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圣上闻之暴怒如雷,将状元郎数罪并罚,革了他的功名,处以凌迟极刑。”
甄有渠捋捋胡须,故事已然讲到尾声:“行刑那日,有一身穿绣着茉莉的白裙女子静静在人群中,看着台上血肉模糊的人,心中畅快不已。”
“她身后有名娇柔婉约的女子,垂眸开口:‘臣女识人不清,酿成大祸。幸而殿下宽宏,愿给臣女改过自新的机会,臣女愿带发修行,余生为殿下祈福祝祷。愿殿下能得一心人……罢了罢了,一心会生多心,一心人是最不中用之物。臣女仅愿殿下身体康健,福寿绵长。’”
“九公主浅笑:‘若非你献计,他也享不着这乐趣。事情嘛,还是闹大了才有趣得多。’”
“只见公主定定地盯着台上那鲜血淋漓已辨不出模样的血人,忽拍掌叫好:‘天下负心薄幸、见利忘义之人,就该有此下场!’围观行刑众人听得此言,也纷纷叫起好来。更有甚者,捡了石头狠狠砸上去。”
“状元郎听见公主的声音,口中还喃喃“九娘救我”,喊了没两声,当场气绝身亡!”
甄有渠醒木一拍,众人纷纷鼓掌叫好:
“真让人痛快!”
“没想到那国公小姐竟也迷途知返。”
“甄先生这故事当真是妙,女子们没有为一男子争得你死我活,反而联起手来整治负心汉!”
“对!当真是爽快!”
“凌迟都是便宜他了!很该拿他的肉烤了炖了再喂给他吃!”
温苒苒本也乐呵呵地拍着巴掌,陡然听见这话不由得打了个寒颤:好家伙,这是活阎王啊!
她喜滋滋地叉着腰,看看群情激昂
的众人,又看看自己那满满当当的钱匣子,乐得直合不拢嘴。
联名首战告捷!
*
饮子店不远处有辆马车驻足良久,车内有人掀了帘子往饮子店瞧,正是甄父甄母。
“你瞧,大家伙儿都喜欢清许的故事,连与其相关的饮子铺都这般受欢迎呢!”甄母指指前头忙得热火朝天的铺子,笑得格外自豪。
甄父望着那买卖红火的小店,见自家儿子在其间如鱼得水,那眉开眼笑的开怀模样,瞧着倒是比在家中时畅快许多。
罢了罢了,由他去罢!
他一世欢乐,平安顺遂,便是最紧要的。
甄父思及此处,却仍是沉着脸:“这有什么可看的,雨天难行,还是快快归家要紧。”
甄母觑着他的脸色,踌躇片刻试探着将车内的油纸伞递给车夫:“去给清许送去。”
车夫犹豫不定,不知是否该送,遂转眸看向甄父。
只见甄父阖眸,肃着张面孔不发一言。
甄母心中一喜:这便是默认了!
她欢天喜地地唤来婢女,让她们把她一早便偷偷带来的吃食衣物尽数送过去。还不忘交代婢女去买上几杯饮子捧场。
甄父微微抬了抬眼皮,察觉到夫人看过来的欣喜眼光忙又合上。
甄母忍不住笑,抬眸望着在店内忙前忙后的那位小娘子,心里是由衷地感激她。
前些日子,就是她提了花红礼物亲自登门,说是清许放心不下家中父亲母亲,特让她来瞧瞧。还说过几日店里要与清许的故事做道联名饮子,极热情地邀她来喝茶。
这倔驴似的人见了那些东西,知晓儿子心中惦记他,这两日脸色都好看了不少。
来日方长,父子俩哪有说不开的话。
那头店内正忙,甄有渠忽就见家中车夫婢女带着伞与几个硕大的包袱朝自己走来。
他心念微动,不顾雨水走上前去:“可是母亲来了?”
甄有渠边说边环顾四周,却是没见到自家马车。
那车夫躬身行礼,将伞递上:“夫人与老爷叫小的给公子送伞。”
甄有渠一愣,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谁让你送的?”
“是夫人与老爷。”
甄有渠听得他如此回答,唇角微动,手足无措:“真是父亲……”
温苒苒远远望着甄有渠的神色,想来是与家中关系缓和了些,不由得弯唇笑笑。
你们家没我得散啊!
温苒苒正忙时,忽就见着有一眉目英气的小娘子进店,径直朝她走来将她拉至一旁,正是康平县主。
“这是怎么了?”
