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邓嘉佑想的认真,丝毫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脚程快,短短一盏茶的时间,他们已经到叶府的门口了。
  叶岁锦见邓嘉佑一路上都安安静静的不说话,还以为他是对舅舅的话心怀芥蒂。
  毕竟在叶岁锦心中,邓嘉佑重要,舅舅也同样重要,为了不让他们二人心中有隔阂,叶岁锦斟酌的开口道:“舅舅说的话,你不要往心里去。”
  邓嘉佑听叶岁锦突然开口,道:“这事不怪他,只是我之前从未告知于他,他心中责怪也是正常。”
  邓嘉佑苦笑,道:“若是我同僚,突然间不吭不响的说要与我的侄子成亲,我定然也会如同他这般。”
  邓嘉佑理解陶廷的感受,设身处地的想一下,若他是陶廷的话,可能会做得更过分,直接把自己赶出去都是有可能的。
  叶岁锦见邓嘉佑不计较舅舅说的话,心中松了口气,还是替陶廷解释道:“你要与我成亲这件事,全家人都知晓,除了舅舅,当时我们一家人说事时,舅舅去上值了。”
  说着,叶岁锦脸上懊悔的表情很是明显,他道:“后来,事情多了,堆积在一起,大家都忘记与舅舅说这件事。”
  “他不知晓我们的事情,突然间告诉他,他可能有些接受不了,所以反应才这般大。”
  邓嘉佑点点头,表示理解。
  叶岁锦见邓嘉佑的反应,觉得他并不是介意陶廷的话,也不知邓嘉佑一路上不说话在想什么。
  叶岁锦并未深究,许是他在想别的事情,于是停下脚步道:“都到这里了,那我便不多送。”
  邓嘉佑这才反应过来,他抬头看,悲催的发现他们已经到了叶府门口,邓嘉佑很是不甘,他都没与心上人多说几句话呢,怎么就都门口了。
  他又不舍,这刚与锦儿独处没有多长时间,怎的就要分离了,时间怎的过得这么快。
  邓嘉佑一会儿怪自己迈的步子太大,一会儿又觉得叶府太小,总归是一阵懊恼。
  叶岁锦话中的意思很是明显,可邓嘉佑扭扭捏捏的就是不动,不说告辞,也不说留下,脸色憋得通红。
  叶岁锦见邓嘉佑没有反应,抬头看他,却见他脸色通红,叶岁锦不解,怎的脸这般红,难不成是被舅舅说的气病了?
  他关切道:“你是身体不舒服吗?怎的脸这么红。”
  被叶岁锦这么一说,邓嘉佑的脸色更红了,他道:“没...没事。”
  说完,想起自己的意图,他有些不好意思的看了叶岁锦一眼,见叶岁锦没有多想,他犹豫了片刻后开口道:“你明日...明日有时间吗?”
  他连说两次话都有些磕磕碰碰的,叶岁锦以为多年不见他开始结巴了呢,有些心疼的看着他。
  第202章 不知叶岁锦脑补了什么……
  不知叶岁锦脑补了什么, 一脸怜悯的看着邓嘉佑道:“有时间,是要一起出去游玩吗?”
  邓嘉佑见叶岁锦这般直白的说了出来,不仅脸颊爆红, 也不敢直视叶岁锦,说话更加不利索,结结巴巴的回道:“是...是的,那我...我明日...明日辰时来接你。”
  说完, 也不等叶岁锦点头同意, 邓嘉佑大步迈出了府门。
  叶岁锦看着邓嘉佑匆忙逃离的背影, 轻叹了口气,心想:这人现在怎么变了个样。
  小时候不是还死皮赖脸的非要跟在自己屁股后面,怎么现在说句话都脸红的不行。
  虽然这样想,不知是不是调戏了邓嘉佑一番,还是久违的看到男子脸红的好奇,叶岁锦心情很好, 哼着小调往院里走去。
  在路上碰到专门等他的陶青, 看着阿姆,叶岁锦面上的奇怪很是明显,道:“阿姆, 你怎的在这里。”
  往常父亲在家时, 总会缠着阿姆, 阿姆哪里有时间见他们两个。
  想到这里, 叶岁锦心中对叶胥的那点不满又浮现出来了。
  阿父哪里都好, 做父亲做的也很是称职,就是老是喜欢同他们抢阿姆,叶岁锦觉得阿父这么大一个人了,还跟他们抢阿姆, 很是不符合他的身份。
  最令叶岁锦气恼的是:他和哥哥还每次都抢不过阿父。
  小时候抢不过阿父,时间久了,也习惯了,所以猛地一见到陶青,叶岁锦才觉得有些反常。
  陶青并未回答叶岁锦的疑惑,只是开口问道:“送回去了?”
