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冒牌王爷> 第22章

第22章

  然后他就听苻煌说:“我没有生气。”
  说罢便躺下了。
  他只是想,他果真喜欢男人,又想,难道他下棋的时候一直盯着他那里看么?看了多久?
  他就这么喜欢……这根东西?
  思绪繁杂,一时只感觉似有一种很暴虐的冲动浮上来,细思竟然是冲着苻晔去的。
  秦内监在外守着,听皇帝一夜没有睡着。
  皇帝并不会翻来覆去,他长年累月睡不着,又为病痛折磨,躺在那里只是死气沉沉,连呼吸都很听不见,他就是靠呼吸来判断。
  他睡着的时候呼吸声会明显一些。
  他想他还是交代苻晔一下,皇帝可能觉得桓王殿下生的孱弱美丽,应该是端方的君子。
  苻煌第二天倒是又来了他宫里,只是没跟他下棋,吃了午膳就走了。
  苻煌似乎很阴沉,眼下乌黑,苻晔也很小心谨慎。
  天家没有真正的兄友弟恭,苻煌于他而言,不管对他如何宠信,都永远是一个主宰他生死荣辱的皇帝。
  下午的时候秦内监过来传旨,说:“陛下说了,殿下的伤也好的差不多了,以后不用每天在青元宫里呆着了。”
  九五之尊要主宰人的喜乐就是这么容易!
  他终于等到这一天!
  苻晔解了禁足的第一天,就把整个皇宫逛了一遍。
  皇宫很大,三宫六院,还有个超大的御花园,御花园中有一座小山,山不算很高,但山上的揽月亭上可以将整个京城一览无余。
  这真是极其震撼的美景,远不是影视剧特效造出的古代可以比拟,主要是太真实了,并没有影视剧里的古代城池华丽宏大,但就是震撼,因为大部分民居都不高,所以有些皇家建筑看起来就更威严神圣,譬如永昌山上的崇华寺的那座金塔,高耸入云,实在是美得壮观。
  双福说那是明宗皇帝为他母后修建的永福塔,是建台城乃至于整个大周百姓心目中的圣塔,天底下没有比它更高的塔了。
  它有四十九丈高,登顶可以问天。
  苻煌今天在青元宫问政,几个老臣在那轮番汇报。
  今天说的主要是红莲会的事。
  自武宗起,国内这样的教派就有不少,苻煌不懂他们这些靠着鬼神坑蒙拐骗的神棍怎么会有那么多民众信奉,他最近秉着宁可错抓不可放过的原则抓了一批红莲会的人,导致有些信众瞅着年节将到开始聚众闹事。
  老臣们这几年已经形成了低调谨慎的汇报风格,像个没有感情的朗读工具。
  只是今天老臣们说了两件和朝政无关的事。
  第一件,是苻晔读书习武的事。
  苻晔流落异邦多年,虽然照他自己的话讲,在贵族府邸当过差,略识得几个字,但受教程度不高,身体孱弱,骑马射箭应该也不精通。而我朝皇子皇孙历来要求文武皆备,身为皇帝亲弟,不能不会这些。
  第二,就是他的婚事。
  苻晔年过弱冠,既然已经封了亲王,也该开府别住,商议婚事。
  苻煌道:“这是太后的意思?”
  谢相垂手道:“太后这要求也合情入理。”
  苻煌哂笑。
  等问政结束以后,苻煌叫人传苻晔过来用膳。
  大概是和谢相等人呆了太久,乍然看到苻晔,突然发现苻晔白了,圆润了,也愈发青春鲜活。
  苻晔一来就问他能不能出宫去。
  “我还没有逛过京城呢,我听双福说,京城有明月十三桥,有东市和西市,西市有很多外国商人?!铜鼓夜市有各种杂技表演,莲花楼的樱桃毕罗更是不能不尝。”
  他叽里呱啦说了一堆,语气有刻意压制的兴奋,苻煌只看他小嘴张张合合,真比樱桃还要红润,想了想道: “我朝皇子成年以后,一般都有两个去处。一是留在宫中,协助皇帝处理政事,随时受谴,一是出府别居,或离京至封地,你想要哪个?”
  第17章
  这还用选?
  伴君如伴虎,能少伴点自然更好。
  但样子还是要做做的。
  苻晔温声回说:“臣弟没读过多少书,对政事也不了解,就连宫廷礼仪都是一知半解,留在宫里,只怕不能为皇兄分忧呢。”
  而且参政多危险啊。
  他才不要做太后对准皇帝的那把枪。
  苻煌听他自称“臣弟”,神色就凝重许多,捏了手里的奏折,只淡淡地说:“如果你想着出宫开了府,就能肆意快活潇洒,养一堆健奴美男,就错了主意,
  如若出宫开府,今年春太后就会为你指婚。”
  苻晔:“……”
  他知道古代王爷喜欢男人也不耽误他们娶妻生子,但他是个现代灵魂,他干不出这种事!
