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叶胥在姆子之间一阵插科打诨,让方才紧张的气氛轻松了不少。
随后叶胥将手中的圣旨递过去,让叶岁锦瞧个仔细。
叶岁锦看那圣旨上确确实实写的是阿父的名字,心中安定了不少。
被陶青这一番训斥,叶岁锦也明白隔墙有耳的道理,只是方才他太激动了,便忘了阿姆耳提面命的叮嘱。
叶胥接过圣旨后,原本压在心底的不解也都有了解释,他就说回京后,皇上为何让他去六部轮流做了一番,除了吏部他没去,剩下的其他几个部门,所有大大小小的事物,他虽不能保证自己凡事都能做的最好,但这其中的利弊他倒是了解了不少,做起事情来也是得心应手。
现在想来,原来皇上是下了一大盘棋,许是从他营州任职期满后,皇上就已经开始准备了。
叶胥想:不愧是能治理整个国家之人,心思竟然这般缜密。
也就叶胥这个第一次为官的人不知晓皇上是如何想的,朝中的那些老狐狸,多多少少都对皇上的心思猜到不少。
所以叶胥才能在六部中这般顺利的从事。
*
拿着圣旨的叶胥茫然,他也不知这首辅到底该做什么,他在六部当值时,都有上次分配给他具体的事情做,可这首辅究竟该做些什么,他不知晓,关键是皇上也没有交给他什么事情让他处理。
叶胥心中的茫然,等到晚上皇上宣他进宫后,得到了解决。
叶胥早上收到圣旨,之后一整个上午都是浑浑噩噩的,他好像是有些迷茫,不知道自己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只觉得好像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不少。
原本他只需要把手头上的事情完美的解决掉,他便心安理得的摸鱼,可现在整个国家百姓的生活都压在他的肩上。
叶胥的不知所措在晚上就收到了进宫的口谕后,松了口气。
收到口谕后的叶胥立刻换上了新官服,随后坐上马车进了宫,动作很是利落,没有往日的拖泥带水,看得出来,叶胥是真的很想面见圣上。
叶胥到后,皇上免了他的跪拜,开口道:“这里只有你我二人,不必这般。”
随后笑眯眯的看着叶胥,那眼神中又叶胥看不懂的许多情绪,对上茅荣郅这般表情,叶胥脸上出现了片刻的空白,对上茅荣郅的眼神,他不知自己该做什么表情好,索性木着脸,让人看不出他心中所想。
茅荣郅似乎看出了叶胥的心理,开口道:“叶爱卿,你是不是心中很是疑惑。”
暗卫来报,说是叶胥一整个上午都坐立难安,眉头紧皱,好像有些手足无措的模样。
茅荣郅听后,就宣叶胥进宫,原本他想着休沐的时间,还是让叶胥好好的休整一日,等次日下朝后,再与他说他的使命。
见叶胥真的是不知如何是好,体谅臣子的茅荣郅只好将计划提前。
叶胥听到茅荣郅的话,实话实说道:“回陛下,臣斗胆说出心里话,臣心中确实疑惑。”
之前皇上让他们刑部联合大理寺卿,主事人还是瑄王殿下,叶胥就知晓这不是件小事,能让皇上整这么大动静来查案,身份不是一品,也应当是公侯。
等他知晓要查办的人是两朝元老、现任首辅时,叶胥都懵了,谁能想到,那个表情上看起来仙风道骨,刚正不阿的老首辅,竟然也有猫腻。
每次看到首辅时,叶胥只知道他的丰功伟绩,不曾想,他暗地里什么都做,没有丝毫道德底线。
叶胥想到这里就反胃,等皇上将首辅一家处决的处决,流放的流放后。
叶胥就想,这空着的首辅之位,由谁接任,谁又能胜任,他想了一通,也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似乎朝中上下有能力,又资历的人不少,叶胥也择不出个所以然来,索性就不想了,反正这也不是他该关心的事情。
这件事,要是发愁,也应当是皇上发愁,他一个刑部侍郎,这不该是他关心的事情,他只需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就好,何必去关心这个。
叶胥心思拉了回来,想着:若是不出意外的话,他接下来应当会在刑部历练两年左右,然后去吏部任职,之后他应当会在吏部定下吧。
叶胥心中想的很好,为自己做的规划也不错:他觉得自己在吏部做上几年,说不定以后还能混个吏部尚书当当,就算他乞骸骨之前一直待在侍郎这个职位上也不错。
正二品的官,总归能在京城中说得上话,侍郎这个职位也足够他护着两个小家伙,这他就很满足,也不求自己能爬的多高。
叶胥想:小家伙们能招婿更好,若是小家伙们不愿嫁人,他就养着他们。
第197章 若是以后真的嫁人了,……
若是以后真的嫁人了, 自己这个职位也足够让未来哥婿欺负他家孩子时,掂量一下。
叶胥想的很是美满,可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到这空出来的位置竟然给了自己。
