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曹穗对芝麻榨油的了解只停留在好似撞钟那般的撞油,说出来的内容可利用率很低,她说着说着都有些不好意思,不单单需要墨荣发挥设计力,还得有想象力。
墨荣倒是不在乎这些,现下没有多少人用芝麻榨油,但并不代表就没有过这种说法,只不过不划算而已。
“女公子,这个我能慢慢研究,但胡麻产量不高,哪怕是研究出来……”
也不会有人种。
没有原料,技术握在手里就是一团废纸。
她的后话曹穗自然听得懂,她立刻自信低表示,“这个你不用担心,你忘记我最拿手的是什么了吗?”
曹穗虽然没正儿八经低种过芝麻,但普及性强的作物种植条件一定不会太苛刻,不然也不可能普及下来,那就说明适用在一般作物上提高产量的方法对芝麻也同样适用。
况且,芝麻本就是一种播种季节宽泛的作物,二三月可以播种,五六月可以播种,七八月也可以播种,长达半年时光的播种时间,完全可以进行多次试验。
听曹穗这么一说,墨荣不再怀疑,毕竟是亲自见证过她手下高产作物的。
“那榨油的事情就交给我,女公子目光长远,买的芝麻已经足够我用了。”几乎是一整个仓库的囤,再如何奢侈地试验都足够了。
曹穗没好意思接她的话,她一次性把邺城的芝麻包圆,主要是她太招人恨,若是有人知道她大批量的收购芝麻,怕是故意亏钱都会抬高价格来阻挠她。
这些话就不和墨荣说了,避免打破墨荣心中有关她英明伟岸的形象。
曹穗重新干回老本行,在邺城弄了一个守卫森严的农庄,哪怕不知道接下来曹穗要做什么,但农庄一出来,叫许多人都想起她之前折腾出来的高产小麦还有保暖棉花。
和曹穗作对的人自然是眼皮一直跳,嘴硬不相信曹穗还能种出什么利民生的作物,但心里却又忍不住怀疑,毕竟她可是有两次成功的经验。
曹穗在民间的声望和风评为何那么好?
还不就是因为她种出来的两种作物,一种能让他们填饱肚子,另一种能让他们穿暖。
百姓嘛,能吃饱穿暖后还图什么呢?
有人安然看戏,有人心急如焚,只有曹穗重新干回老本行,三天不到就开始腰酸背痛,明明重体力活儿都没轮到她动手。
曹穗悻悻作罢,只能开启口头指导模式。
等曹穗从农庄回来,曹操才把人喊过去询问。
“你还知道自已是少府卿?把手里的权力丢出去,不怕被人架空?”
曹穗眼皮都不带动,喝口水解解渴才说话,“阿父,少府帮我处理公务的主要是杨修,若是他把我架空,那阿父才应该反省。”
曹操被她强词夺理气笑了,“我反省?”
曹穗理直气壮地说:“阿父以为我坐稳少府卿的位置是靠什么?”
曹操不明所以。
曹穗一副“你怎么这都不懂”的表情,语气颇为语重心长,“当然是靠阿父啊。”
曹操:?
你在胡说八道些什么?
曹操承认曹穗能做少府卿是因为他,但能坐稳可不是他的缘故。
曹穗却是一股脑把功劳都推给曹操,曹操很熟悉她这副模样,每当想要躲懒的时候,就开始给人戴高帽。
“我不和你饶舌。你在农庄是种胡麻?”曹穗前脚收了那么多胡麻,后脚就怕跑去农庄大展身手,曹操合理推测。
曹穗坦然地承认,“嗯,有点想法。”
“什么想法?”曹穗也是直接问。
曹穗这次没有让老父亲等成果出来以后再说,直接坦白,“我发现芝麻,胡麻榨油的效率很高,人啊,还是得吃油身体才好,但平常百姓家,猪油到底是太过昂贵。”
炼猪油的原料可是肥肉,在这会儿肥肉的价格那就是最昂贵的,谁家都缺油,很难会用肥肉去炼油,那样成本合算下来太高。
猪油在市面的流通仅限于富贵人家,百姓平常连称斤猪肉都舍得,更何况买拿猪肉炼的油。
曹穗每怀疑她嘴里的话,曹穗平日里嘴甜,但大事上从来不含糊,更何况是她擅长的农事。
“有多高?”
