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陶青任凭两个小家伙可怜兮兮的看着他们,也没有像往常一样,将他们抱紧怀中温声细语的安慰他们。
  叶胥看两个小家伙哭的满脸是泪的模样,伸手擦去了他们脸上挂的泪水。
  无奈开口道:“到那时你们便能明白,眼泪是最无用的东西。”
  “眼泪只会对阿父和阿姆有用, 对于恶人来说, 你们的眼泪可能是他们的兴奋剂。不论你们哭的如何伤心,他们只会对你们做更过分的事情。”
  叶胥在心中叹息,生怕自己出现了什么意外, 护不住两个小家伙。
  叶胥怕他们不能理解自己话中的意思, 还给他们说了一个事例:“传说, 在遥远的国度, 有一个王朝名为明朝, 明朝有一个皇帝,叫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在明朝末年,国家危难之际,曾尝试劝说大臣们捐款以应对外敌入侵和内乱, 但大臣们纷纷表示自己贫穷无法捐款。”
  “更过分的是:崇祯皇帝的岳父,在崇祯要求捐款时表示没有钱,但后来却拿出一小部分资金捐给崇祯,并声称自己是个忠臣。”
  “然而,当叛军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攻入北京城后,这些之前声称贫穷的大臣们却突然变得富有,有些人甚至能够一次性捐出几十万两银子。”
  “崇祯皇帝尽管努力挽救明朝,包括节省宫中用度、认真处理政务,但最终未能阻止明朝的灭亡。”
  “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明朝灭亡,最后那些拿不出银子的大臣被叛军斩杀。”
  叶胥说完之后,看着两个小家伙:“起义军与朝廷的士兵对抗时,城门被攻破,城内的百姓还能性命无忧的待在家中吗?”
  “进城之后的起义军,烧伤抢掠,受苦的是不是百姓?若是国家动荡不安,你们又怎能安然无恙的在家念书?”
  看着两双懵懂的眼睛,叶胥轻轻的拂了拂两个小家伙的脸蛋,以示安慰。
  但叶胥继续讲道:“阿父之前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一个国家叫倭国,这个国家最是反复无常,曾经有位皇帝称倭寇‘甚卑贱,不知世上有恩谊’‘卑微不知恩,只为权势’有谚语称:‘镜子不擦不明,倭寇不打不行’。”
  叶胥看着两个小家伙认真的模样,继续道:“倭寇生活在一个小岛,虽然他们生活的地方偏僻,能称得上是鸟不拉屎的地方,可他们的野心不小。”
  “他们身高很矮,男子只有四尺半,但他们竟然敢侵犯我国疆土,因我国物资丰富,地大物博,他们觊觎我们的地理优势。”
  叶胥的声音有些哽咽,道:“当时的倭寇对我们的百姓实行三光政策:‘杀光,烧光和抢光’,当时的京都学子们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叶胥的眼中似乎有泪光闪烁,叶胥缓了好一会儿,平复好自己的情感,对两个小家伙道:“当时像你们这般大的孩童被他们无辜残杀。”
  叶胥盯着两个小家伙的眼睛道:“先有国,后有家,若是国将不国,哪来的家?”
  “在国家大义面前,这些小情小爱根本不复存在,因为那时的百姓一门心思的只想救国,根本没有时间来想这些才子佳人的缠绵悱恻。”
  叶胥见两个小家伙的眼中的懵懂逐渐被愤怒取代,便知晓自己这次的教育成功了一大半。
  缓了语气道:“阿父并非拘着你们不让看这些才子佳人的故事,只是觉得这些故事终究是镜花水月,不真实,现实总是不能受人所控,现实有时候远不如你们想象的那般美好。”
  叶胥生怕两个小家伙把话本里面的东西带入现实,他翻了翻那本小册子,开口道:“若当真是闲的无聊,看这来消磨时间倒也没什么。”
  叶胥加重了语气,很是严肃的说道:“可你们万万不可将这个里面的内容当真,人心是最不可控的东西,你们二人千万不要试图将自己的幸福寄托到一个陌生人身上。”
  叶胥看着两个小家伙认真听讲的模样,轻笑了一声,揉了揉两个小家伙的小脸,开口道:“现如今,阿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你们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但等你们长大以后,要知晓安逸的生活要靠自己争取,不能寄托在他人身上,知道吗?”
