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卿欢 第46节
沈瓷见过韩嵩的画像,自然能清晰的将人认出来,她的态度没有什么改变,只是冷静的打招呼。
倒是韩嵩,有一些呆呆的,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沈姑娘。”
沈瓷缓缓点头,算是回礼。
二人坐在各自的长辈身边,也没有什么机会说话,多是两位长辈说话的,他二人偶尔回应一句。
沈瓷看似在发呆,听得倒是认真。
可韩嵩就不一样,他瞧着认真,但心思早已不知飘到什么地方去了。
沈瓷的态度很平和,不见半点浮躁,韩夫人看着她忍不住的点了点头,倒是个好性子的孩子。
韩嵩就愈发的安静了,只是最后的最后,他鬼使神差的问了沈瓷一句最近在念什么书。
沈瓷有些奇怪,但这问题倒不算冒犯,她便认真的答了,“和姊妹们一块儿念书,夫子最近正在教四书。”
实则她更喜欢看的是游记,但这些事她并不想告诉一个才见了一面的人。
今日不过初见,一切都还没有什么定数,裴氏自然不会让沈瓷和韩嵩单独相处,待目的达成之后,就带着沈瓷和韩夫人母子告辞。
等到人走远了,韩夫人才起身,看向韩嵩淡淡道:“我们也回吧。”
韩嵩搀扶着母亲往外走,虽瞧着同没事人一样,可知子莫若母,韩夫人如何不知儿子的态度?
这般魂不守舍,多半是上了心。
忠毅伯府的马车率先离开了青莲寺。
裴氏还要回府中处理庶务,沈瓷她们三人则去了酒楼同哥哥们汇合,等着裴珩兄妹俩过来。
她们租的游船是在午后,这会子想着先填饱肚子。
楚景澄握着空空的荷包,同妹妹再三确认这一顿不用他出银子之后,才敢大模大样的点菜。
楚修筠忍不住的摁住了额头,面上多是尴尬之色。
不多时裴珩带着裴姝一起出现,原本他们俩应该早就到了,谁知临出门的时候,裴姝却想起没有带荷包又折返了回去,这才晚了些。
人到齐之后,菜恰好也上齐。
楚景澄当属最激动的一个,要知道他已经连续大半个月没有好好的下一次馆子,这会儿自然是要吃够本的。
楚修筠忍不住在一旁劝。
裴珩记挂着要送沈瓷书籍,早早的将准备好的誊抄本垒成一摞交给她,“书房里堆积着太多的书,我公务繁忙暂时没有什么时间整理书架,只找出了这些。”
裴珩语气淡淡,却颇有些此地无银。
那一摞书一共有七八本,实则裴世子分外努力,他书架上那些孤本游记已经誊抄好了大半,他挑挑拣拣,选了这么些,并非裴珩不舍得,只是他不想那么一股脑儿全部带出来。
他想有更多的借口可以见到沈瓷。
“裴世子公务这般繁忙,就不用操心这些。”沈瓷不愿麻烦裴珩,尤其是听说裴珩还为此特意的整理了书架,就愈发的过意不去。
裴珩原本就是找了个借口,见沈瓷误会便不动声色的给自己描补,“架子上一直就有许多书籍,我原本也是要收拾的,却一直没有机会,长鸣笨手笨脚的交给他我也不放心,如今倒是个极好的机会,沈姑娘不必介怀。”
裴珩说的有理有据,且半点都没有为难。
沈瓷到底是信了。
她捧着那些书,浅浅的道了一声谢。
裴珩从不知晓原来自己还可以这般的容易满足,只要一句道谢,一个笑容,他就能够欣喜许久。
只是他心中有了贪念,想要和她有越来越多的交集,“这些游记是我早年看过的,如今也已记不太清,修筠和景澄都不大喜欢,我也一直没有找到同好…”