曹穗心中没底,若是有配套的机器,芝麻榨油能达到百分之四五十,可全靠手工劳力的时代,她直接对半砍。
“一百斤胡麻出二三十斤油。”
曹操哪怕心里做好准备也被这个数据惊讶到,但想到胡麻的产量并不高,心一下就冷了。
“那你慢慢地种。”曹操本来就支持曹穗,这下子只会更加支持,“我派点人给你。”
曹穗一喜。“多谢阿父。”
曹操的人和她的人肯定不能相提并论,若是有人来找茬,那就是打曹操的脸。
“阿父你果然是心怀天下,时时刻刻都惦记着百姓,一听到胡麻可以榨油改善民生便大力支持我,女儿心中实在是感动不已。”
“天下百姓吃饱穿暖,可终究是难沾荤腥,若是此举能成,阿父的功劳便能再上一层楼,百姓也会将您放在心中,当做真正的父母官。”
曹穗还想说话,却被曹操打断了,他的语气颇为无奈和嫌弃,“行了行了,想要扯我大旗就直说,从小到大就会这一招。”
曹穗笑嘻嘻地凑上去,一点都不在意他的嫌弃,“没办法,谁叫阿父是个慈父,明知道我耍小心思还纵着我呢。”
是啊,曹操他自已就吃这一条,一张脸想要板着可偏偏不由自主地笑出褶子来。
第213章 两大神医的会面
曹穗也不知道何为低调,她想要低调但其他人不允许,盯着她的人不知道多少,比起偷偷摸摸被他们看出来,还不如一切都大大方方的展示出来。
曹穗把曹操的人明晃晃地带到农庄,出城前就差绕城三圈的招摇过市。
曹穗来往于内城外城,身体也逐渐适应了这种高强度的生活,气色反而比往日成天坐在屋子内要好。
没过多久,黄丹红和张仲景终于处理完许昌伤寒的事情,回邺城了。
张仲景确实不想跟着回来再入官场,但黄丹红可是和华佗有过多年打交道经验的人,对于张仲景这类对医痴迷,又心怀百姓的良善之人,引诱起来实在是太简单。
一个华佗就足够了。
当初许昌伤寒的时候华佗很不巧地不在邺城,他向来自由惯了,不会长时间停留在一个地方,听闻许昌的伤寒时赶回来都差不多收尾了,但也被曹操留在邺城。
理由是他年纪大了别到处乱跑,想要治病救人邺城足够他发挥。
华佗当初的表情可谓是十分难看,曹穗回来后还专门找她吐槽,说丞相现在是越来越不会说话了。
曹穗笑得不行,好声好气地哄他别计较,但承诺他可以帮忙开医馆收学徒才作罢。
曹穗从农庄回来就见到了早已等待好的黄丹红,见她只是瘦了些没有其他问题,脸上也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欢迎回来,这次可真是辛苦丹红了。之前防治伤寒的功臣都被奖赏了,就剩下我们几个,趁着这个机会,我正好去把我的奖赏拿回来。”
黄丹红每推辞,有功就赏,有过就罚,在父女俩身边这么多年,她也不会扭捏,更何况不单单是她一个人的问题。
“张医师跟着我回来了,不过已经去找师傅了。”黄丹红面露无奈。
曹穗不意外,还很期待两人的会面,“两位都从医多年,好不容易遇到医术高明的同行,难免激动。”
“只要他们不是废寝忘食地研究医学就好,到时候还得让丹红守着点。”
毕竟一个个可不年轻了。
黄丹红:“女公子放心,如此好的机会我求之不得,师傅和张医师确实一见就投缘。”
华佗和张仲景虽然在医术上的侧重点不同,但两人都不是那等不好相处的人,还有一个黄丹红在旁边调和关系,好似一见如故,张仲景更是差点连去被封赏都忘记。
曹穗坐在霸府内,小朝廷里面都是曹操的人,但今日的重点是谁大家都知道。
很多人都猜测曹操会给曹穗如何封赏,曹穗也好奇,想要提前走走人脉,可惜曹操不愿意说,故弄玄虚。
曹操对张仲景也十分看重,毕竟他本就是朝廷官员,曾经是一方太守,张仲景对名利场没多大执念,更何况见到华佗以后,他已经找到另一种生活。
比起曹操,显然曹穗更是“伯乐”。
张仲景推辞了曹操封官的奖赏,曹操也没亏待他,按照华佗的待遇,药庐、医馆、府宅全部都给了。
显然,这些更符合张仲景的所求。
荀彧和赵云都有封赏,只不过两人想要继续往上走,这个功劳不够,并不是重头戏。
最后,只剩下落落大方的曹穗。
她早已习惯被注视,和亲近之人眼神对上,毫不吝啬地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丝毫不被旁人的目光所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