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重生七零:军嫂她美又飒> 重生七零:军嫂她美又飒 第46节

重生七零:军嫂她美又飒 第46节

  姜若惜满心忧虑,她深知陆霆骁对事业的热忱与执着,生怕他一回军校,就又不顾安危地拼命接任务,于是,在陆霆骁临行前,她拉着丈夫的手,眼中满是担忧与关切,反复叮嘱。
  陆霆骁看着姜若惜那写满担忧的面容,心疼不已,温柔地将她搂入怀中,郑重承诺回到军校后,短期内不会再接过多任务,而是会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把这段时间执行任务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好好沉淀一番。
  他还信誓旦旦地保证,一有时间就立刻回家陪伴她和孩子们。听到这些承诺,姜若惜高悬着的心才总算落回了肚子里。
  临行那天,姜若惜早早地便起了床,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
  她精心挑选了各种食材,将卤肉、卤菜满满当当地装了一大包,这些可都是陆霆骁平日里的最爱。除此之外,她还把之前亲手制作的肉酱、辣酱以及肉干一股脑地塞进行李包。
  趁着陆霆骁不注意,姜若惜又偷偷将一瓶灵泉水放了进去,她心里清楚,这灵泉水或许能在关键时刻派上大用场,为陆霆骁的健康保驾护航。
  陆霆骁站在一旁,看着姜若惜忙碌的身影,心中满是温暖与不舍。他走上前去,从背后轻轻抱住姜若惜,在她耳边低语:“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很快就回来!”
  姜若惜转过身,眼眶微红,强忍着泪水说道:“你一定要说到做到,我和孩子们都在家等你!”
  陆霆骁最终还是带着对姜若惜和孩子们深深的眷恋与不舍,踏上了返回军校的路途,看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姜若惜的泪水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
  陆霆骁走后,姜若惜很快便重新回归到了学校、卤肉店和家三点一线的生活。
  在学校里,她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凭借着扎实的基础和不懈的努力,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誉。
  在卤肉店里,姜若惜和张斌他们齐心协力,不断钻研新的卤味配方,推出了一系列深受顾客喜爱的新品。店里的生意愈发红火,每天前来购买卤肉的顾客络绎不绝,排队的长龙常常从店门口一直延伸到街道拐角。姜若惜热情地招呼着每一位顾客,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脸上始终洋溢着温暖的笑容。
  回到家中,姜若惜又化身为一位温柔慈爱的母亲。她陪着孩子们一起做作业、做游戏,给他们讲述有趣的故事,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在她的悉心教导下,孩子们茁壮成长,一个个懂事又乖巧。
  尽管生活忙碌而充实,但姜若惜心中始终牵挂着陆霆骁。她时常会在夜深人静时,独自一人坐在院子里,望着天上的明月,思念着陆霆骁。
  她会在心里默默念叨着他的名字,期盼着他能经常回家,姜若惜也知道陆霆骁身为军人的无奈。偶尔,她也会拿出陆霆骁的照片,轻轻抚摸着,回忆着他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那些美好的回忆就像夜空中闪烁的繁星,照亮了她漫长的等待时光。
  等待的时光仿佛被无限拉长,每分每秒都变得格外煎熬。尽管陆霆骁才刚离开半个多月,可对姜若惜而言,却似已度过了漫长的半个世纪。
  无数个寂静的夜晚,她躺在床上,望着空荡荡的枕边,心中那份无法遏制的思念如潮水般汹涌澎湃,将她彻底淹没。
  白天,她在学校上课、在卤肉店忙碌,可即便周围人来人往、热闹喧嚣,她的思绪也总会在不经意间飘向在军校的陆霆骁,猜测他此刻在做什么,是否一切安好。
  陆霆骁回到军校后,迅速投身于对任务经历的复盘之中。他将这段时间执行任务的心得和经验细细梳理,凭借着卓越的洞察力与深厚的军事素养,逐步总结出一套极具个人特色的心得。
  在他看来,这套心得若能进一步完善并交付给部队,必将为战友们在未来执行任务时提供有力的指导,从而更有效地保障军人的生命安全。
