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雍亲王的提议破坏伦理!”
  胤禛冷笑:“伦理?你们口中的伦理,便是使我大清丢尽脸面的迂腐理学。
  医学堂又不是科举学堂,既然后世的男女都能在同一处医馆就职,为何现在不可。还是你们认为我清朝的男儿都是品德败坏之辈,会对同窗生出龌龊的心思?”
  言官被怼得一噎。
  其它皇子瞅着胤禛舌战群儒,表面不做声,内心活动激烈。
  好家伙,四哥好算计。
  接着八福晋的女医馆后头说要开医学堂,此一为对八哥的反击,其二,八哥最注重名声了,此事他无法反驳,否则阻挠医学堂开设一事传到民间,定会引起百姓私议。
  康熙的脸色看不出喜怒,没说胤禛的提议好,也没说不好。
  “言官说男女授受不亲,言之有理,若学堂中真发生私相授予一事,老四你打算如何处理。”
  胤禛回应:“禀皇阿玛,儿臣想过此事。对待这种情况,皇家需严苛执法,规定同窗不得谈情,学业存续间如有学子发生私情,无论男女,将人通通赶出学堂,不予再录用。”
  “且《大清律例》有律法规定:凡设方略诱取良人及略卖良人为妻妾、子孙者,杖一百、徒三年。若学堂里真有心叵测之徒用手段骗取同窗做妾,儿臣提议杖两百,徒六年。”
  官员们愕然,雍亲王这手段真狠呐,两百杖下去,不死也得去大半条命了吧!
  身子骨不好的说不定下半身就废了。
  胤禛认为自己的提议没问题,既然享受了朝廷的政策扶持,这些学堂的医学子将来学成就该为朝廷办事,让心思不正之辈尸位素餐,不如提前消除官场的潜在风险。
  康熙点了点头,又问:“你打算亲自负责此事?”
  胤禛顿了一下,迎着兄弟们灼热的视线,缓缓摇头。
  “不,儿臣在户部任职脱不开身。”
  “儿臣想推荐福晋负责缠足一事,至于医学堂一事交由太子妃去办。”
  “太子妃是国母,有她做表率,能更好地引导天下女子。”
  太子妃!!!
  其余人完全听不进胤禛接下来说啥话了。
  他们恍恍惚惚,满脸呆滞。
  曾经的血雨腥风还历历在目,康熙的态度让满朝文武都不敢把与那人相关的名字宣之于口,雍亲王他怎么敢的。
  胤祉倒吸一口凉气。
  胤祥担忧地看向胤禛,他家四哥的胆子太大了,万一皇阿玛发怒怎么办啊。
  胤禟幸灾乐涡,哼,让胤禛算计八哥,最好叫他被皇阿玛怒骂,被骂得越厉害他越高兴。
  结果让满朝文武愕然的是,康熙沉吟一阵后,竟然同意了胤禛的请求。
  只不过做了些变动,让太子妃负责缠足一事,四福晋乌拉那拉氏负责医学堂的招新。
  此举惊掉了众人的下巴。
  皇上不但同意开设男女混合学堂,还把这种收买人心的好事给了四福晋,让太子妃去做得罪人的小脚差事。
  胤禛的面容露出一丝动容,他低头道:“儿臣定会让福晋好好完成差事,不让皇阿玛失望。”
  不提满朝文武们涌动的心思,门庭冷落的咸安宫乍一收到圣旨,可谓是震得人仰马翻。
  石氏跪在地上,神色恍惚地盯着宣旨的梁九功。
  她是清朝第一位被正式册封的皇太子妃,出身名门,以准皇后的地位掌管后宫事务近二十余年。
  康熙曾赞她“秉资淑孝,赋性宽和”。
  然而皇家儿媳的命运身不由己,如今丈夫被圈禁,石氏一同呆在这黑暗的咸安宫里不见天日。
  她从未想过还会有再见光明的一天。
  石氏明白康熙为何把打击缠足一事交给她去办,太子被废,可她曾为皇太子妃,在民间女子中有一定威望存在。
  虽然丈夫倒台后,这份威望也打了折扣.....可妙就妙在这里,她没有退路,也不怕得罪权贵。
  处境再差,又能差到哪里去呢?
