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可按照傅巽的想法,若是有那百分之一的可能性,刘备成功抵抗曹操,那他还有何脸面坐在荆州牧的位置上?
  想到一直依附他们家的刘备有一天突然站在他的头上,刘琮心头抵触不愉。
  傅巽见他脸上的神情就知道可行,哪怕刘琮没有当场给他答复,但无论接下来他去询问谁,都只会有一个声音:
  投降。
  刘琮不死心,又问了一圈身边的人,蒯越、韩嵩、王粲全部都和傅巽是同一个想法。
  曹操的大军压境,突然上任的庞大责任,身边人的退却,终于让刘琮无力负担,他认命般地选择投降。
  刘琮派遣使者去和曹操请降,他也明白刘琦和刘备是绝对不可能同意这般行事,因为一直都有意瞒着刘备。
  刘表过世的消息传得满天飞,刘琮请降得消息倒是瞒得死死的,还是刘备自已发觉不对劲,派了亲信去当面问刘琮,刘琮这才没办法,只能派人去亲自告知刘备。
  可这时候已经晚了,曹操轻装突进没有丝毫放松,他人已经抵达宛城,刘备拦都拦不住了。
  曹操收到刘琮的请降信自然喜上加喜,与之相反的是快要吐血的刘备。
  “尔等做出这种事情瞒着我,大祸临头了才相告,属实是太过分了!”刘备虽说愤怒,但也没对刘琮派来的使者动手,只是双眼紧闭,急促起伏的胸膛揭示着他的愤怒。
  刘琮投降的时候,直接将符节给了曹操。
  曹操收到后都觉得事情过分的顺利,以至于手下诸位将领都觉得有诈。
  还是娄圭说:“天下乱世,群雄若是有自立之心,皆会抬高自已的位置。刘琮既然以符节为降礼,定然是真诚的。”
  换成国与国之间,那就是送上玉玺的概念了。
  曹操也认为如此,最主要的是,他向来看不起刘表的儿子,不认为他儿子能有如此心计和勇气。
  但刘琮身边终究是有不想降曹的人,跟随刘表几十年的王威忍不住向刘琮献计。
  “州牧,曹操得知您献降,且刘备和大公子皆以背心而离,定然会放松警惕。”王威直接大胆地请命,“曹操轻行单进,若州牧给王某数千兵马,再于险要之地邀请他献降,必能擒获曹操。”
  刘琮都没想到跟在父亲身边的王威居然还有如此勇气。
  王威着急道:“只要擒获曹操便可威震天下,也能打破诸雄对曹操的惧怕。若是举措得当,坐拥荆州传檄而定,就不单单只是保守今日的一胜之功。”
  意思都很明显了,擒住曹操,说不定还能博一博。
  哪怕没有这个机会,也能缓解荆州之围,还能让周边的地方英豪看看,曹操也不是不可战胜的,此番激励不可谓不强。
  刘琮沉默过后,终究是拒绝了王威的提议。
  王威难掩失望,还想要说什么,却被刘琮请了出去,显然是不想再提此事。
  屋内的刘琮深深地叹了口气,他自然有为王威的提议而心动,任何人都无法抵抗这样的美梦。
  可梦就是梦,王威的话太过理想化,以一千骑兵去冲曹操的虎豹骑,哪怕是占据险要之地,刘琮也不认为能将人擒获。
  曹操的轻装单行可不是几十人几百人,那是“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选出来的精锐军队,是经历了和袁氏交锋,斩杀袁谭、北征乌桓的虎豹骑。
  此举一旦失败,面临的就是被戏耍的曹操的滔天怒火。
  辩解都无法辩解。
  诈降的后果他无力承担,王威的胜算在他看来也微弱,他若是有这种孤注一掷的勇气,就不会献降于曹操。
  刘琦一路赶回来奔丧,却收到了刚刚继任荆州牧的好弟弟投降的消息,刘琦简直要被气疯了。
  本来刘琮继位就让他们之间嫌隙增大,哪怕是刘琮将侯印送给他都被他砸在地上,刘琦本还想着以奔丧为名头发难拥护刘琮的蔡瑁、张允。
  可惜曹操动作快得没给他机会,曹操的大部队已经到达新野,他只能调转方向走奔江南,连父亲的丧礼都不能参加了。
  这个时候回去无异于给曹操送菜,方便他一锅端了。
  刘琦心中恨恨,对刘琮真是失望至顶。
  比得知刘琮继任荆州牧都要狠。
  你和我抢夺这么多年,难道就是为了将荆州打包送给曹操吗?
