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也是很久后,她才从阿爷嘴里得到详细解释。原来年轻时他们随部队调动,曾到过一个偏僻的山寨子里。
  那里面男女悬殊极大,男人是天,女人是地;如果你家里没有男丁,便会遭受全寨人的谴责。那个孩子就是在家里生了五个女儿后,被她阿妈抱着最后希望生下的。
  期间所有的偏方虫、草她都吃,等孩子剩下却让整个寨子为之一震。因为那家真的生了个儿子,却有两套生殖系统。
  接受了潘老的建议后,钰佳佳决定往后可以尝试联系。而后她便在二楼阳台上画了十几页稿图。
  是她之前偷偷藏起来,画的许多脸型的模型翻版。
  实在是手痒,便将接触的几个案情糅杂,重新画了一个大案。
  而她在纸张的最上方,用笔写下《山城警探》!
  ......
  出差到蓉省下辖县区的霍队,得到了一个消息。
  嫌疑人的作案工具查到了来源。
  办案人员经过连续多日在当地附近县市的筛查都没发现其生产地,隔壁县市同样没有消息。可因为霍队出差,办案民警在传真资料时,收到了隔壁某个派出所的回信,说他们查封过一个制作小作坊,似乎和这个一样。
  随后经过确认,果真是同一批型号制作。
  而那个地方,正是蓉城的某个偏僻县。
  霍队问询,通过地图发现,这个县离前两个案发地竟然都不远。
  事出反常必有蹊跷,这是作为职业人的直觉。
  当即,霍不畏就将队伍分开,让中队留在这,他带着
  另一个干警当天半夜就到了那个县。凌晨十分到了派出所,了解情况后,他前前后后查看了很久,大致推测出了些细节。
  嫌疑人的神秘面纱,似乎也拨开了一层!
  持续地沉寂后,霍队眼眸一沉,怒道:“这人在耍我们!!!”
  第92章
  霍队眉头皱的死紧,脸色漆黑。
  “被骗了?”
  同事老高看着他,不敢置信道。
  霍不畏来不及解释,将资料捏得紧紧的,极力压制下翻滚的情绪。
  “我们要找的那些,根本就不是这里小作坊出产的。”他说话间,将证物袋的照片拎出来给他,“你仔细看看那些照片上的东西。”
  老高脸色凝重,怀疑的盯着它,随后一脸不敢置信道。
  “怎么这么多刀口都裂开了,还在中间断。”
  要说如今这些东西管控的还是最严格的,别看老高四十多岁没进出过厨房,可他也知道他家菜刀这么多年都没怎么换过,唯一一次还是搬家丢了才又买的。
  可这照片上的东西,怎么坏的这么多?
  猛地脑子里涌进了一些东西,他忙去翻立案记录,果然找到了答案。
  原来之所以查抄这个作坊便是因为群众举报。原因是这些东西有问题,用不上两三年就坏了,剁大骨头时直接震得菜刀裂开。
  霍不畏示意他看,老高脑子里“砰”的炸响。
  一闪而过的亮光,激动得他嘴巴发颤。
  “这这是......”
  “三年前省城报道的青山城菜刀厂,因后勤管理人员不当,造成价值10万把菜刀丢失,为此菜刀厂厂长因职退位,并开除相关人员。”
  老高回忆着,喃喃念叨着。
  “所以,这批就是当年丢失的那些菜刀,可怎么在这?”两地距离的可不算近啊,难不成是他们偷的?
