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朋友:【.....!!?】
  朋友:【狗子你发财了?!!?】
  朋友:【救命,肯定是我上班压力太大出现了幻觉.....】
  咸阳宫。
  嬴政身下是宴明婉随空间附赠的一套办公用具。
  柔软的电脑椅稳稳地撑起腰身,消弭了身体的疲累,两腿自然垂下,不合礼仪但异常舒适。
  秦朝这时候还没有发明出来凳椅,人们习惯席地而坐,百官们办公通常是双膝跪坐在垫子上处理事务。
  年轻的官员吃得消,年纪大的跪久了身体却有些撑不住,若能将这套椅子推广下去,老顽固们纵使有些反对意见肯定也会接受。
  嬴政想着让人叫墨书来一趟,照葫芦画瓢弄一样设计图纸回去,这时,扶苏携韩信前来问安。
  “父皇。”
  小韩信绷着一张脸,像模像样的学扶苏朝嬴政行礼。
  扶苏余光瞧见这一幕,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回禀父皇,”扶苏恭敬地说道:“关于科考的各项章程稳步推进中,另外,医学校成功招生三百名学子,签了学契,学子们已进入学堂开始读书了。”
  嬴政颔首:“很好。”
  这些天朝廷颇为动荡,扶苏提出办科举一事,遭到了旧贵族激烈反对,弹劾他的折子几乎要淹没了嬴政的书房。
  赵高与扶苏站在同一战线,与百官对喷,很快在舆论上被打成逢迎献媚、动摇国本的奸臣小人,他辛苦维系的关系网也在一夜间碎成了渣渣。
  赵高心头滴血,又不得不按照嬴政的意思继续上奏,就在他顶不住火力,有当缩头乌龟的趋势之际,另一股势力站了出来,力挺扶苏。
  他们就是一直以来总爱瞎哔哔嬴政这不对,那也不对的儒家士大夫们。
  从前扶苏为他们多次向嬴政求情,儒家士大夫就将这份恩情记在了心底。
  而扶苏现在提出要办科举——
  科举是什么?
  后世用考试选拔官吏人才的方式。
  考什么?
  那还用问,当然是考他们儒家的经典!四书五经,春秋礼记.....选出来的人才德才兼备!
  谁考?
  天下的儒学士子呀!
  儒家认为科举是秦朝光大礼制的表现,向后代独尊儒术的道路靠近,至于在座反对科举的各位,对不起,恕我直言。
  你们都是垃圾!
  都是不想秦朝好的自私孙子!
  是时候到他们为太子殿下抛头颅洒热血了!
  博士淳于越一声怒吼,儒家士子们瞬间打了鸡血般和旧贵族开撕。
  如此诡异的事件走向绕是连嬴政都没想到。
  朝野沸腾,百官之间闹得不可开交。
  相比之下,朝廷同时在民间开办的医校却岁月静好,极少官员关注,医校只招收二十岁以下的青年人,任何人进去要读满六年才能结业,并且要一辈子为皇家建设的太医院效力。
  老贵族们瞧不上,百姓们争先恐后地报名,普通人难得有一条上升做官的途径,他们都不想错过。
  小韩信不满:“为什么我也要去医学校上课?”
  “我是将来的秦朝太尉,要当大将军打胜仗的。”
  扶苏吓了一跳,韩信怎么敢对嬴政这样说话?
  “父皇,信弟他年纪小还不懂事,您别把他乱说的话放心上.....”
  嬴政:“......”
  笑话,难道他会为难一个孩子不成。
  他对韩信说:“了解人体,才能更好的钳制杀敌,半月去一次,不会浪费你的时间。”
  “.....好吧。”韩信被说服了,既然是为了将来杀敌,那他就勉为其难的去跟一群医学生上课吧。
  明朝。
  新一期天幕结束后,嘉靖帝亲自下诏,请李时珍进京。
  原本决定只要张居正在京城,一辈子也不再踏进京一步的王世贞屁颠颠的跟了过来。
  “你来做什么。”张居正冷冷的看过来。
  “李君的《本草纲目》需我为他作序,我自然要来!”王世贞高傲的抬起下巴。
  他不来,与本草卷一起青史留名的机会岂不便宜了他人?
  绝对不可,后人翻开《本草纲目》,必须先看到他的大名!
  张居正无语。
  “你来的正好,东璧先生要与内阁商议试炼准备之事,编辑修订《本草纲目》,改绘药图的差事就交给你了。”
  张居正说完,也不顾王世贞傻在原地的样子,带李时珍悠悠离开。
  “王祭酒,请罢。”给事中杨节凉凉笑道。
  王世贞:“??祭酒,我什么时候成祭酒了?”