  刘琦注定没办法从刘琦那得到答案,至此,兄弟一南一北,一生一死,结局已定。
  曹穗也是没想到这么顺利的发展,难怪后来阿父志得意满听不进去旁人的意见,这种情况谁都得自信爆棚。
  换一种角度来看,刘琮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捧杀”。
  曹操的军队抵达襄阳时,刘琮没有耍花样,直接举州投降。
  曹操自然不会亏待刘琮这位首功,只是他听闻刘备往江陵方向而逃,且江陵又有大量的物资,根本闲不下来一点。
  都没等后面曹穗的大部队,领着他的五千骑兵追向刘备。
  第250章 刘备南逃赵云:我真没有刻意去找阿斗
  其实早在曹操到来之前,刘备便计划着南下离开,毕竟刘琮这个当家的把家败了都不心疼,他已经回天无力。
  途经襄阳时刘备在城外喊话刘琮,想要做最后的挣扎。
  刘琮或许是已经彻底摆烂,又或者无颜见刘备,一直待在襄阳城避而不见。
  刘琮不见,但刘琮的部分左右和荆州百姓却是主动跟随刘备,哪怕是曹操被曹穗加成许多,刘皇叔依旧能凭借他的个人魅力和好名声让众人追随。
  诸葛亮建议刘备借此机会直取襄阳,无论是能力还是人心,都是刘备更胜。
  刘备最终还是拒绝了,“荆州牧当初于我有大恩,他一过世我便夺他子基业,终究是无信无德。”
  诸葛亮不再劝,既然答应了刘备出山,相处这么长时间,自然也明白他的为人,多说无益。
  在惊骇和气愤中,刘备见到如此多信任他的百姓,心中百感交集,一路上便带上他们打算前往江陵。
  领着众多手无寸铁、拖家带口的百姓,刘备的行军速度自然比不得曹操的精锐骑兵,不少人都劝说刘备舍下百姓。
  但此事放在仁德加身的刘备身上自是不可能。
  刚抵达新野的曹穗还以为能追上老父亲,转身就听到他又领着人跑了,追的还是刘备。
  曹穗虽然知道前期曹操没有出岔子,但她实在是对刘关张加诸葛亮的组合太过忌惮,谁知道会不会阴沟里翻船,迅速将赵云派了出去。
  曹穗想到一路行军都在追赶曹操,忍不住和杨修抱怨,“阿父这么大年纪越发不沉稳,兵贵神速但也没他如此身先土卒的。”
  已经是过了五十的人,脑袋还经常性地痛,曹穗对于他这般急行军的打法很是忧心。
  杨修知晓她一直担心,比起其他人的斗志昂扬、信心满满,自出发起,她身上就有股藏得很深,但萦绕不断的焦躁感。
  他一直还好奇为何她会如此“悲观”。
  “父亲自年轻时起便习惯了马上行军,他定然不会逞强,更何况,优势在我们这一边。”杨修只是安抚她,“更何况,赵将军已经赶过去,阿父身边还有典将军,不会有事的。”
  曹穗面色稍缓,安慰自已杨修说得对。
  曹操不是孤身追去的,典韦在他身边,这回也没有一个赵云在曹军中救下刘备的儿子……
  嗯,不对。
  曹穗突然想到,现在小阿斗好像还没出生。
  她不会把他蝴蝶掉了吧?
  这件事不由曹穗决定,曹操那边已经在当阳长坂坡追上刘备,骑兵对步兵,刘备人更多,可大多数连披甲都没有,直接一冲即乱。
  慌乱之中,刘备只能领着身边的数十骑逃走,张飞和诸葛亮皆在其列。
  曹操的脚步终究也还是被周围的百姓绊住了,哪怕他们慌乱的四散逃走,终究是挡住了骑兵前进的路。
  曹操自然能狠下心不顾一切地朝着刘备一行人追去,可见到一张张惊惶却不敢求救的脸,他只能冷着脸花费些许时间绕了点路。
  这群没有眼光的百姓就等后面的大部队来讲道理。
  一直跟在后面跑的曹穗:……
  就这一点点时间,给了刘备一点喘息的机会,四散的人马终于召集回来一点点,可身后虎狼正兴奋地不愿停下,刘备只好命令张飞断后。
  实在是无人可选,总不能让军师去断后,更何况他相信三弟的能力。
  张飞确实勇猛无双,据水断桥,瞋目横矛,冲着已经追上来的曹军吼道:“吾乃燕人张翼德,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声如洪钟,光是站在那便能震慑众人,一时间曹军无一人敢近前。
  曹操追上来时见到这一幕,哪怕是知道刘备已经南逃,面对张飞这样的武将也难以生怒,还有些可惜没见到云长。
  典韦兴致昂扬,横跨一步,“我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