”姜泠和凌岓异口同声,他们也不明白来此的意义。
  正说着,几人四周登时亮了起来。天光倾泻而下,四周的墙壁上刻满了发着银光的文字,文字转动,山门大开。
  第92章 篇六:民国往事·往事
  山体裂开一道缝,缝中隐约有光,不等人进去,缝隙又消失了。四周墙壁上的文字也不再显形。
  “看起来,你也不行。”何欢出现得悄无声息,她面上全是惋惜,手上还拿着姜泠的玉玦,“还给你。”
  玉玦的主人接过它,反复看着,不解。
  “还剩下一角残缺,我也不知道怎么修复。”何欢好像明白师兄的徒弟想要问什么,看着几个年轻人同样的同情,她笑得很温柔,“我可以把我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你们,但是非曲直,交由你们自己判断。”
  几个人不约而同点点头,像极了小时候围在老师跟前听故事的幼儿园小孩。
  “你们知道,骨医是怎么来的吗?”
  “我知道!”卫斯诚高高乍起手,“骨医代志里面说,骨医最早出现在东汉末期。那时候他们还不管阴间的事儿,专替活人接骨治病。那时候天下大乱,战争中伤筋动骨的最常见,骨医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
  “对也不对。”何欢摇摇头,看向洪钟,“你呢?你知道吗?”
  “我听到的版本是起源于魏晋南北朝,说骨医嘛,都是能通灵的人。”说书人搜肠刮肚,对骨医的起源也就想起这么一句。
  “你们听说过阴阳眼吗?”
  何欢又问,众人一同点了点头。
  “在各种各样的民间传说里,天生阴阳眼的人能见到鬼神,能通阴阳,异于常人。有的地方认为阴阳眼不详,看到的都是黄泉阴间事,克人克己;也有地方认为阴阳眼是半神,能通晓常人不能知晓的事情。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阴阳眼,不过身怀最本源的、上古人类的基因罢了。”
  “那我们?不算上古人类的子孙后代?”卫斯诚挠挠头,他只知道今天的人都是智人,反正不是什么尼安德特人。
  “不是。至少在传说中不是。”何欢继续讲,“在最古老的传说中,上古人类和天神的寿命一样长。彭祖并非虚构,‘与天齐寿’这个词也不仅仅是人的愿景,在最古老的时代,人类的寿命与江河天地一样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