“沈姑娘若是瞧见什么有趣的,倒也可以同我说说,也许还能有不同的感悟。”
裴珩想,他到底还是贪心的。
并不满足只当她表哥的表哥。
第39章 (改)但凡没有定亲,就一定……
午膳过后,他们定好的游船也如约而至,几人登上游船后便各自找了位置坐下。
金陵最负盛名的秦淮河,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的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千古名句。
每逢佳节庆典,秦淮河也一定是热热闹闹的,河上处处都是好风光,随便一处的风景都是美如画,只不过他们几个人根本就没有吟诗作对的兴趣,只是三三两两的坐在一块儿欣赏沿途的风景。
日头渐渐西沉,裴珩大多数的时候是坐在一旁听众人说话,从只言片语当中,他知晓了沈瓷今日和姑母一起去了青莲寺。
而据裴珩所知,今日韩夫人和韩嵩也去了青莲寺。
同样的巧合凑在一起就不是巧合。
他知晓两家长辈会面会商议何事。
裴珩将手中的杯子捏的死紧,他垂下眼眸敛去了眼中所有的情绪,明明并不
想听到这些,可偏偏要强迫自己听。
听到最后,愈发的不耐。
等回到永宁侯府的时候,他便借口要处理公务去了书房,为此永宁候夫人还特意的差人来询问,被裴珩几句话给打发了。
屋子里很安静,没有任何人会来打扰裴珩,但他的心却一点儿也安静不了。
他知道自己在意什么,也知道自己为何不悦。
偏偏口不能言。
裴珩摁住自己的头颅,微微的闭上眼睛,将所有的情绪藏于其中,许久之后才睁开眼。
等到冷静下来之后,便吩咐长鸣去打听协律郎府上的消息,孟坤的四女儿喜欢韩嵩,这孟四姑娘虽然是庶出,却是孟坤最疼爱的女儿,她知晓这件事之后,想来许多事就不会那么容易。
*
事情也正如裴珩所预料的那般,协律郎府上因为这件事情吵得不可开交,孟坤听见这消息的时候正在侧院孙姨娘处吃点心,这孙姨娘不是别人,正是那孟四姑娘的生母。
这会子两人正郎情妾意的喝着茶,忽听下人禀告,说是韩家要与忠毅伯府的表姑娘定亲,今日约在青莲寺相见。
“什么?!”孟坤怒不可遏,“韩家好大的胆子。”
明明已经与他们有了默契,竟然还有别的想法。
“老爷,这忠毅伯府那样的高门大户也要同韩家公子定亲?”孙姨娘有些疑惑的问道。
“你有所不知,那不是正经的伯府千金,而是前平江节度使沈毅的遗孤,沈毅的夫人楚氏是忠毅伯府的大姑奶奶,前些年夫妇俩双双遇难,楚家便将这唯一的孩子给带了回来养在身边,如今也到了要议亲的年纪。”孟坤对着爱妾到底还有几分真心,耐着性子同她解释。
孙姨娘听罢之后撇了撇嘴,不屑道:“不过一个孤女罢了,我还当是什么真凤凰呢。”
“虽说不是真凤凰,但到底背靠忠毅伯府,只怕是…”孟坤的话都还没有说完,门房便送来了消息,说韩夫人这些日子都不得空。
若孟家不知今日的消息,也不会将韩夫人说的话放在心上,可此番知晓这事之后,韩夫人的反应就显得有些耐人寻味起来。
“不得空?”孙姨娘皱起眉头,“难不成是韩家真的想要同那孤女结亲?特意回绝了我们家?”
孙姨娘的声音不小,恰巧被跑过来的孟靖淑听了个正着。
“爹,姨娘,你们方才在说什么?韩嵩要和旁人定亲?”孟靖淑失声惊叫起来,“怎么可能?怎么会有这样的事?爹爹,您不是答应过我,会让我嫁给心仪之人的吗?”
