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既然是不打算影响别家的生意,造一些粗纸,于是叶胥便想起来竹子造纸,用竹子造的纸,确实是比较粗糙一些,虽说过程复杂一些,但最起码能让穷苦人家的读书人用上。
叶胥记得之前种植香菇的那座山上是有竹子生长。
竹类多喜温暖湿润的地方,一般竹子生长的地方,大多是近水的地方,如此这般,那造纸所需的水也就一并解决了。
这样想着,叶胥即刻去了乡下,准备选址造纸的地方,选好地方后,叶胥就准备雇人建造一个小型的工厂。
选了好一些村中人来做活,一人一天十文钱。
见知州大人出手阔绰,甚至比他们走半个时辰到镇上做零工挣的钱还要多,一时间本来去镇上找零工的人,就在家做起了工。
知道知州大人是准备长期雇佣他们,因为竹子造纸是一个费力气的活计,于是叶胥干脆一直雇佣他们。
知晓这个消息的村民们,心中欢喜极了,他们每日少走了半个时辰的路,干的活也没有之前那般累,也没有人打骂,挣的钱也比往日里多。
他们心中很是感激知州大人。
纸张的问题是解决了,还有笔墨的问题,叶胥也一并解决了,叶胥写出知道墨条的法子,交给了负责工厂具体活计的小厮,这小厮是叶胥从府中挑选的,是个机灵的。
于是小工厂又招了一批人,于是附近几个村子的青壮年大多数都来小工厂做工。
加了制造墨条的程序后,叶胥又拿出了一些银子扩建了工厂,厂子里面的人也从之前的十几人变成了现在的几十人。
叶胥告知了众人具体的制造方法后,将具体的事物全部交给小厮后,便没再将注意力放在这里。
花费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粗纸便多了起来,叶胥并未拿出来卖,而是让小厮先存着,叶胥准备等到时候在书院中卖。
之前叶胥刚开始准备建厂时,就同村民们说清楚了,他准备之后建造一个书院,有意愿可以让孩子去读书,交一两银子的拜师费,便能进书院读书。
叶胥知晓村民心中担心的是什么,便直接告知他们:不用担心纸张贵的问题,因为他们这次生产的纸张便是怎么便宜怎么卖。
反正叶胥赴任时,皇上送的那些珠宝银子还分毫未用,现在正好用在这,这样也算是物尽其用。
于是,建厂、给村民们发放工钱、建造学院所需的银子均是从那几箱子的银子来的。
至于建造书院这个事情,并不是叶胥凭空想象的那么简单。
他之前考察了一下,无论是村中的私塾还是城镇里的私塾,都没有几个学子,与其这样浪费资源,还不如把这些夫子聚在一起,开一个书院。
叶胥是这样想的,也就这样做了。
于是在他所管辖的州内,叶胥一个一个的拜访了那些私塾中的夫子,并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大多数的夫子都是赞同叶胥的提议,毕竟不用负责学子们的吃喝住宿,自己只是授予知识,与现在相比,那是再也轻松不过了,况且是知州大人亲自来请,多大的荣耀。
也有小数的夫子不太愿意,只因那些夫子年近古稀,这把年纪,本是没有精力教导,可他们手下又有几个读书人。若不是为了尽职,他们早就已经开始颐养天年,也不至于每日早起给那几个学子上课。
当听到叶胥说要建一个学院,之后州内的所有学子都可以进去读书后,那些老秀才便将自己收下的学子托付给叶胥。
这些老夫子满脸的欣慰道:“若是那学院建造成功后,不知老朽能否进去观看一二。”
叶胥看着那老秀才的满头华发依旧坚持给几个孩子授课,有些感动。
他们本可以不负责任的对孩子的家长说自己精力不济,让他们自寻别处,可他们没有,依旧拖着年迈的身子给孩子授课。
叶胥心中很是敬佩这些负责任的夫子,当即答道:“若是到时书院建造成功后,小生必定亲自接夫子前往参观。”
因着叶胥说夫子每个月有五两银子,离家远一些的夫子,可以住在书院,所以大多数的夫子还是愿意去书院赴任。
搞定了书院的夫子后,叶胥便亲自给书院选址,亲自设计书院的结构图。
忙碌了几日后,叶胥便选了一个远离城镇的空旷地方。
叶胥选这么偏僻的地方也是有原因的,地处偏远可以让学子远离喧嚣,这样他们也能静下心用功读书。
书院的施工如火如荼的赶着,这边的造纸也没有落下。
等事情全部交代过后,已经是两个月后,这时的叶胥终于有空闲下来。
在叶胥忙预备改变楚庭教育的这断日子里,他早出晚归,叶胥早晨起来时,陶青还在睡梦中,等晚上归来时,陶青已经进入了梦乡。
就这样,这两个月的时间,陶青见到叶胥的次数屈指可数。
今日,陶青用早膳时,看到桌上的叶胥,很是惊讶,当即激动的不顾叶父和叶姆也在用膳,陶青开口问:“夫君的事情忙完了?”
