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对这小玩意儿直哼哼唧唧的小动静,周檀置若罔闻,冷酷得像个不苟言笑的杀手。
今天磨的浆很多,一锅煮不下,只能分成三次煮。
不幸、但也放到此刻也算幸运的是,这几天外头愈发冷了。
人在外头走一遭都要被冻透,何况是寻常吃食,放在外头几天都坏不了。
熬煮豆浆的过程需要不停地搅拌,搅拌到第二锅快要出锅,上一锅的豆腐刚好成型。
期间,在黄豆儿持之以恒的哼唧声中,他终于把锅台上那碗放凉的疙瘩汤放到了狗嘴边上。
豆腐成型的时候,正巧桂花婶子过来了。
进院就喊,“檀哥儿!我来瞅一眼你这儿需不需要帮忙!”
村里但凡烧火做饭,哪怕是大冬天也会把堂屋的门敞着透气,所以周檀在她喊的第一时间就听到了。
“桂花婶子,你来得正巧,豆腐做好了!”
周檀原本还在愁用什么来压剩下这第二锅豆腐,这下巧了,不用愁了。
不用周檀说,桂花婶子站在院子里就闻到了豆腐香味儿了。
周檀挪开了上头压着的石块儿,掀开盖着的竹帘子和干净棉布,露出木盆里满满当当的白豆腐。
桂花婶子一看,大喜,连忙转身,嘴里还不忘念叨着,“檀哥儿我先回去拿个碗,你别着急啊!”
周檀一抬头,人就没影了。
他有些哭笑不得,又重新将白布和竹席子盖上,回屋继续搅拌快要絮状的豆腐浆。
等桂花婶子再进院子时,不仅手里拎着一个篓子,身后还跟着好几个之前在周檀这里订豆腐的婶子。
婶子们担心周檀称不及,自己还带了两个自家的秤过来。
三个秤一起称,不到片刻功夫,一整个木盆的豆腐已经空了。
还有两个婶子的豆腐不够数,周檀一边看着锅里的豆腐,一边说道:“婶子还差多少豆腐?这锅豆腐还有半个时辰就能好了,等我待会儿给送过去?”
两个婶子连连摆手,“就几两,用不着你,待会儿我让家里娃子来拿就成。”
送走婶子们后,周檀又熬了一会儿,然后兜着棉布将豆浆滤出来,豆腐脑则挨个倒在了木匣子里,边上垂下来的棉布往上一盖,上头再盖上竹帘子,压上石块定型。
忽然,脑海中一个粉色弹窗弹出。
熟悉的声音时隔一周又一次在他脑海中响起——
【今日份盲盒已送达】
【请您及时签收,过时不候哦~】
周檀压石头的动作一顿,眼神越过半拉篱笆院墙外头隐晦地扫视了一圈周围的动静。
算算日子,距离上一次这声音响起的时间差不多就是一周。
他上次等到第二天发现并没有盲盒,原本以为这盲盒是一次性的买卖,没想到还是可持续的金手指。
趁锅里新一轮的水还没烧热,他进了西屋后先上炕将小窗合上,又把隔开堂屋和西屋的草帘子从门顶上放下来。
等一切准备就绪,他才深吸一口气,按捺住内心隐隐的激动,苍蝇式搓搓手,闭着眼在脑海里默念道:开启盲盒。
下一秒,他手心一沉——
一个熟悉的木匣子就落在了他手里。
周檀嘴角缓缓勾起,心底不自觉地松了口气的同时,也对匣子里的东西升起了些许期待。
上一次是一份让他生存下去的豆腐方子,这一次不知道又能带给他哪些惊喜。
周檀动作稍显急促地打开了盒子。
只见盒子里躺着一株翠绿的……草?
他眼底闪过迟疑,捏过这株不到巴掌长的‘草’,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品种。
难道只能先试着种到地里试试看?
也许是感应到周檀心底的疑惑,‘金手指’这回竟然一改上次闭口不言的样子,开口解释:
【一株生命力顽强的辣椒苗已送达~】
辣椒苗?!
