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该死。”行踪暴露的两名刺客扭头就跑。
咸阳人哪能看他们远走高飞,秦人尚武,当即有厉害的勇士冲上去和两个歹徒搏斗。
很快,这边的骚乱引来了城中守卫注意。
与此同时,宫廷内,秦武王勃然大怒,命人将李醯带到御前。
“李醯,你可知欺君之罪!”
“大王,老臣冤枉啊,老臣是为了您好,那扁鹊非我秦国人,又受过晋国赵氏的恩惠,臣担心他会对大王您不利,一时情急才做了晕头的事.....”
拼命狡辩的李醯没注意到秦武王看他的眼神越来越冷。
“既然如此,你就亲自去狱中向神医赔罪吧。”
一声惊叫从皇宫里传出,接着声音戛然而止,两个侍卫拖着一个人影走了出去。
不久,秦王宫来人,告知扁鹊罪人已经伏法,让他不用再担心安危。
咸阳人安慰扁鹊:“神医你安心呆在这,咱们帮你巡逻住处周围,再有那不长眼的,来一个咱们弄死一个,对不对乡亲们?”
“没错!您尽管放心,咱们保护您。”
敬爱的神医可千万别因为李醯一人对他们坏了印象啊。
扁鹊顶着一双双紧张期盼的眼神,说:“那就多谢诸位了。”
“扁某会继续在这里行医的。”
秦王宫来人听到扁鹊的话,悄悄松了口气,他找机会上前:“神医您何时忙完,大王想再邀您进宫一叙。”
【扁鹊遭妒被杀,听说扁鹊身死,鹊山人不远千里从咸阳抱回了他的头颅,葬在山下。
为感念扁鹊的恩德,鹊山人在此地为扁鹊立祠,世代奉祀。】
天上画面一变,从扁鹊身死的场景来到一处静谧的山谷里,子虢等弟子与鹊山人民对着一个楠木棺材哭泣不止。
斗转星移,镜头来到千年之后,蓬鹊山不仅成为历代民众瞻仰扁鹊的圣地,还成了现代全国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教育基地,朝拜人数达上百万人次。
一座巨大的半身石像伫立在扁鹊的行医故里,老者面容慈祥地看向来人,左手搭在右手腕间,做着人们无比熟悉的诊脉动作。
【医家在战国被视为九流之业,与其它职业相比,缺乏足够的社会影响力与经济回报,地位不高。而扁鹊用一生时间认真总结前人和自己的医疗经验,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的基础,对华夏医学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良医活人,功同良相,谁说医者仁心不能载入史册,大爱无法千古传颂?
功名利禄或许是当世之人评价的终点,却不是史册评价的终点,历史终会给人一个公正的评价。】
闻言,扁鹊不禁面露笑意。
并非为他名传千古,而是为这一句医者仁心也能载入史册,想必有天女这句话,医家不会再被人看做是微末小职,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救死扶伤。
子虢听得心情激荡。
曾经他放弃太子的身份,拜扁鹊为师,亲长都骂他疯了,放着好好的贵族不做,去做一个医匠。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这才是他想要的人生。
用医术济世,又怎么不算是一种济世呢?乱世之中,他只想追随本心,与师父一起为可怜的百姓们尽丝绵薄之力罢了。
未央宫。
鲁元望着天幕,眼里无法抑制的流出一抹复杂。
她心想,好奇怪,自己贵为公主,为何会羡慕一个老头子,男人建功立业,女子生子养家,这是千年来人们心照不宣的道理。
可为何她心里会生出不甘....
无人对她有更多的要求,就连母亲也将她看做孩子,更关注弟弟。
这不是淑女该有的想法,鲁元在心里默默说道,可想法就像是荒原里疯狂生长的野草,无法铲除。
赵王之子张敖陪伴在鲁元身侧,见她面有不虞,关心道:“公主的身体不舒服?”
“没有,只是有些烦心而已。”
“公主烦忧的样子也很美,”张敖羞涩道:“您是在为我们的婚事烦恼吗?”
“.....”
鸡同鸭讲,鲁元沉默了。
她突然问:“与你成亲,能带给我什么好处?”
