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江淮一带爆发旱灾,民不聊生,许多地方已经人烟断绝,更是出现了人吃人现象,曹操军队步伐慢下来也正是如此,这些日后可都是他的人啊。
  曹操都如此,战败的袁术自然更惨。
  袁术的土兵都处于一种饥寒交迫的状态,军粮都不够何谈为百姓赈灾。
  袁术的败势已经注定,曹操反而安心下来赈灾,打到哪治到哪。
  郭嘉跟着曹操出战,猛地停下来无所事事,十分讨嫌地凑到其他谋土身边发呆。
  干活是不可能干活的,他只干出谋划策的活儿,其它的可别想着让他多干。
  只不过,他冷眼瞧着曹操一路的治理和对百姓的态度,倒是觉得有几分曹穗的模样。
  虽然这种说法有几分倒反天罡,但郭嘉是真如此想的。
  袁术那边出了个事情,本来还有一些军粮,但沛相舒邵散军粮救民,袁术知道后大怒,要斩了他。
  舒邵只说:“下官明白此举定然会死,可我却一定要这般去做。如若某一人的性命,可救千万百姓,那便值得。”
  袁术听闻深受感动,抓住舒邵的手,说:“仲应此举定然会享天下美名,难道你不愿和我分而享之吗?”
  袁术的脑子好似清醒过来,可已经为时已晚。
  他的部曲看出他已无逆转之力,竟然也一个个地脱离,陈兰、雷薄脱离他奔赴于灊山。
  至此,袁术众叛亲离。
  曹穗接到消息时早已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她望着上面关于孙策檄文一字不落的转述,看了两眼也忍不住咂舌:骂得可真狠啊。
  她将檄文专门给已经回济南的杨修看,“杨中郎,你看看这种类型的文章,你会写吗?”
  杨修还以为她要他看学子的文章,但目光一扫,瞬间无语。
  全篇都在骂人,用词从典雅到粗俗,绝对的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
  “女公子有这方面的需要,可以找旁人。”
  骂得实在是太脏了。
  曹穗笑呵呵地将纸放到他跟前没拿回来,“哪里轮得到我来做这些,我阿父手下的能人那么多,若是想要写檄文,有的是人主动请缨。”
  她只是好奇端方持重的杨修会不会这些骂人的话而已。
  “女公子,孙策那边,你打算如何应对?”杨修突然开口。
  曹穗眼神不变,语气轻松,“孙策忙得很,暂时腾不出手来。而且,江东的那些土族可不是泥捏的,双方还有得斗。”
  杨修:“那孙江兄妹俩呢?”
  曹穗微微一笑,“马超都还乖乖待在济南,他们自然也是一样的待遇。难不成,他们还想着占我曹家的便宜不成?”
  杨修了然,“希望他们乖顺些。”
  曹穗笑而不语,孙家可没有乖顺的人。
  第132章 穷途末路袁术:欲得一壶蜜浆解渴
  袁术走投无路,曹操紧追不放,他实在是没了去处,想要去投奔之前离开他的部将,准备前往灊山找他以前部曲雷薄、陈兰,可惜被拒绝。
  袁术这才发现周围已经空空如也,整个人的气也全然消散,最后,竟然只能找从头到尾都看不惯的袁绍。
  袁术想将帝号归于袁绍,并且写了一封信极尽劝说。
  “汉室天命已尽,全然靠着天下人的扶持,朝廷的政权早已不姓刘,全归私门。”
  “天下英雄豪杰都在分割地盘、逐鹿中原,汉室的处境和当初周朝末年没有不同。周有七雄,各国不过都是强大的一方吞并另一方。”
  “天命落在袁氏身上,符命祥瑞粲然昭著。放眼天下,你势力最强,坐拥几州,百万人丁。论地位,我袁氏谁能一较高下?论势力,谁能与你争雄?”
  “曹操瞧着势头正好,妄想将汉室已经断掉的天命接号,不过是痴人说梦。”
  “此前都乃我的妄想,这天命合该落到袁氏,也是该落在你的身上。若是你还愿接纳,我会将天命送还。”
  ……
  袁绍接到这封信说不动心是不可能的,但暂时还未头昏到这种地步,袁术落到众叛亲离的地步还在眼前,手底下的人也不可能看着他落入万劫不复之地。
  所谓称帝一事自然就没了下文,但袁绍不管是看在同为袁氏子弟的份上,还是看在袁术手里玉玺的份上,都欣然同意接纳了袁术。
  没有人能拒绝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石头。
  袁绍特意让靠近袁术的长子去接应,袁术也得到了回信,打算从下邳北上。
  曹操命令刘备朱灵军截住袁术,袁术过不去,只能狼狈地退守寿春。
  可还未到寿春,退军至距离寿春八十里外的江亭,袁术身体便扛不住了。
  此时军中只剩下麦屑三十斛,正值六月盛暑,袁术口渴难耐,想要一壶蜜浆解渴。
  可军中哪里找得出来蜜浆。
  袁术听到回话不免怔愣。
  他出身袁氏,哪怕身份比不上一直较劲的袁绍尊贵,可从未想过,有朝一日,竟然连一口蜜水都喝不到。
  袁术叹息良久,“我袁术,怎会落到如此地步!”
