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叶岁桉见叶岁锦这般乖巧快速的应声,便知晓叶岁锦没有听进去,他无奈的叹了口气,便没再多说什么,若是自己唠叨了两句,叶岁锦便会装傻充愣的看着他,对自己的说教乖乖应声,若是问他自己说了什么,他就会一脸无辜的看着自己。
知晓说教对叶岁锦不管用,叶岁桉只好让叶岁锦上了床。
第157章 不知是不是双胎的缘故……
不知是不是双胎的缘故, 叶岁锦自小便粘着叶岁桉。
五岁时,陶青想着:小家伙的年纪已经不算小了,应当有自己的独属空间, 便计划着让两个小家伙分开睡。
若是在老家,两个小家伙睡在一起也就算了,可他们现在有条件,怎么能还让两个小家伙住一个院子。
叶岁桉身为哥哥, 很是好说话, 陶青说要二人分院子睡, 叶岁桉当即表示可以,叶岁桉这般镇定的同意,惹得陶青看了小家伙好几眼,试图分辨出小家伙是否自愿。
可到了叶岁锦这边,就没有叶岁桉这般顺利了。
叶岁锦听到自己要与哥哥分房睡,是死活不同意, 一哭二闹三上吊恨不得用遍。
陶青见小家伙反应这般剧烈, 便心软了,想着:古人说男女七岁不同席,何况小家伙们还是亲兄弟, 应当是没有这些说法的, 况且他们年岁也不到, 暂且不提这些。
陶青余光瞧见小家伙哭的一抽一抽的, 生怕他哭出个什么毛病, 于是分房的事情便这样搁置了下来。
今日见身材已经抽条的两个小家伙挤在一张床上,陶青瞬间觉得分院子的事情宜早不宜迟。
可陶青到底是低估了小家伙粘着叶岁桉的程度,小家伙对叶岁桉的黏着程度并未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增长,反倒是年纪越大, 小家伙恨不得整天和他哥黏在一起。
陶青怎么也想不到,等吹了灯,大家伙儿都入睡后,小家伙竟然跑到了他哥的院子中。
次日醒来时,便有守夜的护卫将昨日叶岁锦抱着他的专属枕头跑到他哥院子里睡觉的事情,如实的禀报给了陶青。
陶青听到侍卫的禀报后,面上没有丝毫波动,叶胥见陶青这般模样,还以为是陶青受了什么刺激。
在叶胥的认知中,陶青将两个小家伙看的极为重要,现在小家伙竟然干出这种阳奉阴违的事情,依照叶胥对陶青的了解,他应当会发脾气的。
可现在的陶青竟然面无表情,看起来与往日没有什么差别。
让守卫退下之后,叶胥看着陶青,脸上的担心就要溢出来了,有些犹豫的开口道:“不如,不如把小家伙的院子弄得远一些?”
看到叶胥这般试探,陶青心中只觉得有些好笑,开口道:“从昨日决定让小家伙分开睡时,我就想到了这个局面。”
陶青听到侍卫的汇报觉得事情的结局应当是这样,心中有了预料,当真的听到后,面上便没了波澜:“无妨,我们就当不知道便好,等到了时间,他们二人自然会分开。”
叶胥自小便是一个人长大的,也没有什么兄弟姐妹,不如陶青底下有个弟弟。
况且,陶青的弟弟还是他一手带大的,叶胥想着:对于此事,陶青应该是有经验的。
所以叶胥便决定依照陶青的意思来,但心中还是有些疑惑,按照小家伙这般粘人的程度,真的会有一天他自愿分院子睡吗?
陶青见叶胥眼中的疑惑几乎化为实质,好心的开口解释道:“小家伙现在还小,不知事,而桉桉自小同他一起长大,自然粘着他一些。若是他们到了年纪,议了亲后,到时候不用我们二人费心,二人也不可能睡在一起了。”
叶胥觉得陶青的话确实有道理,心想:在孩子成长方面,自己确实不如陶青。
用早膳时,两个小家伙面色如常,若不是叶胥知晓两个小家伙阳奉阴违,视陶青的话为耳旁风,他可能真的会像往常一般在心中夸奖一下小家伙们的乖巧。
叶胥见小家伙们这般快活,坏心思便上来了,轻咳了一声,一本正经的发问道:“听说昨日锦儿住在之前那个院子?”
