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从刘邦对戚夫人的无限宠爱开始,从察觉刘邦想要废太子的心思开始,她就开始网罗羽翼,在丈夫的眼皮子底下纠集党羽。
  她心知自己行之踏错一步,便会坠落万丈深渊。
  刘邦对她的行为真的毫无察觉吗?
  不。
  只是吕家与她,对他而言都是一把好用的刀罢了,可诛杀功臣,可背负外戚骂名。
  迎着刘邦与百官复杂的目光,缓缓地,吕雉勾起了唇角。
  帝王传记?
  真该感谢天女的提前告知——
  即使大家知道了未
  来又怎样?刘邦不能休了她,她一没害死过皇帝,二没夺走刘家的江山,休了他,堵不住天下人的嘴。
  相比刘邦一朝众人复杂的反应,刘彻的情绪就十分单纯了。
  猪猪呆住:“??”
  猪猪大惊。
  猪猪狂喜:“!!”
  “爱卿啊,”刘彻笑眯眯地看着太史令司马谈,“若朕没记错的话,你家里有个出色的子侄,似乎就叫司马迁吧?”
  司马谈连忙出列:“是,子长(司马迁的字)乃是臣的儿子,他前月被任为郎中,掌守皇庭门户。”
  简单来说,就是皇宫看大门的。郎中这类人数庞大的最低级官僚没资格参加朝会,此时的司马迁还在岗位上坚守本职,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从今日起即将改变。
  刘彻说:“我爱才心切,从今日起,子长便到我身边做个议事郎吧。”
  “多谢陛下!”司马谈大喜,陛下身边的议事郎那能是个普通的议事郎吗,子长多跟在陛下身边,能开拓眼界多多见识一番,更重要的是,在陛下身边获得第一手写作资料......
  拿来吧你,《武帝本纪》!
  司马谈为自家的写史事业将飞黄腾达而美滋滋。
  百官们还没来得及为大汉人才济济而感到高兴,就听到接下来发生的噩耗。
  【世界无恒古不变的日月。
  永康元年,汉灵帝刘宏登基,他骄奢淫逸,为填补财政公开卖官鬻爵,先是重用宦官开启了党锢之祸,接着黄巾起义爆发。】
  天幕上出现了新的画面。
  头戴黄巾的老者身后站着数万信徒,他张开双臂,高声震呼: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联九州黎庶,撼一家王庭。
  贫道张角,今邀大汉之君赴黄泉也!”
  老者的话传入各时空帝王们的耳中,这一刻,无数君主的肌肤泛起了鸡皮疙瘩。
  宴明婉:【这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画面,太平道领袖张角用符水治病救人,短短数十年时间,信徒遍布青、徐、幽、冀、扬、荆、兖、豫八洲。
  中平元年,张角率领麾下弟子以三十六万部众起事,不过十天时间,天下群起响应。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宗教形式发动的农民起义运动,沉重打击了东汉末年的腐朽统治。
  张贤良师振臂一呼,辉煌了四百年的大汉朝迎来了它的终末。天下由此大乱,最终演变成群雄割据的局面。】
  “大哥!”
  不好,他们的行动暴露了!
  张角的两个兄弟张宝和张梁顿时情急,而张角神情冷静:“怕什么,既然天女都说汉朝腐朽,就说明仙人站在我们这一边,吩咐大家,即刻开始行动!”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杀了那些贪官污吏!攻进洛阳!”
  “杀!!”黄巾军顺势而起,声势浩大地杀向了各地官府。
  刘邦简直要气死了,手指着天幕嘴唇抖啊抖。
  他就没见过这么荒唐的皇帝,连官都敢卖,即使是世人公认的暴秦也不曾发生过这种让人唾弃的事,天幕还将其公之于众,丢死他老刘家的脸了。
  “不肖子孙!”
  “群雄割据.....”
  吕雉脸色难看,果然与各路诸侯王有关吗?她与刘邦感情不和,却有一点极为默契——
  那就是统一皇权,用汉家天下替代延续了上百年的异姓王制度。东汉会有群雄割据,一定是后世的皇帝再度开了类似分封的制度,有地有强兵,主人怎能不起反心。
  春秋时期的道家学子们看傻了眼。
  “这是后世的道教.....?”
  “我等宣扬的明明是无为而治,怎么,怎么入世到了这种地步啊。”
  他们自己都想不到后世的道家有这么恐怖的影响力!
