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虽然没有大规模到影响军心的程度,但也造成了小股的骚乱。
幸好黄丹红带领医师轮班守夜,白日里赶路都在补觉,短短几日大部分都好转,某些人骚动的心瞬间被压制下来。
连曹操见到军队中医师的效果,都特意给他们白日赶路安排了车,总不能叫他们白天赶路,晚上值夜,驴也不是这么用的。
黄丹红依旧不骄不躁,一张冷若冰霜的脸虽然依旧唬人,但起码见了都觉得安心。
一个能扎你针和一个能救你命的人合二为一,那就让人又怕又不怕,矛盾得很,但平日里就绝不敢往她身边凑的。
因为军中都流传着黄医师见到谁就本能地想给人扎针的爱好,也是奇怪,平日一些小毛病在见过黄医师那小臂长的针后,突然就自愈了。
果然是神医啊!
黄丹红听到这种传言脸更冷了,但隐隐能看出无语,曹穗则是笑得前仰后翻。
说实话,她是能理解土兵的病看一眼就自愈的原理。
就像是她,再喜欢黄丹红也对她的针敬而远之。
此次途中小插曲曹操还是有了顾虑,难怪说水土不服是大事,这还没到战场呢,以致于后来她拉着黄丹红整个营地逛,势要将威胁扼杀在摇篮内。
第248章 刘表去世曹操:着急送他最后一程,先走一步
曹军南下如此大的动静,荆州等地又不是耳聋眼瞎,自然是知晓的。
面对来势汹汹、兵强马壮的曹军,荆州一时人人自危,能主持大局的刘表久不露面、卧病在床,刘家兄弟之间还在明争暗斗,荆州根本没有办法应对曹军。
唯一努力的刘备势单力薄,荆州的军队说到底还是在刘表手里,变相的落到刘琮为首的一脉人手里,他总不能越俎代庖来个兵变。
主要是手里也没有兵啊。
荆州人心惶惶,等刘表突然清醒过来知道此时的情景,更是被气得眼睛都要凸出来,面色青紫,好似要撅过去了一般。
刘琮还扑到刘表床前,“父亲您千万不能有事,孩儿担当不起大任,荆州上下都还指望您呢。”
刘表一反常态地好起来,在床上躺了这么久居然醒来就可以坐起来,还召集各路心腹商议要事。
只可惜刘备和刘琦距离稍微远了点,没有第一时间赶回来。
刘表的清醒和好转叫许多人好似找到了依靠,可惜,他们之中没有人懂一个词:回光返照。
刘表的情况很严重,直接在和心腹连夜商量应对曹操的时候直挺挺地倒下去,场面的混乱和人心动摇可不是一般的大。
更可怕的是,刘表去世的消息,在州牧府内居然没有瞒住。
曹穗听到这个紧急送过来的消息都懵了,转而便撞进老父亲曹操惊喜的眼睛里。
毫不夸张,此刻他的眼睛真的亮了起来,叫人都不敢直视。
“哈哈哈”
曹操的大笑荡漾在整个营帐,外面的亲卫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果然是天佑大汉!”
曹穗等人很能理解曹操,毕竟刘表属实是过分的配合了。
刘表若是不死,或许还得折腾对抗一下,但他现在一撒手,荆州剩下的还有谁能主持大局?
曹穗倒是多考虑了一下刘备,但转而很快放弃了这个设想。
刘皇叔以仁义为标榜,从始至终也都是身体力行。
所以他绝不可能趁着刘表死了然后去夺他儿子的荆州,这不符合他的人设。
刘皇叔的口碑她还是有信心的。
那接下来好像就没有多少疑问了,刘表去世这种紊乱人心的小弟居然都捂不住,可以说是满天飞,证明荆州确实已经人心散乱了。
而且,荆州内部有许多人怕是心向曹营。
这种时候,想要荆州上下万众一心地抵抗他们的军队那是痴人说梦。
机会转瞬即逝,曹操不会放过这次的天赐良机。
再说,世事风云乍变,为了避免出现意外,曹操决定轻装突进,率领五千骑兵先行一步,避免节外生枝。
曹穗一晃神曹操已经做好决定,她听到曹操率领的是跟了他好多年的虎豹骑也无话可说。
只不过,听着老父亲那虚伪的理由,曹穗都忍不住浑身哆嗦一下。
“孤与刘表也是多年的故交了。”
人家刘表认不认?