  知晓阿姆说的是邓嘉佑,叶岁锦脸不红心不跳,丝毫看不出是个已经定了亲的人,回陶青的话道:“送回去了。”
  陶青观察叶岁锦脸上的表情,见他脸上没有丝毫异常,心中嘀咕:锦儿脸上怎么没有儿郎家该有的羞涩。
  陶青有些不确定的开口问道:“他就没说点别的?”
  叶岁锦说的大义凛然:“他说明日邀我出去。”
  叶岁锦口中的出去,好似不是与情郎独处,好像是与兄弟一般出去替天行道。
  陶青忽略叶岁锦脸上哥俩好的表情,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心想:这样才符合常理。
  只不过陶青心中疑惑,怎的之前提到邓嘉佑还一脸羞涩的小家伙,今日怎么变了个人。
  陶青不知,倒不是叶岁锦心大,只是见到邓嘉佑一脸待嫁儿郎的模样,叶岁锦原本的羞涩不知怎的就消失不见了。
  反倒是他见邓嘉佑脸红的模样就一阵心痒痒。
  *
  自古小道消息都是流通最快的,百姓们平日里无事可做,对官员家中的八卦自然也很是感兴趣。
  于是,首辅大人家的小哥儿招婿的消息,不过一天的功夫,整个京城的百姓都知晓了。
  而这上门女婿也不是别人,正是今年新出炉的探花。
  最让人震撼的不是叶家招婿,而是探花入赘叶家,知晓这个消息的百姓们都炸了锅了。
  某一面馆内,一大娘奇怪道:“这探花前途大好,怎的会愿意做上门女婿?”
  天子脚下,一个砖头砸下去都能砸到五品官,因此,百姓们虽然对这官职没有什么深刻的了解,但他们也知晓这考中探花,前途自然是不可估量的。
  他们实在想不通,为何前途光明的探花愿意顶着流言蜚语入赘。
  另一大娘见他这么说,顿时不同意了,她不允许有人对她的消息有半分质疑道:“我大姨家的侄子家的二大娘的儿子给叶府送柴,他是听叶府上的下人说的,叶府的下人亲口说的,这还能有假?”
  那大娘听到这,心中对这个消息真实性产生了怀疑,有些不屑道:“叶府上的下人?怎么可能给送柴的说这些。”
  那大娘神神秘秘道:“这你就有所不知了,我那大姨家的侄子家的二大娘的儿子给叶府送柴时,府上的管事多给了些钱。”
  “我那大姨家的侄子家的二大娘的儿子是个好打听的人,他见状好奇,多问了一嘴,那管事才解释的。”
  “原来是这样。”那大娘接了一嘴,也不知道信了还是没信。
  *
  现在京中的百姓对首辅大人的印象很好,觉得他是个好官,暂且不说他开通海上贸易这件事,毕竟这种事与他们百姓没有多大的关系,就单单叶大人说取消人头税这一条,就够百姓们觉得他是个为民着想的好官了。
  现在的人都讲究多子多福,自然愿意多生孩子,可多生孩子要缴纳的税,对于富商或者那些官员来说,他们也不少那点的钱,但这些钱对百姓来说,可不是一笔小钱,每年都要交的税,也够他们一家人吃上一阵子的了。
  因此,知晓叶家不久后要办喜事,百姓们都替首辅高兴。
  毕竟从新政推行成功后,百姓们都是受利方,自然欢喜,至于对富商们多收的税,与他们无关。
  因此,百姓对叶胥膝下只有两个哥儿的事情,很是发愁。
  更有极端者,甚至整天愁的吃不下饭。
  还好叶胥整日忙着政事,对此时不知晓,叶胥若是有所耳闻,定会哭笑不得,他都不担心自己的身后事,这京城的百姓们倒是关心的很。
  现在好了,百姓们听说有人愿意做叶家的上门哥婿,这人还是今年的探花时,都发自内心的替叶胥高兴。
  不止百姓,就连那些小商贩们,他们也很是关心叶家的情况。
  毕竟改革之后,对于不同的商贩,收的税也不一样了。
  那些家缠万贯的税收都是一半以上,而他们这些小商贩,一搬都是一成。
  叶胥还制定律法,禁止衙役乱收取商贩的费用,没有七七八八的税收,他们的日子自然好上不少。
  叶胥虽然对家中没有男孩的事情觉得无所谓,可是架不住那些热心的百姓关心,自从知晓叶胥家中无男孩后,只要是闲暇时间,他们都长吁短叹的。
  生怕这样的好官,后继无人。
  知晓探花要入赘叶家,百姓们也就放心了,能考上探花的人,能力肯定是有的,被叶家接受,品性自然能过得去,他们相信首辅大人的看人能力。
  歪瓜裂枣的自然入不了叶家的眼,更别提还是探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