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潮热春夜> 第51章

第51章

  江稚尔觉得浑身都别扭不自在,却还是极为认真地听他说的每一个字,受益匪浅。
  “听懂了吗?”
  江稚尔缓缓点头。
  他说的那些太过专业,她还需要花时间慢慢吸收领会。
  “二叔,你怎么会这些?”
  “我在国外工作时有过涉猎。”程京蔚起身,“走,带你去吃饭。”
  办公室内空调打得冷,她方才将西服外套脱去盖在腿上,这会儿才重新穿上。
  程京蔚脚步一顿,垂眸细细打量她。
  这是他第一次见江稚尔这样的装束。
  他这才惊觉,其实江稚尔并非还是他想象中那般的年幼,其实要不了多久,她便也到了能够独当一面的年纪。
  江稚尔察觉他视线,扯了扯裙摆:“是不是……有点怪?”
  “不怪。”
  程京蔚抬手揉了把她头发,轻声,“我只是才发现,尔尔已经长大了。”
  第28章
  江稚尔怔了怔。
  她从前多想多想在程京蔚面前自证,自己已经长大,不再是小孩子。
  可此刻听到他亲口这样说,她却不只是觉得开心,心里五味杂陈。
  开心吗?也开心。
  可她不敢更开心了,她怕自己新生的希望又成了未来的眼泪,她不敢在十一年光阴差距中继续下赌注,那太容易受伤了。
  于是她只是移开眼,装作轻描淡写模样:“我本来就已经长大了。”
  程京蔚没带她去员工食堂。
  他平常自己倒不拘束,没饭局时常在员工食堂解决中饭,只是食堂人多,他怕江稚尔不自在,便让人准备了餐食送到办公室,秘书买的甜品也已经送来。
  味道都很可口,江稚尔很快就吃撑。
  程京蔚办公室隔间便是休息室,江稚尔在休息室内休息了半小时,出来时程京蔚还在处理工作,连午休都没有。
  江稚尔走过去:“最近很忙吗?”
  “起了?”程京蔚抬头,“还好。”
  江稚尔凑过去看他电脑屏幕,一封国外发来的全英文邮件,里面夹杂许多技术专业术语都看不懂,但却看懂“technicalbarriers”一词。
  技术壁垒。
  大概是集团因国内部分领域技术被卡脖子现状下的遇难状况。
  刚才江稚尔在办公室也听大家提起,这是大环境下国内各大集团遇到的共性问题。
  程京蔚看了眼手表,轻拍她后脑勺:“累吗?累的话下午就在我这待着。”
  “不累。”江稚尔笑了笑,“我还要再去好好磨磨那份策划书呢。”
  程京蔚勾唇:“去吧。”
  -
  那份策划书折磨了江稚尔两天。
  最后在一个夜晚一气呵成完成,
  第二天的汇报会,包括江稚尔,企划部共有四人负责讲解自己的策划书。
  江稚尔被放在最后,她还不习惯在人前做汇报,很紧张,她不像前三名策展人那般善用画图软件来模拟打造自己心中的灵感,她都是徒手画的,厚厚一沓,复印了十份,分发给大家。
  此次选定的艺术馆很大,坐落在湖边,外形很有特色的四层展厅。
  对于这个过来“社会实践”的年轻女孩子,大家本只是走流程,随便一听,可看到她手画的策划书后一个个背都不自禁坐直了。
  四层展厅,以大家的思维惯性和熟悉的方式,大多是以年代或国别来分层分布。
  但江稚尔的画完全打破了空间结构的限制。
  她后来去艺术馆实地看过,发现其中的楼梯是旋转楼梯,从下往上看是一圈圈的圆,而最上,则是彩绘玻璃天窗。
  那天天气很好,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落下一道道各异的颜色。
  江稚尔将欧洲的藏画展位定在功能性的旋转楼梯之上,再利用光影与错视,形成螺旋式的一幅幅彩色玻璃窗格,像无限延伸的梦幻空间,让人一眼便想到欧洲极繁的穹顶壁画。
  而针对此次展览重中之重的古画,江稚尔以一幅极长的卷轴造型作为引导观展的步道,卷轴上密密麻麻的小字,似要写尽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再仔细看,便发现那些小字都是对应藏画的介绍。
  “卷轴”长廊贯通整个古代中国绘画历史,到尽头,卷轴层层叠叠向上通往二层,造型飘逸,仿佛被狂风刮过,也象征飘零动荡的近代中国。
  卷轴逐渐演变为沾了墨的薄纱绸缎,近代展画则都由细线悬挂在半空,被薄纱缠绕着,营造出压抑的山水意境。
  到二层,利用光影,用光在地面描绘出蜿蜒向前的小径,以上至屋顶、下至地面的屏风展画,大气磅礴,又颇有千帆历尽的旷达。
  江稚尔一点点仔细讲解,包括画中难以体现的细节。
  讲解完,会议室内忽然陷入安静。
  即便手画的示意图并不如画图模型来得鲜明直观,可其中的创意已足够让人震撼。
  大家没想到此次的创意黑马会落在江稚尔身上。
  沉默半晌,陈部开口:“尔尔,这些都是你自己画的?”