叶胥道出自己的疑惑:“臣心中不解, 不知陛下为何让臣做这个位子,臣自以为资历不够,做官时间不长,朝中的老臣, 多的是比臣资历多, 经验够的, 臣以为,臣不能胜任此事。”
叶胥说完,跪在地上,便仔细听着茅荣郅的回答。
只听茅荣郅轻笑一声,似乎并没有计较叶胥这样说,随后开口道:“爱卿可是低估了自己, 可朕以为这朝堂上上下下, 除了你,没有人能够胜任这个职位了。”
看着叶胥脸上的不解,茅荣郅心情大好, 很有耐心的解释道:“爱卿可知, 当年楚庭灾害, 除了你, 这朝堂上下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去关注楚庭百姓的疾苦。没有一个人去设身处地的为百姓着想, 为这个国家着想。”
茅荣郅想到这,叹了口气,道:“他们想的不过是自己的利益,只要不损坏自己的利益, 他们无动于衷,也不会管这些事情,那些世家大族根本不会管百姓的死活。”
茅荣郅道:“当你自请去楚庭的那刻,朕觉得我们是一路人,最起码都是为百姓着想的人。”
似乎是觉得单单的一件事情并不能决定叶胥有这个能力,茅荣郅继续道:“当然,若只是你有颗为民着想的心是远远不够的,你脑海中的那些想法,是你能做到这个位子上的主要原因。”
茅荣郅当时看了叶胥的殿试考卷之后,又调取了叶胥之前考试的试卷,他觉得叶胥的许多想法都是可取的,若是真的能实施下去,百姓的生活应当更加美满。
为了不让民不聊生的景象再次出现,茅荣郅自践祚以来,就一直兢兢业业,宵衣旰食,可单单他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与世家大族对衡的。
所以这些年他大力提拔那些一步一步考上来,身家清白的官员,为了这一刻,他已经走了许多年。
犹记得看着他父皇给他留下的烂摊子时,他满心疮痍,甚至朝堂上他都说了不算,权利不在自己手上。
*
头一次见叶胥漏出这种表情,茅荣郅还有些新奇,道:“爱卿,你在六部历练了这么久,应当也知晓了六部的弊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也不枉朕让你在六部做了个遍,此次就到了你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你不仅要想法子改进官员的懈怠之实,还要想法子让全国的百姓过得像楚庭和营州的百姓一样富足美满。”
茅荣郅虽然知晓叶胥确实是有些真才实学在身上的,可若是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他,他也不一定能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茅荣郅之所以这样说,他觉得就算叶胥不能完成,但也不至于什么也交不上来。
他能联合一些心腹,顺着叶胥的想法,慢慢摸索,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法子。
茅荣郅也知晓,自古改革,定会动某些人的蛋糕,叶胥虽然身为主事人,但也不能将所有的枪口都朝叶胥去。
他安慰叶胥道:“你放心,你家人的安全我自会保证,你只管放开了拳脚去做,爱卿你记住,你的身后有朕给你撑腰。”
叶胥听茅荣郅这样说,他想起了自己在户部当值时,发现的弊端,自己写的相应的改变方法,点了点头,道:“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茅荣郅见叶胥这般表态,心中满意至极,心想: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
见事情已经明了,茅荣郅也不多留叶胥,他摆摆手,让叶胥回去。
等叶胥走后,整个殿内,安静的可怕,茅荣郅顺着打开的殿门看向远方,他想:若是他们强大了,临近的小国定然不敢再打他们的主意了。
他的子民也不必整日提心吊胆的过活着,这样,他就满足了。
叶胥进宫一趟,得了皇上的点拨点后,回到家的第一件事:便去书房,将自己这些年在其他几个部门任职时,记录了自己觉得有所改进地方的纸张都拿了出来。
叶胥看着手中厚厚的纸,他从未有哪一刻,像今日这般觉得自己随手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的行为是如此的正确。
叶胥将那些纸张都整理到了一起,随后一张一张仔仔细细的看了起来,看是不是还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