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夫夫二人待在书房中,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由于陶青的监督,叶胥这次也是按时吃饭,按时睡觉,并没有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三日后,制定完计策的叶胥,出了书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通知各地的知府赶到营州。
  收到消息的知府们,心中很是烦闷,这刚天气回暖,就要他们往省城赶。
  有的正躺在床上的知府,也不得不从从不收拾一番出发,没办法,巡抚就给了五日的期限,五日之内必须赶到,真是官大一级压死人。
  此次上任的巡抚是不是召唤他们过于频繁。
  上一任巡抚正值壮年,不能说是身强体壮,比起花甲之年的官员,他算是年轻,可上一任巡抚也没有像新上任的巡抚多次让他们去省城开会。
  现在天气回暖,还有许多宴席等着他们去,现在巡抚的命令一下来,他们这几天的宴席自然也就泡汤了。
  无法,就算是心中万般不愿意,各地知府们也只好捏着鼻子往省城赶,谁让巡抚比他们官大一级。
  等到各地的知府到了之后,叶胥端正的坐上上面发话:“本官近几日去田中转了转,发现又一个奇怪的现象,有的百姓没有耕地种,而村子附近明明有许多荒地。”
  坐下的知府们知晓叶胥是什么意思,当即有人接话道:“那依巡抚的意思是...”
  “本官认为,既然土地荒废着也是荒废,不如让百姓们开垦,只要是他们开垦的土地,只要能坚持种三年,便能去官府报备,三年期满之后,那开垦的土地便开垦者所有。”
  “当然,这些荒地不仅局限于百姓能开垦,若是有力气的乞丐想要开垦,自然也可以。”
  “对于百姓们开垦的土地,前三年不收任何赋税。”
  叶胥说完,望着座下呆呆不开口的知府们,叶胥气势全开,面色和缓的问道:“诸位不说话,可是有什么意见?”
  不等下面的知府开口,叶胥补充道:“这些荒地仅限于百姓和无耕地者开垦,富商和地主不能享受这项政策,若是被我发现那个知府所管辖的地区有阳奉阴违者,后果自负。”
  叶胥怕地主和富商钻空子,他此举主要是为了让荒地不荒,若是真的让富商和地主开垦,那哪里还有无家可归之人的活路。
  第147章 乞丐们又哪里是富商和……
  乞丐们又哪里是富商和地主们的对手。
  叶胥看着坐在下面的各地知府, 很是不满,现在他已经将事情说完了,他们怎么这么没有眼力见。
  命令他已经发放下去了, 他们怎么不赶紧回去执行。
  叶胥看着岿然不动的知府们,自认为很是和蔼的说道:“诸位还有什么异议吗?”
  叶胥见他们纷纷不说话,便开始赶人:“既然诸位没什么意见,那便回去实施吧, 若是遇到什么事情, 可以以书面的形式告知。”
  叶胥扫了一眼在座的知府, 继续道:“现如今正值耕种的好季节,你们别回去晚了,耽误了事。”
  其实对于这个想法,叶胥大可以直接写封信告知他们,可叶胥总觉得写信告知,不如当面叙说来的印象深刻。
  叶胥的命令开始在营州的各个地方开始实施时, 营州各地的百姓们见只要是自己开垦的土地, 只要种满三年,便归自己所有。
  就现在的行情来看:就算不是良田,一亩地还能卖三两银子, 现在这些荒地竟然只要是自己开垦的, 就归自己所有。
  在百姓眼中, 这些荒地像是白得的银子一样, 只要自己多干一些, 他们便能免费得几两银子。
  这个消息对于百姓们来说真的同过年一样,一时间有耕地的百姓们将自家的土地翻完土之后,便在自己最大的范围内,开始开垦荒地。
  自古, 农民以耕种为生,耕地的多少是能间接影响到一家子生活的好坏,现如今巡抚大人亲口发话说村子附近的荒地,他们能开垦多少,那这些土地都是自己的。
  一时间只要是村子附近有荒地的百姓们喜不自禁,纷纷选一些离自家近的荒地开垦。
  一时间内,本该闲下来的村民们,热火朝天的翻新土,这些都是以后改善他们家庭生活的关键。
  荒地翻新后,能种什么东西,百姓们意见不一,叶胥知晓黄豆能养地,便建议百姓在开垦的荒地上种植黄豆,若是不然,种植土豆、红薯这样大产量的农作物也行。
