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潮热春夜> 第99章

第99章

  目前班上大家的选择大多也是这三类。
  “尔尔你呢?”凌茴问。
  “目前考虑自己办一个工作室,不过涉及太多东西,我也不确定可不可以。”
  “必须可以!”胡凝拍桌,“你不可以还有谁可以?!”
  她帮范檬设计品牌新品的事上了几回热搜,同学们也都知道,江稚尔想创业是最有基础的,当然可以。
  原本在意大利时江稚尔还没认真思考这件事,等回了北京看到同学们都在为毕业就业努力,便也产生紧迫感,正式将这项计划纳入日程。
  计划的第一步,是给程京蔚打电话。
  在这方面,江稚尔是百分百信任程京蔚的,只要他说可以,她就觉得可以试一试。
  程京蔚问了她很多问题,工作室的主营业务是什么?规模多大?注册地址选在哪里?做好案例汇总了吗?各种项目的分类目报价单以及制作周期准备了吗?还有签订合同的法务咨询打算怎么办?初创期的客户打算怎么挖掘?
  江稚尔被问得一头雾水,同时也被迫理清了思路。
  第一步是确定注册地址,她咨询了很多生活在北京的教授,最后在一个不算太繁华的写字楼买下一间80平的办公室——用范檬给她的那笔分红。
  至于报价单和制作周期这一类行业内项目是程京蔚给她提供的资料,国内这一类专门工作室不多,可借鉴的内容也不多,程京蔚这一份甚至还有不少是来自国外的数据。
  江稚尔又花了半个月时间将自己从前负责过、参与过的项目全部分类整理成册,方便和客户沟通参考。
  当这几年忙碌的时光真的被整理出来,就能真正发现,那些忙碌从来不是白忙的,她是真的有沉甸甸的成果。
  程京蔚最近在忙一个政府s级项目,实在抽不开身。
  他便叫了两名助理去给江稚尔帮忙,她的新工作室需要装修一下。
  原本江稚尔是不想装修的,毕竟连第一桶金都还没着落,她不想下太重的成本,可不管怎么说,她这是创意类工作室,至少得让客户步入其中时感受到创意的味道。
  工作室设计图都是江稚尔自己画的,她在角落打造了弧形的梯田式巨大展柜,摆放她这些年的标志性成果和获奖作品。
  目前还不能填满,但未来一定可以。
  而另一角,江稚尔看着室内用石头砌成的花坛,土壤已经铺好,花店的工作人员正弯着腰栽下玫瑰。
  等玫瑰栽好,她会在这上头罩上一个大透明罩,恒温恒湿,装了循环水,这一片玫瑰都会得到非常好的照料。
  程京蔚的两名助理正在帮忙搬桌椅。
  因为目前只是小规模,江稚尔只划分出三个区域——办公室、会议室、展示区。
  但每一个分区都很有特色,用屏风、用色彩,或用从上而下悬挂的灯具。
  非常有风格想法。
  ……
  程京蔚来北京已经是月底。
  江稚尔的装修工作终于结束,当领着程京蔚上写字楼时她忽然有些紧张。
  这一幢写字楼已经有些年头,租住在这儿的大多是小规模的工作室或初创企业,当然和金碧辉煌的程臻集团大楼难以相比。
  可当江稚尔推开那扇门,程京蔚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惊喜到。
  她的工作室在走廊尽头处,最僻静采光也最好,阳光透过百叶窗缝隙斜扫进来,透过窗,能看到这座城市盘根错杂的交通线和川流
  不息的车流。
  和集团办公室不同,烟火气、生活感十足,墨绿色的皮质沙发,像油画里的色彩,中式的屏风、复古的地毯、木架子上的绿植,以及梯田式的木质展示柜,都太漂亮太独特。
  他真的很爱江稚尔头脑中的创意,富有吸引力。
  程京蔚往里走,便看到转角处玻璃展览柜中的大片红玫瑰,特别扎眼特别昂扬,一直延伸到窗外阳台。
  视线再往上,便看到木牌匾上刻下的三字——“十一载”。
  他能认出这就是江稚尔的字,她写得一手非常漂亮的字。
  “十一载?”
