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叶父和叶姆似乎不太愿意同他们一起去京城这件事了。
事情似乎有些棘手,原本陶青和叶胥是想让叶父叶姆一起跟着他们去京城的,至于店铺的事情可以交给孙大一家。
在叶胥的计划中,陶父和陶姆是跟着他们一起走,至于他们经营的店铺,就全权交给孙大一家,之后店中赚取的两成利润给他们。
按照叶胥的计划,等他们一家人都去了京城,这样就算他当值时,陶青一个人在家也不会觉得孤独,陶青闲暇时还能与叶姆说说话什么的。
可现在的问题是叶父叶姆不愿同他们一起去京城,只想守着县城中的店铺。
于是陶青和叶胥两人轮流劝叶姆,因为他们只要是叶姆同意了去京城,叶父也一定会跟着叶姆一起去。
可事与愿违,叶姆似乎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劝,最终夫夫二人也没有劝动叶姆。
最后动身的也就只有陶青和叶胥两人而已。
倒是荀母也跟着荀文林一起去了京城,毕竟荀母盼了那么久,终于等到了荀文林金榜题名,等荀文林说一家人要一起去京城的事情,荀母当即便答应了下来。
等到了京城后,两家人便开始找房子。
之前叶胥陶青他们四人住的房子早就退还了,毕竟借住的是人家的房子,他们也不好一直赖在房子里面。
现在又到了京城,他们就只好重新找。
可找房子似乎并不像叶胥想象的那么简单,这选房子还真是大有学问,不仅要看地段,还要打听一下邻里之间的关系是否和睦,还有要考虑这房子是否离叶胥上值的地方近。
这么多问题要考虑,一时间叶胥有些迷茫,毕竟这也还是叶胥第一次找房子。
自叶胥成年起,大学时住的便是学生宿舍,等他进了科研所,又有国家分发的公寓,反正从小到大叶胥从未因房子的事情而发愁,令他发愁的事情都是一些课题。
现在的叶胥倒是体检了一把找房子的心酸。
之前陶青和叶胥是说准备买房子,买个大一点的房子,他们一家人住在一起也可以。
而现在叶父和叶姆都没有来,陶青便出主意说:他们可以先租赁一个小一点的房子,等叶父和叶姆来后,他们再说买大一点的房子的事。
叶胥想了一下,觉得陶青说的似乎也有点道理,于是便同意了陶青的办法。
其实倒也不是找房子难,主要是找到合适的房子不太容易。
历经两天的时间,叶胥和陶青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房子。
陶青看着同之前差不多大的小院,满意的点了点头,感慨道:“这院子同我们之前住的那个很相似啊。”
“这倒也是,可能京城的一进房子差不多都是相似的格局吧。”
院中有口水井,一颗老树,院中央还有一片葡萄架子,叶胥看着这葡萄架子心想:也不知这地理气候和温度合不合适,种出来的葡萄能吃吗?
叶胥想心中琢磨道:可能这主人家种来不是为了吃,是为了观赏。
这么一想,那便说的通了。
次日便是叶胥和荀文林进宫授官的日子。
在此前一天,叶胥还专门去了书肆买了不少的纸张和墨条,为的就是能让陶青写些什么东西。
能写出来最好,这样也能应付得了整日拉着叶胥说事的掌柜。也不知是不是叶胥巡街那日掌柜的见到了他,反正掌柜的看到叶胥后就像肉包子被狗看见一样。
叶胥想:就算是陶青写不出什么,能打发时间也好啊,还好这次荀文林找的房子离他们也就只有两条街的路程,陶青若是想念莘欣然,走两步就到了。这若是离的远了,就怕陶青和莘欣然两人走动的少了之后,感情就淡了。
于是等叶胥和荀文林走了之后,陶青就去找莘欣然,走到莘欣然家门口后,陶青轻轻的拍了拍门。
在家无所事事的莘欣然,百无聊赖的在院中躺着,有些昏昏欲睡,听到门口有动静后,原本还昏昏入睡的莘欣然瞬间清醒赶忙站了起来。
没等荀母说什么,莘欣然麻溜的就起来去开门了。
开门就见是陶青,莘欣然张开手就抱住了陶青,边抱着陶青还边半是抱怨道:“我都好久没见你了,好想你啊。”
陶青听到莘欣然的抱怨,开心的弯了弯眼角安慰道:“我这不就来了吗?”
等莘欣然放开陶青后,陶青拿出纸张和笔墨给莘欣然看,说道:“你看我带什么东西来了。”
莘欣然看到陶青手中的东西有些惊讶:“你怎么带这些来了,叶胥知道吗?”