  想到这里,陆霆骁内心充满了使命感,他日夜钻研,查阅大量资料,不断对这套心得进行优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而在另一边,姜若惜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也没停下对生活的探索。她望着日益红火的卤肉店,心中萌生了更为宏大的想法——扩大经营规模。她深知,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不断创新。
  于是,姜若惜一头扎进对各类吃食的研究中。只要是休息日姜若惜就早早起床,走进厨房,和陈婶儿兰姨尝试着用各种食材和调料搭配组合,制作出一道道新的美食。
  有时为了找到一种完美的口感,她会反复地和陈婶儿兰姨,试验数十次,从选材、烹饪手法到调味比例,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在研究新的美食的过程中,陈婶儿和兰姨给了姜若惜无限的帮助。
  在这个过程中,姜若惜遇到了诸多难题。新菜品的研发并非一帆风顺,有的口味不尽人意,有的制作过程过于繁琐,难以实现批量生产。但她从未有过一丝放弃的念头,每当遇到挫折,她就会想起陆霆骁在部队里面对困难时的坚毅与执着,这给予了她源源不断的动力。她开始向身边的人请教,阅读大量美食书籍,还参加了一些烹饪交流活动,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技巧。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改进,姜若惜终于研发出几款独具特色的新品。
  有香辣可口的卤味拌面,面条劲道爽滑,搭配浓郁醇厚的卤汁和鲜嫩多汁的卤肉,让人回味无穷;还有外酥里嫩的卤肉夹馍,酥脆的馍皮夹着剁碎的卤肉,再浇上一勺特制的卤汁,咬上一口,满满的幸福感。
  这些新品一经推出,便受到了顾客们的热烈欢迎,卤肉店的生意愈发火爆,原本略显拥挤的店面常常被顾客挤得水泄不通。
  随着生意的日益兴隆,姜若惜意识到现有的店面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她开始四处寻找合适的店铺,准备将卤肉店搬迁至更大的场地,同时对店内的装修和布局进行重新设计,打造出一个更加舒适、温馨的就餐环境。
  在寻找店铺的过程中,姜若惜也遭遇了不少挫折,有的店铺租金过高,有的地理位置不理想。但她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不断筛选、比较,坚信自己一定能找到最适合的店面。
  寻找合适的店面,就像在茫茫大海中捞针,艰难又充满未知。姜若惜心心念念的,是自家卤肉店旁边的店铺能出租或者出售,毕竟在熟悉的地方拓展生意,无论是对老顾客的维系,还是运营成本的把控,都有着诸多便利。
  可那间店铺一直大门紧闭,空无一人,甚至连房东是谁都打听不到,无奈之下,姜若惜只能退而求其次,开启了四处寻觅的艰难之旅,只为找到一个比现在卤肉店更大、更合适的店面。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运气的确是成功路上的关键一环。正当姜若惜为店面的事愁眉不展、茶饭不思的时候,陆霆骁的发小孙志军、贺明辉、许承志和高继业相约来到卤肉店。
  他们一边品尝着美味的卤肉饭,一边和姜若惜热络地聊天。得知姜若惜正为扩大卤肉店规模,四处寻找合适店铺的事情发愁,贺明辉眼前一亮,一拍大腿说道:“你旁边那家的房东我认识!”
  姜若惜原本黯淡的眼神瞬间充满光彩,惊喜之情溢于言表,这可不就是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嘛!她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急忙问道:“明辉,那能不能麻烦你约房东见个面,问问他这房子是租还是卖?”
  贺明辉豪爽地一口答应下来,还贴心地透底:“若惜,你放心,不管租还是卖,应该都没啥问题,这房东是我以前的老邻居,特殊年代被下放,房子都被收回去了,平反之后,房子归还,这趟街上的几间门市房就在其中,老邻居年纪大了,也没精力做生意,本就打算把这些门市房卖掉,留着养老呢,就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接手!”
  听到这话,姜若惜心里的大石头落了一半,满是感激地说道:“明辉,太谢谢你了,要不是你,我都不知道还得折腾多久!”
  贺明辉笑着摆摆手:“咱们都是朋友,说这些就见外了,霆骁不在家,我们能帮上忙的肯定不会含糊!”