多年的仇人还差不多。
“此番乍然听闻去世,孤伤心欲绝。”
灿烂的笑容、明亮的眼睛都是因为回春,绝对不是因为刘表亡故。
“未曾见到他最后一面已是毕生遗憾,但这最后一程孤是定要去送送他的。”
曹穗已经无力吐槽,要走就走,何必如此假惺惺一套恶心他们呢。这一套要是用到刘表灵堂前,那才是绝杀,说不定刘表都能被气活从棺材里爬出来找曹操算账。
曹操轻装突进,留下的大后方只能慢一步,但曹穗怕出现意外,也让后面的军队能快则快。
要是刘琮突然支棱一把,那她老父亲处境就很尴尬了。
荆州乱是乱了,但一点没耽误互相还在算计。
刘表临死前已经命刘备和刘琦回来,此刻蔡夫人一脉定然是要抢占先机,在两人回来前尘埃落定。
其实也没多少疑虑,毕竟刘表活着的时候连门都进不了,没道理刘表死了他突然能和刘琮这个弟弟抗衡。
荆州内土族支持刘琮的自然是绝大多数,更何况此时荆州一日无主便一日无安定。
等到刘琮接任荆州牧,刘琦和刘备也只能回来奔丧了。
只不过,两人都想要和刘琮商量关于抵御曹操的事情,毕竟生死存亡之际,但很可惜,刘琮的想法,好像和他们不太一致。
刘琮继位第一件事都没来得及给刘表下葬,便被赶鸭子上架似的商议如何对抗曹操。
刘琮倒是没有一上来就投降,“荆州是父亲打下的基业,诸位也都是和我父亲互相扶持多年的人,今日我们据守荆州,观望天下之势。我不相信天下英豪不为所动,就这么眼睁睁看着曹操吞我荆州。”
很可惜,刘琮有点反抗的心思,但剩下的人却识时务得紧。
若不是看在刘琮为新任州牧的份上,他们可能都想回:
据守?
拿什么据守?
几十万的军队能把荆州踏破。
刘琮见没人搭话,心有戚戚。
他本就不是坚定的抵抗派,又是新人上任,只觉得往日争了多年的荆州牧位置都不香了。
第249章 刘琮投降刘琦:你抢半天就是为了打包送给曹操?
东曹掾傅巽(xun)见刘琮久久不能回神,等到剩下的人离开,留了下来和刘琮谈心。
刘琮双眼疲惫,但还是打起精神来,以为他来献策,“你可有何良计?”
傅巽话一顿,转而才道:“州牧,强弱都是定势。”
一开口刘琮就听出来不对劲,这是先抑后扬,还是……
“曹操以汉室朝廷出兵,荆州终究是汉土,荆州牧也是汉室臣子,臣下抵抗朝廷,乃叛逆之举。”
原来真是劝降。
刘琮心里不高兴,语气也温和不起来,“东曹掾是什么意思?”
都称呼官职了,显然积压着不满。
可傅巽却没有停下来的打算,而且,这并不是他一家之想法。
“州牧且耐心听我一言。”傅巽不急不慌,“州牧认为,以荆州兵力民力,对抗中原之地,如何?”
刘琮心知肚明,可心里还憋着一股气。
傅巽没有逼迫他回答,但话里的锋锐却不会因为他的态度温和而改变。
“我知道,州牧认为可以倚靠刘备,但用刘备抵抗曹操,并不适当。无论从哪一条走,抵抗朝廷大军都是自取灭亡之道。”傅巽眼神锐利,“州牧觉得,自已和刘备相比,何如?”
刘琮闷声道:“我不如他也。”
傅巽层层递进,完全不给刘琮空闲的思考时间。
“刘备确实有能力有担当,还是汉室宗亲,可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州牧才更不可用他来抵抗曹操。”
刘琮眉间紧皱,显然他对刘备并不是全然的不喜,不明白傅巽话里的意思。
傅巽却是戳破,说:“很大情况下是,刘备无法抵抗曹操,那么荆州落入曹操之手,但抵抗之人是何下场,经历战火的荆州会沦为何样,州牧应当清楚。”
人都有自保的心理,刘琮也不例外。
他亲手送出去的荆州,和曹操耗费兵力大力打下来的荆州,要面临的后果天差地别。
“若是刘备能抵抗曹操……”傅巽说出来都有些艰难,“州牧难道认为,这样的刘备还能是您的臣下?”
那样的话,左右荆州都保不住,何必成全了他人。
颇为自私自利又小人的一种想法,但偏偏是人性。
若是将荆州献给曹操,刘琮只会有不舍羞愤的情绪,但并不会认为这个提议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