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李时珍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还请快快开棺,让我瞧瞧吧。”
几人面面相觑,犹豫了一番后,终是打开了棺材让李时珍诊治。
面对闭着眼气息如死人一般的妇人,李时珍面无惧色,先是为妇人进行了一番按摩,然后又在其心窝处扎了一针,不一会儿,就见棺内的妇女轻哼一声,醒了过来。
不等众人惊喜,妇人又发出痛苦的叫声,李时珍替她把脉后,脸色一变:“不好,你们家夫人要生了,赶紧找一处干净的屋子让她生产。”
一阵兵荒马乱后,妇女顺利诞下一子,李时珍推辞了那家人的感
谢,带着徒弟离开院子。
“师父,原来那位妇人是因难产而假死,真是神奇。”王广意外道。
饶是他随李时珍行医多年,这种状况也第一次见。
李时珍:“呵呵,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所以你想继承为师的衣钵,就得像孙医师他们一样行医四方,多积累经验。”
两人一边聊着,一边与猎户汇合,在猎户的帮助下,李时珍进入深山,捉到了一只鲮鲤,从它胃里剖出一升左右的蚂蚁。
“贞白先生说对了,不过鲮鲤食蚁时是搔开蚁穴进行舐食,而非诱蚁入甲,下水吞噬。”
李时珍说道,暗想回头要在他的《本草纲目》里纠正这一小点错误。
天色已晚,师徒二人回到落脚处,进行新药物的抄录总结。
李时珍不忍弟子劳累,让王广早些去歇息。
王广不肯,望着烛火下李时珍身边堆积如山的草稿,轻声说:“师父,你一定会像孙医师他们一样名留青史的。”
李时珍眉眼温和,苍老的手拂过桌上医书:“师父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此生能将这本《本草纲目》写完,便死而无憾了。”
“广儿,你是我的弟子,为师望你能继承我的理念,待为师死后完成这本医书。”
王广喉头哽咽,他看得出来,师父年事已高,已经精力不支了,即便如此也不肯回乡静养,想实现心中愿望。
若师父能活的再久一点,活到能看见《本草纲目》出版就好了。
屋外投下清浅的微光,熟悉的音乐从遥远地方传来。
是天幕!
王广听到隔壁的村户们推开门窗的声音。
【大家晚上好呀,今日来介绍第八位医家代表。】
【他与扁鹊、华佗、张仲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医,以他为原型拍了无数电视剧。】
【踏遍万水千山只为铸写一部药典,他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更称其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享誉世界,而他也被世人视作一位博物学家。】
王广的心脏怦怦跳,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师父,师父您听到了吗.....仙人说的是....是.....”
他师父的《本草纲目》!
第39章 医家篇15博物学界的无冕之王!……
天上出现了一副人像,画像里的老者眉深眼细,面容可亲,穿着典型的明制布衣。
白日送棺被李时珍制止的大户人家惊讶:“这不是咱们今日见到的老大夫吗?”
原来对方没有信口胡言,真是名医啊!
李时珍哑然地听天音说出他的名字:【没错,他就是明朝的李时珍!】
【李时珍,字东壁,乃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注意,是医药学家哦。他擅长的不只为他人治病,研究药物的本领也很厉害。
公元1518年,李时珍出生于湖北蕲春县的一个平凡家庭,他的名字背后却隐藏了一个不平凡的故事。
据说他的父亲李闻言在雨湖捕鱼,经过多次尝试都没有收获,就在李闻言灰心丧气,几乎要放弃的最后一网中,意外捕获到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令人惊奇的是,这块石头拥有生命一般开口说话,向李闻言透露了一个喜讯:他的妻子即将分娩。
李闻言急忙返回家中,恰好赶上儿子的降生。为了纪念这一神奇的经历,他最初给孩子命名为“石诊”,但后来发生了一件更为神秘的事情——李闻言梦到了神话中的铁拐李前来祝贺:“时珍时珍,百病能诊。做我高徒,传我名声。”受到吉祥梦境的影响,李闻言决定将儿子的名字改为“时珍”,寓意着这个孩子不仅对家庭来说是无价之宝,而且将来能够治愈世间各种疾病,带来好运与健康。[1]】
没想到李时珍的名字还有这一由来,王广好奇问:“师父,这是真的吗?”
那可是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呀,师父原来是受神仙点拨诞生的,太厉害了!
