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给孩子取名,现在孩子已经出生了,也是时候给孩子起个名字。
  因为家中就数叶胥的学问最高,孩子没出生时就定好了要取名字,当时叶胥不肯,非说是孩子尚未出生,要等到出生了再起,说是这样是对孩子的尊重。
  现在孩子出生了,叶胥便准备给孩子取个名字,叶胥看着怀中脸蛋睡的红红的小婴儿,思考了片刻道:“不如就叫岁桉和岁锦吧。”
  “岁岁平安,一世锦欢。”
  叶父和叶姆听到这名字后,觉得不错,岁岁平安,一世锦欢。
  他们对孩子也没有什么大的期望,只希望他们兄弟二人能够平平安安的长大,无病无灾的就好,其他的就不再奢望。
  叶姆言语中满是对名字的喜爱,对着叶胥怀中的小人说道:“咱们今天也有名字了,以后就叫岁欢。”
  叶胥听着叶姆的话,才知晓原来怀中的这个是老二,老大在叶父怀中。
  叶胥给孩子取好了名字后,就进了屋,准备把给孩子取名字这件事告诉陶青。
  叶胥进了屋后,陶青还没有睡醒。
  第125章 叶胥在屋中陪了会陶青……
  叶胥在屋中陪了会陶青才想起自己回来的匆忙, 听到家丁说陶青要生了,就急着回来。
  一时间就忘记让人同书院院长说一声:他今天有事,明天再去书院。
  叶胥想到这, 赶紧让人去书院同院长问一下,若是什么要紧的事情,他现在就去;若是没有那么急,他明天再去也不迟。
  等陶青下午睡醒时, 就见叶胥在他身旁坐着。
  陶青睡了差不多一整个上午, 睡得脑袋昏昏沉沉, 他缓了一会,才清醒了一些。
  然后就发现自己原本鼓起来的肚子平了下去。
  陶青这才意识到,原来他已经生了,就问一旁的叶胥:“孩子呢?”
  叶胥见陶青的脸不像之前那般苍白,反倒是有些红润,见陶青面上没有什么, 才开口回答了陶青:“阿姆和阿父看着呢, 他们喜爱的不得了,从一出生就抱着,等他们抱累了, 放在床上后还一直盯着。”
  陶青听完这话, 眉眼弯弯, 很是高兴, 对叶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啊?”
  “和你一样, 是两个小哥儿,长得很是像你,特别漂亮。”
  此时的叶胥仿佛忘记了自己在不知晓孩子性别前,那嫌弃的模样。
  陶青听完这话, 脸上的笑容就更明显,随后对叶胥道:“我想看看孩子。”
  等叶姆进来时,就把孩子我那个陶青的身边递,让陶青看个清楚,道:“你看这孩子是不是长得好。”
  陶青看向孩子的眼中尽显温柔,满是慈爱,答道:“嗯,长得是好。”
  第二天,叶胥便去了书院,昨日院长只是说,今日去也无妨,所以叶胥并不知晓院长叫他去是作何。
  等他到了之后才知晓:原来是学院中的秀才要考试,过几天要出发去省城考试,因为大多数人是第一次参加举人考试,不免得有些紧张。
  院长见这些秀才这个模样,便想着让叶胥来鼓励他们一番。
  叶胥在书院的学子中很有威望,因为叶胥不仅为人和善,而且知识也很是渊博,有时叶胥兴趣来了,还会给他们讲节课,对于学子们有不理解的地方,也很是耐心。
  院长知晓叶胥在学子们心中的地位,便想着能不能让叶胥给学子们说几句,若是能激励他们一下更好。
  哪成想叶胥昨日有事没来,这才拖到今日。
  不过现在倒也是来得及,叶胥到时,准备参加考试的秀才们都来了,还有一些准备考秀才的学子也来了不少,他们主要是想听一下叶胥的教诲。
  毕竟叶胥身为知州,事务繁忙,他们也不是月月都能见到叶胥,听闻今日叶胥要来书院,消息灵通的学子能来的大都来了。
  叶胥准备简单的给他们说几句,主要是让他们不用太过紧张,现在他们还年轻,科举成功也不急于这一时。
  若是能榜上有名更好,若是落榜了,那就等下一次,这次能长个经验,就当是熟悉一下科举的流程。
  不久后,百姓们种下的土豆也收成了,叶胥听着下面几个县令报上来的内容,脸上的笑容是怎么都藏不住。
  他只觉得这些日子压在身上的担子终于少了些,既然百姓们以后能吃饱,那他此次前来楚庭的任务也算是基本完成。
