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叶胥想:量小于求,物以稀为贵,香菇的生产数量小,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现在的叶胥不仅在皇上的心中是一个香饽饽,在众多大臣心中,他们已经默认叶胥待过的地方便是他们以后外放做官的首选。
因为叶胥做知州的地方,确实比楚庭其余的地方要富裕一些。
楚庭这几年出来的进士或者举人,大多是出自叶胥做知州时待过的地方,因为叶胥在那里建了书院,当地的学子就地入学,学习积极性就上来了。
现如今叶胥自请来到营州,虽说有些官员面上不屑,营州一个常年苦寒之地有什么油水,又有什么好建设的。
可心底终归是有些好奇,好奇叶胥能把一个苦寒之地弄成什么样。
但心思灵活的官员已经开始在暗中运作,让家中的孩子到时营州去镀一层金。
现如今楚庭的名额已经被预定了下来,他们先下手为强,赶忙把营州的名额抢下来,别到时候,像现在的楚庭这般难抢。
他们的后代在叶胥的手下做事,总归能沾上一些好处,到时候他们再运作一番,回京做官不是什么难事。
朝中的老油条起初对叶胥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子很是看不起,他们对楚庭的事情都束手无策,难不成他一个毛头小子能处理好。
可偏偏叶胥争气,叶胥在楚庭干六年,硬生生的把楚庭交赋税的银子直逼临安。
这般操作下来,倒是没人敢小瞧叶胥了,而听闻整个事件的舒老拂了拂白胡子,心想:他果然没有看走眼,也不枉自己在他及冠时,送去的及冠礼。
无论之前久经官场的大臣们,有多对叶胥看不起,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叶胥的手段确实是他们所不能及的。
有些心思活络的,觉得叶胥在地方干不了几年就会被皇上召还回京。
届时自己同叶胥处好关系,能在他手下照付一二也是好的。
这处好关系自然很简单:男人嘛,除了银子,不就是女子。
可是他们不知,这些在一般男人身上好用的手段,到了叶胥身上,丝毫不管用。
叶胥家境圆满,夫郎是自己放在心尖上的人,钱财乃身外之物,叶胥也不是贪财之人,他觉得要那么多银子也没用。
更何况,叶胥甚至压根不缺银子。
先不说他们在老家经营者一家小店,那小店每日的流水不能小觑,更何况老家现在也开了几家分店。
就连叶父在楚庭开的那家酒楼,每月的流水也够他们一家生活。
第141章 叶胥他们一家人的物欲……
叶胥他们一家人的物欲极低, 不知是不是因为叶父和叶姆精神世界相对于饱满的缘故,叶父和叶姆对于一些奢华的衣物和首饰等没有太大的兴趣。
他们不仅在外物上没有太大的兴趣,在吃饭这件事情上, 他们也没有太大的执念。
在他们心中,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他们对饭菜的味道也没有太大的要求,许是小时候经历过饥荒, 所以二人对于饭菜什么的根本不挑。
若是吃到美味的东西, 他们也许会多夹几次菜;若是饭菜并不太合口, 他们也会吃下去,反正就是不会浪费。
倘若有一天叶他们想吃某种食物;如果有条件,他们老两口可能会满足自己就吃,如果没有条件,他们二人也不强求。
总之他们若是吃不到,他们就花费大力气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在他们的世界观中, 只要能吃饱穿暖就好, 别的也不强求,其余的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 死不带去。
再说叶父, 叶父本身就是个糙老爷们, 对物欲的要求比叶姆还低, 若说叶姆是要求衣物要得体, 自从叶胥升迁之后,叶姆就再也没有穿过有缝补痕迹的衣物了。
而叶父不像叶姆这般细心,整日穿着袖口磨破的衣物招摇过市,若不是叶姆时常注意着, 叶父根本不打算换。
陶青见叶父的衣物竟然这般,苦口婆心的劝叶父换件衣服,反正家中也不缺这一件衣物的银子,可无论陶青怎么劝,叶父就是打定主意不愿意换。
最后还是叶姆开口说,若是叶父再这般穿着破旧的衣物在酒楼中招客,可能会坏了叶胥的声誉。