  虽说土豆红薯这般高产量的农作物在楚庭推广的很是成功,但毕竟营州地广人稀,百姓们的良田又很少,这些田地,他们种植水稻还不够呢,又怎么会去种植这些土豆和红薯这些他们从未听说过的东西。
  叶胥见营州的百姓虽然也吃这土豆和红薯,但也只是作为菜来吃,并不会作为主食。
  叶胥无法,只好规定,只要能开垦出一亩荒地,花上十文钱,便能买到三十斤土豆或者红薯。
  对于一贫如洗的乞丐来说,他们自然是没有闲钱去买土豆和红薯的,叶胥只好给他们写了借条,等到来年,将钱还上。
  虽说现在是荒地,但营州的土地肥沃,养上两三年之后,便能种植水稻。
  叶胥之所以对乞丐这般优待,因为他觉得若是乞丐有能力开垦荒地,那更好。
  反正多一个人开垦荒地,这营州的荒地就少一分,这天底下也就多了一个靠自己双手吃饭的人。
  可营州天气极端,有小半年的时间里都是寒冷季节,百姓们在屋中,若是防护不当,还能被冻死,更何况是乞丐。
  所以在营州的街头上几乎是看不到乞丐的,因为营州的乞丐根本活不过冬季。
  叶胥的本意并非是营州的乞丐,而是想吸引附近地方的乞丐。
  这些乞丐之前也是有田的百姓,因为天灾人祸不得不背井离乡,最后变成了身无分文的乞丐。
  若是有地可种,谁又愿意做人尽可欺的乞丐。
  如今百姓们吃的都是糙米,谁又有闲钱去救济百姓,做乞丐受别人白眼,还时不时的被人拳打脚踢。
  可见乞丐并不好做。
  叶胥发布的告示一出,附近有消息灵通,又愿意自食其力的乞丐,纷纷赶往营州准备拿开垦荒地。
  没有工具?官府表示:可以登记向官府免费借农具。
  而且,官府还可以解决户籍的问题,只要是在营州境内开垦了土地,便可以凭借着附近村子开的证明到官府上户籍。
  虽说营州地处偏僻,但叶胥发出的这一系列的政策,也使得一些之前在老家过不下去的百姓们乔迁到营州。
  因为叶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吸引人口,营州地广人稀,人口就是第一大要务。
  一时间,营州的百姓大幅度上升,荒地的数量也逐渐减少。
  等一段时间以后,叶胥再次下乡去看耕地的情况时。
  发现之前空荡荡的村口,陆陆续续的搭了不少的茅草屋,原本长了不少杂草的土地能看到土地本来的颜色。
  叶胥一路走来,还能看到不少人同叶胥打招呼,以为叶胥是出来游玩的富家公子。
  叶胥看着百姓们脸上充满了对生活的期待,不由得心情大好,他自愿来营州任职,不就是为了让百姓们的生活好上一些。
  虽然他现在不能打包票,说以后营州的百姓们能过上如何富裕的生活,最起码他能让营州的百姓们不饿肚子。
  叶胥经过几个村子后,发现每个村子似乎都搭了不少茅草屋,叶胥便让当地的官员给这些外来的百姓们修好炕。
  免得今年冬天过不下去,之前听说营州有新政策而赶来的百姓,起初还担心营州人排斥外来人口,到之后才发现,营州的百姓并非像他们想象中的那般凶神恶煞。
  那是因为叶胥怕当地的百姓排斥外来人口,便规定村民们不可抵触外来人口,若是如此,这个村子的村民便不能开垦荒地,就算是开垦了,三年后这些土地依旧归官府所有。
  在叶胥雷厉风行的手段下,营州的人口,仅在一年之内,便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叶胥怕来到营州的都是一些素质低下的歪瓜裂枣,叶胥针对这些外来人员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
  这些人员要经过官府的考察,若是没有经过考察,那定是不能定居在营州的。
  虽然营州人口少,但百姓朴素,热情,大方,叶胥并不想因为外来人员将百姓们良好的品质打破。
  若是之前有案底的,营州也不收。
  总之,叶胥为了不让什么营州称为第二个弗洛里达,费心费力。
  当然,最后成果也不错,能来到营州的百姓都是之前家里经受过重大打击,因拿不出钱财而卖田卖地的贫苦百姓。
  他们如今能在营州得到一个安稳的生活,当然感激不尽,自然不会寻滋挑事。
  处理好营州人口和土地的问题,叶胥就开始着手整治营州的教育方面。
  上一任巡抚在营州做了三年,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绩,主要是营州的条件确实没有给他发挥的余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