  沉重的房门被嘎吱一声推开,穿着单薄衣物的男人走出来,他下巴瘦削,薄唇颜色浅淡,淡到那张脸上最分明的颜色便是那双狭长的眼眸。
  “日表英奇,天资粹美”。
  他是皇太子胤礽,大清朝第一位皇太子,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太子。
  长期的圈禁生涯,磨去了胤礽身为天潢贵胄的骄傲,他脸色苍白,依稀可见几分曾经的风华。
  “你能做好。”
  胤礽对石氏说道:“若石家不肯给你助力,东宫有些残余势力,我写几封信,你带出去。”
  石氏复杂地看着他,轻轻嗯了一声。
  自从天幕出现,胤礽不再和往常一样浑浑噩噩地酗酒,多了些精神气,对她的态度也比往常体谅许多。
  如果这一切发生在废立之前该有多好。
  石氏闭上眼,不管怎么说,日子又有了盼头,为了唯一的女儿,她都必须支棱起来。
  ....
  夜空如洗,繁星密布。
  乾清宫里,康熙批阅完奏折准备休息,上床前,似不经意地问了一句。
  “咸安宫那边如何了。”
  梁九功自然明白康熙问的是谁,他躬身伺候康熙脱鞋,觑着他的脸色,犹豫道:“奴才适才往咸安宫,见二阿哥与石妃娘娘衣着单薄,冬日殿内竟无一炉炭火,想来是内务府事务繁忙,一时疏忽忘了送炭之事,可要奴才去知会一声?”
  康熙闭眼,哪里是什么事务繁忙,分明是见胤礽失势,他又对咸阳宫不管不问,阴奉阳违罢了。
  “不用,他自找的。”
  半夜,康熙梦见了还是奶娃娃的胤礽,穿着杏黄色的衣裳,小手软软的握着他,亲昵的喊他:“阿玛。”
  他教他射箭,教他骑大马,又当爹又当娘的一手将人辛苦拉扯大。
  从前相依为命,到头来却走到了父子刀剑相逼的地步。
  天家无情。
  “胤礽,胤礽....”
  梁九功听见帐帘里传来的呓语,心惊胆战,皇上梦魇了?
  “皇上?”
  帘内一片安静,无人回复。
  好一会儿后,才传来康熙疲惫的声音:“天气冷了,派人送些汤婆子去咸安宫。”
  “还有,内务府那边,你清楚该怎么敲打。”
  梁九功一凛:“嗻。”
  皇上,果然还是在意太子爷啊....
  两日后,夜空再次亮起。
  熟悉的乐曲声从天上传来,村里镇上的人们兴奋地推开房门。
  天气已经入冬,但寒雪也阻挡不了百姓们的热情,他们将门窗推开一角,抱来柴火堆在窗旁。
  此等景象,让时人不禁感慨:“家家户户推门出,共聚村头听古今。”
  李世民带着长孙皇后与几个儿女同聚立政殿,一起观赏天幕。
  高阳同在,因为她提出办女医馆的事,李世民对这个性情和他相似的女儿除了疼爱以外,多出一份格外的看重。
  李泰不由得生出几分危机感,以往他才是父皇最宠爱的孩子,如今地位却受到了异母妹妹的威胁。
  他紧紧跟着李世民,趁李世民不注意,没好气地扭过头冲高阳翻白眼。
  拳头硬了....高阳微笑道:“兄长的眼睛不舒服吗?”
  李泰呵呵道:“有点,妹妹这一身花花绿绿的,看久了眼睛疼。”
  高阳关心状:“眼睛不舒服不是小事,待会儿叫太医来给四哥看看比较好,大哥你说对吧?”
  李承乾乐得助高阳插李泰一刀:“妹妹说的有理,青雀别任性。”
  儿女们的刀光剑影在李世民眼里加了一层十米厚的滤镜,他对长孙皇后说:“你瞧他们感情多好。”
  长孙皇后笑了笑,转移话题道:“二哥,讲完了东晋,再过几个朝代是不是就要轮到咱们了。”
  李世民:“快了,也不知我唐朝何人能有机会上榜....”
  雁雪纷纷,于人的耳畔响起。
  抬头看去,原来是天幕里雪落下的声音。
  雪地中,一个仙风道骨的身影随着背景音越走越近。
  【他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100位历史名人之一,高尚的医德受世人景仰,成为后世医者的道德准则。
  他是大唐国宝级的人物,被誉为“千古药王”。】
  大唐!
  是他们大唐的医家!
  唐朝的官员与百姓们忍不住眉梢流露喜色,人人与荣有焉。
  唐以前的朝代,百姓们不认得此人,只听称号便觉得对方是一位堪比医圣张仲景的人物。
  士大夫们面露羡艳,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历史名人之一!
  他们听了这么久,了解到天女说的中国就是华夏,千年之后朝廷的称呼。能评上历史最有影响的名人称号,这是多么高的殊荣啊。
  【今天就给大家讲讲,一生大医且精诚的孙思邈的故事。】
  李治听得身子前倾,眼睛亮闪闪:“孙大夫如此厉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