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第88章 “哎,几位夫子……
“哎, 几位夫子且看这篇策论,这篇策论的出发点清奇,条理清晰, 字字有节,可行性也很高。”
这位夫子的话刚落,屋内便传出纸张翻动的声音,似乎夫子们在交换策论, 空气中安静了半刻钟的时间, 之后便是另外几位夫子对着这篇策论大夸特夸。
几人站在门外, 大气不敢喘一声,生怕方才被批判的策论是自己写的。
还好夫子开门之后,宣布说他们五人皆有可能榜上有名,可最终也没有单独点名夸奖他们中的任何一人。
等几人走出了书院,终于有人按捺不住,开口发问:“不知几位可知方才夫子们夸奖的策论是谁写的?”
他们又如何得知, 几位夫子只是对着策论夸, 丝毫没有透露出那片策论的一丁点的信息。
他们当时只是能隐约的听到几句:“你看这一块,当真是让人拍案叫绝啊!”然后跟着就是几位夫子的附和之声。
一时之间,竟没人敢认领那篇策论, 能得到几位夫子一通夸赞的策论, 他们谁也不敢大言不惭的说是自己的策论。
毕竟往常夫子们对他们谁写的策论都不满意, 总是能从中挑出一些不足, 不是用的典故不对, 就是写文章不应该用过于偏僻的成语。
总之就是无论他们如何避免上次夫子提出的问题,夫子总是能从新的角度给你找出毛病。
于是几人都不敢轻易确定夫子在屋内夸赞的策论是他们的,他们甚至都怀疑夫子们看的不是他们几人写的。
这个时候,夫子们奉行的还是打压式教育, 他们觉得学生不能夸。
若是夸的勤了,学子们定然会傲娇自大,打压式教育是历年来的夫子都奉行的教育方式,这一脉传承下来,被夫子们贯彻了个底。
所以方才听到有篇被夫子们变着花样夸赞的策论,众人也都不敢确定那篇被夸出花来的策论是他们写的。
虽说是不能确认那篇策论是谁的,可他们这次也不能说是完全没有收获。
虽说不能确定自己会是头榜,最起码他们都能榜上有名。
被夫子们判定榜上有名的几人悬了一晚上的心悄悄的放下了些许。
这也是叶胥和荀文林今日睡到自然醒的原因,左右都是榜上有名,只不过是名次不同罢了,倒也不太着急去看榜。
等他们收拾好了再去看也不迟,左右那红榜上的名字又不会变。
等他们去看榜时,看榜的人会少很多,这样便不会出现像荀文林上次看榜的情景,整个人满怀紧张穿戴整齐的去看榜,出来之后少了只鞋。
最后还是荀文林机灵,没有单脚跳的回家,而是等到人差不多走完了,才将蹦蹦跳跳的将自己的鞋子捡了回来。
荀文林在捡鞋子时,他还看到几只颜色不同的鞋子安详的躺在那。荀文林默默的想:这世上又多了几个穿一只鞋子回家的可怜人。
旧话暂且不提,再说叶胥和荀文林二人。
最后叶胥和荀文林也不是通过去看榜得知自己的排名,而是官府报喜的人来报喜。
因为二人刚起没多久,打开院门的二人正准备去看榜,便与报喜的人撞个正着。
这样他们才得知原来前三之中二人皆在内,一个第一会元,一个第三。
没等他们开始庆祝榜上有名的喜悦之时,茅荣轩就又赶来了。
前脚报喜的刚走,后脚茅荣轩就来了。报喜的刚走,叶胥等人没来得及关门,茅荣轩就来了。
“恭喜二位金榜题名。”
“茅兄这是专程来道喜的啊。”
“可不是嘛,我专门派人去榜下等着呢,可那小厮却说不见你们的身影,这不,贤弟怕二位不知晓自己榜上有名,便亲自跑了这一趟,谁知我这紧赶慢赶,到底是快不过官府报喜之人。等着官差来报喜,叶兄和荀兄的心怀旁人不足以与之相比啊!”