叶父和叶姆两人虽说是在用饭,但也都是支起了耳朵听着夫夫二人的对话。
叶胥见叶父和叶姆都在,就没敢在言语上乱来,中规中矩的说道:“暂时忙完了,接下来的时间能休息几天。”
也就几天,叶胥想,可能都撑不到半个月。
算算日子,大概就这几天吧,那香菇也是时候收了,到时候又有他忙的了。
虽然知晓不久后,他又要开始忙起来,但叶胥没说,他怕陶青知晓后又伤心。
但这次叶胥低估拉陶青的承受力。
在叶胥忙碌的两个月内,陶青的日子过的很是充实,早膳用完后,便同叶姆出去闲逛,下午就在家同叶姆一起给肚里的娃娃绣些小衣物。
叶姆来到后,听说叶胥不在家时,陶青都是一个人在家,叶姆很是心疼。
现在既然他来了,那陶青定然是不能同之前那般了。
叶姆怕陶青一个人在家憋出什么病来,有空就带陶青出去逛逛。
时间久了,那些小商贩自然而然的都知晓陶青是知州大人的夫郎。
众人见叶姆和陶青都是平易近人的性格,丝毫没有官夫人的架子,也看不出陶青和叶姆看不起他们,于是便对陶青和叶姆的印象也好了起来。
等叶胥整改街道后,众人对叶胥也是赞不绝口,开口闭口都是知州大人如何如何好。
等陶青和叶姆逛了几次后,商贩们发现他们出手也大方。
于是每当陶青和叶姆出来闲逛时,那些商贩总是热情的很。
本来二人就是打算闲逛,放松一下,一路上同人交谈下来,也不算无聊。
等陶青和叶姆出去的次数多了,叶胥可能也就有所察觉,知晓了陶青每日都要出去走一圈,为了陶青和叶姆的安危,于是叶胥就出手整治了一下城中的治安。
知晓叶姆和陶青喜欢去那些摆摊的地方走,叶胥首先便对摆摊的地方开始整治。
对于一些衙役借着官威在小摊上免费吃喝的现象,叶胥制定了一项规定,衙役们不可吃了小摊上的东西不给银子,也不可乱收保护费,若是被发现了,便革职求情也没用。
虽然叶胥断了他们的财路,但叶胥也不是一个不定变通的人。
叶胥划了两条街,专门给小商贩摆摊用,但是要收取摆摊费,一文钱可以摆上一天,这两条街,每日都有衙役们巡视,不会受地痞流氓的骚扰。
当然这些摆摊费交给当日巡视的衙役,若是有人多收,百姓可以举报。
为了不让被举报的百姓被报复,叶胥专门让人弄了一个意见箱,百姓们若是碰到了什么冤情,可以匿名举报,不会有人知晓是何人所写。
对于每日巡视的衙役,叶胥也制定了一个小木牌,每日上值时,必须要带着这个刻有自己名字的木牌,若是不带,便要罚半个月的俸禄。
在叶胥的一番整治下,府城也算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样,陶青每次出去闲逛时,叶胥也能安心不少。
于是,自叶胥整治后的街道,那些街道上是别有风采,最起码不再像之前那般散乱,看起来井井有条,每个商贩都有自己的地方,他们摆摊的地方都差不多大。
因为有了叶胥的一番整治后,他们也能在这里安心的卖东西,不再担心有无赖找事,每日有衙役巡视,那些无赖也不敢找事。
每当陶青和叶姆一起来闲逛时,总会有不少商贩同二人搭话,甚至还有商贩将自己卖的东西往叶姆身后的小厮怀中塞。
商贩们消息灵通,他们知晓陶青怀有身孕,便不好塞陶青怀中。
对于这些商贩的热情,叶姆总是拒绝再三,可是效果总是并不太理想,每次叶姆和陶青回府后,总是能带来新鲜的蔬菜和一些小饰品什么的。
但这些都是叶姆和陶青付了钱的,商贩们见陶青他们不占便宜,便总会挑出最好的东西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