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叶胥仿佛不可置信般的看向陶大人,见陶大人目光坚定,之后垂下眼眸,一副受气包的模样:“若真当是这般,也只能怪妾身没有魅力,不怪大人的,千错万错都是妾身的错,同大人是万万没有关系的!”
第56章 陶大人听闻此话,并没有……
陶大人听闻此话, 并没有像方才那般立刻做出反应,反倒是双眸紧紧地盯着叶胥,仿佛是打算将叶胥的内心看透一般的凶狠。
猝不及防的对上叶胥一双疑问的眼睛, 陶大人敛了敛神色,清了清嗓子,不带丝毫感情的回道:“你知道就好!”
说完还抬起叶胥的下巴道:“乖乖的听话,若是被我发现你不甘寂寞外出拈花惹草, 后果定是你承担不起的!”
叶胥抱着陶青的细腰, 闷闷的说道:“妾身定是不会做出那般背叛大人的事情!以后我就是大人的人了, 大人可是要真心的待我!”
二人在自醒来后就在床上胡乱了一通,因这二人俱是错过了午饭,陶青还好,肚子也没有强烈的饥饿感。
反倒是叶胥,叶胥甚至连早饭都没有好好食用,此时叶胥只觉得胃部有些酸痛, 可能是许久没有用餐, 肚子中的酸水开始照常的工作了起来,才引起的不适。此时的他继续吃一些食物。
二人意犹未尽的终止了这场角色扮演,不得不下床觅食。叶胥下床后, 伸手将陶青因入睡而微微凌乱的衣物稍稍的整理了一番, 接着自己穿上了衣物。
怀中揣着些银两二人便出门觅食了, 夫夫二人刚走出客栈大堂便看到同样出来觅食的荀文林。
许是想着二人同窗的情谊, 叶胥上前打招呼道:“荀兄也是要出门用餐的?”
荀文林的家境不如叶胥, 此次赶考并没家人陪他赶考,他是独自一人前来,赶考的银子也是家里人东拼西凑出来的。
他考上秀才满打满算不过一年的时间,官府给的那些银钱根本不够还清他因读书而借的外债。
叶胥见荀文林孤身一人, 便上前询问了几句。再怎的也是同乡,更不用讲是同一个夫子的情谊了。
荀文林听到声音后,抬头去寻声音的源头,客气的说道:“睡了许久,醒来便觉得肚中空空,便想着去吃些东西。”
荀文林看着叶胥身边的陶青,同为这次的考生,他心中自是知晓这次的难易程度,想着叶胥大概率是同自己的情况一样,他们夫夫二人应当也是刚睡醒后就出门找些吃的。
叶胥对外端的是一幅温润的书生形象,一脸的人畜无害,使得人们对他毫无防备心,对着荀文林更是如此:“恰巧,我们也是出打算出门寻吃的,不若,我们一起?”
荀文林看着叶胥身边的陶青,觉得不甚合适,他们夫夫二人一同去用餐,自己同他们一起算是怎么回事,不由得心中便犹豫了起来。
陶青见叶胥邀请荀文林一同去用餐,便觉得叶胥这么做应当是有他的用意的。
再者,今日早晨寻不见叶胥自己慌忙无助的拦住荀文林时,荀文林即便是强撑着身子也要同自己解释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般严重后,他心中才稍稍安稳了一些。
想到这,陶青也开口一同劝道:“我们三人一同去用餐,路上也是有个照应的,你一人走在街上,若是被人抢了荷包该如何是好!”
荀文林本是不愿同他们二人一同用餐的,他总觉得自己应当是有些碍事的,听到陶青这般说,便同意了下来。
他此次所剩的银钱并不多,若是真当被人偷了去,没了银钱剩下来的这几日他又当如何是好?
叶胥怕荀文林觉得尴尬,路上便一直在同他谈话。最好的话题便是今天刚刚结束的考试。
叶胥觉得这次的试卷似乎是超出他们往常的所做的题目。荀文林对叶胥的话深感赞同。
确实如此。往常赵夫子给他们出的策论虽然也是小有难度,但他们甲班的学子做起来似乎并没有太过吃力,这次的乡试题目却是有些难度了。
叶胥在短短的数月中疯狂的汲取知识,是不如荀文林这种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考上来真才实学的秀才。
同荀文林一路的交谈,叶胥也是收获不小。叶胥用不同于古代的思维讲解了自己的关于此次考题的想法,荀文林同样也是收货颇丰。
二人就这般一路上不停的交谈着,不一会儿便到了用餐的地方。
来时陶青明确的表明自己想吃上次的面,分量足,味道也不错。就算是叶胥这般的成年男子也是能吃饱的。所以此次他们的目标明确,直奔小摊。
虽说叶胥在一路上照顾荀文林的情绪,一直同他交谈,同时他也是牵着陶青的小手,暗地里照顾着陶青的情绪,生怕自己太过投入而忽略了陶青,毕竟同窗和夫郎之间孰轻孰重,他还是分得清楚的。
到了摊子上,叶胥仔细的替陶青拉出凳子,用自己宽大的袖子擦了擦板凳后,才让陶青入座。荀文林看着叶胥一系列的动作,整个人愣了片刻,似乎是第一次见到一个男子这般仔细认真对待夫郎的人。
荀文林也知这是别人家的私事,很快的便调整好了微微惊讶的情绪。等三人就坐后,叶胥朝着摊主说道:“老板,三碗面!”“好嘞!”