  “嗯。”
  因为妈妈的缘故,她从前学过好几年的画,虽然如今已放下画笔多年,但她在画画上的确很有天赋。
  陈部带头,会议室众人纷纷鼓掌。
  这份策划书做得实在太精妙了,利用艺术馆原有布局和许多元素意象,是绝对的独一无二。
  陈部甚至都无法想象,当这些创意全部落地实现,该是怎样震撼人心的场景。
  “好,那就采用尔尔的这版创意,我想大家应该都没有意见。”陈部说,“尔尔,之后这个项目由你担任创意落地负责人,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或者找eliza,她是
  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
  江稚尔笑:“好的。”
  -
  后面这段时间,江稚尔都很忙,但也很有意思。
  要把她脑海中的灵感落地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光是近代展区在薄纱绸缎上的选择就花了许多心思,最后选用未被定型的丝绸,在光线下流光溢彩,像流动的河流。
  当创意一点点落实到位,她画稿中的场景一点点实现,成就感十足。
  临近展览开幕前七日,展画们也陆续空运送来,一路保镖护送。
  江稚尔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观看那些藏着无限底蕴的艺术,也忽然想到记忆中因为太过久远而有些遗忘的,妈妈画画的模样。
  而那些珍贵的古画,为了能够在展览中展现出更完美的风采,企划部还请了专人进行修复。
  江稚尔第一次听说文物修复这一概念,很好奇,就坐在老师傅对面,看他极为细致小心地对展画进行清洗,洗去岁月的痕迹,让古画不再蒙尘,还原他们最原本的模样。
  江稚尔对这一工作很好奇,也觉得很神圣,一直和修复的老师傅聊到天黑,直到程京蔚来接她。
  程京蔚没进来艺术馆看画展布置情况,他只听徐因汇报时提起,说企划部部长非常满意江稚尔的策划书,也采用了她的灵感。
  后来他再询问江稚尔此事,小姑娘不肯多说,只说等开展了再请他来实地参观。
  既然小姑娘想保留惊喜,程京蔚便配合她,坐在车内等她。
  江稚尔很快就出来。
  此时已夜里九点,她加班到现在,可模样却依旧很雀跃兴奋。
  程京蔚笑问:“不累?”
  江稚尔摇头,声调扬得高高的:“一点都不累,很有趣。”
  展厅马上就要开放,她有些兴奋,也有些迫不及待。
  eliza刚拉她进项目验收群,车上她也闲不下来,一项项验收,又指出还需要改进的细节处。
  “休息会儿。”程京蔚抽走她手机,“影响视力。”
  “哎呀!”江稚尔着急,“我还没回复完呢。”
  “到家再回复。”
  “eliza会着急的!”
  整个集团内部,最有互称英文名企业文化的便是传媒企划部,江稚尔这么快就被浸润,不似从前叫姐姐,而叫eliza,像个小大人。
  程京蔚不知为何觉得有趣,轻笑了声。
  果不其然,eliza很快来催:“尔尔,欧洲展区的部分呢?我觉得这个吊绳还是太明显了,影响沉浸感,你觉得呢?”
  江稚尔去夺手机,被程京蔚抢先一步,按下语音键,开口:“eliza,稍等一刻钟。”
  江稚尔眼睛倏地睁大了。
  或许旁人并不会多想,可她还是从中体味出一点点隐秘的暧昧。
  eliza完全没想到会得到程京蔚的回复,诚惶诚恐地回复:“好的好的,程总,不着急。”
  “这么心急。”程京蔚笑她,“等你长大也是个工作狂。”
  “我就是觉得挺有趣的。”
  “最近我听很多人夸你。”
  “真的吗?”江稚尔眼睛亮亮的,“三天后开展,你一定要来哦。”
  “一定。”
  没了手机,江稚尔开始同他分享最近的趣事,提及文物修复工作,是江稚尔觉得最有意思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