陶青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道:“这就是夫君给我买的。”
莘欣然有些好奇的问道:“你把咱们写话本的事情告诉你郎君了吗?”
陶青听完连忙摇头否认道:“那天夫君他们不是去看榜了吗,掌柜的拉住我夫君就问我们什么时候能写出新的一卷。”
然后陶青就指了指手上的东西说道:“这些东西还是昨天夫君带着我买的,同这一起买的还有这个。”
接着,陶青就拿出了昨天叶胥买的话本给莘欣然看。
莘欣然惊喜的看着陶青,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
于是方才在院外陪着莘欣然的荀母就看到同她问好后的陶青与莘欣然一起鬼鬼祟祟的往书房走。
荀母看到有些纳闷,怎么现在的孩子都这般吗,什么事情啊,就这般见不得人吗?在自己家中还这般,荀母摇了摇头,年轻人的世界,她不懂。
荀母虽然好奇,但是并没有打扰他们。
等陶青和莘欣然二人到了书房,莘欣然激动的开口道:“赶紧,赶紧拿出来让我看看那是什么东西。”
莘欣然虽说之前不怎么认字,可现在莘欣然认不少字呢,他觉得他认识的字虽然不敢说能考科局,但是看懂话本是绰绰有余的。
之前同陶青在一起捣鼓着说要写话本时,陶青才发现莘欣然竟然不识字,陶青心想不识字可不行,于是陶青便拉着莘欣然开始学认字。
于是莘欣然就开始学认字,一直学到了莘欣然回老家,莘欣然的认字之旅被迫终止。
莘欣然也是个好学的人,回了老家之后的莘欣然没有人教他识字,于是莘欣然便拉着荀文林教他认字。
学了那么久的认字,还是有些成效的。虽说现在荀文林认得字不太多,但是能通顺的读懂话本也是不在话下。
等二人认真的低头看完话本后,已经是大半个时辰之后的事情。
二人看的是意犹未尽,莘欣然问:“这下一卷什么时候发啊?”他还没看够呢。
陶青也好奇下一卷什么时候出来,他也好想知道后续。
这边陶青和莘欣然讨论着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而那边的叶胥和荀文林已经被授官了。
彼时的荀文林已经坐在翰林院编修的位置上已经开始履行翰林院编修的职责,虽说翰林院编修做起来有些无聊,但荀文林对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
虽然翰林院编修只是一个从七品的小官,但是当今的大学士哪个不是从翰林院一步一步走上来的。
同荀文林不同的是:叶胥没去翰林院就职,被皇上钦点留在宫中,被当成皇上的秘书来用。
叶胥这边刚上任,那边就被茅荣郅叫了过去,茅荣郅这次一改往日同大臣们扯皮的功夫,直奔主题:“爱卿在此次殿试中说的:现如今我朝的国库空虚,全是因为那些钱财大多在王室贵族和一些大商人手中?”
茅荣郅这般直接,这就能看出茅荣郅这个皇帝当的有多么艰难。
叶胥听到茅荣郅打直球,有些不解的想道:是谁传的皇帝整日都是忙的日不暇给的,原来雍正皇帝的作息都是假的,看来皇帝这般闲,还是折子不够多。
言归正传,叶胥在心中继续吐槽:可是怎么他面前的皇上这么闲,还有时间看他的策论,按理来说:茅荣郅应该日理万机,案形劳牍,根本没时间看他的策论,更别说是把他写的策论记得那么清楚了。
第101章 对此,叶胥不得不……
对此, 叶胥不得不硬着头皮答道:“那些只是臣的一时拙见,望陛下不要当真。”
茅荣郅见叶胥如此回到答,以为叶胥是怕他怪罪, 只得宽慰叶胥道:“爱卿莫慌,朕倒不是要怪你,只是有些好奇爱卿说的是否是真的罢了。”
叶胥心想:他怎么会知道,他一个本硕博连读的工科生, 怎么会知晓这些有关金融上面的事情, 但是从能量守恒定理应该是这样的, 叶胥想都是定理了,用在这个地方应该没毛病。
叶胥当时也是胡说,让他一个理科生搞政治,属实是有些难搞。
即使叶胥在书院的一年时间里被迫灌输了不少关于这方面的东西,但叶胥也只是觉得自己懂得只是皮毛,并不能说的上是运筹帷幄, 但是举一反三这个道理他还是知晓的。
其实在书院中写的策论, 很多都是叶胥根据他现代所生活的国家现状分析一下,之后再带入具体的场景,这样叶胥才得到夫子们的重视, 以至于那些都觉得叶胥是可塑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