  “哦,这是上头的任命,从今日起你便是国子监祭酒了,负责修订和出版《本草纲目》,众学子会协助您的差事。”
  “哈?”
  有官做,王世贞却莫名高兴不起来,可能是又在张居正眼皮子底下的缘故。
  而且对方居然敢让他做祭酒,难道就不怕他鼓动国子监的学子抹黑他?
  真够自信的。
  清康熙年间。
  前太子妃石氏待在四福晋乌拉那拉氏的闺房里,两人唉声叹气。
  “想不到打击缠足一事如此困难。”
  “是啊,学堂招新也不顺利,男子好说,女方的长辈都不愿女儿出来,说自家闺女到年纪该成亲了,呆在医学院里又不能与同学相看。”
  话里话外,都是指责四福晋要把他们女儿带走做尼姑的意思。
  乌拉那拉氏原以为天幕讲了好几期医家,能让人们对女子学医一事有改观,结果还是她想的太简单,根深蒂固的思想不是那么容易能改变的。
  八福晋的女医馆倒是办得轰轰烈烈,衬得她们更无能了。
  “要不......去找八弟妹取取经?”
  两人面面相觑,都觉得这个提议很不错。
  于是,她们稍微收拾了一下,提着礼上了八爷府。
  到了府邸二人才被管家告知八福晋不在府里,这个时间点正在城中的兰心坊,于是她们又坐马车前往兰心坊。
  侍女说:“福晋,前面都是人和马车,堵住了咱们的路。”
  石氏揭开车帘,望见外面人头攒动,车子与人影排成了一条长龙,一直到兰心坊前。“此地这么热闹。”
  石氏眼神好奇,听说过八弟妹兰心坊的生意很好,但没想到好到这种地步,如此多人都是来看病的?
  医馆内,郭络罗氏忙得团团转,见到石氏与乌拉那拉氏异常惊喜,请她们来搭把手。
  二人欣然答应,帮郭络罗氏接待客人。
  石氏细心地观察到一些带着面纱的女子从马车上带着行李下来,登记了姓名身份后就不再停留,有专门的人士领着她们往里走。
  其余病人则在看了女医以后直接拿着方子去前堂领药。
  药钱便宜极了,只要几个铜板,至少石氏从未买过这么便宜的药。
  她作为太子妃,往常看病请的都是宫中太医,或许价格上会有些许偏差,但石氏见抓药的老者衣服上带着补丁,付钱取药时的欢喜表情,便猜想这药的价钱对普通老百姓而言不贵。
  老者领着药包离开,又是下一位病人进入医馆。
  一行人忙了半天,直到响午才停下来。
  郭络罗氏灌了口茶,问:“二嫂跟四嫂怎么有空来我这儿?”
  石氏:“弟妹你这兰心坊办得极好。”
  郭络罗氏:“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才能办得这么热闹呢,你们别取笑我了。”
  “诚心夸赞,怎么会取笑,不过我看弟妹你这医馆的药钱实在便宜,营收.....?”石氏蹙眉。
  “二嫂放心,医馆的营收没问题。”郭络罗氏没向两人隐瞒兰心坊的营收情况,直接抬手比了个数字。
  “这么多?”石氏和乌拉那拉氏大吃一惊。
  两人毕竟是皇室出身,兰心坊的营收比起她们的嫁妆而言算不得什么,可对比方才病人们付的药钱,盈利就过于夸张了。
  乌拉那拉氏下意识怀疑郭络罗氏用自己的钱补贴了医坊,“八弟妹你.....”
  “不是四嫂你想的那样。”
  郭络罗氏哑然失笑:“走,我带你们瞧瞧医馆里面。”
  她带石氏二人往医馆里头走去,只见馆内环境干净,里面分有大大小小数个居室。
  遥遥一看,居室内有怀孕的女子侧耳倾听女医师的嘱咐,时而轻轻点头。
  郭络罗氏道:“生育对女子是一道鬼门关,所以我将这女医馆后头都改造成了接生院,好帮一些女儿家生产。你们不是好奇为何药钱那么便宜吗?因为那是面对普通的老百姓,我不收他们的金银。
  只有富贵人家生产前才会把人送到我这医馆来,我这兰心坊的大头啊,都在他们身上。”
  乌拉那拉氏听了她的解释,瞬时恍然:“原来如此,这样一来兰心坊多的盈余便能用在招收医师等地方,八弟妹真聪慧。”
  石氏叹息:“八弟妹心善,乃是大清之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