  霍不畏沉吟着,将接下来的调查分下去。
  等老高兴冲冲忙去,转头他又给中队打了个电话,告知目前的猜测。
  中队长在电话那头,总算有了些笑意。
  接下来一周时间,两队人马日夜颠倒,在第六日时一个叫侯忠的人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中。
  “所以当年青山城后勤主任侯忠被退下来不是运气不好,是他自己中饱私囊,吃了回扣。”从中队那边传来的消息让他们惊诧。
  老高灌了大半缸茶水,狠狠道。
  “难怪我说怎么这么巧呢,那他肯定和下面的人有联系啊。”但这几天的调查却似乎没有任何发现。
  就传来的消息,这个侯忠在乡下的口碑还好得离谱。相比于城里人的奚落暗讽,侯家在乡下可是被一村人吹捧着的。
  可仅凭他能全身而退还没被实证抓的事实,就知道这个叫侯忠的是个老油条了。
  所以还得做另一手准备,霍不畏想着又把当年的报警材料看了几遍,同时找关系将菜刀厂打听了一番。
  而后,又得到了一个震惊的消息。
  当年厂长卸任的原因,根本不是简单的菜刀丢失。这只是厂子里推出来糊弄大众的表象,而厂子里因为这三年来不段有人员调遣调任。
  所以最开始他们根本想不到还有内幕,霍不畏之所以能知道,还是因为好奇侯忠这个人,才辗转拜托关系转了好几趟找到了当年的一个当事人。
  四年前,青山城菜刀厂就因为资金不足,难以购买原料进行生产,当时便已经在省局进行报备,准备破产了事。
  可在半年后,一批原料神奇地又运到了厂里。
  根据知情人透露,当年牵线的采购主任可是狠狠出了一番风头,因为他主张的是外资合作。据当年的协议文件看,外资公司以这批原料为资产,入股青山城菜刀厂,占股30%;而之后的半年因为这批原料,青山城菜刀厂恰巧赶上了当年的一个契机,直接碾压其他厂子,一举在省内出了名。
  数不清的订单销售,让整个厂的领导干部兴奋眼都红了。
  好待遇、好前景、好厂子,这是当时所有职员的念头。
  政府部门资源倾斜,相关部门政策扶持让当时的他们直接热血上头,为了一鼓作气垄断市面上所有的菜刀市场,他们把所有的资金都用于购买原料。
  计划着从此走向巅峰的全厂职工们,没有想到还有一句话叫盛极必衰。
  往年的钢材原料他们都是从本省订购,但由于上一次的事情,采购部便又联系了当时的厂家。为了避免意外,他们还出差去实地看过,但好运似乎就到此为止了。
  将厂房里的所有的圆钢琢磨了个遍,当天他们便和厂子领导开了个电话会。将每种钢材的存量造价以及优缺点说了个遍,为此很是惋惜了一番m12,可惜它的库存实在不够。
  于是经过计算,他们订购了足足八吨m10,光保证金就是10万块。
  那时候的十万块几乎是全厂员工三年的工资了。
  可没想到的是,m10圆钢在运送到厂子后,第一批第二批生产后的菜刀就出了问题。
  每一把菜刀出厂都会进行最后的质量检测,原本的磨损率保持在2%--3%以内都是合格的,可当年的第一批就出现了3.5%,随后的第二批3.7%。
  了解到的霍队,已经明白过来了。
  结合如今再看,青山城菜刀厂早就被人下了套。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虽说老高已经琢磨过味了,但他们也管不了。且目前唯一能做的也只是在暗处盯着。但这样看,当年那批菜刀,可能不是失误丢的。反而倒是有人故意弄丢的!
  调查到此,牵扯的事情越来越多,涉及的人也越来越多。
  睡得越来越晚的霍队和老高,将手上的案情资料全部又整理起来,想要再找出些什么来。
  可是,越整理越觉得他们追查的嫌疑人隐身了。原本调查的重心慢慢倾斜的看不到。
  但职业的警觉告诉他们不会如此巧合。
  从提审的犯人口中,那把作案凶器他是没什么印象。并且当初该交代的早就交代,要抓的也抓的差不多。而之所以能拿到这批货,也只是因为他手头胡哥给的。
  老胡,几年前市里有名的二道贩子,去年严打早没了。
  线索到这断了,胡哥认识了什么人,和谁接触过谁也不知道。但盯着侯忠的同志在下午传来消息,那人竟然从乡下去县城了。
  “怎么会突然去城里?有说去哪吗?”
  “说是去城里邮寄包裹!”这话谁听了都知道不对,可显然他们也不能做主拦截。
  既然不能主动截取包裹,那就只能全程紧盯他接下来的一切行为,肯定会露出马脚的。
  “啊啊啊,这可真是窝囊的很,咱们就不能再做什么查查他?”
  气愤的当然不止他们,还有许许多多牵连的人挂念着。
  从霍不畏开始出差,身边知道此事的人都很关注这件事,不说他的现任领导,就是山城的同事听闻这个消息,也在时刻关注。
  作为曾经的同事,一个战壕的同志,且在局里如此性质严重的案情,怎么不让人好奇。
  而没好奇找的陆俊华一家,在正月十六之前,总算从乡下回来了。
  小两口在陆家过完元宵,当晚又回了一趟钰家。
  出差的钰父平安回来了,还给她带了小礼物,一本关于素描画像的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