康平忧心紧张,竹筒倒豆子般道:“苒苒,你教我做的那道面实在是太难,我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心里没谱,过两日我母亲生辰时,你也一块来罢!有你陪着,我总能安心些。”
第131章
绿槐高柳,新蝉鸣叫,温家宅院一片忙碌热闹。
沈氏与温老太太忙着清点要送去永嘉郡王府的礼。这礼早在前几日就是备好的,但两人尤嫌不够,着意再添上些许。
温正良在旁亲自写礼单,随着弟妹与母亲增增补补,已然有些无奈。
梁氏仔仔细细为两个侄女挑着衣裙,暗道这些料子实在是普通了些,也没几件像样的首饰。若是从前便好了,她定能将家里的两个姑娘装扮得妥帖又体面,哪像现在这般为难?
孙氏左一进、右一出,手上挂满衣裙首饰,忙得团团转:“永嘉郡王妃的生辰宴可马虎不得。”
她忧心忡忡地看着自家两个女孩儿,又是欢喜又是忧。
如今家中不比从前,日子虽是富裕,但到底是士农工商中的商。她二人此番去郡王府赴宴,少不得会遭受讥笑冷眼,连嘲讽之语她都能知晓个大概,什么“伯爵小姐抛头露面,有辱斯文”、“自降身份,有失体面”……
孙氏愈想愈紧张,打起十二分精神为两个孩子操办。
温茹茹看着娘亲风风火火的模样,不由得低头看着自己的指尖。
她本不想去的,奈何康平极力邀请,说这般热闹的喜庆日子,怎能缺得了好姐妹们。她推脱不过,只得应下。
从前宫门王府也没少去过,这些个寿宴花宴诗会她都是门儿清,早就习以为常。可无论哪次都没像今日这般紧张不安。
她有些怕遇见从前的好友熟人,怕她们嘲笑于她,更怕她们同情怜悯她。
温苒苒看向温茹茹,见她皱着一张脸,伸手将人揽过来笑眯眯道:“三婶婶莫要转了,我跟二姐姐瞧您都眼晕。”
“我……”孙氏正欲说话,抬眸却瞥见温茹茹面色微白,抿着唇不言语。
见女如此,孙氏心疼不已。茹茹自小娇惯,被她养成了惯常使小性的娇脾气。自家中败落后跟着苒苒摆摊开店已成长许多,往常从不肯吃半点亏的贵胄千金如今却已懂得隐忍退让,她这个做母亲的如何能不心疼?
孙氏赶忙放下手中的钗啊裙啊的,上前轻柔地摸摸女儿的鬓发:“你是县主亲自来请的贵客,任谁也欺负不了你。若是有那不长眼的,尽管去找县主与郡王妃做主。郡王妃是个好脾气的人,茹茹莫怕。”
温茹茹不愿让娘亲跟着担忧,笑着点点头:“娘亲放心,我都记下了。况且三妹妹也在,她断不会叫旁人欺负我。”
温苒苒拍拍孙氏的手让她放宽心:“三婶婶尽管放心,您是知道我脾性的。”
孙氏瞧瞧苒苒不由得一笑:“也是,有苒苒在,我有什么不放心的?”
“二弟如今是文人清流,又是宋大儒的关门弟子,任是谁也不敢看轻咱家姑娘,三弟妹只管把心放在肚子里。”梁氏边说边将自己方才挑好的衣裙在两个侄女身上比量片刻,终是露出些许满意,“依我看就穿这两身,配上玉钗显得素雅又端庄。”
孙氏闻言赶忙上下打量几眼,笑着点头道:“我方才怎么挑都挑不出好的,还是大嫂眼光好!”
孙氏与梁氏挑好了衣裙首饰,又忙着给两个姑娘梳妆。
温苒苒坐在妆台前直打哈欠,温茹茹看着镜中的自己却是有些恍惚。
她已经快记不清上次这般细致用心的装扮是何时了……
*
永嘉郡王府内外一派花团锦簇,骏骑骄嘶,热闹不已。
园内亭榭楼阁掩映在群山绿水中,池塘曲折,水面有小舟随风而行。上头有座拱桥,朱漆阑楯,饰以莲灯。岸边垂杨蘸水,芳草如茵,清风裹着阵阵欢声笑语,惹飞了一众鸟雀。
院中错落有致地列了桌椅,上首坐着名锦衣华服的貌美妇人,一举一动皆是贵不可言:“今日我过生,大家不用拘礼,只当是在自家一样。前头还设了投壶锤丸的场子,小娘子们尽管去玩乐玩乐!”
下头坐着的小娘子们闻言面上皆是一喜,有些胆子大些、活泼好动的姑娘们已然拉着好友起身,兴致勃勃地要去赛上两场锤丸。有文静些的姑娘们以绣扇遮面,一双水眸望向前头,听着那头的叫好欢呼声也是跃跃欲试。有些心有计较的小娘子们盘算两番,三两相携一同前往。
永嘉郡王妃的生辰宴,所来之人无不是皇亲贵胄,儿郎们各个出色优秀,不趁这机会去瞧上两眼,实在是有些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