到时候有心之人会拿着这件事为由头,说叶胥身为百姓官,却苛待父姆。
知晓自己的节俭可能会给儿子带来麻烦,叶父才不情不愿的将旧衣物换下。
至于袖口坏了的衣物,叶父自然不舍得丢,在叶姆的一番缝缝补补之下,破旧的衣物顿时变成了叶父的里衣。
由于叶父和叶姆有种超乎常人之外的洒脱感,所以他们一家人的花销并不像其余官员家的花销高。
再说陶青,陶青自小受陶姆的影响,同叶姆一样,也觉得只要吃饱穿暖就好。
许是叶姆的节俭影响到了陶青,所以陶青对于这些身外之物的要求并不高。
衣服陶青觉得只要穿的舒服就好,只是出门的时候,陶青还是要维持一个知府夫人该有的体面,在家时,陶青就没有这些顾虑,一般都是怎么舒服怎么来。
况且叶胥一家子根本不差钱,再加上叶胥一大家子对于身外之物的追求并不强烈。
再者说叶胥去楚庭赴任时,皇帝还给了他们一马车的珠宝,虽说这些珠宝最后都花在了百姓身上,但是这能看出叶胥对于钱财也不是那么看重。
若是叶胥看重钱财,很大的几率叶胥不会选择做一个默默无闻的科研工作者,而是去经商,以叶胥的头脑,在商界,他也能闯出一番成绩。
可是他没有,他选择了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见钱财打动不了叶胥,心思不正的官员又只好换一个角度来打动叶胥。
他们精心挑选一些貌美的女子和哥儿,企图用这些妖娆多姿的女子和哥儿打动叶胥。
这京中谁人不知叶胥的后院很是干净,这么多年了,就只有一个哥儿。
若是自己送的人送到了叶首辅的心坎上,那他们的升迁之路岂不是一帆风顺,若是到时候他们在吹吹枕边风,那这朝堂之上,他们岂不是要横着走。
这般想着,他们在心中开始谴责陶青。
这些官员们以为叶胥的后院干净是因为陶青善妒,不愿给叶胥纳妾。
可是他们却不知晓叶胥后院空落的原因是叶胥心中只有陶青一人,心甘情愿的不纳妾。
自以为摸清叶胥心思的庸官们,见送财的这条路不通,便自作聪明的给叶胥送了十几个风格各不相同的美人,高低胖瘦,环肥燕瘦,只要你能想到的,他们都送了过来。
当然哥儿女子都有。
当这些庸官信心满满的以为叶胥此次定能被自己收买下来,沉浸在喜悦中的官员们,次日便被叶胥告了御状:说他整日无所事事,竟然关心起自己的后院。
于是那天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这些庸官被皇上训斥了一番,罚了一年的俸禄,更有甚者直接被撸了官职。
茅荣郅当然知晓叶胥这个青梅竹马的夫郎在叶胥心中的重要性,国色天香的公主叶胥都看不上眼,岂能看得上几个歪瓜裂枣。
前些日子,茅荣郅同父异母的妹妹说自己看中了叶胥,自愿为妾,茅荣郅虽然对公主自甘为妾的说法很是不赞同,训斥了一番后,见她还是不改心思。
茅荣郅无法,只好亲自试探叶胥的口风,叶胥当即明白了茅荣郅言外之意。
公主怎么可能自愿为妾,别说叶胥压根不想娶公主,就算是娶了,可公主又怎么甘愿为妾,到时候最危险的就是他的夫郎陶青。
更何况,他孩子都有四个,叶胥又怎么可能因为公主而破坏自己圆满的家庭。
叶胥当即直言:自己可以不做官,但是不能失去夫郎。
总之就一句话,他宁愿做个庶人,也不愿尚公主。
见叶胥态度这般强硬,茅荣郅也不好多说什么,话音一转就落到了政事上,仿佛刚才探叶胥口风的人不是他一般。
茅荣郅心中自然知晓一个能干的臣子与一个公主孰重孰轻,他自然能分得清。
当京中的官员发现叶胥是个油盐不进的滑泥鳅时,叶胥已经再次被茅荣郅重用。
当然,这些都是日后的事,现在的叶胥还只是一个看着屋外的极寒天气眉头蹙的能夹死只苍蝇的巡抚。
听着屋外传来呼呼的寒风声,叶胥心想:怪不得这营州地处偏远,人口稀少,这一年中有将近六个月出不了门,谁能忍受得了。首先叶胥就忍不了。
叶胥来营州之前,只知晓这边的土壤肥沃,种出来的庄稼不错,产量也高。
可他实在是没想到这边的天气竟然这般极端,感受到屋外的寒冷,叶胥的眉头无意识的皱了皱。
陶青见叶胥今日书也不看了,就在那边背着手来来回回的走,还时不时的扒开帘子探头瞅向屋外。
走一会儿就停下来叹气,陶青看叶胥这般模样,担心叶胥心中郁结,上前给叶胥披了件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