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人情往来什么的,果然最是让人厌烦。
叶胥听着酒楼念唱着何人送的什么贺礼,只觉得有些无聊。
可站在门口,等待开业之后进去看个新鲜的百姓们的脸上却没有丝毫不耐,一番对比之下,倒显得叶胥这个做儿子的有些不合格了。
于是叶胥不得已逼着漏出假笑,原本这个场合是不用叶胥出面的,可现在叶胥手中确实没有什么事情要忙,无所事事的叶胥觉得酒楼开业自然热闹,便来了,到了之后,叶胥便后悔了,只觉得这酒楼开业,似乎也没那么有趣。
旁边站着人在念唱贺礼,叶胥神游天外。
等了许久,终于等到了把送礼的单子念完,此时叶胥的脸上的假笑被发自内心的微笑代替。
叶胥趁人往酒楼中进时,悄悄摸了摸方才已经笑的僵硬的肌肉,不由得感慨:果然没有什么事情是能轻而易举的成功的。
等叶父看着客人络绎不绝的往大堂进时,脸上的笑容是怎么都遮掩不住。
在酒楼门外早已等候多时的百姓们早已迫不及待的想进去观望一番,现在终于得了机会,可不是要好好的进去观赏一番。
若是酒楼的饭菜不合口,他们就算是看着巡抚大人免费在大冬天里给他们修炕的面子上,也要大吃一番。刚进来的客人们这样想。
虽说叶父的酒楼装修的很是大气,可这世上的有钱人终究是少数,况且叶父这酒楼的面向对象也是百姓。
所以,酒楼的饭菜同其他的相比,能称得上一句物美价廉。
进来的客人心中的顾虑显然是多余的。
叶父的酒楼的固定位子就这么多,而前来就坐的人不少,等酒楼内的客人坐满后。
看着门外还想往里进的人,叶父似乎有些无措,他还是第一次遇见这种情况,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处理。
叶父看着眼前大堂满满当当的客人,又看着想往里进的人,想开口告知他们。
第158章 让他们不必再进,大堂……
让他们不必再进, 大堂之中已然没了位子。
叶胥拉住了上前赶客叶父的动作,出主意道:“阿父,我们可以先让他们排队, 给每人给一张排队号,等屋中有客人走了之后,便让他们过来。”
见叶父有些意动,叶胥继续道:“先在门外摆几张椅子, 给他们送上一些茶水。”
若是条件允许, 叶父自然是想多赚一些银子, 毕竟又身边这个“败家子”在,叶父生怕自己一个不努力,让一家人跟着喝西北风。
正好现在叶胥想出主意,叶父觉得叶胥的话很有道理,道:“那便按你说的做。”
叶父看了叶胥一眼,想着:还算是有点用处, 也不是只会往外掏钱的主。
等叶父出去问了在门外等候客人的意见, 知晓真当有人愿意等些时间,叶胥便在纸上写了数字,按顺序将纸张递给了他们。
发放完毕后, 又让小厮给在等候区的几位客人送上了小吃和茶水。
等叶胥走后, 方才准备让小厮在此等候的几人脑袋均是晕乎乎的, 心想:方才那人是巡抚大人吧!
原来巡抚大人看起来这么有亲和力, 没有一点架子。
等有人缓过来后, 看着手中的纸条,忍不住在心中狂喜,这就是巡抚大人的字迹?他们定是要拿回家装裱起来。
能得到巡抚大人亲笔手写的字迹,也算是一种荣耀了。
因着叶胥自上任起, 便大力改变百姓们的生活质量,所以叶胥在百姓们心中的威望极高。
营州的富商也在叶胥的改革下,吃到了一些红利。
百姓们心中感激叶胥,但身为巡抚的叶胥自然不是寻常人想见就见的。
淳朴的百姓们,自然不知该如何感谢巡抚大人,叶胥吃喝不愁,再者说,就算是他们想送叶胥些东西,也找不到人。
此时几位幸运儿不仅亲眼见到了叶胥,还收到了叶胥亲手写的字,心中的激动自然是无以言表。
没等等候的几位客人将手中的纸条焐热,小二就来喊几位客官用饭,便准备将他们手中的纸条收起来,以便下次用,当然这是叶父交代的。
对于叶父的交代,小二自然要严格执行。
有脑袋灵活的客人,生怕小二将手中的牌号收了回去,先发制人问道:“小二哥,这纸条你们还要收回吗?”