协律郎府上顿时乱作一团,孟靖淑吵着闹着要孟坤给她一个说法,孟坤如今连韩嵩的人都没有见着,如何给得了说法。
至于孙姨娘,她笼统就生了那么一个女儿,疼的跟眼珠子似得,见不得那女儿受一点点的委屈,孟靖淑眼泪都还没有掉一滴,她就开始劝起来了,“莫哭莫哭,这事儿你爹爹一定会给你一个交代。”
“即便你爹爹不给你想法子,娘也会给你想法子的。”
孙姨娘眸光一闪,给身边嬷嬷使了个眼色,嬷嬷会意立刻出门寻人去了。
孟家和韩家这件事,是韩嵩的舅母刘氏牵的线,韩嵩过了孝期之后,刘氏就知晓弟妹想要给韩嵩议亲,她本是不欲管这件事的,谁让孟家直接找上了她,让她帮忙牵线,说是事成之后少不了她的好处。
为了让刘氏安心办事,甚至还给了五两银子的定金。
刘氏摸到那块银子,喜上眉梢,从此不遗余力的在弟妹的面前说起那孟家姑娘的好来。
好不容易事情有了好大的进展,更是喜不胜收,开始做起美梦来,算计着能从孟家哪儿得到多少好处,谁知银子没等着,竟等着了孟府来人。
孙姨娘的贴身嬷嬷将这事儿说给刘氏听,让刘氏务必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刘氏一听这话只觉得天都要塌了,也顾不得快到饭点,立刻就去韩家找了弟妹。
她一进门连水都来不及喝,直接将事问了出来,“弟妹,我怎么听说嵩儿要和旁人定亲?”
“嫂嫂?”韩夫人闻言只觉得有些诧异,这件事知道的人其实并不多,她其实是瞒着嫂子的,竟不知嫂子是从何得知的。
韩夫人将心中的疑问问了出来,结果立刘氏压根不想回答,“你别管我是怎么知道的,我只问你是不是有这么一回事。”
“…的确。”韩夫人不善扯谎,听嫂嫂这么一说也就认下了,将事情大致说了一番。
刘氏一听果真确有其事,立刻开口说话,“弟妹你糊涂啊,那算什么好亲事,你别瞧着人家是伯府,可那毕竟不是伯府真千金,不过一个落魄孤女,人家指不定是嫌弃她在府上吃干饭,才要将人给打发走的。”
“应当不是这般。”韩夫人小声反驳,“今日我见过楚家二夫人,瞧着很是面善,待沈姑娘也是极好。”
“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你又如何知晓不是她们装模作样给你看的?”刘氏说的煞有其事,韩夫人一时间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这…”
“但孟家四姑娘可不一样,那是人家嫡亲的闺女,在府上备受宠爱,孟家的四姑娘,可是真心喜欢嵩哥儿的,孟大人更是正经的朝廷命官,嵩哥儿当了他的女婿还愁日后老丈人不提携?”
“那孤女父母都已经不在,如今寄居在人家府上,人家发发善心给口饭吃,难不成你还指望着他们日后能提携嵩儿?”刘氏见弟妹有所松动,便又再接再厉的劝说,“倒时候会有不少人戳嵩儿的脊梁骨,说他攀上高枝,但事实如何又有谁知晓?他们家有自己的女儿,就是要提携也提携正经女婿。”
刘氏说的话字字句句都扎进韩夫人的心里,韩夫人的脸色明显犹豫起来。
是夜,韩夫人同韩嵩提及协律郎的四姑娘,她有意让韩嵩见一见人,韩嵩起初并没有在意,只是耐着性子解释,“母亲,我们白日不是已经说好了,将此事回绝。”
韩夫人原本是要依着韩嵩的意思,可今日嫂嫂说的那番话让她犹豫起来,“还是见一见的好。”
“母亲,我心中已经有所决定,这件事情还是不要再提。”韩嵩觉得母亲今日有些奇怪,仔细询问才知原是舅母来过了,和孟家的亲事也是舅母牵的线。
他稍一想想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可是舅母同您说了什么?”
韩夫人没有瞒着,将今日刘氏说的话悉数说了出来,韩嵩听罢皱起了眉头,“母亲,我原本也从未想过要依靠岳家提携。”
韩夫人看着韩嵩,眼中闪过诸多的心疼,她知韩嵩对沈瓷上了心,对于韩嵩的想法,她虽未明说,可眼中尽是不赞同。
“母亲可是对沈姑娘不满?”韩嵩问的小心,韩夫人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心中愈颇有些无奈,明明只见过一回。
是何缘由,韩夫人心中其实有所猜测,“吾儿,容颜易老,娶妻当娶贤。”
“我对沈姑娘并无不满,只是你舅母说的话也极有道理。”韩夫人开口劝道,“你舅母走后,我也想了许多,她从前身份尊贵,照她从前的身份,金陵城根本就没有几个人配得上她,是因为沈家遭逢巨变,她才会和你议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