  说罢,便突然大口大口呕血,吓得部下赶紧叫医师。
  可最终,徒劳无功,还是呕血而亡。
  曹操得知消息时,袁术的女婿黄猗与从弟袁胤因为畏惧曹操,已经不敢再往寿春去,率领剩下的部曲扶袁术棺柩往他故交刘勋所在的庐江去了。
  哪怕是剩下的这些人里面,依旧各怀心思。
  袁术的长史杨弘与大将张勋更加欣赏孙策,想要率众投奔,刘勋派兵拦截,将残兵败将全部俘虏。
  可谁知,在这混乱之中,袁术还没来得及送出去的传国玉玺居然遗失了,被以前的东海相徐璆得到。
  他拿到传国玉玺,自然想要前往许都奉给刘协。
  但曹操却是直接从中截下了。
  曹操万万没想到还有此种意外收获,东海相徐璆的郁闷和愤怒他没功夫管,看在玉玺的份上,他暂时能对所有人好脸色。
  截获的玉玺送到曹操手里的那一天,他一个人在营帐中把玩了很久。
  不就是一块石头嘛。
  曹穗一边把玩,另一边想得可就有些远了。
  良久过后,只有他一人的营帐中传来他的自语:
  “确实是一块蛊惑人心的石头。”
  难怪袁术好似失了智一般地称帝,天命二字,实在是叫人难以抵抗。
  袁术虽死,但并不代表一切就结束。
  江淮一带的旱灾和战争叫此地破坏大半,民生凋零绝不是仅仅四个字而已。
  曹操没有即刻班师回朝,江淮一带的灾情,外加袁术的势力并未全部剿灭,之前便弃他而去的部曲不少都占山为王,曹操自然看不得这种场面发生。
  一个个居然都没有被他的王霸之气臣服,在他曹操的地盘内,可不能允许这种人拥兵自重。
  打着打着仗还要治理民生,剿灭匪患,曹操的脚步被绊在那。
  袁术听着不经打,但零零散散一年的时光居然就这么过去了。
  曹穗还是只能靠着书信和外面的老父亲联系,果然,名分未定之前,他的老父亲就停不下来征战的脚步。
  曹穗拿着曹操言简意赅的信和丁氏说起这个话,丁氏摇摇头,“你阿父闲不下来,他生来就是操劳的命。”
  曹穗:“…阿父那是能者多劳。”
  丁氏展开手边堆放的纸,“他啊,除了少年时爱玩乐,后来便一直都喜欢被委以重任。”
  “若是有朝一日闲下来,怕是身体才得犯病。”
  说起这个曹穗难免担忧,毕竟她的老父亲可是有大名鼎鼎的疾病案例的,还有一个黑历史的医闹事件在身。
  “可阿父的身子骨也受不住这般,就连夏侯叔父他们出征一次回来,都能明显看得出来整个人都消瘦许多。”
  出征一次好似身上的肉连带精神头都被砍走一大片。
  以至于闲在家时,夏侯渊他们都要大量增加体重。
  不然下一次打仗可不一定能扛得住。
  丁氏想了想,叹了声气,“那也没法子,天下未定,他就停不下来。”
  丁氏作为枕边人知道曹操是什么人,“有了你当初留下华医师,又培养了一批医师,已经比我想象得要好许多。”
  曹穗跟着叹口气,当将军的家眷可真不好受,心就跟着家人出征了一样,没有真真实实看到人平安地在眼前,心就无法落定。
  好在,曹操也开始班师回朝了。
  只是,促成这件事的诱因对于他们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
  第133章 曹穗回许都曹操:为父的后背交于你
  曹穗前脚收到曹操回许都的消息,后脚从许都召她回京的消息便来了。
  曹穗这次真是一脸懵,脑子虽然还没想清楚,但已经在赶紧收拾东西。
  曹操的人来得很着急,曹穗也没有精细出行的意思,简单收拾了一下,将手上的事情交给杨修和陈宜之,便领着八百兵马快马加鞭地往许都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