小二上任之前已经被叶父培训了一段时间,小二看着眼前的窘境,不知该如何作答,毕竟叶父说要收回纸条,而客人又不想将纸条交回。
小二一时间左右为难,只好道:“客官,您先入座,等小的问过掌柜的,再来给您答复。”
等小二去厢房询问时,恰好碰到叶胥在厢房中喝茶,听完小二的描述后,叶胥思索了一番,道:“那便送与他们了。”
叶胥想:这只是他随手写的东西,既然他们想要,送与他们也未尝不可,总归是第一天开业,还是大方一些。
再者说,那纸上只是写了一两个数字,就算是有想临摹他的字迹造假,应当也不容易。
小二下去禀报之后,叶胥觉得在这酒楼中实在是无聊,告知叶父一声后,便从酒楼的后门走了。
这酒楼的客人,大多是冲着叶胥的名声来的,都是抱着能再见叶胥一面的想法来用饭的。
若是见叶胥已经从大门出去了,那客人便会少许多。
这酒楼第一次开业,百姓们自然不知晓饭菜的味道如何,若是想多招揽一些客人,只能靠博取他人的眼球来增添客流量,之后再用饭菜的味道留住客人。
若是被人瞧见叶胥就这般正大光明的走了,许是会少了不少客人,叶胥自然知晓这些客人的心理。
他还没有傻到破坏自家生意。
等叶胥到了家后,看着府中各司其职的下人,觉得自己在家中似乎也没有什么事情做。
小家伙们虽然少了不少课,但此时,小家伙们依旧在书房中听夫子们授课。
现在陶青应当也是在忙自己的事情,不是钻研棋谱,就是在构思话本。
就连家中的下人也在忙忙碌碌的干自己的事情。
在家中无所事事的叶胥便去了府衙。闲了这么久的叶胥,终于想起了自己似乎已经许久没有去过府衙。
这些时日过去了,现下粮食的收成已经成了定局,粮食收成上来之后,便有许多事情等着叶胥亲自上手做。
例如,今年的赋税、收成过后的徭役等诸如此类。
叶胥到了府衙后,才想起来怪不得自己这么闲,原是有这么多事情要他做。
今日这各地的收成便能上来了,叶胥捧着各地知府呈上来的折子看,仔细研究了一下后发现,今年的粮食收成与去年相比确实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当然,土豆的收成叶胥没有算进去,因为朝廷并没有大面积的推广土豆的种植,所以土豆不算在赋税里面的。
叶胥自然没有将土豆的收成算进去。
但是叶胥估摸着百姓们手中存银应当不少。
俗话说:晒盐的,喝淡汤;纺织娘,没衣裳;编凉席的,睡光炕;种田的,没米粮。
所以说,营州的百姓应当是吃不上白生生的大米,他们吃的应当是一些糙米,或者是今年收下来的土豆,这样下来,百姓们手里的存的钱应当不少。
按照叶胥打听的来看,农户们应当会把今年新收上来的大米全部卖了,换成糙米,况且营州的大米价格相比楚庭的要高一些。
百姓们手里有了闲钱,应当会把孩子们送去学堂,想到这里,叶胥随手拿来了不久前书院送来的单子。
想到营州的书院,叶胥有点头疼,他记得前些时间,书院的院长好像来了一次,说是书院的银钱似乎有些不够。
叶胥从账房上支出了一些银子后,便没有再管了。
今日院长似乎又将账单呈了上来。
叶胥办这个书院的初衷,是想让更多的孩子走出来,由于不是盈利性质的书院,所以对于学生的束脩自然也没有什么大的要求。
对于那些身上有功名的学子,叶胥一般都是不怎么收取,叶胥不仅不收取束脩,反倒是每次大型测试时,能取得前三名的学子,都设有奖励。
这般不进反出的操作,让学院的金额紧缺了起来。
看着手中赤字危机,叶胥不由得开始反思了起来。
他办学院的初衷是想让学子们走出来,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愿意把家底全部都赔进去。
叶胥皱着眉思考了一番,觉得自己也并非是办慈善的,对于有天赋的学子,他自然是愿意出资培养,但是对于那些抱着束脩几乎等于无,混日子想法的学子,叶胥觉得他们叶胥可以另谋出路。
次日,院长便收到了叶胥的来信,对于那些相对愚钝的学子,可以适当的劝告他们:这世上也并非只有仕途这一条路,找个师傅,学个技术,也不为是条出路。
叶胥也是实在无法才想到这个主意的,书院中的什么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