被点名的叶岁锦有些心虚,他明明是同桉桉一起睡在新院子里,但面上还是强装镇定道:“确实如此。”
叶胥看着小家伙声如蚊蝇的模样,一眼就看出了小家伙的心虚,不过叶胥并没有因此放过叶岁锦,继续追问道:“昨日纪修为巡夜,说是见到了一个黑影朝着桉桉的院子跑去,也不知这贼人有何心思。”
说着叶胥状似十分关心的问道:“昨日桉桉是第一次单独睡,不知桉桉昨日睡得可好?”
被点名的叶岁桉的心理素质显然比叶岁锦好多了,叶岁桉放下拿起的筷子,接道:“孩儿昨日睡得甚是香甜,并未见到什么黑影。”
随后像是为了安抚叶岁锦似的,多说了一句道:“若是有不轨之人来访,以师父的武功,应当不会给贼人逃跑的机会。”
不知叶岁锦是不是接受到了叶岁桉的暗示,方才心虚的小模样消了不少,腰杆也挺了起来。
陶青余光发现小家伙一系列的动作,心中不由得好笑,果然是小孩子心性,随便唬两句便暴露了。
这也不怪小家伙这般不禁逗,他们的年纪毕竟不能与成年人相比,入戏这般,也能理解。
听到叶岁桉提到纪修为,小家伙瞬间挺直腰杆的模样,陶青想:果然还是相信纪修为。
陶青还真的猜对,在小家伙的心中,他们已经将纪修为归为自己人了。
叶岁锦很是相信纪修为,觉得就算是师父发现自己,也不会出卖自己。
不知为何,叶岁锦下意识的觉得纪修为很是可靠。
如小家伙想的那般,纪修为确实没有出卖他们,出卖他们的是别的侍卫。
见小家伙的反应果然同自己预期的一样,叶胥便大发慈悲的放过了他们。
一顿饭就这样平淡的过去了。
*
收获的季节过去后,百姓们开垦荒地的收成也报了上来,大米的销路不用愁,自然会有米商下乡收,现下百姓们最是发愁的便是这收上来土豆。
因着他们是第一年种土豆,因此对于土豆的销路,村民们都毫无头绪。
若是土豆的数量少,他们也能留下来自己吃,可偏偏这土豆的产量不少,就算他们一家人一整年都吃土豆,也不一定能吃得完。
身为百姓的父母官,叶胥自然不能让百姓们发愁,对于土豆的销路,叶胥早已想好了。
叶父的酒楼就这几天开业,酒楼的经营模式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对于菜品自然也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同楚庭一样,营州的酒楼也需要大量的土豆,于是叶胥大手一挥,将百姓们手中多余的土豆收了上来。
因着这些土豆是那些新迁徙过来百姓们接下来一年的生活来源,叶胥并没有压低土豆的价钱。
叶胥自然懂得价低伤农的道理,所以土豆的卖价比新收成的大米要便宜一半,但这个价钱对于百姓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毕竟若是按照市场价,这般多的土豆,应当是像白菜一样便宜,能卖到这么高,他们很是知足。
因着土豆的收成喜人,百姓们靠着土豆的收入,支撑到来年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
当然,为了避免明年所有百姓都种土豆,叶胥也挑明了明年土豆的收价并不会像今年这般高。
今年的收成高,不过是为了让他们顺利渡过冬天。
就算是这般,新来的百姓们对此很是感激,毕竟在他们的想象中,今年的土豆收成这么高,价格定是极低,没成想,竟然给的这般高。
叶胥之所以将话挑明了说,是怕明年百姓们一股脑的将本该是种植水稻的良田也种上土豆。
现如今,土豆尚未普及,就算是叶父的酒楼对于土豆的需求极大,但是也架不住营州的大多土地种出来的土豆。
为了防止最后悲剧发生,叶胥只好给百姓们打好预防针。
经此一举,不仅是新迁徙过来的百姓心中对叶胥感激不尽,连着营州当地的百姓对这个新上任的巡抚大人也很是感激。
不为别的,因着新上任的巡抚,让他们今年多挣了些银子。
本来土豆的生长环境不像水稻这般挑剔,他们对待土豆自然不如水稻这般精细,没想到,最后这土豆竟然给他们带来了意外之喜。
迎着收获的喜悦,叶父的酒楼顺利开业了。
此次酒楼的开业场面比当时在老家的小店铺大多了,当时的叶胥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秀才,小店铺开业送礼的人除了叶家熟悉的人外,别无他人。
当时开业时,店铺前的百姓也不过是图个热闹,看个新鲜。
这次的酒楼开业,送礼之人很多,叶胥也只是看人收礼,剩下别有心思之人送的贺礼,叶胥一律不收,只收熟悉之人送的。
在叶胥的挑挑拣拣之下,留下的贺礼也不少。叶胥看着叶父手中长长的单子,有些眼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