听到茅荣轩这样夸赞自己,叶胥觉得自己并没有茅荣轩想的那么淡定,便开口解释道:“其实我并未有茅兄想的那么淡定,不过是夫子预估了一下我们的成绩,想着左右是榜上有名,若是考的好了,也会有人来通报一声,便没有起个大早去看榜。”
“若是旁人知晓了自己榜上有名后,也会忍不住自已也去确认一番,若非自己亲眼确定一下,肯定不能放下心。换做是我,我肯定做不到像二位兄长这般淡定。”
叶胥听完解释道:“并未是不打算去亲眼看,只是想等人少一些再去,免得人多,过于拥挤。这不,我们正打算去亲眼看看呢。”
“原是如此,可叶兄不知的是:现在看榜的人倒也不少,叶兄何不过半个时辰再去?”茅荣轩建议道。
“茅兄说的有道理。”
“今日是个好日子,我与荀兄一同高中,正好你们都在,咱们庆祝一下,今日去福满楼酒楼尝尝鲜。”叶胥只觉得自己穿过来这么长时间一直在啃古书籍,不停的写策论,这么多天的努力,今日终究算是有个结果。
正好,趁着这个好日子,他们去京城的酒楼好好的消费一下。
“啊,叶兄今日不自己动手做饭了吗?”茅荣轩今日来报喜,为的就是再吃上那一口火锅,他还以为叶胥他们一开心就自己动手做饭呢,这个走向他是实在没想到。
福满楼有什么好吃的,他都快吃腻了,既然几人想尝一下,也未尝不可。
“正好,那福满楼是我母亲的陪嫁之物,之后母亲便将这酒楼送与我,今日我请客,让大家尝尝这酒楼的味道如何?”茅荣轩见几人的兴致极高,也不愿因自己的一时口舌之欲,扰了几人的兴致,便提议道。
“原来福满楼是茅兄的,如此这般,我们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叶胥觉得茅荣轩身为皇室之人,同他们交好总不会是有坏处的,毕竟当今圣上膝下的皇子可没有像茅荣轩这般大的,那他就不必担心自己会卷入那皇位争夺的漩涡之中,如此这般,也比他在朝堂之中孤立无援的好,他和荀文林二人之后若是入了朝堂,皆是新人,若是有个与之交好的皇室子弟,那便没有多少人该暗地中给他们找麻烦。
说完几人便一同去往福满楼,一进酒楼,叶胥便感受到这酒楼装修的是如此大气,就连平常的盆栽摆放都是有规律的,叶胥心中赞叹:这古人讲究风水真不是盖的,这酒楼一进去感觉就不太一样,仿佛什么浑浊之气少了许多。
几人根本没有停下脚步,小二见茅荣轩来了,赶忙上前招待:“爷,是要间上房吗?”
“嗯,把那些招牌菜上一遍,要些竹叶酒和桃花酿,就这些了。快些上菜。”
“好嘞。”说完,小二便招呼另一个小二过来领着茅荣轩几人去上房,自己去后厨交代一下。
等众人坐下才发现这上房的特殊之处,同外面糟乱的大堂不同,坐在里面,根本听不到外面的丝毫动静,不知是不是在三楼的缘由。
这房间之中隐隐能闻到花香,叶胥扫了一圈之后才发现原来是墙角放的有梅枝,这房间之中不仅有山水画,甚至还有古籍。
当然这古籍是荀文林发现的,依照叶胥的眼神来看,现在他所能接触到的书籍全是古籍,对于荀文林来说却是不同,因着荀文林自己便天赋较高,夫子甚是喜爱,愿意将自己收藏的书籍拿来让他借读,故此荀文林虽然家庭不太富裕,但是荀文林读的书确实不少,涉猎的领域也不能说少。
不愧是皇家子弟,出手就是阔绰,别人求之不得的古籍,到这里却是被摆放的装饰品。
若是茅荣轩知晓荀文林心中所想,定会解释道:“这又怎么会是古籍,这只不过是他求了皇兄好久才让人抄来的赝本,真品的话别说是皇兄不舍得了,就算是他也舍不得。”
只有这样,那些个书院中的博士或太傅才愿意到这里用餐,博士的影响力较大,是读书人的风向标,如此这般这福满楼才能在读书人的最终广泛传播。
这京城中还是读书人较多,大多数读书人也愿意来看上一看,当然,为了巩固稳固的客流量,茅荣轩基本上是三个月换上一本书。
这些书之所以被称为古籍,还是因为这些书大多是皇兄的私藏,这世上难以寻到再多一本,如此这般,才会有这么多人求着在上房用餐。
这些求着去上房用餐的人,多是有钱有闲的世家子弟,也愿意话大价钱来订上一间上房用餐,当然这在上房用餐也是有时间要求的,一间房最多只能一个半时辰,若是超过了时间,下次就没有资格在上房用餐。
当然,也不准带笔墨纸。能为了古书来上房用餐的人多是品行端正的人,当然不屑于做这般让人瞧不起的事情,可是架不住那些想要钻空子的人,把这古籍抄出来,去二手倒卖。
当然,确实是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那些纨绔子弟本来不知茅荣轩是这酒楼的背后主人,他们是看不惯这般苛刻的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