他们到达的时间是处于中午和晚上这个上不接午饭,对晚饭的到来也是有段时间的,是属于青黄不接的一个时间点。
此时的摊子上并没有客人来吃,老板听到叶胥的要求后,便开始着手揉面,擀面。
叶胥话落后便对着荀文林解释道:“这家店不仅实惠量大,味道也是不错的,荀兄这次要好好的尝尝!”
叶胥在书院时,虽然是满眼只有功课和书本,但有卢栖这个号称“人间万事通”的八卦精在他身边,叶胥对书院中的各个学子的情况还是有些了解的,虽然不能说是事事都掌握的完全,但是该知道的也是知晓不少的。
例如,荀文林的家庭情况他便是知晓一二的,听卢栖说:这荀文林的父亲在他刚会走路时便去世了,家中只有一位母亲。
一个寡妇带着个孩子,光是流言蜚语便能压得人抬不起头来,不用想也能知道那几年的荀母过的有多艰难。
荀母也是个要强的性子,就算是倾家荡产也要供儿子读书,好在荀文林也是个争气的,去年也考了个秀才出来,若是今年再是能考个举人回去,也是不负荀母这些年的坚持了。
叶胥在同陶青在城中乱逛的那几日,回来的晚些就发现荀文林端着客栈的那每顿额外支付五个铜板提供的吃食:两个馒头和一碟咸菜。毫无营养的搭配之只能勉强的填饱肚子罢了。
这次的面也不是很贵,素面也是五个铜板,许是没有店面的原因,老板的要价也不贵,同那馒头和咸菜相比也算是好的。
以荀文林的性子,定是没有时间在城中逛上一圈的,有那个时间和精力,荀文林也会是在客栈中认真的温书。
叶胥也是个读书人,深知读书消耗的能量也是不能小觑,若是能吃的称心一些,肚子舒服了,温书时才能全神贯注。
叶胥看着一路上都很安静的陶青也没有说什么,荀文林也不是什么多话的人,一时间空气竟然安静了下来。
摊主的老板手脚很是麻利,没等多久素面便端了上来,走了一路,本来不是很饿的陶青,也有些饿了。
此时的三人都是腹中空空,三人也都没有可矫情的,二话不说,拿起筷子便吃了起来。
荀文林尝过之后才知晓这顿饭是如何值得的,也不知摊主是如何做的,这面尝起来很是劲道,面被荀文林三口两口的吃完后,就只剩碗中浓郁而又纯白的汤底了。
面这般的可口,想必这汤应该也是毫不逊色的,抱着这样的想法,荀文林小口的尝了一口汤,尝过之后,他的心中就只有一个想法,这摊主可真是手艺精巧,将一碗平平无奇的素面做的这般的美味。
荀文林还不知,在未来几天,他会跟着夫夫二人将省城的实惠且美味的饭食尝个遍,再也不用吃馒头配咸菜来凑合一顿了。
等荀文林官至尚书时,也时常会想念那一碗素面,心中也是感激叶胥,感激他毫无痕迹的保住了自己年少时的自尊心。
也正是因为这份感激,才使得将来叶胥在户部任职期间用最短的时间掌握了户部运行的弊端。
等三人吃饱喝足后,那摊主凑上前来收拾碗筷时,有些拘谨的问道:“二位可是今年来参加乡试的学子?我儿子也刚刚启蒙。”
叶胥听老板这话倒是有些意外,供养一个书生的花费不小,再者说以摊主这独特的手艺只要是安分守己的干着,虽不能说是大富大贵,也勉强能算得上是个小康之家,最起码每个月应当不会见不着荤腥的。
许是摊主看出了叶胥心中的疑惑,缓缓的说道:“上次也是见着您来骑着小摊上吃饭,当时您是和您的夫郎一起来的!”
说完,看了陶青一眼,示意他口中的夫郎就是眼前的陶青。陶青见此想着摊主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