周檀豁的一下起身,赶紧轻手轻脚将手里这株金贵的小苗儿放回木匣子里。
然后捧起木匣子,如同捧着一个易碎珍贵的琉璃器,奉若神明,神情那叫一个虔诚。
要知道这个朝代现在还没有对外开海路,连所谓的水师都是都是在近海和江河湖泊范围内活跃。
就更不要提现在还未从外头传过来的辣椒了。
周檀只在瓦子卖奇珍的铺子里见过这里本土的辣味调味品,茱萸。
他本以为这个东西会很抢手,谁知看了许久也没见有人来买过。
上前问过伙计后才知道,原来茱萸在他们这里只是个不太受富人乡绅欢迎的观赏盆景。
当时听到这句话是什么滋味和神情,周檀已经记不清了。
但此刻知道眼前这竟然是一株辣椒苗后,他觉得这一刻的感受怕是忘不了了。
毕竟一个现代人习惯了各种刺激辛辣的调味品,真的很难接受没有辣椒的日子。
‘金手指’只说了那一句话,就彻底没了声响,周檀也不在意,捧着这个木匣子左看右看。
堂屋的灶火旺,没一会儿锅里的水就开了。
周檀只得先放下继续欣赏手头的辣椒苗的心思,先找了个底漏了个眼儿的矮瓦罐,往里头装点土,小心翼翼将辣椒苗给埋上。
埋好才起身掀开帘子,往堂屋走,继续倒浆搅拌。
……
木匣子用完了,空着的干净木盆也用上了,直到这天将夜时,灶头上的火才慢慢歇了下来。
担心外头野猫进来偷食,他上炕前就将豆腐全都搬到了西屋里。
烧了一晚上的炕就是暖和舒服,周檀刚一躺上去,嘴里就发出了一声舒坦惬意的感叹。
他脑子里想的全是明天起来后该干些什么,兴奋得整个人毫无睡意。
只待明日一早,就能大赚一笔,收回本钱。
想到这里,周檀闭上眼,强迫自己赶紧入睡,不然明早起来有得难受。
第21章 五文
冬日的大清早,寒意袭人,只有周围村户偶尔传来的一两声鸡鸣,打破这宁静的时刻。
灶上已经热着几块玉米面饼子和两碗豆腐脑,周檀推开屋门,在小院儿中站定,舒展着睡了一宿酸胀僵硬的身体。
伴着乌沉沉的天色,不急不缓地打完了一整套八段锦,才深呼一口气,收势。
深呼吸间,口鼻处喷出来的气息在寒冷的空气中凝成了白雾,提醒着他再过不久这里可能就要大雪封山的事实。
他记得李桂前几日和他闲聊时说过,每年快到这个时候,就要下几场大雪。
到那时候,甭管是进山,还是出山的路,都会被大雪堵得严严实实,连山上的野兽都没法下山,更别提人靠这两条腿走路。
到时候卖豆腐估计得耽搁到明年开春三月份,等到进山出山路上的雪化得差不多才能走人。
所以周檀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卖豆腐的银钱还没攒出来,过冬的家伙事儿也都还没买,一切都要抓紧了。
灶膛里噼里啪啦的柴火炸开声惊醒了正在沉思琢磨的周檀。
他刚要转身进屋,抬头间就见到三娃子一脸兴奋地蹦着高儿跳了进院子。
周檀心底还有些纳闷,笑着问道:“什么事儿?这么高兴?”
三娃子大牙咧着,“檀哥儿,你猜我来时见着啥了?”
周檀忙着将灶上热着的饭食端上堂屋的八仙桌,抽空回了一句,“见着了什么?”
“牛车!”
见周檀惊讶地回头,三娃子一看‘看吧我就说你会高兴’的表情,“我这两只眼珠子都见着了,老文爷刚才把大黄从棚里牵出来了!”
此话一出,呲着大牙的笑容就从三娃子脸上复制粘贴般转移到了周檀的脸上,丝毫未差。
周檀正要回屋拿布袋装饼子,三娃子一把拎着周檀提前收拾好放在外头的背篓,头也不回地撒腿就跑。
边跑边喊道:“檀哥儿你先吃着!我先去板车上占着座,不然待会儿就没咱的位置了!”
没等周檀喊,他人就跑没影了。
他的视线在原本放背篓的位置上顿了一下,才回过神来赶紧往布袋子里装玉米饼子。
一边装着,思绪还不由自主地飘向了那筐背篓装了多少斤的豆腐。
好像是将近四十斤……
来不及感叹,周檀装完玉米饼子,就急忙往外走。
黄豆一天的水和狗饭也早已留好了。家里现在也不是刚来那会儿家徒四壁,不怕贼偷,现在屋里有辣椒苗,有粮食,还有一条小奶狗子,屋门也得锁好了。
锁好屋门,关上窗户,他快步走到院子,将剩下那个背篓背上。
将近五十斤的豆腐,一压上身就让他整个人都往后头坠了一下。
他勉强稳住身形,将背篓转到身前来放着,然后深吸一口气,大步朝外走去。
两条门板大的板车上,周檀像被欺负的小媳妇似的,安安静静地坐在一侧,神态之拘谨也在一定程度上感染了坐在他身侧的三娃子。