  没过几天,贺明辉就传来好消息,成功约到了房东,双方约定在卤肉店见面详谈。见面那天,姜若惜早早地把店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还特意准备了茶水点心。
  房东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一番寒暄后,便进入了正题,姜若惜诚恳地表达了自己对店铺的需求以及经营卤肉店的规划,房东听后,对这个勤劳能干的姑娘很是欣赏。
  经过一番友好协商,房东表示更倾向于出售店铺,价格也在姜若惜的预算范围内。姜若惜心中窃喜,但还是谨慎地询问了房屋产权、后续手续等相关问题,房东都一一耐心解答,还承诺会全力配合办理相关事宜。双方敲定大致意向后,约定尽快找时间签订合同。
  送走房东,姜若惜长舒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她第一时间写信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陆霆骁,在信中详细描述了事情的经过,字里行间都透着喜悦。
  没过多久,她便收到了陆霆骁的回信,信中满是对她的称赞与鼓励,还叮嘱她后续事情繁杂,一定要注意身体,遇到问题随时和发小们商量。
  接下来的日子,姜若惜在贺明辉等人的帮助下,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店铺交接和装修事宜。她找来了专业的装修团队,根据自己的设想,对店铺进行精心设计。为了节省成本,同时确保装修质量,她每天都会找时间亲自到现场,与装修工人沟通细节。从挑选装修材料,到规划店内布局,每一个环节她都亲力亲为,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忙碌的筹备过程中,姜若惜也没落下卤肉店的日常经营。她和员工们齐心协力,确保店铺的正常运转,还趁着这段时间,对新品进行优化升级,同时姜若惜这次又麻烦陆父和姜父给她找一些人品好的退伍军人作为员工,还专门招了两个专门在后厨洗帮厨洗碗的大娘,为新店开业做好充分准备。
  看着逐渐有了雏形的新店铺,姜若惜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她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卤肉店生意兴隆的景象,也坚信在自己的努力下,一定能把这份事业越做越好,让远方的陆霆骁为她骄傲。
  与此同时,陆霆骁在军校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他的那套心得已经基本完善,经过多次模拟验证,效果显著。部队领导对他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决定在部分任务中进行试点应用。陆霆骁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既兴奋又忐忑,他期待着这套心得能真正发挥作用,为战友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在忙碌的日子里,姜若惜和陆霆骁只能通过书信来传递彼此的思念与牵挂,偶尔打个电话。每收到一封对方的来信,他们都会如获至宝,反复阅读,信中的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对方的温度,温暖着彼此的心。
  姜若惜会在信中分享卤肉店的新进展,讲述孩子们的趣事;陆霆骁则会在信中倾诉对家人的思念,分享军校里的生活点滴。这些书信,成为了他们在漫长等待时光中的精神支柱,支撑着他们勇敢前行。
  第103章 扩大卤肉店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扩大后的卤肉店便在姜若惜的精心操持下装修完毕。崭新的店面焕然一新,明亮的招牌高高悬挂,散发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店内装修风格简约而不失温馨,宽敞的空间、整洁的桌椅,以及弥漫在空气中的卤肉香气,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期待。
  在筹备新店人员的过程中,陆父和姜父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深知姜若惜的想法和需求,也明白这对于退伍军人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于是,二人不辞辛劳,四处奔走,最终一共找到了15名退伍军人。对于姜若惜启用退伍军人作为员工这一决定,陆父和姜父打从心底里支持。
  他们长期身处部队高位,十分清楚部队里的情况。有许多因伤被迫退伍的军人,回到地方后,由于身体原因和缺乏合适的就业技能,很难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无奈之下只能回到乡下,以种地为生。
  尽管他们有退伍费用作为生活保障,但部队的资金有限,无法为他们提供长期且全面的后续治疗费用。因此,如何妥善安置刚退伍的军人,一直是部队深感头疼的难题。
  姜若惜的这一举措,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所有退伍军人的就业问题,但却实实在在地为一小部分退伍军人提供了一个安身立命之所,让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双手,重新开启生活的新篇章。
  部队得知此事后,对姜若惜充满了感激之情。这看似小小的善举,却蕴含着大大的能量,温暖了这些退伍军人的心,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队的压力。