  他思来想去,觉得只说自己喜欢男人或许还不够:“皇兄,臣弟……对女的,很不行。”
  外头秦内监忽然咳嗽起来,慌忙奔至殿外。
  桓王殿下,还真是……真是坦诚!
  苻煌道:“那就去执中堂读书。”
  苻晔从青元宫主殿出来,仰头长叹。
  秦内监道:“殿下在这宫里过的不好么?”
  苻晔道:“也不是不好。”
  只是天子身边,宫禁之内,多少不够自由。他如果住在宫外,依旧可以随时入宫嘛。
  “陛下头疾未愈,需要殿下近旁随侍,而且殿下刚回来不久,尚未与陛下太后享天伦之乐,怎么能这么快就搬出去呢?”
  苻晔回说:“是,我也是心中不舍,果然还是留下来好!”
  说完愁眉苦脸的去了。
  因为要上学,庆喜和双福等人忙至深夜。苻晔翻来覆去,天明才堪堪睡去。
  倒是秦内监察觉皇帝头痛病又犯了,但应该不是太严重,只是天未明就起来了,带了一众侍卫去了北苑箭亭。
  北苑箭亭是宫中皇帝及其子孙骑马射箭之所。陛下如今形销骨立,唯有骑马射箭之时,不减当年百步穿杨之勇。他身材高大,臂力惊人,箭靶全都被射穿在地。
  陛下真是,好射力!
  皇子读书,寅时就要起床。
  寅时,是凌晨三点到五点。
  谁来救救他!
  好在今天是他面见老师的日子,还不算正式上学,不用起这么早。只是想到这可能是将来很长一段时间他唯一可以睡的好觉,苻晔就打不起精神来。
  天色大亮,他用了点早膳就带着双福他们出了门,刚至宫外甬道,就看到苻煌披着大氅率众走来。
  苻晔避到一边,行礼说:“皇兄早。”
  说完直起身,道:“皇兄怎么起这么早。”
  “已经辰时。”苻煌看着他道,“明日起,你寅时就要早起。”
  可能是苻煌今日看起来格外英武峻瘦,他看起来比实际年岁略大,眉间有皱痕,说起这种话,叫他想起中学时候的班主任。
  苻晔的心情真是糟糕透了。
  皇子读书,在执中堂,从青元宫过去,要路过慈恩宫。天刚亮的时候太后就派身边女官过来传话,要他去执中堂之前,先到她宫里来。
  太后还在梳洗,隔着帘子对他说:“母后为你选的师傅是我章氏子弟,为人很可靠,学识也很渊博,皇帝多疑,不许你离开他眼皮子底下,你就暂时在宫内暂好好读书。晔儿,你一定要用功研习,方不辜负母后对你的期待!”
  章太后嘱咐良多,苻晔听她话里深意,战战兢兢。
  不会有人有人期待他接皇帝的班吧!
  问题是皇帝知道这些事么?多少能猜到一些吧?
  不知道他作何感想。
  大概率满不在乎。
  他脑海里浮现出苻煌那半死不活的样子。
  等他到了执中堂,章翰林已经在堂中等他。皇子读书和老百姓也不一样,老师要先到,在堂中静候,苻晔进去,就看到一个四十岁上下的中年男子,美鬓须,生的十分周正儒雅。
  章翰林听见通报声已经在堂中站立静候,苻晔先在正堂坐下,接受他拜礼,然后朝章翰林作揖行学生礼。
  这叫先臣后师。
  章翰林今天只是测了一下他的学识水平。苻晔昨夜仔细和小爱探讨过相关问题,他要装的太蠢,从启蒙书籍开始学,估计要学好几年,苦的是自己,要表现的太出色,又难免惹人怀疑。
  但苻晔觉得这样凌晨三四点就要爬起来的苦日子,他实在过不下去。
  他高中都没这么苦!
  而且现在虽然入春,但天还是很冷。
  最后他们决定折中:学识水平有限,但异常聪慧,一点就通。
  这其实也有风险,他不应该表现的太出挑,毕竟太后等一堆人都想用他顶了苻煌的位置,太出色难免被寄予厚望,然后被苻煌忌惮。
  所以这个度就很难把握。
  好在苻煌本人非常出色,把这个优秀的标准定得很高。
  双福说陛下早年有神童美誉。
  虽然实际上不是一个妈生的,但官方上是,既然同父同母,要是智商差异太大,岂不是更让人怀疑苻煌身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