美丽,财富,她都已经有了,嫁给张敖并不能拥有更多。
张敖惊讶:“公主怎么会这样想,您嫁给我,我们会有一个可爱孩子呀。”
鲁元笑了下,那笑容没由来的有些讽刺。
张敖感觉有点被羞辱到了,他抿唇道:“公主您想要什么?想要什么我都能给您。”
“就算是天上的星星,我也会想办法为您摘下。”
鲁元审视地盯张敖的眼睛,想知道这个男人有没有说谎。
发现未婚夫是认真的,鲁元罕见迷茫了,因为她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药铺里。
抓药小厮记录的动作不知何时停了下来,望着天幕眸光闪烁连连。
“良医.....良医,”
他也想如前辈一般,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夫!
结束了对扁鹊的讲解,天幕并未如往常般消散,而是画面一转,来到一名头戴棕巾的陌生女子身上,她眉眼认真,坐在内室为一名妇女诊脉。
【医师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任,在许多人心中,想到医师,脑海却会下意识浮现男性医者的形象,但这个职业从来不是男性的专属,早在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就有了一位女性医师。
她名义妁,旁人称“女中扁鹊”。
她在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巾帼医家第一人”!
明日,我就给大家讲讲她的故事。】
天音消失,人们神情变得惊讶。
女子?
仙人第一位专门点评的女子!
而且对方还不是吕后王氏那样的贵族女性,只是一个普通医者!
天幕之下,各时空人民受到冲击,尤其是程朱理学盛行的宋明清朝时期,酸儒们发出不满的声音。
“好大的口气,她有何本事与扁神医相提并论?”
“女子的名号居然也能传到后世?”
西汉时空,一个女子激动地拉住身旁小伙伴:“阿妁,他们说的是你吗,我的老天啊....”
不怪好友这么激动,义妁从听到自己的名字那一刻起便怔在了原地。
行医者数万,泯然者何其多也。
她从未想过自己会有机会登上天幕。
义妁心神震动,失神地喃喃:“巾帼医家第一人.....”后人竟认为她的影响力可比那位大名鼎鼎的医家祖师爷?
唐朝。
高阳公主摇着团扇,笑嘻嘻地道:“好一个俊俏的妹妹,巾帼医家第一人,不知要羞煞多少男儿。”
她喜欢义妁,若是唐朝也有位这么厉害的女医,她一定要与其结交一番。
侍女:“公主,咱们还去佛寺吗”
高阳公主:“去什么去,待在这儿,我要看完义妁妹妹的故事。”
“把那西汉司马迁写的《史记》拿来,本公主要翻一翻上面有没有义妁妹妹。”
侍女忍笑:“是。”
近来司马迁的《史记》成为了不少官员人家的时尚单品,陛下送给公主此书,叮嘱她看了多少回公主都
当耳旁风,说不耐烦看一本大砖头。
还是义妁娘子的一张俊脸管用。
高阳公主翻书翻了半天,结果在一百多页的酷吏列传里才找到义妁姓名,而且里面记载的根本不是义妁,讲的是她弟弟,说她弟弟因为姐姐得到太后赏识而得以入朝做官,为官生涯怎样怎样,关于义妁的生平没提到一丁点儿。
高阳不高兴了,谁要看一个小官的事迹,官做得好的英才俊杰她父皇手底下一抓一大把。
“司马迁真是没眼光。”
她闷闷不乐,为此一整天吃饭都没欲望,直到第二天傍晚,侍女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公主,银月异动了,天女娘娘的视频要开始了。”
风铃轻响,优美动听的仙乐飘扬,月光与蓝天交织,呈现一幅在古人们看来有些诡异的场景。
黑夜现白昼,只有仙人才能做到这样的手段,无论他们见多少次都会觉得惊叹。
高阳撑起下巴,兴致盎然的望向苍穹。
....
【义妁,西汉人,出生于河东一个小小的村落。
她从小就聪明伶俐,兴趣和其它孩子不一样,她喜爱药草,特别爱钻研医术,十几岁就上山采药,用捣烂的药草给乡亲们敷治外伤。
在那个医疗知识匮乏的年代,义妁努力收集医书自学,向民间郎中虚心求教,请教各种医疗方面的疑难病症学识。】
视频背景音乐悠扬,少女一身布衣,跟随在来村里行医的郎中身边学习望闻问切,即使遭到轻视,说女子学不透此道也不气馁,用实力向郎中证明自己有足够的恒心,能学好。
就这样,日积月累,义妁学到许多宝贵的医药知识,她用涑北艾为乡亲们进行红油灸疗,消解他们的痛苦,名传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