  随便挥挥手,就能联结起近百万群众造反......这说出去还是他们学的那个道家吗,还有那符水救人是怎么回事,根本就是欺骗百姓吧!
  宗教的影响力太过震撼人心,如果众人了解历史上的黄巾军活跃了二十多年,百死而不僵,精神远远影响到后世的白莲教和太平天国等运动,恐怕会更加震惊。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悲悯的看着天幕中的贫苦人民,“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都是统治者留下的孽债啊。”
  老子轻叹一声,头疼地盯着天幕,仿佛名校的咸鱼班主任突然养出了一个伏地魔。
  他已经能想象到各位诸侯王对道家的态度变化了,无论恐惧还是兴奋,道家都不可能继续摆烂,咳,避世下去了。
  不过.....张角的所作所为给老子带来了全新的思考,道家的发展或许不只局限于社会上层。
  群众路线好像也大有可为嘛。
  天音感慨万千:【这一混乱的历史时期涌现出了许多知名人物。
  比如兵权谋家的代表之一,魏武帝曹操。】
  建安十四年,邺城。
  去岁刚结束赤壁之战,南下荆州又失败的曹操正处灰头土脸之际,刘备和东吴结成了联盟,双方关系牢不可破,兵马加起来共有十几万,而曹操经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此时无力再对抗孙刘联军。
  这些日子以来,他一直专注于在北方搞内政,整理军纪、垦边屯粮,减免赋税.....
  天幕出现的那一日,曹操正与他的军师与爱将们聚在一起,商量下一步该如何做。
  曹操同样认为天幕是神明对凡人的指引,每次出现都认真聆听,生怕错过了一丝眷顾。
  就在这个时候,他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
  “父亲!”曹真惊叫道:“魏武帝?天女是在说您吗?”
  曹操瞪大眼睛:他今后称帝了?不是,他从未有过这等想法啊!
  内心暗叫不好,他下意识的看向荀彧。
  颖川荀彧,王佐之才,曹操称他为“吾之子房”,可见对荀彧的重视程度,而他对汉室的忠心程度曹操同样了解。
  若说他将来称帝,谁心里疙瘩最严重,毫无疑问便是文若。
  他的傲骨、他的品格,如冰之清洁。
  荀彧眼窝的阴影变得很深,他看着曹操,双唇不住颤抖:
  “丞相竟有谋逆汉室之心。”
  曹操:我不是,我没有!
  第10章 兵家篇9征西将军曹操
  曹操暗暗叫苦,心道天幕也不铺垫一下就扔出这么个大雷,叫他如何面对文若。
  刚逢赤壁兵败,奉孝病重,其余臣子主持大局的能力都不如文若,曹操可不想这时候和对方离心。
  而且小皇帝的影响力虽然被他削弱到几近于无,但在一些读书人的心中还是很神圣的,尤其在一干儒家老臣那里。
  知晓了曹魏覆汉,那群老臣一怒之下会做出什么举动都说不定。
  曹操不担心自己的名声再臭一些,但能拯救一点是一点啊。
  宴明婉还不知道自己随口一个称呼引发了曹魏阵营的大动荡,喝了一口洛神花茶,她慢吞吞地解说道:【东汉元年,曹操出生于沛国谯县,年轻的他博览群书,很早便展现对武学的兴趣,尤其对军事策略有浓厚热爱。
  为了深入学习,曹操亲手抄录众多古代兵法家的谋略精华,甚至对《孙子兵法》这部经典之作进行了详尽的注解与阐释,这些努力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时人都认为曹操放荡不羁,将来不会有什么大作为,梁国人桥玄却认为他十分不凡。
  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即将陷入动荡,唯有非常人才能拯救时局,我认为那个人就是你。”
  桥公没有看错人,青年时期的曹操确实是一个名臣苗子。
  当时朝局纷乱不定,曹操初入仕途,担任洛阳北部尉。任职期间,他发明了“五色棒”,作为执法标志将其悬挂在衙门两侧,任何人违反夜禁制度都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蹇硕的叔叔触犯了夜禁令,曹操依法将其处死,此事震动京师,从此再也无人敢违反夜禁令。
  曹操一心想要大展拳脚,但不想自己的做法得罪了汉灵帝最宠幸的宦官,之后他被迫免职,在洛阳无事可做,只能回到家乡闲居。】
  “天底下的乌鸦一般黑,无论千年前还是千年后都一样。”明朝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