  姜若惜并不知道,她的这一善举,在未来会为她带来巨大的影响。随着卤肉店的不断发展壮大,她开始逐步扩大经营规模,涉足更多领域。
  而在这个过程中,部队始终默默地在背后给予她坚定的保护和支持。只要她坚守原则,不触犯法律和道德底线,部队便会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她提供各种便利和帮助。无论是在食材供应的安全保障上,还是在应对各类经营风险时,部队的支持都成为了她坚实的后盾。
  在新店开业的那天,热闹非凡。陆父、姜父带着那15名退伍军人早早地来到店里,帮忙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
  姜若惜站在店门口,看着人来人往,心中感慨万千。她深知,自己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朋友的帮助,以及这些退伍军人的信任。
  在开业仪式上,姜若惜发表了简短而真挚的讲话。她感谢了每一位帮助过她的人,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随后,她亲自为那15名退伍军人颁发了工作牌,欢迎他们加入这个大家庭。这些退伍军人,个个身姿挺拔,眼神坚定,他们深知这份工作的来之不易,也决心在这里重新找回自己的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卤肉店的生意愈发红火。那15名退伍军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他们将部队里的纪律性和责任感带到了工作中,赢得了顾客们的一致好评。
  姜若惜也没有满足于现状,她不断地创新菜品,优化服务,还积极拓展线上业务,让卤肉店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当卤肉店在姜若惜的精心经营下,稳稳地步入正轨,各项事务有条不紊地进行时,她开始对店内的人员分工进行了更为细致且合理的安排。
  姜若惜经过深思熟虑,最终任命张斌为后厨管事。张斌自从来卤肉店,认真学习加强卤肉卤菜技术,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对各类卤肉、卤菜的制作工艺了如指掌。他带领着两名技艺娴熟的帮手,整日在后厨忙碌。从清晨挑选最新鲜的食材,到严格把控每一锅卤水的调配比例,再到精准掌握卤肉卤菜的火候与时间,张斌都亲力亲为,事无巨细。他的双手在烟火缭绕的后厨中忙碌着,却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经他手制作出来的卤肉卤菜,色泽红亮诱人,香气扑鼻,口感醇厚,每一口都能让顾客们赞不绝口,成为了卤肉店的招牌美味,牢牢地拴住了食客们的胃。
  赵强肩负起重要职责,带领着三名同事扎根厨房后区。切卤肉时,他手持利刃,精准利落,一片片薄厚均匀、纹理清晰的卤肉在他刀下诞生,每一片都饱含着醇厚卤香。制作特色餐食时,他更是全情投入。煮卤肉面,他对火候与煮面时长拿捏精准,劲道面条在鲜香卤汁中翻滚,搭配上鲜嫩卤肉与爽口配菜,香气四溢;做卤肉饭,他将颗粒饱满的米饭与精心炒制的卤肉臊子完美融合,再点缀上新鲜时蔬,让人食欲大增;烹饪猪脚饭,猪脚被他卤至软糯,入口即化,肥而不腻,浓郁肉香萦绕舌尖;制作卤肉夹馍,酥脆馍皮夹上剁碎的卤肉,再浇上一勺滚烫卤汁,馍香与肉香相互交织,令人垂涎。
  王东性格开朗,能说会道,是个天生的销售能手。他带着一名助手,整日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积极拓展店外的销售渠道。他们主动与各个厂矿食堂取得联系,耐心地向对方介绍卤肉店的特色菜品和优质食材,凭借着出色的沟通能力和专业的服务态度,成功与多家厂矿食堂达成合作,为卤肉店争取到了大量的订单。
  此外,王东还积极开展卤肉饭外送业务,精心设计外送套餐,优化配送流程,确保每一份外送的卤肉饭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佳的口感送到顾客手中,让那些忙碌的上班族和学生们,即使足不出户,也能品尝到卤肉店的美味。
  宋玉凭借着丰富的堂食销售经验,肩负起带领四个人专管堂食销售的重任。他深知顾客体验的重要性,总是热情地迎接每一位进店的顾客,耐心地为他们介绍菜品,根据顾客的口味偏好提供贴心的建议。
  在店内用餐高峰时段,宋玉和他的团队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他们穿梭在餐桌之间,及时为顾客添水、收拾餐桌,确保店内的环境整洁舒适,让每一位顾客都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美食。他们的优质服务赢得了众多顾客的认可和好评,使得卤肉店的堂食生意日益火爆,回头客源源不断。
  后面随着顾客越来越多有一次姜若惜来店里。看到宋玉他们忙不过来就又招了三个专门收拾桌面卫生的大姐,这样一来,很好的缓解了宋玉他们的压力。
  卫军则带领着剩下的五个人,专门负责为王东谈好的厂矿或者单位送货。他们每天早早地来到店里,将打包好的卤肉、卤菜以及各类餐食整齐地装载到送货车辆上,然后根据送货路线,有条不紊地将货物送到各个目的地。
  卫军深知送货工作的重要性,不仅要确保货物按时送达,还要保证货物的完好无损。在送货过程中,他时刻关注着车辆的行驶状况和货物的安全,遇到突发情况时,总能冷静应对,及时解决问题,确保每一次送货任务都能顺利完成。