李时珍失笑:“为师也不知道。”父亲从未与他说起过此事。
李闻言早已去世,天幕里的场景让李时珍回忆起父亲尚还在世时的音容笑貌,不由有些怀念。
百姓们听得津津有味,以往他们在市井里听出生便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多为帝王,还是第一次听医者有这样的传说。
有人不晓得铁拐李是谁,旁人一科普,嚯!道家八仙中资历最老的神仙,这位李大夫的出生可了不得。
赵匡胤对李时珍名字背后的故事接受良好,因为他也有过相似经历。
当年杜四娘生产赵匡胤,产屋赤光摇曳,满街飘香,异香过了一晚上都未散去,家人于是给他起小名“香孩儿”。
听上去有点羞耻,后来却成为助赵匡胤黄袍加身的传闻。
“名留青史的人物,身上总是会有点神异在的。”
赵匡胤对明朝的人与事物很感兴趣,不仅是明朝消灭了元朝,重立汉脉,说句安慰的心里话,明朝如今受天幕批判的程度仅次于宋朝,与他们大宋算难兄难弟啊!
“咳,咳咳。”
赵光义放下药碗,拍拍赵匡胤的后背,“大哥慢点喝,这药刚熬好,烫。”
赵匡胤欣慰的看向赵光义,弟弟还是很孝顺他的,亲自熬药喂他,就是药熬得不好,滋味怪,难以入口。
“放下吧,朕等会再喝。”
赵光义握着药勺的手僵住。
“啊?.....哦,好的。”
可恶,早知道就不多嘴关心那一句了。
【李时珍的祖父是草药医生,父亲李闻言同为当时名医,医术高超,可以说是世代为医的家庭了。在家庭氛围的影响下,李时珍从小就对医药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经常跟随父亲上山采药,积累丰富的植物知识。
年幼的李时珍很早就展现出对医学的独特见解,并立志成为像祖父和父亲一样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医者。
然而,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民间医生的地位非常低微,父亲对李时珍说:“行医之路充满艰辛,如果技术不够好,很难维持生计,而一旦变得太出色,又容易招致同行的嫉妒。我们李家几代人都从事这个行业,因为身份卑微而遭受了不少白眼歧视,所以父亲希望你能改换门庭,考取功名。”
在古代,百事孝为先。李时珍是个孝顺的孩子,听了父亲的话,他默默开始备考科举。
李时珍十四岁便以优异的成绩考中秀才,足以称得上天才少年,可考举人时屡屡不中,前后三次赴往武昌应试都落榜。
科举之路受阻,他放不下心中对医学的热爱,向父亲请求放弃仕途之路,继续专心学习医术。
李言望着考试三次落第,郁郁寡欢的儿子,叹息道:“学医难,行医更难,你真的想做这逆行之舟吗?”
年轻的李时珍因生病而形销骨立,眼中燃起火光,他向父亲言诗明志,道:“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这是李时珍写给父亲的立志诗,表示他立志投身医学事业。
不错,作为医药大家,李时珍的诗才也很优秀,要知道古代的科举考试考诗赋,没两把刷子可无法年纪轻轻于万千考生大军里脱颖而出。
李时珍的许多首诗收集在《簻所馆诗集》里,其中最出名的一首为写给好友吴明卿的赠诗:
“青锁名藩三十年,虫沙猿鹤总堪怜。
久孤兰杜山中待,谁遣文章海内传。
白雪诗歌千古调,清敬日醉五湖船。
鲈鱼味美秋风起,好钓同游访洞天。”
吴明卿是李时珍的挚友,因直言不讳地反对奸臣严嵩而遭贬谪,直到严嵩失势才被任命为河南左参政,不久后又被迫罢官回乡。
对于好友经历的种种波折,李时珍深感同情,写了这首诗来安慰他。
诗里将吴明卿比喻为生长于深山之中保持高洁品质的兰杜香草,赞美他不向邪恶势力低头,又以阳春白雪赞美他的高雅,鼓励他不要因为失去官职而感到沮丧,回家后还有许多好友可以一起分享生活的乐趣。
诗末说,秋天将临,正是品尝美味鲈鱼的最佳时节,届时让我们一起前往如仙境般的名胜地游玩吧。】
“好诗!”
百姓们拍掌称快,他们喜欢这种他们下里巴人也能看得懂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