  等百姓们将土豆收了之后,靠山的百姓们便可以进山养殖香菇。
  日子在忙忙碌碌之中过得很快,马上就到新年。
  这也是叶胥一家人来到楚庭过的第一个新年,府中上上下下充满了喜悦的气息。
  下人们按照叶姆的指挥将府中装饰的很是喜庆,府中能挂满了喜庆的小红灯笼,院子上的树也没放过。
  等到了除夕那天,他们一家人一起守夜,岁桉和岁锦也换上了喜庆的红衣,一人一个虎头帽,那是叶姆亲手做的。
  陶青和叶胥一人抱着一个,两人在父姆怀中乖乖的,不哭也不闹,滴溜溜的大眼睛不时的转。
  等过了除夕,叶胥便准备带着刚出生的孩子去知府家中拜年。
  毕竟他们在楚庭也没有什么熟人,也就叶胥一个顶头上司知府大人,叶胥同陶青商量了一下,二人便打算给知府大人拜个年。
  自叶胥来到楚庭任职,知府大人就对他很是宽容,叶胥也知晓知府大人在暗地中帮过他,若非如此,他不可能在楚庭做了这么久,没有一个人来找茬。
  等叶胥和陶青抱着孩子到知府家时,知府夫人和知府大人已经坐在会客厅等着了,那模样应该是在等一些小辈来拜年。
  知府大人见叶胥夫夫二人一人抱着一个孩子,很是惊奇,他只知道叶胥上任时,夫郎怀有身孕,没想到这一眨眼,叶胥的孩子都有俩了。
  知府大人对叶胥道:“孩子都已经出生了?这般快!”
  “回大人,孩子已经满月。”
  “什么时候生的,都已经满月了,怎么没有举办满月宴,我可是一点消息都没有收到,你们夫夫二人瞒的可真紧,我愣是一点风声也没有收到。”
  叶胥解释道:“阿姆说孩子还小,不方便见人,便没有大办。”
  知府当然知道这只是叶胥的托词,具体原因是什么,见叶胥不肯说,知府也就识趣的没问。
  其实是叶胥只是觉得若是此时在老家,或者京城,他还可能请几个熟识的老友来家中坐坐,告知他们孩子满月了。
  可是他们现在在楚庭,他若是真的大肆举办孩子的满月宴,来的人除了知府大人,还会有许多巴结他行方便的人。
  叶胥来楚庭是为民办事,不是来捞银子的。
  对于叶胥的想法一家人也都理解就没有大肆宣扬叶胥有孩子的事情。
  于是陶青生了一对双胞胎的事情,在楚庭除了府中的下人之外,倒没有什么人知晓。
  过了年之后,叶胥就闲了下来,毕竟他的心头大患已经解决。
  现在就看接下来还能不能种水稻,若是可以,那就更好;若是还不行,便让百姓们继续种植土豆和红薯。
  还有之前叶胥传授给靠山的村民们种植香菇,现在香菇已经成熟了,村民们已经晒干收好。
  因为之前的香菇都是叶胥一手解决的,所以此次前来的几个县令都是问叶胥这次的香菇的去路如何,是同上次一样交给叶胥,还是让他们自己解决。
  对于这件事情,叶胥早就已经想好,叶父之前一起走商的伙伴们,整天天南海北的走,肯定是有销路。
  再加上这香菇是人工养殖,不像之前的蘑菇,只有雨后才有。若是加上皇上都爱吃的宣扬下,这香菇定能大销。
  叶父早已经给他们那些朋友写了信,他们年后不久已经往这边赶了,算算日子,也该到了。
  叶胥对几个县令道:“这件事情你们暂且不用着急,等过几日我便让人上门去收,你让村民们不用着急。”
  几个县令得到叶胥肯定的回答后,便回去了。
  叶胥想:只是依靠那几个商人卖,效果还是不太理想,若是能让村民们拿到更多的利润,还是想别的法子。
  没过几日,那些走商果然到了,叶胥先让他们在家中休整一下,等缓过来,明日再去收香菇也不迟。
  叶胥又让人通知县令,说是收香菇的人到了,让他通知百姓,让晒干的香菇拿出来,等明天有人收。
  这一年,楚庭的旱情似乎并没有好多少,但百姓们因为种植了红薯之类的农作物,倒也没有饿肚子。
  叶胥又让人留了许多那些蔬菜的种子,命人给百姓们发下去,并告知他们这蔬菜的习性。
  若是他们能种出来,这样也能让百姓们饭桌上能多道菜。
  等到了第三年,楚庭下了一场大雨,溪流终于能存住水,水田也不再干涸。
  这对于楚庭的百姓们来说,意味着他们终于能种水稻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