  “是的。”江稚尔停顿了下,说,“我昨天刚注册了营业执照,工作室的名字就叫十一载。”
  程京蔚看向她。
  他觉得自己应该猜到了这个名字的意义,只是不敢相信。
  “为什么?”程京蔚问。
  江稚尔将手插入风衣口袋,阳光洒落在她脸颊和头发,散发着毛茸茸的光芒。
  后来,当她长大后,就越来越能从她身上看到程京蔚的影子。
  “我16岁的时候,觉得十一年的距离真的好长好长,好像我奔跑一辈子都不可能弥补那一段距离。”
  程京蔚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那现在呢?”
  “程京蔚,那一片玫瑰开得真好。”
  江稚尔答非所问,“现在的我,不用再担心玫瑰会枯萎了。”
  -
  程京蔚问过江稚尔需不需要自己的帮助,江稚尔拒绝了。
  她知道只要程京蔚一句话,甚至都不用说话,就会有数不清的客户来找她签约,以此卖人情给程京蔚。
  江稚尔不想那样。
  于是程京蔚便也由着她。
  她的第一位客户来得比她预料的还要早,是她的大学教授介绍的。
  教授有一位已经定居美国的朋友,这趟回国来处理事务,顺便要将祖籍的老房子修缮一下,都是木结构,风里雨里难免受到虫害腐蚀,需要养护。
  江稚尔和教授以及她的朋友约在一个周六在工作室见面。
  两人对她工作室的装修风格大为赞赏。
  客户名叫李松岳,是个四十来岁的男人,很风趣,也很好说话。
  江稚尔如实坦白自己的工作室是初创阶段,这样的木构修补工作不会太快完期。
  李松岳看一眼陈教授,含着笑意的眼分明在打趣,这小姑娘怎么这么实诚?
  “没事的,反正不住人,不着急。”
  教授很喜欢江稚尔,跟李松岳介绍:“这是我们这届毕业生里最优秀的学生,刚从意大利公费留学回来,研究的就是文物修复领域,当然,设计也很厉害,你往后如果有需要也可以联系她。”
  江稚尔拿了自己从前的案例整理册给李松岳看。
  木构修补在文物修复里也是很重要的一块,江稚尔从前也参与过一些项目。
  “你们陈教授推荐的,我肯定百分百信任。”
  于是很快就敲定下合同,江稚尔主动给人打了八折,李松岳付下定金,第一笔生意就这么算是谈成了,托陈教授的福。
  送走他们,江稚尔拍了合同照发给程京蔚。
  当时程京蔚正和几个领导们开会,还是抽出手机回复:「恭喜。」
  待会议结束,程京蔚拨通江稚尔的电话:“挣到第一桶金了?”
  “嗯,不过不多,一共十六万。”江稚尔笑着,嘴上说不多,心里却很开心。
  程京蔚勾唇,问:“怎么肯用你教授的人情,却不肯用我的?”
  “那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
  “我教授是因为觉得我可以,才向朋友推荐我。但如果是你要为我揽生意,大部分的人都会是为了卖你一个人情,我不想你因为我欠人情,也不想靠捷径来成长,这不公平。”
  程京蔚轻笑:“可这世界从来不是公平的,更何况,尔尔,人脉和资源本就是属于你的本事。靠自己的资源将工作做好,无论如何都谈不上羞耻,就像我从前和你说的,放宽心,往前走,你想要的都会有。”
  江稚尔笑:“因为有你在吗?”
  他沉声:“不,因为你是江稚尔。”
  江稚尔沉默了很久,直到车站内广播通知她乘坐的列车开始检票——李松岳的老家在苏州,她要再去实地考察一下。
  她很轻快地开口,还是做出了自己的决定:“无论是我还是‘十一载’,都要自己一步一个脚印长大。”
  她不想再做那个因为担心玫瑰花会枯萎的女孩子了。
  她要成为一个,足以与程京蔚并肩而立也不会引起非议的、厉害的人。
  -
  到了苏州,江稚尔认真考察了李松岳的老家院子,虽然长久没有人居住,但保护得已经算是很不错,腐蚀情况良好,需要修补的老旧雕花也不多。
  但这依旧是一项非常耗时耗神的事,打磨去尘、防虫防腐、上油、修补,每一道流程都不简单。
  江稚尔在微信找到施漪——从前认识的研究生学姐,如今已经自己带队处理考古项目。
  江稚尔和她简单讲了自己的项目,问她是否有空来一起接这个活,也将可以提供的报酬一并发给她。
  施漪很快同意,她有一个四人的小团队,明天就能到苏州。
  施漪的这个小分队非常靠谱,都是相关专业毕业,实践经验也丰富,两个男生很快搭好架子,方便对房梁顶上的木头进行修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