  两个小家伙脸上的泪痕未干,奶声奶气的回道:“阿父,孩儿知晓了。”
  叶胥看着两个小家伙的反应,满意的点了点头:孺子可教也。
  继续道:“你们年龄还小,阿父以后努力一些,以后让天下的好儿郎任凭你们挑选,但是这个前提是咱们的国家安康。”
  叶胥看着还带着婴儿肥的两个小家伙认真的模样,不由得开始反思自己,他是不是太过上纲上线了。
  说不定小家伙只是随意翻了一下,并没有太过认真呢。
  日子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溜去。营州的冰雪天气,也随着日升日落而慢慢消去,取而代之的是冰雪消融,天气回暖。
  随着天气的回暖,越来越多的百姓们开始走出家门,到外面活动筋骨。
  困在家中小半年的叶岁桉和叶岁锦两个小家伙终于按捺不住的出了府,小家伙们如同在草原上的小马驹,无拘无束的乱跑。
  叶胥和陶青二人跟在两个小家伙的身后,望着前面火力旺盛的两个小家伙,眉眼中全是笑意。
  陶青和叶胥跟在他们身后,一人手中拿着一支小家伙没吃完的糖葫芦,二人边走边说。
  前几日,莘欣然给陶青写了信,说是他们的孩子已经三岁了,荀文林也升职了翰林院修撰,从六品。
  叶胥之前不久前也收到了来自荀文林的书信,先是关心了自己一家人的身体,然后是关心自己在营州的生活,荀文林在信中说营州疾苦,虽然他不能理解为何叶胥会选择来营州就职,但是细究一下还是能理解的。
  毕竟营州穷苦,百姓的生活也好不到哪里去,荀文林先是在信中关心了他一下,最后还是告诉叶胥自己升职的事情。
  虽然荀文林的升官速度不能同叶胥相比,但是在同为寒门出身的那一届进士中,还算是不错的。
  他们同一届的进士,除了有家中为官的之外,剩余的大部分都是被外放做官了,荀文林虽说升官缓慢,但是同大多数人相比,还是不错的。
  这封信在叶胥赴任营州不久就寄了过来,因营州离京城相隔甚远,前不久,叶胥才收到荀文林的来信。
  于是叶胥和陶青相互诉说关于莘欣然和荀文林在心中所说内容。
  陶青带着笑意的看着叶胥道:“然然说,他家的孩子已经过了三岁生辰,算算时间,现在应该已经四岁了。”
  京城与营州之间有时差,写信与收到信这段时间相差应该有四五个月。陶青这样说倒也没错。
  叶胥见陶青笑的开心,忍不住上手摸了摸陶青的满带笑意的小脸,上手之后,叶胥才反应过来现在他们不是在家中,而是在大街上。
  反应过来的叶胥面若无事的看了看四周,看到路人纷纷低下头,假装在忙自己的事情后,叶胥心想:他就知道。
  叶胥在刚到营州时,在纪修为给百姓们修地炕时,叶胥还亲自去监督过几次,等纪修为能熟练的上手之后,叶胥便将事情全权交给他。
  可就在叶胥监督的那几日,百姓们像是不怕冷似的,纷纷赶来看新上任的巡抚大人是何模样,知晓巡抚大人是个年轻小伙子之后,来看的人就更多了。
  他们也只是看看饱饱眼福,其余的事情并不敢多干,毕竟这个时候的官威在百姓心中还是很大的。
  也就是这短短的几日,整个城镇中,有四五成人认识叶胥这张脸。
  今日天气回暖,百姓们纷纷出门活动筋骨,有人眼尖的看到巡抚大人也出来闲逛,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城镇中原本摊在家中的,硬是出了门,只为看一眼巡抚大人究竟是何模样。
  当看到叶胥怀中抱着一个小哥儿,而叶胥另一只手还牵着一个哥儿,那哥儿怀中抱着一个同巡抚大人怀中一模一样的小哥儿时,众人恍然大悟,原来巡抚大人带着夫郎和孩子一起出来了。
  叶胥自以为人生没有那么多观众,其实到处都是眼睛。
  等两个小家伙疯跑到前面去,叶胥也不怎么担心,毕竟两个小家伙有武艺傍身,自保是够得,再加上纪修为收下的侍卫也在暗中护着,所以叶胥根本不担心两个小家伙的人身安全。
  于是叶胥和陶青这一路上都有无数双眼睛默默的注视着他们,等叶胥上手宠溺的摸了摸陶青的脸蛋时,叶胥似乎听到了短暂的惊呼声。
  叶胥向四周望去,却发现不远处的几个年轻小哥儿聚在一起,用手帕捂着嘴,不知道在说什么。
  叶胥收回目光,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继续牵着陶青的手,跟着小家伙的脚步走。
  倒是被叶胥牵着的陶青不像叶胥那般镇定,陶青低着头,被叶胥牵着走。
  叶胥看着陶青红透了的耳尖,轻笑了一声,心想:陶青怎的还是这般害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