  随着人员分工的明确和团队协作的日益默契,卤肉店的生意愈发红火。姜若惜看着店里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满足,而是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卤肉店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她决定定期组织员工培训,提升大家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同时,加大对菜品研发的投入,不断推出新的特色菜品,以满足不同顾客的口味需求。
  此外,姜若惜还计划开展线上营销活动,利用新兴的社交媒体平台,宣传卤肉店的特色菜品和优惠活动,吸引更多的潜在顾客。在姜若惜的带领下,卤肉店正朝着更加辉煌的未来稳步迈进。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姜若惜结识了一位从事食品加工行业的企业家。经过一番深入交流,两人发现彼此在经营理念上十分契合,于是决定合作,共同打造一条完整的食品产业链。在这个过程中,部队再次伸出了援手,得到的部队和地方的大力支持,为他们提供了相关的政策指导和资源支持,使得合作项目得以顺利推进,这是后话了。
  姜若惜的事业蒸蒸日上,她也没有忘记回馈社会。她定期组织员工开展公益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捐赠物资,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
  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叫做责任与担当,也成为了当地的一段佳话。而她与部队之间的这份特殊情谊,也在岁月的长河中愈发深厚,成为了她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每当陆霆骁休假回家,踏入那弥漫着烟火气息的卤肉店,看着姜若惜在忙碌中运筹帷幄,将事业经营得风生水起,他心中的感慨便如潮水般翻涌。
  从最初简陋的小店,到如今颇具规模、人员分工明确且生意红火的卤肉店,每一步都凝聚着姜若惜的智慧与汗水,这份坚韧与果敢让陆霆骁由衷地感到自豪与骄傲,他深知自己娶到了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子。
  只要一有空,陆霆骁便一头扎进店里,帮忙招呼客人、收拾餐桌,或是在后厨给赵强他们打下手。他高大的身影穿梭在店内,虽身着便装,却依旧难掩军人的干练与利落。他认真的模样引得顾客纷纷侧目,有人小声议论:“这一看就知道是当过兵的,帮忙都透着股子精气神儿!”
  陆霆骁还时常带着他的战友一同前来。战友们一踏入卤肉店,便被店内热闹的氛围和扑鼻的香气所吸引。
  当得知这家店是陆霆骁的媳妇一手操持起来,还为退伍军人提供就业机会,助力解决部队的安置难题时,他们的眼中满是惊叹与敬佩。
  其中一位战友拍着陆霆骁的肩膀,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老陆,你可真是命好啊!娶了这么有气魄、心怀家国的嫂子,这事业做得这么漂亮,还这么有社会责任感,我们都羡慕死了!”
  另一位战友也在一旁附和:“就是就是,嫂子这格局,这能力,难怪把店经营得这么好,我们要是有嫂子这样的合伙人,那事业不得飞起来!”
  面对战友们的夸赞,陆霆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中满是爱意与自豪,说道:“是啊,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娶了她,她可不只是我的媳妇,还是我和孩子们心中的榜样!”姜若惜听到他们的对话,脸颊微微泛红,笑着招呼大家坐下,热情地为他们端上店里的招牌美食。
  在热闹的氛围中,战友们一边品尝着美味的卤肉饭、卤肉面,一边听姜若惜分享经营卤肉店的趣事和心得。姜若惜谈吐间的自信与从容,让战友们对她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他们纷纷表示,以后回了地方,要是有机会,也要像姜若惜一样,凭借自己的努力闯出一片天地。
  酒足饭饱后,战友们还意犹未尽。他们围坐在一起,畅谈着未来的规划。有的战友说,受姜若惜的启发,以后退伍了也想创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有的则表示,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坚守军人的本色,像陆霆骁和姜若惜一样,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
  陆霆骁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中满是温暖与感动。他知道,姜若惜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这家卤肉店,她的精神和理念正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他和他的战友们。而他,也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姜若惜,与她携手并肩,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104章 79年的新年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眼间,1979年已悄然而至。这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年的钟声余音尚在耳畔,元旦刚过,紧张的氛围便迅速在各个部队间弥漫开来。
  一纸紧急召回令,打破了军校深造官兵们平静的学习生活,他们纷纷收拾行囊,奔赴中国边境,准备展开对越军的自卫还击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